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建家园

日期:2014.10.13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聚焦我市管理服务“新绍兴人”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绍兴日报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记者 赵擎 文 黄霄 摄

168.9万,这是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员的总数。

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在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从2010年以来,我市坚持依法治理与真情服务两手并举,在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中,悄然兴起了一场“新绍兴人”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实践。

“新人新居民,同城同待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完成了从“外来户”到“新绍兴人”的华丽转身,全市上下共同谱写了一曲共建新家园、共享新生活、共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用信息科技实现精准管理

流动人口专管员用“e点通”采集信息

日前,早上7点刚过,越城区府山街道水沟营社区的流动人口专管员冯志伟和袁浩仁就来到伽兰殿14号106室,一阵寒暄以后,老冯拿出手机,点击屏幕上的“e点通”软件,对前一天刚入住的吉林省梅河口市居民王宝贞进行了信息采集录入,短短几秒钟,王宝贞的身份信息就已录入数据库。

近年来,我市流动人口数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部分镇(街)和村(社区)的流动人口已超过了户籍人口,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最多的村(社区)倒挂比例已超过5∶1。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摆在各地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此,我市依据《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和《绍兴市流动人口登记管理考核办法》,从去年8月份起自主研发了流动人口信息移动采集应用系统(简称“e点通”),并在省内率先投入使用。流动人口专管员依托移动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后台数据库,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现场实时查验、采集、注销和变更等功能,同步采集流动人口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便于掌握流动人口相关诉求和期盼,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建立了全新的流动人员信息化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流动人口24.04万人次,同时,依托“e点通”数据库,越城区还开展居住出租房屋编号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以房管人”模式,努力提升基础信息精准化管理水平。

用家乡话拉近心灵距离

钱清镇“安徽人之家”民警和镇村干部走访联系群众

“这里的民警说的是家乡话,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们。”在柯桥区钱清镇生活的安徽人说起镇中街的那个警务站,都是一脸的轻松和惬意。原因很简单,因为去那里办事,他们可以听到家乡话。

这个名叫“安徽人之家”的警务站,今年5月初建成,从安徽请来了民警,还邀请各行各业的安徽籍志愿者参与,为老乡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困难救助和就业帮助等服务。

在这里工作的民警程修海和王晓天都是安徽人。程修海说,目前生活在钱清镇的安徽人有2.5万余人,占全镇流动人口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帮助老乡尽快融入新环境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

警务站成立后,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今年6月,钱清宝山工业园区一家企业的老板报警,称有个安徽籍工人小陈觉得工资分配不公,要在企业闹事。眼看矛盾要激化,程修海连忙过去调解。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程修海找到小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句句久违的家乡话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小陈激动的情绪很快平静下来,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老板和同事道了歉。“安徽人之家”从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了47起各类矛盾纠纷,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2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双向协作的指导意见》,按照“多方互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服务联动”的要求,与流入人口相对集中的省外重点流出地建立双向协作机制,其中上虞区已与安徽、贵州、四川等省份的18个县市相关部门建立了双向协作关系,其他各区、县(市)的双向协作机制也正在稳步推开。

用真情关爱营造温馨家园

柯桥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在课堂上

平均1.4名职工配1间宿舍,屋内窗明几净,舒适干净,水电、空调、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这是记者日前在浙江金蝉家纺服饰有限公司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看到的景象。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造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安居才能乐业,优越的住宿条件,留住了外来员工的心。

招工难、用工荒是近年来摆在不少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而绍兴焕鑫管业有限公司却为慕名前来的外地打工者络绎不绝而“犯愁”。实行同工同酬、困难帮扶机制、免费住宿、就餐和高温补贴……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关爱举措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找到了家的感觉。

子女入学问题是流动人口最大的后顾之忧。在绍兴,一张“入学绿卡”保障了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100%入学,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一样享受着免费的义务教育。

2012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专门印发了《关爱流动人口若干制度(试行)》,从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各个层面积极推动关爱流动人员工作的制度化、社会化、精细化、常态化建设,并把每年的12月15日定为关爱流动人口服务日,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氛围。

流动人口在我市享受优生促进服务、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纳入我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流动人口可申请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同等享受“绍兴人免费游绍兴”、开展“外来人口积分落户、享受当地居民基本公共服务”试点改革……自2010年以来,一份份沉甸甸的大礼包传递着这座城市对所有建设者的真挚关爱和深情厚谊。

如今,真情关爱帮扶外来流动人员,让他们在创业的同时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共建美丽绍兴,共享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局长王争说,我们将坚持以市民化为导向,创新社会融合平台,积极完善在绍流动人员可以享受本地基本公共服务、参加社会事务、办理个人事务等方面的政策,从而引导优秀流动人口流向绍兴、留在绍兴,实现个人发展与城市需求的有效对接,使更多的流动人口成为“新绍兴人”。

点 评

来自河南商城的创业者甄长贵:

走过许多城市,在绍兴待的时间最长,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12个年头。我成功申请到了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两个孩子都拿到了“入学绿卡”,和本地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妻子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十分顺心,打算在这个城市长期居住下去。

多年闯荡的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绍兴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意识。在这里,无论是市区、乡镇,还是村(社区),都能找到帮助你的人。

不管是在企业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总有适合的环境和贴心的关怀。这一切,都源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真情关爱,每次回老家的时候,我总是对亲朋好友说,我们一家已经荣幸地成为“新绍兴人”。 

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流动人员管理服务事关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绍兴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作为完善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居住证制度,积极呼应流动人口需求,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精准管理,落实了一系列公共服务政策,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与实践,不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在新的时期,绍兴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探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新载体、新方法,着力破解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管理服务难题,扎实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为流动人口在绍兴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多元和谐、服务有效、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流动人口发展格局。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