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兰亭序》

日期:2013.06.23 点击数:24

【类型】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地址】 地址1

【来源】 南京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诸培弘

世人都说《兰亭》好,到底好在哪里?

艺术的好,不是客观的标准,而在于欣赏者的主观判断。而欣赏者各自的气质、阅历、审美观又千差万别,所以有人称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有人却说他的书法“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见仁见智,也许这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东晋永和九年的暮春三月初三,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宾朋弟子42人,雅集会稽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行“修禊”之礼。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便乘着醉意,写下了这《兰亭序》。王羲之当时哪里想得到,这篇一挥而就的手稿,成为了以后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也铸成了书法史上一座高矗的丰碑!

《兰亭序》的文章留下了,但其手迹随唐太宗入昭陵殉葬后,谁也没有再见过。好在还有一些惟妙惟肖的摹本留了下来,让我们能一窥其笔墨风神。

《兰亭序》共28行,324字。其字左顾右盼,提按顿挫,“似欹反正,若断还连”,长与短,粗与细,收与放,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徐与疾……变幻迷离,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明人董其昌评:“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兰亭序》文字开始时是明媚的,基调是轻松的,但写着写着,笔下便聚集起乌云,文字也沉重起来。当写到后半部分时,悲从中来,笔墨也粗重起来。“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王羲之毕竟是“坦腹东床”的旷达之士,所以苍凉悲慨之中,亦不失无穷逸趣。

《兰亭序》被列为“天下第一行书”,文学与书法相得益彰。在文学上开启了游记文体的先河,提供了序言文体的楷模。在艺术上则“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同时变两汉的恢宏博大为清朗俊逸,完成了书法由实用向抒情达意的质的转变。

(诸培弘,1962年生于江苏溧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