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越剧:超越嵊州之路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浙江嵊州,上海越剧回故乡的最后一站。本月8日、9日,上海越剧院的经典越剧现代戏《祥林嫂》和2005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在嵊州剧院和嵊州艺术中心演出,两场戏博得了满堂喝彩。本报记者在演出现场目睹了场内的热烈气氛,那种台上台下的互动,那种恰到好处的鼓掌,那种一剧尽了之后演员屡屡谢幕而观众不散的场景
全文:

浙江嵊州,上海越剧回故乡的最后一站。本月8日、9日,上海越剧院的经典越剧现代戏《祥林嫂》和2005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在嵊州剧院和嵊州艺术中心演出,两场戏博得了满堂喝彩。本报记者在演出现场目睹了场内的热烈气氛,那种台上台下的互动,那种恰到好处的鼓掌,那种一剧尽了之后演员屡屡谢幕而观众不散的场景,使参与“回故乡”演出的越剧院老将新秀不忍心走向台后。$$在“回故乡”演出在杭州赢得票房丰收之后,记者曾以《上海越剧“故乡行”叫好又叫座》为题撰写了专稿(详见本报9月28日一版“观察与思考”),对这次“回故乡”演出的市场化运作作了评述。而这次“回故乡”的嵊州之行,本报记者却有了另一种感悟。$$人才大流通造就大剧种$$六年前,记者赴嵊州采访第一届越剧艺术节时,听到了著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与当地一位主要领导的对话。这位领导向袁雪芬“诉苦”说:当地留不住越剧人才,地方上的越剧演员只要一出名,就想着往大城市走。袁雪芬回答说:你不要怕人才往大城市走。如果越剧人才都留在嵊州,越剧就永远是嵊县小山村里的的笃班。袁雪芬的看法体现了一位越剧表演艺术家的辩证思考,而上海越剧院带着经典越剧回故乡则体现了这种辩证的理念。$$上海越剧院的著名演员,无论是袁雪芬、傅全香等老一辈的艺术家,还是赵志刚、钱惠丽、方亚芬、单仰萍、陈颖、章瑞虹等中青年优秀演员,大多来自浙江嵊州等地,浙江越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著名越剧团的演员也大多来自浙江嵊州等地,即使有些越剧演员的出生和成长地与浙江嵊州无关,但他们一定也是拜嵊州名演员为师,以嵊州籍演员的流派唱腔为追求,并一定使用嵊州方言为舞台语言。在本月3日举办的百年越剧研讨会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等专家表示,越剧,发源于嵊州,发祥于上海,进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他们认为,越剧的发展是与市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结果,越剧的根在嵊州,但今天的越剧,已经有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越剧走向都市、走向全国乃至海外的经过,就是越剧发展壮大为全国性大剧种的经过,一大批著名演员就是在这向外走、大流通的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回乡行”艺术收获丰$$嵊州市仅70余万人口,却有近百家民间越剧团。这些民间剧团扎根于民间,行走于乡镇山村之间,每个团每年的演出场次在300场左右,演出收入从二三十万到超过百万元,这些“草根越剧团”如今已经将越剧演绎成嵊州的一大产业。$$越剧故乡的民间剧团面对上海越剧院的到来自然是欣喜若狂。“草根团长”们追着上海越剧的演出,从杭州追到绍兴,又追到自己的家门口看。为了请上海的名师指点,他们也选出了20台大戏,在本次越剧艺术节期间献演。更有那少年艺校的小演员们也不甘落后,亮出嗓子,有板有眼地演起了越剧折子戏。那几天,记者与上海越剧院的朋友一起行走在嵊州街头,随处可见张灯结彩的戏台,戏迷群集的演出。这样的精神大餐,对于上海越剧院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著名小生章瑞虹告诉记者,这次“回故乡”,不但感受到了越剧这个古老剧种的活力,还从民间艺人那里学到了舞台处置的技能。$$对于这次“上海越剧回故乡”,嵊州市委书记陈月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表示,嵊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越剧作为事业来发展、产业来开发,使“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在越剧百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上海越剧回到了故乡,把越剧经典送到了嵊州,放下架子与民间剧团同城竞演,这是一次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和谐组合,显示了越剧从都市剧种到乡村剧种的宽泛相容,由此可以看出,越剧虽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富有活力。

新的百年,越剧怎么演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新的百年,越剧怎么演
当代越剧需抱团发展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 (记者万润龙)上海越剧院这次站在了中国越剧的制高点上——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市文联、文新集团和上海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上海越剧院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集萃展示”接近尾声,昨天举行的一场高规格的研讨会将5朵梅花的艺术成就抽象成当代上海越剧的精华内涵。 专程从北京赶来
全文:

本报 (记者万润龙)上海越剧院这次站在了中国越剧的制高点上——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市文联、文新集团和上海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上海越剧院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集萃展示”接近尾声,昨天举行的一场高规格的研讨会将5朵梅花的艺术成就抽象成当代上海越剧的精华内涵。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刘厚生先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也是著名的戏剧评论家。他对上海越剧院组合5朵梅花举办“我们共同走过”的专场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剧种渐趋衰落之时,越剧是唯一向上走的剧种,其中上海越剧院和上海越剧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剧种的兴旺关键在于演出。现在剧团少,演出少,影响了演员的成长。有的剧团喜欢搞大制作,一出动就是上百人,演出成本太高。为什么不搞流动演出,小队出击?一二十人的演出队伍,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表示,这次上海越剧院5朵梅花的“抱团”出演值得推广。他说,现在一些艺术院团的骨干不要说抱团,就是共用一个化妆室都不愿意。他认为,戏剧需要有好作品,有好作品才可能出彩。尚长荣表示,戏剧切忌浮华,戏剧需要以戏为本,在唱念做打上下功夫,观众看的是表演,而不是制作,不能本末倒置。

来自浙江的戏剧评论家沈祖安、李尧坤在发言中表示,5朵梅花大多来自浙江,却在上海盛开,显示了沪浙越剧界的亲缘。上海越剧院为5朵梅花举办“我们共同走过”集萃展示,对浙江越剧界乃至全国戏剧界都是很好的启示。越剧已经走过了百年,越剧在新的百年怎么走,需要有一批表演艺术家,不但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传统,更需要超越和创新。

上海“新越剧”何以叫好又叫座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在采写“越剧百年”系列报道的过程中,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观点:越剧观众只认老戏,不认新戏。因此,越剧院团大多只愿意演传统剧目,而不愿意排演新戏。然而,前天晚上在杭州红星剧院“越剧大舞台”上演的“名家精曲演唱会”,却从根本上颠覆了以上说法。这台由上海越剧院17位名演员联袂出演的20段精曲,全部选自上海越剧
全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组委会从51台参演剧目中评出了12个文华奖、1个特别奖和38个新剧目奖、180个单项奖,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却是“艺术节后怎么办”?参加七艺节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新戏,排演
《女人街》首创都市时尚越剧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4月12日专电(驻浙记者万润龙)看完时尚越剧《女人街》,许多越剧迷依然伫立在剧场内。他们的脸上有沉思,有惊讶,也有困惑。一位戏迷问:“这也是越剧?”另一位戏迷答:“这就是越剧!” 4月3日以来,戏迷间这样的对话每天晚上都在杭州红星剧院进行着。对于《女人街》的创作团队和演员来说,他们最想听
全文:

本报杭州4月12日专电(驻浙记者万润龙)看完时尚越剧《女人街》,许多越剧迷依然伫立在剧场内。他们的脸上有沉思,有惊讶,也有困惑。一位戏迷问:“这也是越剧?”另一位戏迷答:“这就是越剧!”

4月3日以来,戏迷间这样的对话每天晚上都在杭州红星剧院进行着。对于《女人街》的创作团队和演员来说,他们最想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对话。

杭州越剧院近年来以“出格”闻名戏剧界和评论界。悲喜剧《一缕麻》、越歌剧《简爱》、儿童音乐剧《寒号鸟》、挪威(易卜生)剧《心比天高》、越剧版孔子剧《大道行吟》以及正在筹划中的首部金庸版越剧《书剑恩仇录》,都以“出格”而让同行关注。而取材于杭州武林路女装一条街故事的《女人街》“出格”则尤其彻底:颠覆了才子佳人,颠覆了程式台步,颠覆了水袖行头,甚至颠覆了场次转换;取而代之的是轻歌曼舞,是高跟鞋加时装,是全景化加流动感,是浪漫主义的现实故事。

《女人街》让戏剧评论家们大为欣喜。自从袁雪芬提出“下个一百年越剧怎么演”的问题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找着答案。看完《女人街》,评论家们说了一句话:未来的越剧也可以这样演!编剧余青峰告诉记者,让年轻人走进剧场看越剧,是未来越剧的希望所在。《女人街》首轮在红星剧院演22场,次轮在武林路剧场演20场,第三轮到高校和社区演出,观众应该以青年人为主。”

观越剧 赏杂技 品古曲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1月29日专电 (驻浙记者 万润龙)今天上午,杭州运河广场吸引了许多越剧迷,杭州越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越剧大舞台上演绎越剧经典,《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盘夫》、《西湖山水》、《十八相送》等节目
全文:本报杭州1月29日专电 (驻浙记者 万润龙)今天上午,杭州运河广场吸引了许多越剧迷,杭州越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越剧大舞台上演绎越剧经典,《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盘夫》、《西湖山水》、《十八相送》等节目
上海越剧“故乡行”何以叫好又叫座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杭州中北大酒店8208房间这几天改成了临时票房,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临时票房连日来演绎着一场中国戏剧体制改革的大戏,上海越剧经典剧目“故乡行”是否成功,这个临时票房起着关键的作用。$$“情况不错!”还在临时票房坐镇指挥的上海越剧院院长助理周利众一脸喜悦。与老周同样喜悦的还有他的两位搭档:上海天蟾京剧
全文:》全场满座,今天晚上的《红楼梦》票子已经全部卖出。29日晚上的《西厢记》和10月1日晚上的《祥林嫂》也已经出票大半。”$$好戏也需要造势$$“越剧故乡行”何以成功?戏好,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这些戏却都是老
下个百年,越剧可以这样演:杭州越剧院近年新探索引人关注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7月8日专电 (驻浙记者万润龙)杭州越剧院近日在杭公演的越剧《西园记》让很多越剧迷看不懂:邀请著名昆曲艺术家、有“中国巾生第一人”之称的汪世瑜执导,将他当年在昆曲《西园记》中的精华招式,悉数教给自己跨剧种招收的越剧女弟子徐铭。这是近年来新招频出的杭州越剧院又一次新的尝试。 前不久,著名越
全文:

本报杭州7月8日专电 (驻浙记者万润龙)杭州越剧院近日在杭公演的越剧《西园记》让很多越剧迷看不懂:邀请著名昆曲艺术家、有“中国巾生第一人”之称的汪世瑜执导,将他当年在昆曲《西园记》中的精华招式,悉数教给自己跨剧种招收的越剧女弟子徐铭。这是近年来新招频出的杭州越剧院又一次新的尝试。

前不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提出了“下个一百年越剧该怎么演”的话题,引起了越剧界乃至戏剧界人士的强烈共鸣。就在中国的越剧界困惑于守旧忧衰和创新之难的境遇之下,杭州越剧院却不断迈出探索的步伐。院长侯军告诉记者,越剧在走过百年历史之后,给了当代越剧人不少限制,名家、名剧、流派、理念,定型的程式太多。

“如果没有观众,再高雅的艺术,再辉煌的历史,也不会有生命力。”侯军眼中的现实就是出人出戏,就是票房,就是青年观众,就是演出现场的反响。

正是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杭州越剧院开始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演传统戏,鼓励年轻演员拜“越剧十姐妹”等表演艺术家为师,争取入榜梅花奖;另一方面,持续不断地开拓戏路,而几乎每一次尝试,都让圈内圈外人大吃一惊。

前年,杭州越剧院携新编越剧《一缕麻》三进上海,在逸夫舞台场场爆满。而其之所以成功,一是改变了剧情,将悲剧改成了喜剧,剧场内笑声不断;二是成功的运作,由杭州越剧院、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演员徐铭三方各出资10万元,利益捆绑,各司其责。这出戏被业界称为“叫好又叫座”,“出戏又出人”。

去年,杭州越剧院与杭州剧院合作,将西方名著《简爱》改编成越剧并在上海首演。之前,杭州越剧院还改编了易卜生的名著《海达·高布乐》,并到易卜生的祖国挪威公演。这两部越剧被称为越歌剧。“出格”的还有儿童音乐剧《寒号鸟》、根据昆曲改编的《新狮吼记》、时尚越剧《女人街》……

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对杭州越剧院的大胆尝试给予了认同。他们认为,越剧倘若想在下一个百年有所作为,出新比推陈更重要。越剧需要给观众带来笑声,需要年轻观众,需要购票入场的真实票房,需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杭州越剧院的实践,不仅对越剧,也是为中国戏剧的推陈出新提供了范例。

上海人爱游鲁迅故里
作者: 万润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鲁迅故里 
描述:本报绍兴 1月 11日专电:记者在浙江旅 游部门采访时了解到,去年,在各地人文景观 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浙江绍兴市文化旅游 集团所属的景区却出现了人气旺、收入增的良 好势头,其中,游客量比2001
全文:本报绍兴 1月 11日专电:记者在浙江旅 游部门采访时了解到,去年,在各地人文景观 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浙江绍兴市文化旅游 集团所属的景区却出现了人气旺、收入增的良 好势头,其中,游客量比2001
错位竞争与越商出击
作者: 万润龙  来源:浙江经济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错位竞争  出击  错位发展  经济发展  上海  接轨  绍兴 
描述:错位发展,已成为绍兴接轨上海的重要策略;而在绍兴经济发展尤其是接轨上海的进程中,越商的作用不可低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