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1)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经济发展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
按来源分组
浙江工艺美术 (1)
东阳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1图]从“小邹鲁”到“小兰亭”透视书法界的“东阳现象”
作者: 吴旭华  来源:东阳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贺维豪老师15日的篆刻讲座,吸引来了20多位书法爱好者。 历史上的东阳,曾因书院林立、名家云集,一度成为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而获称“小邹鲁”。这段儒学风流,如今正在一群书道中人的推动下,演变为“小兰亭”:书坛名家纷至沓来,传授书道。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汪永江将此称为“东阳
全文:

贺维豪老师15日的篆刻讲座,吸引来了20多位书法爱好者。

历史上的东阳,曾因书院林立、名家云集,一度成为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而获称“小邹鲁”。这段儒学风流,如今正在一群书道中人的推动下,演变为“小兰亭”:书坛名家纷至沓来,传授书道。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汪永江将此称为“东阳现象”。

7月15日,我市书法爱好者又迎来了一场艺术沙龙:浙江著名青年书法家、屡获浙江省篆刻展金奖的篆刻界新秀贺维豪来东作篆刻专场讲座。“随着我市书法研习日渐普及,部分术业有成的书法爱好者开始涉足篆刻,优秀的师资、正确的启蒙,有助于他们快速入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金彪扳着手指细数:从2008年以来,每季度都有书坛名家来东讲学,仅2010年至2012年就举办了13次书法讲座;一些名家因歆慕东阳浓郁的书法研习氛围,或长期驻扎,或定期授课,“一次相逢,一生结缘”。

“在浙江省书法界,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温州,不定期组团走出去接受书法培训,可称为温州模式;一是东阳,长年持续邀请名家来东讲学,可称为东阳现象。后者尤其可贵,一个县级市竟有这么多推崇、追慕书道者,并为此延请名家传播书道,其经验值得效仿与推广。”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汪永江如是评价。

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关键词:普及

在东阳农村,人们习惯把书法称为“大字”。爱好“写大字”的群体有多大?一位业内人士幽默地回答:“随便哪个镇乡街道,都可以组织起书法展。”一些群众文化基础厚实的镇乡如湖溪、巍山、画水、横店、南马等,还组建了书画院,集纳着日渐增多的书法爱好者。

“东阳书法有个独特现象,成人学习书法的兴趣比孩子要强烈,而且一学数年,坚持不辍。这种学习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自学,而是到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专业书法教学。”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书法专业的吴振宇来东后,执教于东星书法俱乐部。在他的印象里,俱乐部的学员队伍稳定到“零流失”,如果某个学员不得不放弃学业,肯定会介绍新人来加入。这种学员结构,保证了吴振宇授课内容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成人对书法学习强烈而旺盛的需求,催生了专业成人书法培训机构。多年前,东阳书画艺校曾因“书法陪读”现象而名噪一时——不少年轻父母陪孩子前来学习书法,到最后却是自己成了书法学习的主力军,为此该校特辟成人书法教室,聘请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人士教习。

如今,书画艺校、黉庐美术馆、东星书法俱乐部、大家书法会所,已成为我市颇负盛名的成人书法传道场所,他们均由省内外专家领衔主持教学。“较之热闹的儿童书法培训,成人书法教学非常寂寞,这些机构的设立,可以给他们营造一方净土,借助书道以慰藉身心。”陈金彪说,一个小城市能拥有4家成人书法培训机构,这让省内其他县市的书家艳羡不已。

金笑珍,一位年届不惑的白领女性,三年前涉足书法学习篆书,启蒙师是来自甘肃的书法家王子庸。靠着王子庸为其夯实的书法基础,又在多位外来教师和书坛名家的引导下,金笑珍书艺突飞猛进,其作品入展2011年全国首届手卷展、2011年浙江省书法大展等。为了提高书艺,曾有一段时间她和丈夫经常在周末奔赴杭州拜访名家请教书艺。从去年起,中国美院见习基地总执事王冬亮老师落户“大家”,她终于圆了“在家门口进修书艺”的心愿。

陈金彪指出,不断扩大的成人书法爱好者群体,构成了高端书法讲座和书法培训的拥趸。“普通市民热衷学书,书道中人注重提升,给名家来东讲学授课,提供了客观需求。从书法爱好者的集聚程度以及经济承受力、工作时间安排等因素考虑,东阳的‘请进来’,比温州的‘走出去’更加经济、实用、安全,但最终决定这一切的还是成人书法热的出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关键词:和谐

金笑珍之所以能在家门口进修书艺,有赖于她和丈夫“老壶”的精诚。2010年,市书协邀请王冬亮来东作手卷创作专题讲座,金笑珍成了王冬亮的“粉丝”,并一路追随到杭州。在杭州听了王冬亮老师的课后,她和丈夫决计把老师邀请到东阳,主持大家书法会所。这一建议得到了市书协主席团和书道同仁的赞同,促成了王冬亮每半月来东讲课一次。

东阳书法群体的和谐,给王冬亮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80后书家坦陈:东阳的一些书法爱好者还未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在书法欣赏上缺乏基本判断力,“而书法,说到底是一种生活,一种理想,不是技术;学习书法是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不是技术性解构的过程,需要文火慢熬而非速成。”所以,他采用了一种独特的传授方式——上午说国学,下午讲书艺。在授课过程中他发现,学员一旦进入听课状态,就对手机来电来信充耳不闻,呈现求知若渴的状态。师道上的尊重、学业上的精进,在他看来,足为东阳“和谐书界”的写照。

王冬亮的印象在陈金彪看来“实属寻常”。因为东阳书家一直以和谐在全省著称,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经常性举办书法沙龙;进入新世纪后,书法展览和比赛更是层出不穷。小城书法界还非常重视书法理论研究,上世纪90年代,市书协原主席包中庆曾主编了《东阳书法论文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来东作客的《书法报》资深记者陈行健还津津乐道于东阳这样的小城居然有这么个书法理论群体。中国书协会员、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蒋天耕的《空白论》,入选《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并成了书法专业研究生重要的引文源头。

“如果会员向书协推荐某位名家,或者希望晤面某位名家,我们都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他们请过来。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长期执教,我们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陈金彪的这番话,正是吸引吴振宇留在东阳的最大原因——他来东后,考虑到“东星”微薄的营利不足以支撑其生活,书道中人牵线引荐其到市外国语小学,担任了该校专职书法教师,这也是我市正规学校中唯一不在编的书法教师。校长卢雁红专门为其腾出书法教学工作室,出资让其参加省内外各种书法教学研讨会。“在这里,我没有漂泊的感觉,每一位朋友都像家人一样关心我。”这种和谐的氛围让吴振宇心无旁骛地沉浸于书道,每年都在全国性权威赛事上入展或获奖。

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关键词:包容

就在6月初,吴振宇在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王羲之书法比赛中,获得了最高奖。在评定这一奖项归属时,户籍在辽宁、工作在东阳的吴振宇非常纠结。市书协领导经友好协商,让吴振宇把这个奖项作为对家乡书坛的献礼,免去了僵持的尴尬。“其实这份成绩的获得,东阳书协功不可没。他们给我提供了创作环境,每次活动都邀请我参加,不排外,不争功,让我见识了东阳人文精神中的大气包容。”谈及此事,吴振宇感慨不已。

心无界,疆无域。东阳书坛就是如此不分内外!“我们都是为了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而走到一起来的,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来到东阳,这里就是家!”本着这种理念,来自江苏的书法家张玉海融入了东阳,并在经济、政治生活中获得了应有的尊重。本着这种理念,自重庆来东的“装裱匠”喻世才,尽管后来在义乌谋得了教职,但他还是来东阳请陈金彪推荐他加入中国书协。“我刚刚接到通知,我的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2011年全国书法年度佳作展。”市书协秘书长吕海强兴奋地展示着喻世才于6月中旬发来的短信,“尽管他们获奖都不代表东阳,但我们都真诚地为他们祝福。”

一方小小的土地,安放了众多外来书家的身心;一个热情的书道群体,则包容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思想。吴振宇在外国语小学的书法课,在不少老师看来有点“离经叛道”——期末考试不是老师考学生,而是学生考老师,能把老师考倒者为优。吴振宇对此的解释是:“书法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老师教学生,而是学生教老师。这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表现。同时此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

外来书家们独特的教学方式,也在拓宽着东阳书法界的包容心,推动着他们思考如何培育书法创作上的自由思想与独立意识。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

——关键词:深化

赵雁君、陈大中、白砥、汪永江、吕金柱、王义骅、翁志飞、王冬亮、吴文胜、楼金辉、范斌、徐咏平,等等,从2010年至今,这些书界名家来过东阳,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片土地。

“东阳书法现象是由政治、经济、教育三驾马车拉动的。政治就是文化大市建设,包括领导躬行书道;经济就是市民舍得为书法投入,再高雅的艺术也需要经济支撑;教育就是全民性的书法教育,从学校到社会都非常重视。”吴振宇如此总结。而“东阳现象”的优化效应正在凸显——“这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让我们获得一个整理思路、回顾历程的机会。通过直接聆听老师讲课,可以让我们把以往自己苦苦摸索得到的那些知识连贯、系统起来,填补自己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空白,有时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市书协副主席、甲骨文研究爱好者应旦红,谦逊而诚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得。

可以预见,这种直接的获益,将成为深化和提升“东阳现象”的动力——莫道东江难流觞,直将岘亭当兰亭!

卢光华:铁骨寒梅摇风影,青松劲竹舞龙文
作者: 陈金丹 吴旭华  来源: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竹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舞龙  《兰亭序》  艺术作品  书画    艺术类 
描述:擅长琴棋书画,被称为“最有文化的蔑匠”。他,就是行业内独树一帜的卢光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