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永恒魅力——访越剧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饰演者章瑞虹

日期:2012.07.09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任晶晶

【关键词】 越剧 

【地址】 地址1

【来源】 文艺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经典的永恒魅力

——访越剧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饰演者章瑞虹

7月10日,一台经典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记者走近梁山伯的饰演者——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范派小生,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获得者章瑞虹,聆听这位越剧女小生的表演感受,或许对于欣赏越剧史上的这部经典之作不无益处。

记者:您最早接触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什么时候?

章瑞虹: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进入浙江台州越剧团的时候,当时我还在学花旦。有一次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看的就是范瑞娟老师和袁雪芬老师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一下子就着迷了,回去后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觉。当时就想,一个女演员演男性,怎么可以演得这么潇洒,一点都没有脂粉气,真是太神奇了。于是我决定改行当,学范派小生。

记者:从第一次扮演梁山伯至今,您演了20多年的梁山伯,可以说是继范瑞娟之后,最受观众认可和欢迎的“梁山伯”,在这20多年中,您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章瑞虹:应该说每一次演都会有新的体会。一开始当然是跟着老师学,从表演到唱腔,依样画葫芦,模仿不走样,很少自己去想,只要学得像就好了。观众最早认可我的,其实也就是一个“像”字,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叫我“小范瑞娟”,自己也觉得挺得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渐渐丰富了,就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了,我会去琢磨人物,去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因为这些对于人物表演都是有影响的。同样,我也会去想,在这个场合,如果我是梁山伯,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会怎么做?“长亭分别”的时候,虽然梁山伯还不知道祝英台是女的,但三年来他一直把她当做好兄弟,这个时候难分难舍,他是什么表现?“思祝”那一场,师母告诉他祝英台就是小九妹的时候,他又是惊喜,又难以置信,该怎么表现?有了这些思考,自然而然也就在表演中体现出来。

记者:会不会有自己创新的东西在其中?

章瑞虹:不能说是创新吧。其实每个演员根据自身条件和生活体验的不同,在台上都会带有个人的印迹。只不过可能我今天演梁山伯,比30年前演的时候,自己的理解和表演的个性更加明显了吧。平时生活中,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东西我都会特别注意。舞剧、电影、电视剧、甚至是动画片,我都会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当然,最后还是要回到越剧本体,回到最初和最真诚的感动。范老师、傅老师她们塑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形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基础,是一个根,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可能离开太远。

记者:近些年来,您陆续创作了不少新编剧目中的小生角色,如《梅龙镇》《青衫红袍》《秋色渐浓》等,饰演梁山伯与塑造这些新角色有什么不同?

章瑞虹:在塑造新角色时,更多的是享受一种自由创作的空间。全靠自己的理解创作,一般来说我会更加大胆一些,更多一些新的尝试,哪怕不是那么成熟,也会有一种冲动去试一试。《梅龙镇》里那个另类的小皇帝;《青衫红袍》的章回体结构;《秋色渐浓》第一次演现代戏,都是尝试。

但是演老师们留下的经典,我会显得格外“谨慎”,继承得更多一些。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会征求很多人的意见,包括老师本人的意见,其实传承经典比创作一个新剧目压力更大。

记者:您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对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章瑞虹:最感动的地方恰恰在于他们彼此关系的“简单”,以及这种简单传达出来的“真善美”。一个关于十六七岁少年的爱情故事,无论是欢喜还是悲伤,都是纯真的。今天也有人质疑《梁山伯与祝英台》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同窗三年,怎么可能没发现祝英台是个女的?于是也有些编剧就试着去改编,想把故事说得“更圆”,让梁山伯在同窗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一直没有说穿。这样从人物性格来说,梁山伯的确变得更聪明了,表面看好像更合乎常理,但是经过改编的剧情,恰恰失去了最原初也最宝贵的东西——真诚,结果失去了真诚的情节最终失去了感动,也没有如原版这样得到广泛流传。我想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今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掺杂了工作、家庭、财产等附加因素,两人之间真实的感觉反而不重要了。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向往原来简单的、真诚的交往方式。我想这也是《梁祝》在今天依旧这么受观众欢迎的原因。

记者:这一次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晋京演出,也是1952年范瑞娟、傅全香两位艺术家之后的第一次。演出会有哪些特色呢?

章瑞虹: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到上海越剧院,对于这次进京演出都是相当重视的,这次来京演出一台越剧折子戏专场,一台越剧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汇集了上海越剧院红楼团10位一级演员以及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就《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言,我们这次演出的是经典版,从剧本、唱腔等各个方面都最大可能地继承了老师们的演出原貌。与此同时,演出也有新意,主要体现在舞美和演员服装都是全新制作的。舞美是根据60年前演出版本重新绘制的,体现了越剧舞美虚实结合的特点。相信这次演出既能带给观众原汁原味的享受,也会让大家有“焕然一新”的感受。

记者:作为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人,也是这次演出的主演,您怎么看这一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史上的地位?

章瑞虹:《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四大经典之一,而且是四大经典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部作品。可以这么说,从有越剧剧种开始,就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在四大经典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出演变史也最为复杂,从最早男班时期的连台本戏,到后来各种各样的演出版本,再到新越剧改革时的《梁祝哀史》,变化相当之大。直到1952年,范瑞娟、傅全香两位老师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毛主席看了演出并指示要拍成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这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本和演出才被固定下来。所以这一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才会被称之为“经典版”。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伴随着舞台演出和电影传播,影响了几代人,我当年也是因为看了电影,才下定决心学唱范派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浓缩了许多个“历史第一”。众所周知,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也是第一个获得国际电影大奖的影片。范瑞娟老师也是在“山伯临终”的演出中,创造了越剧重要的主腔“弦下腔”。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综合性舞台创作,也是奠定中国越剧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的历史将会因之失色。

记者:对于现在各种版本的新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您怎么看?

章瑞虹:首先是一个好现象。改编越多,越能证明《梁山伯与祝英台》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说只要是有人唱越剧的地方,就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声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改,我想《梁山伯与祝英台》里最淳朴纯真的感动不应该丢弃。2005年我与陈颖也创排过一版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舞台形式上改动算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的本意,仍然是要传承经典版的朴实气质。

新编和经典是可以并存的,但是无论有多少新编版本,经典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魅力是永恒的。(任晶晶)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