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2)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3)
按年份分组
2013 (2)
2012 (1)
按来源分组
金秋(下半月) (1)
金秋 (1)
长安大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觞咏于今纪盛名 ——感悟兰亭
作者: 陈云龙  来源:长安大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古往今来,绍兴兰亭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麦加”。与兰亭已无数次神会的我,终于在辛卯年冬至那天,踏进了这方圣土。 冬至时的绍兴,虽晴空白云,阳光灿烂,但阵阵吹来的微风,依然让人感到冬日的严寒。一进景区,扑面而至的是“鹅池”,几只白鹅旁若无人悠然自得地戏着浅绿色的池水,水面上浮着片片的薄冰,立于
全文:

古往今来,绍兴兰亭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麦加”。与兰亭已无数次神会的我,终于在辛卯年冬至那天,踏进了这方圣土。

冬至时的绍兴,虽晴空白云,阳光灿烂,但阵阵吹来的微风,依然让人感到冬日的严寒。一进景区,扑面而至的是“鹅池”,几只白鹅旁若无人悠然自得地戏着浅绿色的池水,水面上浮着片片的薄冰,立于池边的“鹅池”二字,据说是王羲之亲笔所书。“曲水流觞”的之字形小溪顺坡而下,静静流淌着的溪水清澈如镜,小溪的两旁,散放着一个一个的蒲团,虽然我没有仔细去点数一下那是否刚好为42个坐垫,但此情此景,还是把人带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三月初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东晋42名文人雅士,在此“一觞一咏”,“畅叙幽情”,面对茂林修竹如诗如画的兰亭美景,尽情抒发着文人墨客的激情与浪漫。此时的王羲之,米酒微醉,心潮澎湃,在激荡着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氛围中,用鼠豪笔在蚕茧纸上似有神助的创作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是一张已被固化在中华文化史册上的历史画面。这张画面,不但成就了一代书圣王羲之,不但辉煌了会稽山阴之兰亭,而且把中国的书法推进到艺术的殿堂,使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征性符号,成为了中华文化之国粹。试想,历史如果没有发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的兰亭修禊,王羲之的书法是否会被梁武帝誉为“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是否会被李世民誉之为“尽善尽美”并遂之被称为“书圣”呢?

大凡历史上最灿烂的那一页的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的必然。我迈着轻缓的脚步在兰亭遗址之中穿行。此时的景区之中,既没有鸟鸣与游客的喧闹,也没有春花烂漫时那种夺目的色彩。秀丽但并不高大的兰渚山是一片绿色,院落中高低参差的树木和竹林也是浓浓的绿色,风寒且轻,静谧与安祥笼罩着我的思绪。凝视着池水中游走的白鹅,抚摸着用来装水磨墨的临池十八缸,我在思忖、我在求索那一个个造就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必然……

相传王羲之非常爱鹅,竟用抄写五千言《道德经》的代价,换取山阴道士一群可爱的白鹅。右军的这一爱好,缘于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鹅身羽毛洁白,头颅高昂,羲之认为,鹅的自身体态是一种不慕权贵,孤傲高洁和洁身自好的人格写照。而这正是王羲之所倾慕和追求的。由此便有了“袒腹东床”,梗直辞官和嘱家人死后不受朝廷赠“金紫光禄大夫”之誉而传颂千古的故事。二是右军从白鹅悠然嬉游的运动中,体悟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之技艺。如,鹅在水中“红掌拨清波”的动作,就如同书写运笔时,调动周身之精力,集万豪于笔端一样;鹅头的高仰与转动,羲之从中悟出握笔的技巧与行笔时手对笔杆的掌控;观察白鹅游走时的体态及在水中所划出的条条曲线,恰似毛笔在宣纸上提按起伏,浓淡干湿所创作出来的优美的线条等。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一切艺术家必须遵循的一条最为基本、也应是终身不辍的修行功课。在花红绿柳的缤纷世界里,一个艺术家是否能用慧眼去感悟到美,去师造化,去“搜尽奇峰打草稿”;是否能从神秀的造化之中,感悟到对艺术之美的心灵启迪,从而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乳汁,这将是决定一个艺术家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王羲之爱鹅的故事,不是每一位书法家乃至各门类艺术家们应安顿身心去静思与学习的吗?

艺术需要天资,需要悟性,但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苦练。在兰亭遗址院中有个景点叫临池十八缸,这是为纪念王献之而新建的,它告诉游人这样一个也许是真实的故事。有一次王献之请教父亲练好书法的秘诀,王羲之指着院中的十八口大缸说,你把这十八缸水都练完了,就知道练好书法的方法了。王献之在用完了三缸水后,自认为写的不错了,就写了个“大”字呈给父亲。王羲之并没有说什么,只在大字中点了一点,便让他送给母亲看。王羲之夫人系当朝太尉郄鉴之女郄旋,名门望族,精通书法,看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刻苦练习,估计不仅是练干了那十八缸水之后,遂使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与王羲之并称的“二王”,与其父共同开创了妍美流变的南帖一派,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看着景区中刻制的“太”字碑,联想到王羲之当年苦练书法而留下的“笔山”和“墨池”的故事,恩师陈老少默翁的诗句不经意间显现在了大脑中:“横平竖直费艰辛”啊!

王右军祠是在景区的最后,那是一幢如同一艘画舫坐落在荷塘之中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亭桥相连,环廊相抱,系清康熙年间所建。祠堂的大厅悬挂着由光绪宣城刘树堂题写的“尽得风流”四个大字和由沙孟海先生撰并书的一幅对联:“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这幅题字与对联的内容,将王羲之的生性概括得入木三分。王右军一生寄情山水自然,淡泊功名利禄。据《晋书》载,“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在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称病辞官,归隐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游山水,真雅士,自风流。也许正是王羲之这种淡然自逸的生活态度,才成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朽。在滚滚红尘之中,倘若只是一门心思钻营,千方百计攀附,整天追名逐利之徒,没有半日的清心与宁静,他怎么可能有好的书法作品面世呢?放眼今日之域中,看着已被玷污了的中国书坛,每一个有良知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着,仰望着祠堂中的王右军画像,为了高雅的中国书法艺术,是否都应该自省与反思呢?

觞咏于今纪盛名:感悟兰亭
作者: 陈云龙  来源:金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  书法家  感悟  中国书法艺术  艺术家  中华文化  白鹅  书圣  景区  永和 
描述:古往今来,绍兴兰亭是每一位书法爱好者心中的"麦加"。与兰亭已无数次神会的我,终于在辛卯年冬至那天,踏进了这方圣土。冬至时的绍兴,虽晴空白云,阳光灿烂,但阵阵吹来的微风,依然让人感到冬目的严寒。一进景区,扑面而至的是"鹅池",几只白鹅悠然自得地戏着
觞咏于今纪盛名:感悟兰亭
作者: 陈云龙  来源:金秋(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觞咏于今纪盛名:感悟兰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