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 (1)
按来源分组
大江晚报 (1)
相关搜索词
[1图]用越剧演绎不老青春
作者: 叶荔 姚琴 史峰  来源:大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贺安珠 骆水凤 指导老师:贺安珠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6日 血型:A型 身高:159公分 体重:57公斤 籍贯:浙江杭州 偶像:徐玉兰、尹桂芳 爱好:越剧、唱歌、舞蹈 获奖情况:安徽省第二、三届艺术节一等奖;全国青年越剧大奖赛荧屏奖。 指导老师:骆水凤 出生年月:
全文:

贺安珠

骆水凤

指导老师:贺安珠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6日

血型:A型

身高:159公分

体重:57公斤

籍贯:浙江杭州

偶像:徐玉兰、尹桂芳

爱好:越剧、唱歌、舞蹈

获奖情况:安徽省第二、三届艺术节一等奖;全国青年越剧大奖赛荧屏奖。

指导老师:骆水凤

出生年月:1967年3月18日

血型:B型

身高:162公分

体重:50公斤

籍贯:浙江诸暨

偶像:金彩凤

爱好:唱越剧,听音乐

获奖情况:全国青年越剧大奖赛荧屏奖;安徽省青年戏曲演员演唱比赛二等奖;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二等奖。

老年大学越剧班

成员人数:60人

年龄:55-65岁

平均戏龄:6年

表演经历:以《西厢记》选段参加芜湖首届百姓春晚,获得过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综艺类节目二等奖。

江城大 民 星

“江城大民星”

下一个就是你!

碧风紧,风雨更萧瑟,一把伞下,妻子送夫君赴京赶考,两人情正浓,怎奈离别正当时,泪眼朦胧,竟无语凝噎。这是越剧《情探》选段《送别》的剧集场景,老年大学越剧班的阿姨们正深情投入地表演着。两人的手相互搀扶,不时挥舞水袖,离开,又放下。风萧萧,雨蒙蒙,四目对望,郎情妾意,脸上的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戏曲演唱到紧要处,两人欲分离,转身离开,舍不得,四目交接,双手又紧紧握住。水袖飞舞、绵绵步履承接出一份难舍难分的情结。

江城大民星

档案

“咔,咔,音乐停,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彼此的眼神要有交流,《情探》是一个悲剧故事,讲述了一个烟花女子上香时救了在雪地里饿昏了的小生,然后一心一意地对待小生,两人因爱结婚,几年后,丈夫上京赶考,一举中的,宰相做媒,男子派管家拿着一封休书和20两纹银给了女子,女子不堪忍受,自杀,后来到阴间告状,最后阴间官差将男子绳之以法的凄美爱情故事。刚刚你们表演的段落,正是小生王魁准备进京赶考前与女子殷桂英在海神庙前告别的情景,他俩盟于海神庙,相约永不变心。临别桂英还剪下青丝一缕赠给王魁,并嘱咐切莫丢失定情信物玉扇坠。同学们在表演唱的同时,男女角色要有眼神上的交流,把自己融入到这个角色当中,要表现出彼此依恋不舍,又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痛苦处境……”越剧老师贺安珠和骆水凤非常耐心、细致地在给扮演小生和女子的阿姨们分别说戏,并给她们反复地做动作示范。

芜湖仅有的老年越剧班

师从于越剧徐派姐妹的专业越剧演员贺安珠和骆水凤老师分别是芜湖市艺术剧院国家二、三级越剧演员,目前还担任着老年大学越剧班指导老师的职务。老年朋友们对越剧的迷恋和热爱给了两位专业老师教学的极大动力。

贺安珠老师说,“芜湖的越剧观众很多,但现在学越剧的途径越来越少。越剧诞生在浙江嵊县,当时还属于民间小调,在农休的时候农民用唱戏作为取乐的一种方式,一些有经验的老艺人在村中培养一些年轻人学唱戏,之后慢慢进入上海,没想到一炮走红,越剧就这么发展壮大起来了。可是现如今,爱听戏的大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涉足越剧这一行当。也因为这个还有一帮忠实的老年粉丝们还热爱着、追随着越剧,我们觉得非常欣慰,也特别珍惜。感受着老年大学阿姨们的这股子学戏热情,我们教起戏来也特别带劲”。

老年大学的越剧班现在有60人,年纪最大的已经74岁,最年轻的也有50岁。贺老师说,“不管刮风下雨,阿姨们都会按时准点地来到这里学戏。其实对于老年朋友的上课管理并没有那么严苛,她们上课完全都是凭着对越剧的热爱,这一点我们当老师的都非常感动”。

越剧班里戏痴多又多

老年大学越剧班每周开一节课,为了上好这一节课,私下里贺老师和骆老师会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目的是让阿姨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便于老年朋友掌握学习要点,又不至于内容过于紧凑难懂。“学越剧其实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按照正规科班的学法,学戏起初就要进行表演基本功训练,要掌握程式化的技巧。形体训练要从站法、手法、腿功、腰功开始,吸收后融化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再按不同行当分别练步法,以及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髯口功等。而老年朋友们学戏主要是为了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从越剧里得到快乐,甚至学戏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所以学戏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以戏带功,从学小戏或者小折子戏开始。”

贺老师说,越剧用上海官话进行道白,唱腔中没有卷舌音,这种发音方式对于芜湖人来讲非常不适应,例如“我”字的发音,不是芜湖话习惯的唇齿音,越剧“我”字发音在口腔靠前的位置,非常难拿捏。为了学好这个发音,阿姨们课后没少花工夫,尤其是梅慧年阿姨,遇到唱腔里的咬字不清就会打电话给贺老师,有时候两个人干脆就对着电话唱起来了,一唱就是半小时。

怎么才能记住这些唱腔呢,小梅阿姨自有一套方法,把越剧唱腔中的字用拼音或者用中文字发音来代替,如今小梅阿姨的越剧唱得可顺溜了,如果你在街上碰到一位骑着电动车哼着越剧的阿姨,那没准就是她了。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像小梅阿姨这样痴迷于越剧的她们班里还有很多,她们在家做饭、洗衣嘴边都总哼哼着折子戏,到菜市场买菜嘴也不闲着,上楼梯的时候也唱……

梅慧年今年55岁,在越剧班,大家都叫她“小梅”,她把老姐妹们在越剧课上或者外出表演的照片都收集在相册里,集到现在已经有十几本了。朋友一来,小梅会得瑟地把相册翻开来给他们看,“这是我的爱好嘛,遇到合适的机会也要让朋友见识见识啊!”。

贺安珠和骆水凤老师和她们这帮老姐妹们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唱着她们热爱的越剧走上更大的舞台,在舞台上展示她们不老的青春。

记者 叶荔 实习生 姚琴/文 史峰/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