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 (1)
按来源分组
复旦大学 (1)
相关搜索词
吴越玉器研究
作者: 杨秀侃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越墓葬  吴玉  越玉  玉文化  文化交流 
描述:吴越玉器的部分特征,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问题,从而填补了吴越玉器研究的空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玉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列国到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都流行使用高等级玉器。相对于其它诸侯国玉器而言,吴越玉器的研究存在缺如,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时空的玉器进行立题研究。本文从考古学、文物学、文献学等角度出发,并重点结合层位学、类型学等方法,对吴越出土玉器进行分析。第二章为玉器的发现与时空分析。首先,本文界定了吴越玉器的概念,然后对江、浙、沪三省市出土玉器的26处墓葬、遗址资料进行了重点收集和整理。除了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的种类、数量、组合、布局等埋藏信息外,还对墓葬所在的区位、墓葬之间的位置、是否属于同一墓葬群等加以观察。另外,还收集了楚地及其它地区东周墓葬、秦汉墓葬所出吴越玉器资料。第三章为出土玉器的文化属性分析。首先对吴越疆域进行辨析,其次对吴越贵族墓葬加以甄别,最后讨论26处出土玉器的墓葬、遗址的国属。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玉器的埋藏状态特别是玉器及其与共存青铜器、陶瓷器的布局关系。这些研究不仅是了解玉器与其它随葬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从随葬品组合的角度对墓葬的国属进行认定。在对吴墓、越墓进行区分后,我们对吴墓、越墓出土的玉器进行分类,同时对典型玉器及其组合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吴墓、越墓出土玉器的部分特征。第四章为出土玉器的文化因素分析。在对这些玉器进行编年的基础上,本文从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吴越玉器的源流、谱系。首先讨论了吴越玉器与史前玉器特别是良渚玉器之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吴越玉器与楚玉、中原玉之间的关系,最后从玉器的形制、纹饰、工艺方面总结出吴玉、越玉的特征。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吴玉、越玉之间的文化特征不是很明显,与早期的良渚玉和同时期的中原、楚玉存在一定的联系。第五章为吴越玉器的相关研究。首先是通过对吴越文献的分析,探讨文献记载的先秦玉礼和考古出土的吴越玉器之间的关系,回答先秦玉礼在吴越玉器中是否有所体现等问题。其次是通过吴越玉器与中原玉器的比较,探讨吴越地区的用玉观念和用玉制度、是否出现礼制的僭越等问题。最后是对吴越玉器的发展演变等进行分析,探讨吴越玉器的发展动力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技术交流等,从而了解吴越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无论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还是长江流域的吴越地区,玉器的生产、交流较为开放,玉器的形制和品种较为丰富。在孔子等思想家、政治家所强化的“内圣外王”过程中,作为身份等级象征的玉器内化为道德准则,起到了维护秩序、加强统治的作用。而远在中原东南部的吴越玉器,也程度不同地浸润了中原玉器礼器化、符号化、政治化等特点,成为了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尽管在形制、纹饰以及工艺上的地域特征不是很明显,也很难对吴玉、越玉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经历了商周时期的没落和停滞,吴越地区再次出现了高等级玉器,凸显其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吴越玉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东周时期的用玉制度、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格局、吴越国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吴越楚等国之间的交流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吴越文化研究的空白。另外,本文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结论、构建新说,采取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相结合、文物考古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吴越玉器的过程中尝试创新玉器研究的方法,这些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