稳增长 调结构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日期:2014.02.01 点击数:3

【地址】 暂无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市经信委主办的企业家高层论坛

我市企业组团参加2014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

万丰铝轮生产车间的“机器人”

市经信委举办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专场活动

“尽管绍兴工业经济持续低位运行,但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健康,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出现新的亮点。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企业风险不断累积,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和工业强市总体目标,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各项举措落实,绍兴工业经济难中求进,续写着新一季的精彩篇章。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71.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87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1%和5.4%,增幅在全省排名由半年度的第9位、第10位提升至第7位和第9位;完成工业投资1078.6亿元,同比增长9.9%。1至10月,实现利税585.3亿元,其中利润39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和10.8%,呈现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市委书记钱建民在千人规模的经济发展大会上指出,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必须坚定不移推进。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促进产业转型、城市升级,推动产城融合。今年年初,我市吹响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号角。市经信委牵头制定出台了《重构产业重建水城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7年)》,编制了“双百双千”工程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围绕“亲水兴业”主题,启动实施产业、空间、投资、用能、企业等5大结构调整行动及18项工程,积极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为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试行)》的相关配套细则和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了市本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今年1~11月,全市百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80.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1.8%,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项目推进,我市建立了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的联系制度,每位市领导和相关市级部门都有对口联系的项目。除了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外,还对项目推进中碰到的难题进行“会诊”。

这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领着我市重构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的未来之路。今年1~10月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10%、8.7%,分别高于规上工业2.3、4.1和2.8个百分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9.1%,四大传统产业占比下降为60.2%。

2.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柯桥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之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纺织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柯桥区纺织产业集群列入浙江省首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加快推广应用,柯桥区创建成为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老纺织要焕发新色彩,需要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今年,市经信委制定了《绍兴市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园区、集群、总部型企业、工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5个综合性领域,纺织服装、家俱、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5个行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柯桥、诸暨分别成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和试点区,上虞、新昌分别成为省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和试点区建设,海亮、精功、三花、上峰包装等4家企业列入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经信部门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年,全面完成诸暨枫桥“智慧安居”试点建设,诸暨城区、店口镇、大唐镇的扩面试点工作也即将收尾;切实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新农村信息化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积极推动市区免费WIFI接入试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信息安全等级评定。

据《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绍兴市信息化发展指数已达0.859,位列全省第4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62.7,其中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全市51%乡镇、52%村庄实现了信息化。

3.“机器换人”如火如荼

我市企业“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机器换人”换出了新的成长空间。今年,我市“机器换人”工作得到毛光烈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市经信委制定了《关于开展2014年“机器换人”现代化技术改造专项行动(2014~2016)的实施意见》,编制下达“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计划183只。今年1~11月,全市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67.6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24.7%,高于全省平均8.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面上14.8个百分点,已经占到工业投资的80.4%。

在绍兴的产业结构中,纺织印染和机械电子两大行业占比最大,两者企业数占比达到70%,许多企业普遍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市经信委实施了“机器换人”分步推进计划,重点在纺织和机械电子两大行业推进“机器换人”,在此基础上向其它行业分步推广。

今年以来,绍兴市纺织行业(含印染、化纤)累计用工35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9万人,人均工业总产值提高7.3%,其中,印染业的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以柯桥区印染企业集聚项目为例,1~11月共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很大部分用于先进设备的购置,有效实现生产效率提高和污染物排放减少;机械电子行业累计用工25.3万人,人均工业总产值较去年提高7%,主要通过提高设备的数字化水平,实施“机联网”、厂联网等手段,减少工艺工序流程,提升企业装备自动化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促进装备精细化生产。

市经信委积极实施“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选择50家“机器换人”典型企业编印案例集,扩大工作宣传,强化示范引领;与我市大专院校合作成立“机器换人”服务中心,在各区、县(市)举办“机器换人”和“产品换代”大型宣讲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指导帮助我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组织专家与46家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帮扶,举办中小企业“机器换人”培训推广会等,努力加快企业“机器换人”技改步伐,促进我市企业提质、增效、升级。

4.全力推进“腾笼换鸟”

“深化综合经济效益排序应用,强势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实施‘腾笼换鸟’百家示范,加快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等。”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经信系统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完善“腾笼换鸟”工作推进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新的空间。

今年,市经信委牵头对全市11841家企业进行综合经济效益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与企业的用电、用地、排污等资源要素配置相挂钩,如在用能方面,越城区及市直开发区年用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排名前10%的,2014年能源消费量按增长4%核定、用电量按增长6%核定;排名最后的10%企业其能源消费量按减少2%核定、用电量只降不增,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联合环保、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合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对高污染、高能耗,尤其是对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了425家企业(小作坊)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共淘汰落后印染产品10.45亿米、化纤产品5.78万吨、织造产品2.27亿米、关停粘土砖瓦窑10座,节约标煤约40.5万吨,盘活存量土地6405亩。

积极开展“腾笼换鸟”百家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重点推进柯桥区及柯桥印染、诸暨袜业省级“腾笼换鸟”试点。目前柯桥区印染企业集聚升级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已有40只项目(52家企业)开工建设,8只项目已投入试生产;市本级19家印染企业转型升级,已有4家企业完成改造提升,2家企业实施“退二优二”,8家关闭退出的企业开展资产评估,整合提升企业的相关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搬迁工作也将在年内基本完成。

5.积极实施“三名”工程

今年8月初,我市制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培育工程,并实现“三名”融合互促、良性发展,努力打造绍兴经济“升级版”。

根据目标,绍兴力争到2017年底,培育形成10家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标性企业,100家左右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旗舰型企业;培育100个左右在国内外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消费者满意度的产品品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战略思维,热爱家乡、坚守主业、注重创新的领军型企业家。

我市成立了“三名”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首批30家“三名”工程试点企业,落实培育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同时,我市海亮、精功、龙盛、万丰奥特等4家龙头骨干企业还列入省级第一批“三名”试点培育企业名单,入围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三,并争取了省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

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培大育强,我市还启动实施小微企业“十百千”培育示范工程。今年,我市专门制定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细则,不断完善绍兴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96871"中小企业服务热线,举办“小升规”业务培训班及工作推进会,与省股权中心合作设立绍兴城区股权运作中心,推进企业上规升级和股改上市。

6.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经信委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升级“金融超市”,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共平台,发放专项信用贷款、建立小微企业资金池开展互助贷款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共平台,共帮助1673家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34亿元,发放专项信用贷款20.3亿元,惠及企业710家,小微企业资金池向315家企业发放贷款4.4亿元。

今年以来,受到资金链和担保链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市经信委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强企业帮扶、风险防范及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系列政策意见,专门成立企业帮扶办公室,设立5.9亿元企业转贷基金,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已累计为130多家企业转贷近80亿元。通过过河搭桥、资产重组、分类处置等办法,加强企业帮扶和风险处置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

今年,市经信委还组织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了市领导及市级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落实35位市领导、38个市级部门、27家市级银行共188位领导干部与企业“一对一”联系,并会同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开展市级部门与市直规上工业企业联系走访活动,分两批梳理摸排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和困难127个,逐个落实到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另外,给企业减负、营造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我市经信系统着力推动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通过开展企业减负“百问百答”、举办宣贯会、短信平台发送等多种方式,推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扶持政策效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开展市级部门涉企收费调查,梳理出26个部门的102项收费项目,据此推动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减轻企业负担10.49亿元。

与此同时,市经信委进一步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完成审批事项“归零清理”,编制形成部门权力清单。市本级仅保留权力清单12项;审批事项方面除融资性担保设立、变更一项外的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做到“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切实转作风、优服务。(撰文 王旭东)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