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柯岩——一滴小水,一棵小树

日期:2012.02.25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 柯岩 

【地址】 地址1

【来源】 广州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黎辛/文 CFP供图

贺敬之、柯岩夫妇(资料图片)

南方的冬天阳光灿烂,温暖而明朗,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我来到女儿在顺德的家,避寒过冬,看书写作。

这一天,太阳突然变了脸,天阴阴,雾蒙蒙,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坐立不安。忽然,噩耗传来,柯岩走了,我顿时陷入深深的茫然与悲痛之中……

奋力前行在文字大军的队伍里

我认识柯岩,是在1956年全国青年作家代表会议上。那时我任中国作家协会的副秘书长,党组成员。柯岩是参加会议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穿一件“布拉吉”,梳两条长辫子,年轻、活泼、漂亮。用今天的话来说“好阳光啊”,让人注目。她朝气蓬勃,对生活和创作怀着火一般的热情。就是这一把火在她的人生路上燃烧了几十年,越烧越旺,直到最后她“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还决心继续追随我们这支文字大军,奋力前行”。柯岩太累了,她终于累倒在文字大军的队伍里。

在作代会上,柯岩得知北京市办有工读学校的信息,便在会后背起背包到工读学校去。工读学校是教育和改造失足青年的机构,在校学员是妓女、窃贼、流氓等人,工作十分不易。柯岩在学校任校长室秘书、团支部书记和大队辅导员。她怀着热情和爱心到学员中去,接触、教育和帮助他们。在柯岩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中,这些青年人慢慢找回了自尊,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成为真正的人。柯岩以这深厚的生活底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寻找回来的世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柯岩一直遵循着这个创作规律,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部队去,与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无数好作品。

革命作家与人民诗人

“文革”中贺柯受到冲击,在所难逃。当时柯岩正在受“审查”,随时有被赶进“牛棚”之危。面对攻击他们的大字报,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柯岩坚定的信念,使她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今天,在追悼柯岩的人群中,我们看到“革命作家,人民诗人——柯岩,你走好”的悼挽。

周总理逝世时,形势复杂,柯岩不顾及此,怀着无限悲痛和激情,写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名篇,它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总理的怀念之情,唱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代,至今仍在传诵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妻贤子孝的幸福家庭

人们常说夫妇之间,这个是那个的“一半”,这就是“两位一体”。贺柯夫妇是真正的两位一体,他们忠贞的爱情,已成为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每次柯岩住院,贺敬之总在百忙之中陪伴在她身旁。这次病中,老贺天天到医院探望,询问病情与治疗,他知道这关难闯,对我说:“只好死马当活马医,盼能奇迹出现。”然而,奇迹终没有出现,柯岩走了。

近年,我们常相约外出走走,去北戴河、白云山、龙潭大峡峪等地。柯岩拖着病躯,每次陪同老贺同去。她说,有一次老贺到南昌开会,突发高烧,她不在身边,急煞了。自此以后,老贺到哪里,柯岩跟到哪里,陪到哪里。她说:“如果我不在,老贺怎么办?”可见她对丈夫深情的关怀与牵挂。

他们有一对孝顺的儿女,女儿小凤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教授,才50岁,为照顾父母,提前退休回国。有一次我们同游龙潭大峡峪,柯岩因体力不足,只好留在住地。我们走到半路时,小凤突然转身往回走,说留下妈妈一人,不放心。柯岩住院期间,儿子也天天到医院陪伴。

永远活在朋友的心里

这些年,我们每年相聚一次。柯岩身体不好,常常谢绝一切饭局酒宴。但我们的聚会,她每次都欣然赴约,且神采奕奕,全不像个病号。这是她对朋友的尊重,对友谊的珍惜,大家都很感动。

我的女儿小婷从小读柯岩阿姨的书,是柯岩阿姨忠诚的小读者。她知道阿姨爱吃虾,便在一间饭店订了大对虾,准备给阿姨过80岁生日。还跟经理说好,一定要新鲜的。去年夏天,柯岩看到小婷穿的衬衣,说好看。小婷便按阿姨的尺码去找衬衣。哪想到对虾和衬衣还未送到,阿姨却匆匆走了。小婷很伤心,她说,她失去的不止是一位敬爱的阿姨,还是一位她人生的导师。

我们曾相约老贺90岁时,一起再回延安,老贺再写一首《回延安》。柯岩很高兴,连声说好。柯岩,到时我们回延安,老贺写好了《回延安》,定告诉你。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活在我们的队伍里。

我远在南方,未能送你远行,深感毕生遗憾。在此,向你深深鞠躬致意,聊表心祭。

小水,细水长流;小树,绿树成荫。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