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5)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3)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4 (2)
2006 (3)
按来源分组
绍兴日报 (5)
相关搜索词
谨防“后政策”时代的管理缺失
作者: 伊旭松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 从上个月开始,越城区整治回收人力三轮车,1157辆车急剧“缩水”成200辆,对车辆运行的管理也更为严格。这件事其实从去年6月就开始谋划,有关部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制定细则,推进实施。 按说时间是充裕的,政策也是颇得民心,但近日,有网友吐槽在书圣故里景区有“黑车”载着乘客游景点,既不安全
全文:

从上个月开始,越城区整治回收人力三轮车,1157辆车急剧“缩水”成200辆,对车辆运行的管理也更为严格。这件事其实从去年6月就开始谋划,有关部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制定细则,推进实施。

按说时间是充裕的,政策也是颇得民心,但近日,有网友吐槽在书圣故里景区有“黑车”载着乘客游景点,既不安全也有碍观瞻;还有网友则遇到了漫天要价的三轮车。

集中整治人力三轮车的必要性毋庸赘言,这项政策在民间获得的支持度也相当高,但令人遗憾的是,“一刀切”之后,管理配套未能及时跟上,“黑车”之类趁机搅局,导致好政策出现了负面评价。

“后政策”时代管理缺失,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对取缔之后的市场空白如何填补、市场秩序如何维护,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对市民的用户体验反应速度不够快。

现在,越城区的人力三轮车,主要基于市民短途出行和外来游客旅游两类需求。对市民而言,在城区道路日益拥堵的当下,人力三轮车能够穿街走巷,具有相当的便捷性;对外来游客而言,乘坐人力三轮车逛老街,看台门,寻古迹,不失为经济实惠的选择。市场需求虽小,但仍是客观存在,整治政策只能 “堵”与“疏”并举。

取缔了大量人力三轮车,是基于道路条件和通行效率的考虑,就该同步为公众寻找到替代品,或者通过政策引导公众用其他方式出行。比如增加公交密度,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在景区免费发放步行导游图,增加出租车的投放量,推出旅游型自行车出租等等。总之,只有迅速填补上市场空白,整治政策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城市管理是个体系复杂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公共决策都不可能单兵突进,必须有跟进的配套措施。如果部门之间秉持自扫门前雪的懒政思维,而不是积极主动配合形成合力,出发点再好的政策,落实到执行层面,也难免左右支绌,漏洞百出,进而招致公众的不满。

绍兴这座城市还在生长,绍兴的城市管理水平需要跟上这种生长速度,这样才能避免下一次“取缔政策”遭遇搅局者。

治水,谨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作者: 伊旭松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期待贺家池能波光粼粼,每个人都希望鱼翔浅底、虾戏草间的景象能早日重现,但30年来从湖到坑的巨变,绝非单纯“破坏”两个字可以概括,而是在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的产物。 现在的人们可以轻松指责30年前围湖造田者的短视,殊不知当时粮食产量低下,人口自然增长后,为求生存人们不得
全文:放养8000多尾鱼苗,种植水生植物。但是不到半年,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该湖泊水质总磷超标近1倍,由三类重回五类水体,水质并没得到根本扭转。 湖泊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水体与沉积物、各种有机和无机物
越剧的“故土轮回”
作者: 伊旭松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一个剧种,从这里诞生;一种辉煌,从这里起源。东王村,沐浴越剧的百年荣光,见证越剧的百年沧桑。$$秋天里,记者踏进这个小山村。$$村口有条小溪,溪边古樟冠盖如云,几座古宅黛瓦白墙。树荫下,几位鹤发长者四围而坐,醉心于对弈之中。$$在他们旁边,有一块石碑,标明这里是中国越剧的诞生地。$$有道是,人生小舞
全文:。她清楚地记得年初到外地演出时,住的地方在一户村民的鸡窝旁边。鸡窝和她的床之间只有一道米多高的挡板。一天下午,一群人在毛丽萍的房间里聊天,一只母鸡忽然跳进来,大摇大摆地走到人们脚边啄食地上的米粒
民间资本,问津越剧培训市场
作者: 伊旭松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T【“只要苗子好,这里20个小孩我全都包下来了!”$$ 9月11日,嵊州群艺剧团团长石国荣在接受采访时表态。9月1日,浙江省嵊州市文艺培训学校正式开 学。这所新开的民办学校,将培养越剧苗子输送到
全文:$T【“只要苗子好,这里20个小孩我全都包下来了!”$$ 9月11日,嵊州群艺剧团团长石国荣在接受采访时表态。9月1日,浙江省嵊州市文艺培训学校正式开 学。这所新开的民办学校,将培养越剧苗子输送到
越剧的“化蛹为蝶”
作者: 伊旭松 邵肖梅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T谁也不会想到,一群穿着土气、一口嵊州方言的乡下黄毛丫头,怯生生地踏进上海滩的大马路,不到几年时光,竟会在这一世界大都会长 袖善舞,弄得如此风生水起,熠熠生辉,红得发紫。$$ 上海滩,成就了一个剧种,见证了她神话般的传奇和辉煌。而越剧,也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温润而瑰丽的气质。$$ 没有上海滩,也许越剧
全文:

$T谁也不会想到,一群穿着土气、一口嵊州方言的乡下黄毛丫头,怯生生地踏进上海滩的大马路,不到几年时光,竟会在这一世界大都会长 袖善舞,弄得如此风生水起,熠熠生辉,红得发紫。$$ 上海滩,成就了一个剧种,见证了她神话般的传奇和辉煌。而越剧,也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温润而瑰丽的气质。$$ 没有上海滩,也许越剧还不脱泥土气,很可能会是绍兴莲花落一般的轨迹。$$ 在越剧百年的日子里,我们走进大上海,寻访健在的绝色风华,寻觅见证越剧盛衰的戏院风物,共同品味越剧如绍兴酒一般的人生况味。$E$$ “老闸戏院” 里的越剧往事$$ 荧屏上,一群群浙东的女孩,坐着乌篷船背 井离乡来到黄浦江畔时,在老闸戏院的门口,六 小龄童扮演自己的祖父章益生穿着长袍,满怀 期待地看着远方……$$ 戏院旁就是船码头,浙东农村来的小木船发 出“叽叽嘎嘎”的摇橹声,船上是一群民间戏班子 的小女孩,她们穿过古老的浙东水道,进入黄浦 江,进而在苏州河南岸登陆大上海。$$ 许多日后的越剧名家,都沿着这条路走向成 功的。$$ 老闸戏院位于苏州河南岸的福建路桥东侧, 当年的主人就是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六龄童章 宗义之父章益生。这里也是上海越剧的发迹地, 不仅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等 当年都在此成名,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越剧 最有名的“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 姚水娟)和筱丹桂等,也都是在这一戏院走码头 唱红的……$$ 越剧百年纪念日,85岁的六龄童章宗义与一 群越剧老姐妹再次走进老戏院。$$ 这是当年大陆银行建造的办公楼,原先只有 三层。章益生把其中的二楼改建成可容400多人 的老闸戏院,并当上了老板。他从家乡引进了鲁迅 笔下的“社戏”——绍兴大班(绍剧)。后来,又引进 了女子越剧。当时,“三花一娟”以及袁雪芬、范瑞 娟等许多越剧女演员从浙东农村来到上海时,第 一站就是在老闸戏院演唱。$$ “老闸戏院生意兴隆,连马路对面的永乐茶楼 也变成了可容100多人的小剧场。老闸戏院一直 到1958年才关闭。”在六龄童的记忆里,当年的门 口至少还要宽一倍,经常挤满前来等票的观众。现 在用水泥砌成的水泵墙,原来是售票处。老人说, 当年楼梯两侧可是贴满了越剧女明星们的漂亮剧 照。$$ 当年的二楼剧场,如今已经被分割成十来间 房屋,有的成了办公室,有的成了堆放道具、服装、 灯光等设备的仓库。尽管今昔大变,老人仍能清楚 地辨认出哪里是舞台、哪里是观众席、哪里是演员 化妆间……他说,由于许多观众爱看越剧,剧场内 连走廊也常常站满观众。当时,这里常演绍剧《西 游记》、《济公传》等连台本戏,楼道里摆着孙悟空、 济公等艺术雕像。$$ 在二楼狭长的阳台上,演员们常常面对苏州 河练功,在栏杆上搁腿,眼前那条河就通往自己的 家乡。$$ 徐玉兰说,她来老闸戏院时才13岁,当时越 剧界最红的“三花一娟”都在这里唱。章益生提出 要徐玉兰从文武老生变成文武小生,当时她改变 戏路演的第一出戏是《牛郎织女》。因此,没有老闸 戏院,也不会形成后来的徐派。范瑞娟说,她来老 闸戏院时14岁,是“八一三”逃难时来到上海,在 老闸戏院住了一个多月,与“越剧皇后”姚水娟同 台演戏。$$ 六龄童说,他在这里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三楼 至今还保留着他家的房间。袁雪芬、傅全香、徐玉 兰、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等当年在老闸戏院演 出时,都在他家住过。范瑞娟和他哥哥七龄童章宗 信的夫人袁瑞丰还一起演过越剧。$$ 老闸戏院是中国越剧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的老 建筑,没有这里,浙江乡村的“的笃班”、“社戏”等 民间戏班子,就很难发展成后来轰动全国的越剧、 绍剧。如今,越剧界老姐妹们一起建议把它改建成 越剧、绍剧博物馆。$$ 锐意革新 一朝唱红上海滩$$ 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而在 “八一三”后,上海租界成了“孤岛”,一时间出现了 畸形繁荣的局面,娱乐场所也应时大增。$$ 当年进入上海的第一个女子越剧科班是以姚 水娟领衔的“越升舞台”。到了1939年7月,上海 共有11个主要的越剧戏班,包括马樟花、袁雪芬 的“四季春班”,徐玉兰的“东安剧社”,筱丹桂的 “高升舞台”等。$$ 从浙东农村进入上海这座大城市,要立足,越 剧的内容和形式必然发生变化。正是这一点,让越 剧从一个小剧种走向中国第二大剧种。$$ 在经过原始的香火小戏、仿演京绍古装大戏、 移植西装旗袍戏等历程之后,女子越剧找到了以 表现古代家庭伦理题材为主的方向。1942年袁雪 芬倡导越剧改革,一方面向电影、话剧等新文化借 鉴,学习从内心出发刻画性格、塑造人物的表演方 法,建立起正规的编、导、音、舞、美的综合艺术体 系和机制;另一方面继续向京剧、昆曲和绍剧等古 典戏曲学习借鉴,丰富自己的表演程式和技术。显 然,原来的民间小调不够用了,于是新的腔系应运 而生。随着崭新的形式和一大批新剧目的诞生并 受到欢迎,越剧艺术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从此走上 一条既不同于浙江民间小戏,又不同于京剧等大 戏的发展新路,剧种的独特风格越来越鲜明。迄今 为止,流行于江浙、传播于全国的越剧艺术,仍然 循此样式和格局。这就是“上海越剧”的奠基过程。$$ 缔造“上海越剧”的经过,与袁雪芬、范瑞娟、 傅全香、徐玉兰的从艺历程紧密相连。在袁雪芬等 登上改革舞台之前,曾有姚水娟等先驱者,她们有 的照搬海派京剧《明末遗恨》、《欧阳德》,有的学演 申曲(沪剧)《雷雨》、《黄陆缘》,有的仿照电影话剧 的写实布景,演出《大家庭》、《魂归离恨天》、《蒋老 五殉情记》等。然而,这种所谓“改良文戏”犹如昙 花一现,维持了三四年即衰落。受新文化的影响, 袁雪芬的雪声剧团紧紧依靠新文艺工作者,对越 剧进行全面改革。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分别在 自己的剧团里,投身建设“新越剧”行动。她们首先 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积极编创新剧目, 内容上以女性题材为主。同时,她们建立了导演 制,使之与名角挑班制相结合,并建立了正规的排 戏制度。在舞美方面走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路子, 并且废除衣箱制,根据每出戏不同的人物来设计 服装。在经营方面,她们以商业化的经理制,代替 了封建家长色彩浓厚的班主制。$$ 越剧的音乐,从最早的落地唱书时期的“呤哦 调”,到初入上海时期的“四工调”,都是一种比较 简单的曲子。1943年袁雪芬排新戏《香妃》时,为 了适应剧情,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运用调式交 替的手法,丰富发展了低沉婉转的下四度宫调系 统旋律。同时把板速放慢,创造出“慢中板”。于是 在“四工调”的基础上,产生了擅长于表现悲剧的 “尺调腔”。自此越剧音乐进化至“尺调时期”。$$ 短短几年里,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分别 以此腔格,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尺调”唱段。 1945年,范瑞娟重演《新梁祝哀史》时,在琴师周 宝财的合作下,吸收融化京剧反二黄的一些音调, 在《山伯临终》唱段里创造出“弦下调”。此后,她又 陆续丰富和完善了这个曲调,同行们争相效仿。$$ 傅全香借鉴昆曲、评弹和京剧的程(砚秋)派, 在跌宕、花哨方面开拓,使得旦角唱腔益显多姿多 彩。徐玉兰以皮黄和绍兴大班的声腔入越剧,营造 出激越的“高亢派”,神采夺人。$$ 音乐是戏曲的命脉,而袁、范、傅、徐四大流派 以及尹(桂芳)派创立,使得越剧音乐大厦如同有 了顶梁柱支撑,它们是后起流派和艺术风格的出 发点。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所创流 派,均由袁派所派生;毕(春芳)派小生则出自范派 和尹派。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袁、范、傅、徐四位 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带有独特流派印记的剧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雪芬在《祥林嫂》中的 表演,常使观众一掬同情之泪。范瑞娟和傅全香合 演的《梁祝》,脍炙人口,声名远播。徐玉兰在《红楼 梦》里扮演的贾宝玉,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又如袁 雪芬塑造的崔莺莺,范瑞娟塑造的贺老六、郑元 和,傅全香塑造的穆桂英、刘兰芝,徐玉兰塑造的 张生等,均是艺术经典,有口皆碑。后人以此为范 本,学演、传唱,发展、绵延,使得“上海越剧”的薪 火生生不息。$$ 租界是上海现代传媒业的集中地,当时正值 大发展期。综合性日报、娱乐性小报、越剧专业刊 物,无一不对越剧的热门事件、演变历程大肆宣 扬,推波助澜;越剧唱腔通过电台转播,传进大街 小巷。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唱片产业基地,越剧藉此 展翅,飞入千家万户。$$ 在浙江的越剧是根基薄弱的乡土小戏,它是 到了东方大都市上海的新文化环境中才发育壮 大,卓然而立。所以上海的一切做法也就成了越剧 的“正宗”。$$ 百年沧桑 期待困惑和振兴$$ 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南京路上,在上海越 剧院艺术研究室主任黄德君的指点下,我们按图 索骥寻觅当年越剧老戏园的踪影,也寻觅着越剧 在上海曾经有过的风光岁月。$$ 贵州路263号,位于人来人往的上海机电产 品一条街上,当年气势恢宏的“大来剧场”就掩映 在鳞次栉比摆满螺帽螺钉的店家之间。$$ 时光转换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这里是袁雪 芬改革越剧的最初阵地。在时空的转换中,柔情如 水的越剧正是从这里开始酝酿自己独特的个性, 也是从这里走上了创新的道路。$$ “侬寻啥人?”正当我们恍惚之间,一名保安从 身后发话,“这里是物业公司,要进去请登记。”年轻 的保安说不清这幢老房子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不到40平方米狭小的门厅里,已看不到当年 的盛况,唯有冰凉的大理石楼梯记载着曾经有过 的气派。$$ 离贵州路不远,明星大戏院旧址上,圆弧型的 建筑外墙被脚手架裹得严严实实。老照片中显示着 高贵和气派的戏院将变成一幢9层商务楼。$$ 九星大戏院如今已成延安中路绿地,大上海 大戏院也正在改建之中,位于金陵中路的黄金大 戏院已成了商务楼……$$ 上海是越剧的发迹地,而今却落入了怀旧和 困惑的两难境地之中。“新世纪的新越剧,应该依 然有着牢固的民族文化之根,依然是堂堂的中国 气派、婉约的江南风格!”有人呼吁。$$ 有人认为,越剧想要重振昔日辉煌,还必须与 时尚主动结合。为此,在百年诞辰之际,越剧首次 进入了酒吧,成为探寻越剧是否为年轻人所接受、 愿意掏钱消费的一次大胆实验。$$ 上海也在纪念越剧百年诞辰活动中,安排了 一系列非常时尚的活动。如让参加《越剧的诞生》 直播晚会的越剧艺术家们像电影明星一样走星光 大道。上海越剧院与报纸在网上开辟“越剧博客”, 并举办博客大赛,增加越剧的时尚魅力,吸引年轻 人对越剧“评头论足”。$$ 不管迎合和接轨潮流元素的改革尝试结果会 如何,人们仍然希望,越剧能借百年诞辰举国庆贺 之际,重获青春与魅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