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图书 (2)
报纸 (2)
期刊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2)
地方文献 (2)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
2008 (1)
2004 (1)
1991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日报 (2)
中国作家 (1)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换位
作者: 叶延滨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记得我一次在给高中生开讲座的时候,谈到他们遇上了好时代:“同学们,现在高考的升学率是百分之七十,这还是你们这个城市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考上大学的几率比考不上大学的几率高,考不上大学还真不容易。我考大学的时候,是一百个人只能有两三个考上,换句话说,那时候考上大学也真不容易。”我以为我说得在理,谁知下来
全文:

记得我一次在给高中生开讲座的时候,谈到他们遇上了好时代:“同学们,现在高考的升学率是百分之七十,这还是你们这个城市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考上大学的几率比考不上大学的几率高,考不上大学还真不容易。我考大学的时候,是一百个人只能有两三个考上,换句话说,那时候考上大学也真不容易。”我以为我说得在理,谁知下来后,一位老师换了个角度,把我这套理论推翻了:“你们那年代考大学,录取率低,考上了光彩,自然高兴。考不上呢?考不上的是大多数,正常现象,因此也不丢人,落榜的压力小了,考大学就不像现在这么全民紧张了,这是其一。其二,你们那个时候考大学,考上了就是‘国家干部’,上了大学就等着国家给你分配工作,考的是铁饭碗。现在读完大学什么都不是,想要争取一个铁饭碗,还要再考公务员。现在大学生考公务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比你们那时取得这个资格难多了!”我觉得这位老师讲得有理,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面临的机会,也有每一代人面临的挑战,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别以为只有自己手上的经最难念!

一位年轻的教师嘲笑过去的老师,他说:“以前当老师真没趣,三件事做一辈子,写教案,抄卡片,吃粉笔灰。现在一本小电脑全解决了,写教案,搜资料,上课演示,电脑全包,轻松多了!”他讲的是事实,但只是事实的一半。技术的进步,的确给我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方吃粉笔灰。但过去的笨办法后面,有许多外人不知道的存在理由。就说抄卡片吧,现在抄卡片的少了,用搜索引擎找资料和抄卡片相比,就像高铁和牛车比速度。但是,做学问不完全在比速度。老教授们抄卡片的前提是读书,读书中抄写摘要叫做抄卡片。书如瀚海,卡片如航海图,抄的卡片越多,学问可能积蓄得越深。一盒卡片后面是百万诗书,一箱卡片后面是宽天厚土!早些年的教师穷,没有办法像今天的上榜名流们,轻松就置办一个气派的藏书库。我记得那时年轻老师在羨赞老教授的时候常说:“他学问了不得,卡片都有好几箱子呢?”几箱子卡片后面是啥?是饱览群书,是学识渊博。技术的进步,让一切加速运行,包括出名,包括成功。福兮祸兮,谁能一言蔽之?现在时髦的是比谁有多少粉丝,在微博上说一句“你妈喊你吃饭了”“躺着也中枪”也能狂添百万粉丝。所以,不要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快餐文化,去轻视那些用毕生精力做学问的人们。

记得十年前,我在《文汇报》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诗歌和文学的作用。我说,诗歌和文学不只是在人们麻木的年代,唤醒人们,鼓舞人们,起了加速器的作用;诗歌和文学也要在人们疲于奔命,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时候,让人放缓节奏,回归宁静,感知心灵,起到减速器的作用。这个观点,今天也许已有许多人理解认同,但是在那时,我记得立马就有个理论家对此严加批驳。之所以我在那时写出这样的观点,有两件事激发了我,这两件事可当作这一观点的注脚。其一,有一位朋友对新诗大加指摘:“读不懂!根本不知所云!”我说:“静下心来,平心静气慢慢琢磨,就能体会其中的味道!”他笑着说:“活得这么忙这么累,还有这个心思吗?”其二,一个年轻的朋友让我推荐名著,我想了想,对他说:“你喜欢文学,建议你读一下《战争与和平》。这书和《红梦楼》不同,有另一种人生境界。”他感叹道:“天啊,我那次把这书拿起来,半尺厚,读完肯定要一个月,多枯燥多漫长呀,受不了!”他的感叹,让我想起我最初拿到这本书,心里冒出来的想法:“足足够看一个月,一个月啊,太幸福了!”是啊,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因此,换位思考也许是我们理解许多事情的入口……

名家新作

翻书入境
作者: 叶延滨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在佛山与中学生对话。佛山的老师说,这些是“新佛山人”的子弟,也就是农民工的下一代。他们每个人都肩负了一个家庭的梦想。面对这一教室的孩子,我感到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梦想。生气勃勃,明亮清澈,仿佛一湾河水,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流去。孩子们向我提问,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我给出的建议
全文:

在佛山与中学生对话。佛山的老师说,这些是“新佛山人”的子弟,也就是农民工的下一代。他们每个人都肩负了一个家庭的梦想。面对这一教室的孩子,我感到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梦想。生气勃勃,明亮清澈,仿佛一湾河水,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流去。孩子们向我提问,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我给出的建议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辅导,完成必修的功课,然后,力争保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哪怕不长,只是一篇千字文,只是需要坚持。因为我知道,今天的在校学生,特别是这些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中学生,他们面对的竞争和诱惑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只是希望把阅读的习惯,像一片木楔子挤进他们的生活。同学们又问我:你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你读了什么书让你不能忘记吗?

这个问题成了我今天的题目。

我认为,有两件东西最神奇,一是音乐,二是图书。你被一首乐曲或歌曲感动过,或者在某件事情发生的同时,你听到过一种音乐。多少年过去了,只要再次响起那首歌曲的旋律,就会在脑海里重现你当年听到这首歌曲的情景。在公园里,常常遇到一群中年或老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唱过去的老歌。喜爱歌唱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歌声也会让他们找到曾经有过的青春、爱情和美好事物的回忆,歌引入境。读书也是如此,一本好书会把人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忘情阅读的过程所经历的体验,也和这本书联系在一起了。多少年过去了,再看见这本书,甚至只要提起这本书名,当年的情形和心境会悄然在你胸中激起涟漪。

要问我少年时代最入迷的是哪个作家的书,是儒勒·凡尔拿的系列冒险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81天环游地球》、《神秘岛》、《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作家将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殖民者的冒险故事与丰富的各国地理、人文历史背景编织在一起,完成了一次次历险与奇遇。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正随母亲“下放”,从繁华的省会,来到蛮荒偏僻的大凉山。那时我十一岁,正读小学最后一期课程,刚结识的小伙伴乐意教我的生存知识:一是不要接近彝人,他们会背汉人小孩上山去当奴隶娃子。(在我到这里的前一年,刚完成了“民族改革”,抢汉人当娃子的奴隶主,据报纸讲已经“从奴隶制一步跨进了社会主义”。)二是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因为路上有狼叼小孩。小伙伴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我自己看到听到的,更让我感到环境的险恶。母亲在县城外十多里的一所师范学校当老师。学校建在山坡上,面对一个大湖。没有围墙,山间小路串连起山坡上分散的教室、食堂、宿舍、图书店、医务室……我曾在一篇文章回忆过我到此地亲历的两件事。一是在学校下面进城的山道上,隔壁民族干校的会计进城领当月的工资,被人尾随,用刀砍死,抢走了现金。二是有一只花豹钻进附近一农户的猪舍,吃了猪,没有猪就钻猪笼,被农民擒获。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只有一个令我开心的去处,学校的图书馆。因为师范学校算是当地最高学府了,所以有一个藏书还丰厚的图书馆。图书馆不仅对老师和学生开放,对老师家的孩子特别优待。因为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有两个孩子,姐弟俩都是书虫。真的要感谢这位管理员,让我在这蛮荒僻野有了另一番天地。那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儒勒·凡尔拿的探险小说系列,主人公惊险刺激的历险,奇风异俗的世界,让我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困境。相反地,当我抬起头,让双眼从书本上抬起,环顾四周,眼前一切都显得格外美好:屋前挡水的石头斜坡短墙上,爬满了邻居老师种的蔷薇,正值花期,一面短坡墙缀红花。阳光从青棡林的缝隙中射下来,让山岚有了层次和活力,沿着阳光向上望去,天蓝如洗,云朵镶着好看的边,变幻出不同的姿态,驮着我的想象,飘向远方……

这就是我的少年时代,因为有一本我喜爱的书相伴,那个曾经蛮荒而僻远的大凉山,进入我的生活,变成我的背景时,露出温柔而安详的面孔。

有时候,改变世界就那么容易,只要打开你手上的那本书……

[0图]年轮诗章
作者: 叶延滨  来源: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新诗  中国  现代  选集  新诗 
描述:年轮诗章
[0图]叶延滨文集 诗歌卷
作者: 叶延滨  来源: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诗歌 
描述:本书为《叶延滨文集》诗歌卷,收录了他100多首诗歌,其中有《干妈》、《御花园》、《中国》、《生命之火》等。
谁不说江南好
作者: 叶延滨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龙井茶  兰亭序  江南  红鲤  南山  海上封锁  资格  商品经济  高山流水 
描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