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新风吹遍古越大地

日期:2015.05.21 点击数:3

【副篇名】——绍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下)

【地址】 暂无

【入库时间】2015.05.21

【全文】

  文明的新风自上而下,融入到绍兴大街小巷每一处角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短短24个字,则化作一股无形的道德力量,在人们心中点燃。

  公交车上,礼让老人已成为一种习惯,上下车时,乘务员耐心地引导着乘客先下后上,秩序井然;斑马线前,车辆纷纷减速停车,司机微笑着挥手,示意行人先行通过;游客在绍兴迷了路,热情的市民和交通劝导员都会笑着让他们“不要着急”,并为他们详细地指明方向;每逢双休,居民小区、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场所都可以看到“红帽子”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不仅志愿打扫卫生、照顾居家老人,还免费为市民提供不少便民服务。

  ……

  老城“新颜”,共创文明

  十二载文明创建一朝梦圆,古城大地旧貌换新颜。走在解放路上,两旁6公里多的鲜花带在风中摇曳多姿,为“城市灰”添上一抹亮色;老城区的大街小巷,断头路打通了,积水点填平了,人们骑着公共自行车在青石板上自由穿梭,好不惬意;在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场所没有了“脏乱差”,格外干净、整洁和美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意民生,连续多年把7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每年梳理一批事关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三年来,已经确定推进310多个重点项目,解决了小区环境改造、道路设施维修等一大批创建民生问题。三年已累计完成40个老旧社区的改造和103个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共计15万余居民从中直接受益。

  绍兴的市民对一张表格特别看重,即每个月由第三方开展,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这个测评指数犹如城市每个月的测验考试,其分数折射的是绍兴创建文明城市的成绩与不足。在这张测评指数表中,市容秩序文明指数、公共交通文明指数、交通秩序文明指数、医疗卫生文明指数、市场管理文明指数等9大事关民生的指数都赫然在列,接受市民的监督和评价。

  当然,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让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倡导和熏陶,人们的文明素质提高了,生活习惯也有了明显转变,古城绍兴展现出文明和谐的新面貌,文明的气息越来越浓郁。

  说到文明交通,私家车主王福钰很有感慨。他说:“过马路时,不少车辆远远地就开始减速刹车,在斑马线前让行人通过,这种感觉真好!现在我自己开车,我也会主动让行人先过。”

  不仅是交通出行,文明的风气也逐渐体现在景区、公园、网吧、餐饮店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扔垃圾的人少了,劝导不文明行为的人多了;无视禁烟标识、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少了,干净无味的无烟场所越来越多了;浪费粮食、剩菜剩饭的人少了,适量点餐、节约打包的人多了……

  古城绍兴,文明风气厚,书香也很浓。前不久,绍兴迎来了“全民读书月”。在读书月中,最具人气的是一场由书店和图书馆携手举办的“你看书,我买单”百万元图书惠民活动,当天吸引了百余市民读者参与。凭着绍兴图书馆读者证,就可以在书店借阅新书,这样的创新模式既培养了大家读书的习惯,也推动了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这样的“读书月”活动,绍兴自2004年起连续面向社会推出了12年,全民读书氛围日渐浓郁。根据最新公布的《2013-2014浙江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2014年度绍兴居民的阅读总指数为70.91,位列全省第四;居民个人阅读状况指数为81.03,位列全省第二。

  文化“新风”,全民共享

  前两天,柯桥区王坛镇坎上村文化礼堂内灯火通明,鼓乐悠扬,来自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演员们为村民送来了一台经典折子戏。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在绍兴的许多农村,村文化礼堂基本每周都有好戏。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我市推出了230多项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服务项目。其中不少村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彰显地方特色,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融合创新,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目前,我市有文化礼堂280家。仅去年一年,全市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4家,其中重点礼堂109家。

  像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戏曲下乡等已经常态化。近年来,我市每年完成演出下乡1300场,电影下乡2.6万场,图书下乡13万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绍剧百场下基层”、“绍剧周末剧场”、“周末越乡莲歌”、“周末广场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家喻户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其服务范围在持续扩大。

  不光是送戏下乡,村民们自发的文娱活动也丰富多彩。在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村民组建了伞舞队、扇舞队、越剧表演队、西洋乐(器)队,有20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其中。

  今年元宵,越城区鉴湖镇王家葑村的文化礼堂里热闹非凡,吃汤圆、猜灯谜、跳长绳,民间艺人现场表演……数千村民参与,其乐融融。村支书祁志良说:“以前,村里不少人都有打牌、搓麻将等陋习,村里风气很差。现在有了文化礼堂,很多人吃完晚饭就上这儿来跳排舞、唱戏、打篮球、看书,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风气也变得文明了。”

  去年我市还精心组织了“绍兴市国庆群众文化周”系列活动。群众文化周正值省运会前期,木兰扇、腰鼓、敦煌舞蹈等体育健身活动的集中展示,趣味投篮、足球桌游等趣味体育的游戏互动,高跷、滚铁环、抖空竹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轮滑、街舞、花式自行车等现代都市体育项目的轮番上阵,提高了广大群众知晓率和认同感,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群众体育活动中去。

  群众文化周凝聚了群众力量、展现了群众智慧。在动漫、童玩、健康体验等活动中,不少互动和体验环节都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诸多由院团、民间团体等组织的节目也汇聚了我市众多文艺爱好者,演员大多是普通群众;广大社区更是自发地组织了大量“群众唱戏”的文化娱乐活动,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

  乡村治理,乡贤反哺

  近年来,绍兴各地村庄涌现出了一批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别是在推进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上,我市的做法还得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批示肯定。

  在上虞区上浦镇东山村,乡贤反哺的故事广为人知。获悉老家村里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在上海办企业的夏金龙立即承包了横汀自然村中220户农户自来水管网改造资金;村里的包公殿、东山书院要开建了,乡贤徐连荣慷慨捐资上千万元,用于资助家乡的建设。“连村里沿曹娥江标准塘长达4000米的绿化带,也是由这些乡贤认捐资金建成的。”不少村民提到乡贤为家乡作出的贡献,都连连称赞。在东山村,乡贤的反哺不止是“慷慨解囊”,也有不少从村里走出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村庄的“顶层设计”中,为村庄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在诸暨市店口镇,“爱家爱乡、守望相助、诚信敬业、平等包容”为内涵的店口乡贤文化已成为了精神地标,涵养着一方水土。为颂传“古贤”、挖掘保护乡贤资源,店口镇设立了乡贤堂,开设了名人廊,在编纂的《店口志》里,还记载着自宋以来的300多名古贤名人。今天,店口的乡贤仍不忘故乡情,回乡教师在当地义务支教数十年;回乡医生不计报酬,无偿开设门诊,为店口人民的大病小患忙碌奔波……

  乡贤的故事,在绍兴各区、县(市)层出不穷:乡贤企业家王苗通,捐资700余万元,为地处山区的上虞陈溪乡人民打造了寄托精神的苗通剧院;嵊州市乡贤、绿城房地产老总宋卫平回乡投资20多亿元,建设嵊州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新昌县乡贤丁利明辞职回乡种植中药材,编药典、撰茶文,欲把家乡打造成以胡庆余堂为依托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基地……绍兴的乡贤,带着他们的观念、思想、文化反哺乡村,与基层农村碰撞后,擦出了炫目多姿的火花。

  乡贤文化只是绍兴实践乡村基层治理的“冰山一角”。各地的乡村治理,正以它们独特的形式,在实践中走出了各自的特色之路。诸暨市枫桥镇吴墅村设立了村规民约“红黑榜”,杜黄新村推出法治大讲堂,曾在全国推广的“枫桥经验”在绍兴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在越城区,所有行政村都推广了党员联系群众的网格化制度,党员干部实现了从“被动联系”到“主动走访”的转变;嵊州市三界镇的八郑村,将村庄民主形成为8大流程,探索出了“八郑规程”;新昌县儒岙镇石磁村自创出“乡村典章”,将村务分成3大类,进入到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绍兴谋求基层治理现代化拉开了序幕。实现村庄、乡镇、县域及全市的善治,正是绍兴前进的方向。

  网络阵地,文明共守

  2010年,在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我市“网上爱心博物馆”在绍兴网正式开馆。这是绍兴的一大创举,在全国尚无先例,引发全国各类媒体高度关注。

  点开“网上爱心博物馆”,里面有“爱心展馆”、“爱心有事汇”等10个栏目。其中,爱心展馆集中收集展示了3000多例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故事,成为传播道德正能量的重要平台。“爱心平台”搭建起了爱心人士和需要帮助者之间的沟通平台,传递爱心,彰显关爱。“网上爱心博物馆”的建设已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传播奖。绍兴展馆则集中展示了本地涌现爱心人物。

  文明的清风,吹拂到了网络上;文明的清泉,也浸润了千万网友的心。在这一件件感人事迹下,许多网友都在留言区写下了鼓励的话语,不少网友还自愿为需要帮助的人发起了义卖、捐款等爱心活动。网友“我的中国心”留言道:“在网上看到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大家的心都深受鼓舞。网络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让我们把文明传递下去。”

  在网络力量的号召下,“爱心绍兴”的品牌打响了,各种公益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志愿者网上招募与网下组织、志愿服务网上发布与网下推进、活动效果网上公示和网下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下,目前,全市已涌现出民间爱心团队2240多个、注册志愿者30多万人。2013年,共举办各类民间爱心公益活动240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50万人次,服务时间近100万小时。

  近几年来,为弘扬文明向善风尚、不断丰富网络文化生活,绍兴还建成包含“文明播报”、“古越文化”等40余个原创栏目的“绍兴文明网”,积极构建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大讲堂等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其中,开设的“绍兴周恩来风范在线网上展馆”和“绍兴社科人文大讲堂”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光“绍兴周恩来风范在线网上展馆”目前的浏览点击量,已经超过了40余万次。(记者 郑可欣)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