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 (1)
按来源分组
吴江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重拾青春梦 再续越剧缘 吴江首家民营越剧团一炮而红
作者: 孙跃勤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最近,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在同里退思广场的古戏台上一天两场雷打不动的越剧表演吸引了当地群众和过往游客的关注。春来暑往,这个由全市注册成立的第一家民营越剧团———红楼剧团承办的越剧演出舞台渐渐凝聚了人气,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每次开演都不乏新老观众驻足观看。 也正是由于越剧非同凡响的民间基础,今
全文:

最近,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在同里退思广场的古戏台上一天两场雷打不动的越剧表演吸引了当地群众和过往游客的关注。春来暑往,这个由全市注册成立的第一家民营越剧团———红楼剧团承办的越剧演出舞台渐渐凝聚了人气,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每次开演都不乏新老观众驻足观看。

也正是由于越剧非同凡响的民间基础,今年,刚注册成立的红楼剧团一炮而红。

追寻剧团前世今生

今年3月份正式成立的红楼剧团脱胎于原吴江越剧团,团内的主要演员、乐手清一色都是吴江越剧团顶梁柱。

说起吴江越剧团,在不少吴江老戏迷的心中或许还存留着美好的回忆。正式成立于1980年的吴江越剧团,面世就一扫此前样板戏当道的单调文艺环境,以吴江群众喜闻乐见且题材广泛的越剧曲目“俘获”了很多忠实粉丝。

原吴江越剧团演员沈红英回忆起当时剧团的情况还感慨万千,她说:“剧团成立之初,演员都是从江浙招募过来的十几岁的年轻人。我们这些人抱定了对越剧的热爱而来,也在团里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从1980年成立到1998年解散,吴江越剧团存在的18年里,既给吴江观众带来了很多赏心悦目的演出,也培养了一批优秀越剧演员,其中不乏日后屡获全国大奖的名家名角。”也正是因为如此,1998年吴江越剧团的解散显得格外可惜。

重拾越剧青春之梦

去年,沈红英终于决定重拾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越剧梦,她重组越剧团的设想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当年剧团姐妹的响应。孙爱娟、李苗茜、沈筱琴、范凤英、夏巧玲、迮东环等十几位吴江老戏迷耳熟能详的演员重新“粉墨登场”。

吴江博物馆馆长崔瑛曾经也是吴江越剧团成员,听说剧团的姐妹重登舞台,她去同里退思广场看了三回。“每次去都是人挤人,不少同里本地居民回回都在,自己搬来板凳坐在戏台下痴痴地看。有一回去正逢下雨天,有几位老太太伞就架在肩上拍起手来,淋雨都浑然不觉。”

为什么这么爱看?崔瑛看出了诀窍:“演得真叫投入,剧情要求要跪下来,演员就扑通一声落地,后来听说膝盖都破了。虽然只是一个刚起步的民营剧团,但是这些科班出身的演员演得投入,演得用力,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碍于有限的条件,舞美、乐队和道具不能一步到位,现在红楼剧团的演出曲目有二十来出折子戏,其中不乏观众熟悉的《梁祝》、《白蛇传》、《打金枝》中的经典曲目,最近,举全团之力排出的全本大戏《玉堂春》也即将与观众见面。

抓住艺术生命尾巴

对于红楼剧团来说,每推出一出戏都非常不容易,“演员、乐队多头排、一起合,我们的乐队成员大多是原吴江越剧团的乐手,他们中有的现在是生意红火的老板,有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白天没有时间,排练都安排到晚上。”沈红英说,剧团的成员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启艺术生命的机会,处处以专业剧团的水准要求自己。

沈红英说:“我们抓住了艺术生命的尾巴,在失落多年之后厚积薄发。而观众似乎也是感同身受,现在的演出,经常能看到从七都、铜罗乃至苏州周边地区特意赶来的忠实粉丝。最令人感动的是,今年的6月30日,我们在市文联的组织下送戏到松陵社区,演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原吴江越剧团的老观众也闻风而来,观众没有遗忘越剧,也没有遗忘我们这些越剧演员。演员的价值体现在演出中,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为全市各地的观众送去演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