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明天的职教

日期:2014.07.09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记者 童波

日前,国务院在9年之后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在这之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炉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把全国1200所高校中的600所普通本科院校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 

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技能劳动者,更不会有一流的国家产业。

当前,绍兴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绍兴制造”向“绍兴创造”转变,人才结构也从“技能时代”开始转向“高技能时代”,这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教人的困惑

“吴斌(化名),‘工厂’英语怎么说,知道吗?”英语老师问。

吴斌本来是侧坐在椅子上的,他与后排的同学聊天聊得起劲。听到老师的提问后,他把自己的一双腿缩了回来,缓缓起立,一边低着头,眼睛在课本上找来找去。

“Can you﹖”

吴斌显然没有找到答案,只好说:“Sorry”。

老师让吴斌坐下。对于吴斌的回答,英语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事实上,两年多以后,吴斌他们这帮孩子就要跨出职校大门,带着稚嫩的脸,进入社会,开始自己的生活。

留给他们长大的时间如此短暂,不像那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毕业大多还要进入高校,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应对人生角色的变化。

没有上升通道,一直是困扰职教发展的大难题,职教也因此被一度视作“终结教育”。

事情正在起变化。

据悉,国家将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不少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走进中职学校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失败者’的心态,往往背负着被人瞧不起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包袱。”绍兴市职教中心校长钱金星说,中职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他们通过中考,以相对偏低的文化课成绩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中职生被认定为“中考失利者”。因此,他们往往从走进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普遍产生了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不足。

“一些人认为表现差的孩子没有精神追求,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精神需求很迫切,只不过他们缺少沟通对象,往往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封闭起来。”钱金星介绍,大量德育事例表明,在职业学校中,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创造性和主动性往往超过普通高中。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寻他们需要的、可以让他们消化吸收的精神食粮,最终帮助学生在职场与终身发展中成人、成才,进而走向成功。”钱金星认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全面,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看好,种种环境因素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有失偏颇。所以,教育观念需要调整,职业启蒙教育刻不容缓。

职校生的梦想

职校生也有自己的梦想。

在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29岁的朱佳龙算得上小有名气——全国优秀农民工、省技术能手、省级劳动模范……

朱佳龙出生于海宁农村,从小在父亲的农具店里长大。他的梦想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能工巧匠。

朱佳龙小学和初中时,除数学成绩稍好外,其他功课都平平,总分一直处于全班中下游。

初中毕业,全班除一小半成绩较好的学生报考了普通高中,其余大都报考了中专、技校和职高。朱佳龙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考了一所职高。

职高的教材和普高不同,但大部分课程设置差不多,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为主,这些课,朱佳龙成绩还是一般,他最感兴趣的是技能课《机械基础》,单科成绩往往能排在全班前十。

2003年,朱佳龙参加了职高生的高考,考上位于绍兴的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专业。从此,他的学习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在了机械机床上,这正是他的兴趣和专长,因此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一直稳居全班前三。

2006年9月,朱佳龙因成绩优异,毕业后直接进入杭汽轮公司。

第一次到车间时,面对一排排大型先进设备,他完全不知所措。

朱佳龙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勤能补拙”。

公司正常下班的时间是下午4点30分,但他的下班时间是5点以后,“和我搭班的师傅技术很厉害,我一有机会就在旁边看他操作,能学到不少东西。”

很多机床的说明书都是英文的,而且很专业,要想精通数控机床的操作,必须过这一关。而偏偏朱佳龙的英语不算太好。

于是,他诚恳地向自己的师傅求教,晚上对着书进行强化学习。

为了精通数控机床的操作,朱佳龙下决心自学数控专业英语。他通过实践摸索专业词汇的意思,在说明书上作了详细的备注解释。

就这样,通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这些机械设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迅速成为厂里为数不多的“85后”数控机床主操作手。

渐渐成为公司骨干的朱佳龙,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合作方日本三菱公司不提供加工工艺,使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朱佳龙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和几个同事带头加班加点,通过分析图纸、查资料、计算编程,寻找技术突破的方法。

最终,朱佳龙开创性地借鉴了医学上的胃镜技术,自制加工工具,成功地克服了技术瓶颈,同时用宏程序代替原来的传统程序来加工,大大提高了效率,为公司节约了70多万元,这一技术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优秀QC(质量控制)成果二等奖,并为公司同类零件的加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因为工作出色,2010年,才工作5年的朱佳龙,就成为了省级劳模。

2011年,公司引进了一台价值3000万元的意大利数控机床,朱佳龙成了这台最贵最先进机床的操作者。

去年,朱佳龙还入选浙江省“金蓝领”高技能人才。

职教的春天

“如今招一个高级技工比招一个研究生还难。”这是绍兴许多用工企业的共同感受。

与其他城市一样,绍兴出现的“技工荒”凸显了劳动力结构性矛盾。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一些本科生和低技能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却非常短缺。

据调查,我市每年需要新增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约2万名,技师与高级技师约2000名。

目前,我市共有21所中职学校,学生近7万人。4所高职院校,在校生约2.9万人。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一大批骨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

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很早,社会认同度更高。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接受培训。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兴办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工人,淘汰低端产业和落后产能。而美国的一些传统工业城市一方面组织低端产业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完成职业转移,另一方面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

现状是,绍兴的职业教育正受到“普高热”的冲击。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成绩不好、实在无法升学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就读。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打算,而只是因为还没有到可以外出打工的年龄,需要找一个可以呆的地方,等着长大。这一价值判断持续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直至现在。

“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产业技术工人的职业水准是关键要素之一。”绍兴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产业技术工人比例中,初级技工偏多,大专学历以上的偏少,今后,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将成为重点,职业教育被当成低层次教育的观念也将慢慢被破除。 

详见第12版

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