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 (1)
按来源分组
天天新报 (1)
相关搜索词
[2图]“弦·越”越剧经典与四重奏迎新音乐会沪上热演嫁接弦乐探索越剧演绎新方式
作者: 朱渊文 朱良城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韩婷婷演绎的“思祝”选段委婉凄美,使人印象深刻 王志萍 越剧和小提琴的渊源起自于家喻户晓的乐曲《梁祝》,时而轻快、时而伤感、时而悠扬、时而澎湃的旋律曾让无数人为之迷醉,至今《梁祝》都是许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首选。《梁祝》的成功启发人们思考着本土戏曲和西洋音乐相结合的无限
全文:

韩婷婷演绎的“思祝”选段委婉凄美,使人印象深刻

王志萍

越剧和小提琴的渊源起自于家喻户晓的乐曲《梁祝》,时而轻快、时而伤感、时而悠扬、时而澎湃的旋律曾让无数人为之迷醉,至今《梁祝》都是许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首选。《梁祝》的成功启发人们思考着本土戏曲和西洋音乐相结合的无限可能,上周末,就有一台寻找越剧和弦乐契合点的音乐作品《“弦·越”越剧经典与四重奏迎新音乐会》上演于人民大舞台。这一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联合承办的音乐会,让新老观众们看到了越剧音乐多角度演绎的可能。

聆听东方戏曲的西方演绎

一种是以精致抒情为本体特色的西洋器乐体裁,用四把弦乐器,演绎了古典主义最经典的旋律;一种则大俗大雅,长于抒情的东方戏曲剧种,用一脉吴侬语,讲述了人间天上最动人的传说,要说用弦乐为越剧唱段伴奏,的确让人费疑。然而,当越剧花旦们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唱腔随着演奏者精湛的技艺流泻而出时,观众还是在这中西差别甚大的两种艺术形式中找到了嫁接的渠道。

加盟当晚音乐会的演员可谓群英荟萃,“梅花”绽放,“白玉兰”飘香,流派名家风采纷呈,王派传人王志萍、范派传人韩婷婷等流派传承人纷纷登场,“越女争锋”的金奖得主们则把青春的旋律唱响。而弦乐四重奏的阵容也不容小觑,第一小提琴由旅美小提琴家韦妹妹担纲,第二小提琴为来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英国小提琴家帕特里克·塞伯顿,中提琴系原中央歌剧院中提琴首席田晓东,大提琴为比利时大提琴家高学文。

当晚的演出以序曲《莫扎特弦乐小夜曲》拉开帷幕,四重奏《茉莉花》率先让观众的耳朵熟悉了东方名曲的西洋演绎。之后《何文秀·桑园访妻》、《情探·三支香》等著名越剧选段让老戏迷们寻到了共鸣,王清、盛舒扬两个人气极高的“越女”的亮相也让现场掀起了第一波高潮。而此后韩婷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思祝》、谢群英的《盘夫索夫·官人好比天上月》、张咏梅的《西厢记·琴心》及王志萍的《红楼梦·葬花》等更是让气氛逐级增温。尤其是韩婷婷的“思祝”和王志萍“葬花”选段,因其委婉凄美的旋律特色和提琴的悠扬更为贴,而让演员的唱、乐曲的调及弦乐的伴奏三者融合更为自然流畅。

探索演绎方式的多种可能

越剧的清丽委婉、弦乐的悠扬雅致,两者相互依托将各自的艺术魅力展现到极致,呈现出令人陶醉的艺术意境和触及性灵的艺术享受。

随着时代变迁,现代观众审美的转移也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探索多种演绎的可能性”和“寻找同现代审美相契合的点”是当代戏曲人难以回避的问题,在被问及缘何会想到做这样一台音乐会时,策划人韩婷婷表示:“灵感最初得自于小提琴乐曲《梁祝》,它的成功让我对越剧和弦乐的结合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尝试看看这样的中西合璧会不会衍生出更多音乐可能。”

崭新的艺术探索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现场发现当晚演绎的诸多选段中,既有演绎流畅听来赏心悦目的,也有感觉“越味”不足颇为生涩的。对此,成功展现“葬花”选段的王志萍就指出:“其实好像越剧加弦乐这样的新鲜实验,选曲本身是关键之外,演员在演唱上的拿捏也十分讲究。由于四重奏的西洋乐器伴奏本身是没有过门的,这就可能让许多听惯越剧伴奏的演员无所适从。这时候你就不能太过依赖音乐,很多时候要用清唱的心态来面对,要把你自己的唱看作是独立的音乐形式和四重奏这种音乐形式的结合,两者不存在谁附属于谁。”

当然,探索和创新总不可避免带来争议,对此,韩婷婷直言不很在意:“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寻找,成功与否我并不看重,走出实验这一步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当晚越剧演唱呈现的效果虽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韩婷婷表示不着急:“这样的音乐会只是初步的尝试,形式的新颖加上排练的时间有限,演员和乐队等都在磨合阶段,演出后我们会针对其中问题再做调整。”

相关点评

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原创精神的体现。对于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载体,学校比剧团有优势,因为学校“输得起”,创造过程就是目的,如果有收获,就是锦上添花。

——郭宇(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

“洋为中用”是一个课题,这次的演出形式是一个崭新的实践,值得赞赏,但同时也存在音乐调性单一、越剧味道不浓的缺点。这种尝试性的创意如何保持并发展下去,值得业内人士研究和探索。

——陈钧(著名作曲家)

这种新的尝试来自于越剧剧种的年轻和越剧人的危机意识,如果越剧不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只能进博物馆或退回农村,所以这次演出对越剧的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另外,选择四重奏为越剧伴奏非常合适,是宫廷味道与世俗味道的交流与融合。

——胡晓军(《上海戏剧》主编)

看到这次演出,我心里一亮。从目前的舞台上来看,话剧和西洋的艺术交流很多,戏曲则很少,这次演出是一个新的尝试。

我从两个方面肯定这次尝试的积极作用,一是越剧和弦乐四重奏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二是这种形式的演出有利于演员演唱艺术的提升和突破。

——刘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