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29)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29)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3 (9)
2012 (2)
2011 (2)
2010 (2)
2009 (5)
2008 (2)
2007 (4)
2006 (2)
按来源分组
绍兴日报 (17)
中国服饰报 (4)
绍兴县报 (2)
浙江市场导报 (2)
天天商报 (2)
中国纺织报 (1)
相关搜索词
绍兴:产业“越坎”,构建区域经济平衡
作者:暂无 来源:张家港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产业 
描述: □本报记者郭晓红 绍兴县是纺织业的汪洋大海,人称“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1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4500多家纺织企业,占了全县经济总量的70%。因此,当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这块“布”便显出其脆弱之处,但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绍兴捏把汗的时候,绍兴人却凭着及时而准确的“越坎”,
全文:

□本报记者郭晓红

绍兴县是纺织业的汪洋大海,人称“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1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4500多家纺织企业,占了全县经济总量的70%。因此,当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这块“布”便显出其脆弱之处,但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绍兴捏把汗的时候,绍兴人却凭着及时而准确的“越坎”,度过了这场危机,经济止跌回暖逐步走高。

赐富集团便是带头越坎者之一。三年前,年产化纤30万吨,稳居国内化纤生产龙头的赐富集团突然放慢了手上正大把赚钱的优势产业,举足进入未曾涉足的聚酯薄膜行业,搞熔体直接拉膜技术。这在当时的绍兴民营纺织界来看,无疑是自找苦吃。但当赐富集团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熔体直接拉膜生产工艺,以每吨生产成本节省1000元、能耗降低55%,生产的无毒、耐高温薄膜产品占据了全国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并有不断拓展之美好前景时,纺织业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冬天”。对此,赐富的老总赵张夫自有自己的观点:那时候化纤效益实在太好了,大家一窝蜂地上化纤,国内化纤过剩就在眼前,我们不得不开辟新的战场!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早已跨越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坎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率先实现纺织“无梭化革命”,跨过了设备落后的坎子;上世纪末,又率先完成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赢得了先发优势,跨越了机制体制的坎子;进入新世纪,抓住迁址建城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跨入了工业化、城市化联动发展的新阶段。

如此狂飙突进的发展持续20多年后,绍兴人尽享发展之成果时,日益体会到“捉襟见肘”的尴尬。电力、能源、土地等全面告急,部分企业由于要素制约,产品售价不升反降,效益明显滑坡,2004年,全县企业亏损额达1.72亿元。用县里干部的话说,“成长的烦恼接踵而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业结构过于集中,纺织业内部结构单一,非纺产业比重过小。出路何在?惟有主动转型,结构升级。

类似赐富这样主动“越坎”求变、壮大非纺产业的企业在当地还真不少。“怡东仪表”携手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韦氏通”,其出产的汽车仪表越过中低档,拓展了高档汽车仪表产能;“浙江玻璃”开发出了厚度仅1.1毫米和0.6毫米的超薄玻璃,走在了国内同行前列;“信诚新材料”的特种陶瓷被用到了尖端科技领域……

令人振奋的是,随着非纺产业的快速崛起,绍兴县经济的产业结构开始从“跷跷板”逐步向“平衡木”靠拢,“一主十大”产业格局初具雏形。去年起,绍兴县纺织产业与非纺产业投入之比开始逆转:由原来的六四开变为四六开,非纺产业投入首次超过纺织产业,产值比也由76:24转为73:27。绍兴县的领导说,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最终要降到50%,形成非纺与纺织业平分秋色的局面,以确保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其实,产业相对集聚发展的区域,往往比其他地区更早更深地面临高起点发展、宏观调控等的“深坎”,因为产能过剩、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失衡等累积性矛盾,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会被最大程度地“放大”,成为横亘在地方主体产业、骨干产业面前的一道“深坎”。但一旦跨越“深坎”,就能开辟新天地,跃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