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1)
按年份分组
2011 (1)
按来源分组
侨报 (1)
相关搜索词
[1图]人生金色的钥匙——隔洋遥悼柯岩诗人
作者: 加州 宗鹰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柯岩 
描述: 作者宗鹰(右一)与贺敬之(中)、柯岩(左一)夫妇。 宗鹰供图 当代杰出诗人和作家柯岩,因病于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消息传来,读着,读着,悲悼之情和由衷敬意交织涌满我心间。 犹记得, 英达采访贺敬之与柯岩这对文坛伉俪时,问道“下辈子选择的是什么?”贺敬
全文:

作者宗鹰(右一)与贺敬之(中)、柯岩(左一)夫妇。 宗鹰供图

当代杰出诗人和作家柯岩,因病于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消息传来,读着,读着,悲悼之情和由衷敬意交织涌满我心间。

犹记得, 英达采访贺敬之与柯岩这对文坛伉俪时,问道“下辈子选择的是什么?”贺敬之由衷回答:“下辈子我还找她。”当时坐在贺敬之身旁的柯岩“笑得很灿烂”。

如今,她灿烂的笑,在人世停滞了、消失了,在人心里延续着、永存着。我蓦然想象,曾经吃饭时面对面、写作时背靠背的贺敬之老人会如何失落?我曾有幸向他们俩请益,情不自禁含泪向柯岩致悼,向贺老致慰。

柯岩之名﹐早闻﹔柯岩之作﹐早读。青年中年时代,我所景仰的中国现代诗人中,她与贺敬之是一对出色的文学伴侣。贺敬之知名诗篇,我教学上经常作为范例引用。最早知道柯岩,那是因为我曾一度钟情于研究儿童诗歌、儿童文学。尽管在京学习工作20年,但一直无缘拜会他们。首“遇”贺敬之,却是在一个极为难堪痛苦的场合。“文革”不久,我到王府井中国文联观看“大字报”,恰遇贺敬之被“造反派”押到台上“批斗”。其情景惨不忍睹。我无法相信《白毛女》、《回延安》的作者成了“文艺黑帮”。真正了解柯岩,是读到她义愤填膺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这诗篇,在当时传遍神州大地,引起强烈共鸣。每读一遍,心潮澎湃,泪水盈眶。

首次有幸面晤面聆﹐是2000年9月﹐在桂林举行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期间。 我这个非诗人,只因写了一些诗歌评论也应邀出席。贺敬之柯岩一起出席﹐成了一个亮点和焦点。海内外诗人们接踵拜访他们。

一晚﹐我与同住一房间的新加坡诗人,明知他们忙得不可开交,还是临时起意去他们拜候。贺敬之与人有约在先﹐正在交谈。柯岩迎我们进门,向我们表示歉意,问明我们姓名和房间,一一记下。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他们两人签名题赠的作品前来送赠并交谈。她说,贺敬之还有约好朋友来,一时无法分身,让她先代表他前来看看我们。

平易近人、认真待人,让我们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翌日,我们同游漓江。在游船上,他们伉俪依然应接不暇,还算幸运,我们有机会多次与他们短短交谈,并抢拍合照。整个航程,他们无暇欣赏美丽如画的漓江两岸景色。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会晤交谈中。

多年来,我从他们送赠的著作和查阅到的资料中,对他们的人生和写作有了更多了解。生于1929年柯岩,专业创作早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她早期较专注于儿童诗歌创作。《柯岩儿童诗选》就是这方面代表作。经历“文革”折腾,有一个时期政治抒情诗似火山爆发,从《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到《中国式的回答》,都脍炙人口。她是文学多面手。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船长》、《美的追求者》、《癌症不等于死亡》等,颇有特色和影响;《高压氧舱》、《道是无情》等中短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等长篇小说也颇见功力。她还写出《相亲记》、《记着啊,请记着……》等戏剧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等电视系列剧本。2009 年结集出版了十卷《柯岩文集》,足见多产丰收。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是个评论家,《柯岩研究文集》三卷就是证明。其《他乡明月》出版时,我的拙作散文集《异国他乡月明时》出版不久,一看到书名相近的,我特别关注,不断学习她深入的观察、领悟她的文学功力。

难忘她与疾病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毅力。她身体一直不好,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摘除过一个肾脏,还有高血压、糖尿病……事有凑巧,那年,我追忆友人面对危症﹑笑别人生之际﹐正好接到香港知名诗人犁青兄寄来《华夏诗报》。一条瞩目消息闯进眼帘﹕知名诗人柯岩﹐继报告文学《癌症不等于死亡》引起强烈回响之后﹐又以长篇小说《CA俱乐部》荣获12届中国人口文化金奖。她以诗意形象塑造了一群敢于向癌症挑战的勇士﹐展现了他们美丽的人生。

无论就广度﹑深度和力度来说﹐我那位友人的笑别人生无以比拟。我由此得知﹐她和贺敬之不但经历了许多政治的、社会的磨难﹐也经历了严重危急的疾病考验。柯岩切除了一边肾脏,就经历了九死一生考验。那些挑战勇士的美丽人生﹐融汇了他们切身感受。

柯岩创作中毕竟诗歌极为出色。她对诗歌也有许多珍贵见解。我最欣赏的是﹕“一个诗人写诗最重要的是人品气质和感情。如果一个诗人小肚鸡肠的﹐那诗准写不好﹐至于那些歪门邪道的﹑装腔作势的就更不用提了”。“只有当作家有了广阔的生活海洋后﹐才能掀起大波巨浪。如果你的生活只是一条水沟﹐那么连漪涟也难泛起”。她真切体悟,如今成了留给人们的至理遗教。

她曾阐释“柯岩”这个笔名:“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取名时表示一种决心,还是比较容易。终生实践这个决心,迎接层出不穷的人生和写作挑战,经受接踵不断的人生磨难写作磨练,那是难乎其难。两年前,《我是谁》一文中写道:“在我80年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阳光灿烂,也跌入过深渊,跋涉过险滩,但只有在知道了我是谁、懂得了感恩之后,才有了完满的幸福和真正心灵的安宁。”

诗人把其对人生挑战真挚体悟诗化了﹕

当你跌倒的时候﹐朋友!

请不要失望﹐也不要叹息﹐ 

只要坚定地走下去﹐ 

相信生活是美丽的── 

坚定的信念就是金色的钥匙…… 

能不与她共鸣不已吗? 是的﹐对人生﹐对事业﹐对疾病﹐信念坚定而乐观,就是价值无比的金钥匙。她的肉身离开世界了,她的精神金钥匙将永远流传人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