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吴冠中与绍兴
作者: 徐东波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2014年秋风乍起之时,在上海浦东的中华艺术宫,也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再一次零距离接触到吴冠中先生的众多绘画作品。我徜徉在艺术宫内的名家艺术陈列专馆,吴冠中先生的身影,异常清晰地萦绕在眼前,感觉异常亲切。特别是他的一头白发,倔强坚挺,彰显出一位为人生的艺术家的独特气质。我联想到他关
全文:

2014年秋风乍起之时,在上海浦东的中华艺术宫,也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再一次零距离接触到吴冠中先生的众多绘画作品。我徜徉在艺术宫内的名家艺术陈列专馆,吴冠中先生的身影,异常清晰地萦绕在眼前,感觉异常亲切。特别是他的一头白发,倔强坚挺,彰显出一位为人生的艺术家的独特气质。我联想到他关于鲁迅的一些话语,诸如鲁迅是他的精神之父、多少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等等,感觉像铁锤一样,沉重地敲打心灵。一位画坛巨匠、艺术大师,敢如此大胆、决绝地喊出自己的心声,真的令人感慨万端。

对鲁迅,对绍兴,吴冠中先生似乎情有独钟,曾几度来稽山鉴水采风、写生。江南水乡风貌和绍兴名人故居,成为他中晚期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多年之前,我所在单位的会议室墙上,挂有一幅吴冠中先生创作的大型水墨画《百草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吴冠中先生来绍兴采风、写生,当时就住在我们单位内一个小院里。《百草园》是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特意为我们单位创作的。此画可谓巨制,画芯宽达1.5米、长达1.70米。以我外行人的拙眼望去,也感觉画面脱俗灵动,写意写实兼之,气韵极为生动。进入新世纪后,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在艺术品市场上价格一路飙升,单位领导忧心忡忡,认为《百草园》画作悬挂墙上惜乎危乎,于是收藏入库。孰料想,由于当年装裱粗糙,加上天长日久,画作牢牢粘在木板上,大伙儿唯恐揭破,只好连同木板一起抬入文物库房庋藏。多年之后,单位领导狠下决心,将此画委托上海博物馆裱画工场重新装裱,装裱费用达万元之巨。由此足见吴冠中先生作品的分量。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某年秋天,绍兴图书馆举办大型图书超市,我一时兴起赶去凑热闹。逛了大半天书市,最后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书籍中,挑了一本吴冠中先生的散文集《生命的风景》。这本带有自传体色彩的散文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标价23元,书市打折仅为9元。细读之下,感觉吴冠中先生不仅是位画坛巨匠,同时也可称得上是位散文大家。他笔端流露出的情感,是那样的细腻、率真,他对事业、人生尤其是对理想的追求,又是那样的真切、执着。特别是书中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言说,以及对绘画艺术中内容决定形式的固有说法的质疑等,令人耳目一新。掩卷沉思,我分明感到,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文字间,隐约流露出一丝孤独之感,我当初不知这是为何。不过,他在字里行间表述的一位真正艺术家的精神追求,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气质,令我十分迷恋。

2005年春天,我所在单位收到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一封公函,称即将启动《吴冠中全集》编纂工程,得知我们单位藏有吴冠中先生画作《百草园》,希望能提供可用于制版的作品反转片云云。对此,我们十分谨慎。那会儿,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被炒得十分疯狂,一幅作品动辄上千万元,更有假冒伪劣者层出不穷,难以计数。为慎重起见,我们向出版社提出,必须请吴冠中先生本人以书面形式认证此事。出版社无语,一时也没了下文。没料想,大约一个月后,我们意外收到吴冠中先生寄来的亲笔书信,信中言辞恳切,对我们近乎苛刻的要求表示理解,并对我们较真的态度表示感谢。大师风范,质朴感人。

我真正见到心仪已久的吴冠中先生是在2007年。这年金秋十月,吴冠中先生赶到西子湖畔,在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举办“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10月17日那天,吴冠中先生从杭州赶赴绍兴,再次专程重访鲁迅故居。他曾说过:“如果没有鲁迅,我根本就不会从事艺术;没有鲁迅,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吴冠中!”当时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吴冠中先生不像一位年近九十的耄耋老人,他精神矍铄,步履匆匆,言语不多,讲起话来极为简明直截。吴冠中先生行走在鲁迅故居,徜徉在百草园,逗留在三味书屋。当来到当年在绍兴采风、写生时住过的周家新台门老房子时,吴冠中先生显得特别兴奋,清癯的面容上泛起阵阵笑意,特意拍了不少照片作为纪念。我想,那一刻,老人一定回想起过往的峥嵘岁月。

“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不学画,我要学政治,把国家民族治理好,这比画画更重要。”吴冠中先生说这番话时,正是他绘画艺术炉火纯青、处于巅峰之际。这着实让人深长思之。吴冠中先生带着紧连广宇的浩茫心事,去了另一个世界。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我以为更多的是一份属于精神层面的财富。无论是为画,为文,还是为人,作为艺术大师的吴冠中先生,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水的记忆
作者: 徐东波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我不知道,绍兴城北那一片在老绍兴记忆里俗称大滩的辽阔水域,当年是否泊过越国的战船。记得几十年前,小学四五年级暑假里,我跟在老台门里一帮年龄稍长一点儿的小子们屁股后边,肩扛替代救生圈的汽车橡胶内胎,兴冲冲地跑到城北铁道路基下的大滩嬉水玩耍。那会儿,真正年少,无知无畏,不知河水深浅,呛了几口水之后,竟然
全文:

我不知道,绍兴城北那一片在老绍兴记忆里俗称大滩的辽阔水域,当年是否泊过越国的战船。记得几十年前,小学四五年级暑假里,我跟在老台门里一帮年龄稍长一点儿的小子们屁股后边,肩扛替代救生圈的汽车橡胶内胎,兴冲冲地跑到城北铁道路基下的大滩嬉水玩耍。那会儿,真正年少,无知无畏,不知河水深浅,呛了几口水之后,竟然也能用狗刨式在水面上扑腾几下了。母亲得知后吓得脸色刷白,认定我与野小子们在一起戏水十分危险。可我满不在乎,从骨子里瞧不起那些整个夏天泡在府山游泳池里的同学,嘲笑他们胆儿小、没出息。当时在我眼里,大滩那一大片水域,是那样的浩渺,风高浪急,难以泅渡。我羡慕地望着几个浪里白条,一声呼喊,齐刷刷振臂游向对岸,渐渐的,身影儿变成一个个小小点子。我当时虽也曾冒出横渡大滩的念想,结果都因体力的不济与心理上的惧怕,始终没敢尝试。

初二暑假,母亲将我送到外婆家临海县城。那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临海有条母亲江——灵江,外婆家的二层楼房就在城西灵江岸边,推开二楼木窗,可看到宽阔的江面,还有我从未见过的扯着风帆的大船。某日午后,我和几位表兄弟,在二舅及二舅朋友们的保驾下,扑哧扑哧跳入灵江。灵江自西向东流入东海,当时正逢涨潮时节,海水倒灌进来,江流湍急。二舅在水里高喊,快,快游到江中心去!我后来得知,他是怕我们被湍急的江水冲撞到堤岸石礁。汹涌的海水推着江水,江水又推着我们,飞快地朝前冲去。我感到江面上有一股巨大浮力,你只要保持住一种不沉的姿势,就会像一片轻盈的树叶一样被急流裹挟着往前飘去。而此时此刻,在江水中的任何搏击与努力都显得毫无意义。自从那一回后,我真正体验到来自大江大河的力量。回到绍兴后,我仿佛一下子失去了横渡城北大滩的兴趣。现在回想,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吧。我向老台门里的小伙伴们吹嘘,外婆家的灵江如何如何来劲。绍兴城北的大滩在我眼里,俨然变为一片波澜不兴的水洼之地。

不过,我也有隐隐的遗憾,因为我还没亲眼见过大海,哪怕是在名为临海的外婆家。为此,我一直心中耿耿。这遗憾长久纠结在心底,始终挥之不去。直到几十年后,我才领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海。说来也真是巧合,我第一回贴身近海,竟也在另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那年夏天某日,我们一行从厦门驱车前往泉州的崇武古镇,探访石头城里明朝军民抗击倭寇留下的遗迹。到了目的地,大伙儿鱼贯进了石城,我却迟疑着不肯挪动脚步。我被呈现在眼前的崇武半岛那一片汪洋吸引。那是未见一丝儿人工痕迹的大海,一片原始而野性的海域。我顶着夏日午后的灼热阳光,站立岸边一块硕大的礁石上,面朝大海,如痴如醉。海水泛着土色的波浪,从无穷的远方缓缓涌来,轻浪拍岸,发出震天的巨响。我知道,貌似平静的海面之下,其实暗流汹涌,蕴藏着足以摧毁一切的巨大能量,就像我脚下的坚硬礁石,经过海水千百年的陶炼,早已是遍体鳞伤。哦,大海,真的海!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刹那间,时光仿佛倒流。我想起了庄子《秋水》中的河伯。这位向来自信心十足的河神,“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不禁大惊失色,望洋兴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对此,我才真正有了深切的感悟。面对大海,才会感到自我的渺小,才会敞开闭塞的心扉,才会常怀敬畏之心。我伫立海边,不由回想起外婆家的灵江和家乡的大滩。说来遗憾,自从外婆过世后,我很久没到过临海城了,而现今绍兴城北的大滩,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早已不复我当年记忆里的那般模样。

纤道情思

[2图]老照片
作者: 徐东波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 上世纪20年代女子照 上世纪40年代女子照 灯下漫笔 约五六年前,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说是着魔入迷,并非像收藏家那样购买庋藏。我只是凭一己之力,尽可能地搜罗各地出版的有关民国时期老照片的图书,购买或者借阅
全文:

上世纪20年代女子照

上世纪40年代女子照

灯下漫笔

约五六年前,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说是着魔入迷,并非像收藏家那样购买庋藏。我只是凭一己之力,尽可能地搜罗各地出版的有关民国时期老照片的图书,购买或者借阅。我很投入地阅读,一本又一本,徜徉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之旅。诸如《老南京》、《老上海》、《老北京》以及《老西安》之类的图书,夸大点说,我几乎浏览无遗。陈年的历史信息,以形象的方式呈现于眼前,好像放电影一般,栩栩如生,将人带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之中。

曾有人戏称当下为读图时代,意谓快餐式的阅读让人丧失思考功能,更多地在乎感官上的愉悦。商人引领下的书市,层出不穷的卡通画式图书,将人们本该是丰富的思辨,引向一条条死胡同。这非常可怕。然而,民国老照片与此类八卦式图书,不可同日而语。泛黄的老照片,其背后传递出的丰富信息,历久弥新,犹如陈年的绍兴老酒,滋味绵延深厚。老照片意象生辉,带着一缕缕抹不去的时光痕迹,非常真实地呈现了我辈未曾经历过的久远岁月。

民国老照片中最具魅力的,当数一些人物类照片。那些印在书本上的照片,有意识地遮蔽了广为人知的现代名人贤达,多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我们甚至不清楚他们姓甚名谁。其实,他们就是我们的祖父辈,我们并不陌生。这些实实在在的真实人物,加之普普通通的照片背景,从某种程度上更能够真切地逼近史实,还原当时的市井生活原状。无论是一帧帧合影,还是一张张独照,凝视老照片里的各式人物,我们都会由衷地产生好奇与猜想。

当今社会美女大行其道,我们欣赏到的各类漂亮女子照片,无论在人物造型、衣着打扮上,还是在面部细节的表现上,似乎都给人一种雷同之感;尽管脸蛋俊俏无比,却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美容化妆后的单一。我以为,照片里的人物,一旦丧失了特色与个性,就会失去让人可爱的理由。现在数码相机普及,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不错的摄影师。从这意义上讲,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成为照片里的明星主角。众多的美女照片,大到媒体广告中,小到图书杂志里,随处可见,任君欣赏。无可否认,如今照片上的一个个美女,五官无可挑剔,容貌鲜亮惊艳,是民国老照片中的那些女子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我总有这样的感觉,仔细辨识对比,还是民国时期的女子照片比较耐看。那些老照片中的普通女子,无论是少女抑或少妇,较之现在的美女似乎多了一份从容、淡定和平静。这一种仪态,可称得上自然、质朴。尤其是那个时期的知识女性,清秀的眉宇之间,淡淡地含有一脉唐诗宋词的余韵。此就是所谓的气质,从骨子深处往外渗透,学不来,装不出。这种迷人气质,现在难得几回见。当今照片里的众多美女,似乎个个不食人间烟火,轻若仙女,恨不得浮起来飘离大地。

夜里闲来无事,欣赏那些民国老照片,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地飘舞起来,同时心也会不知不觉地沉静下去。一张张小小照片,尽管不像现在的照片那般清晰,但却带着历史的鲜明记忆,以及岁月赋予的重量,使人能够感受得到,触摸得到。据说,现在数码技术发展神速,照片可以随心所欲地加工,只消一台电脑足矣。我不知道,这些经过刻意加工的照片,在百十年之后,是否还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值得人们凝视,就像我们现在面对的民国老照片。

吴钩
作者: 徐东波  来源:野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国  吴国  大夫  文种  老人  吴越  越王  桃花  越文化研究  大臣 
描述:多了,每个人的脸色都像被沸水煮成赭红色。这时,夫差对我说,句践啊,我们吴国有好多宝贝,你挑一件吧!夫差两只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细细的泛着笑意,一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样子。
绍兴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主体建筑钩沉
作者: 徐东波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迅  故居  绍兴  周作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建筑  回忆  平面图  居住生活  朝花夕拾 
描述:建士大夫宅第,当时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为新台门其中的一部分。
酒与绍兴文化
作者: 徐东波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绍兴酒  绍兴文化  地区文化  酒文化  吕氏春秋  日常生活  生活资料  会稽  记载  绍兴本 
描述:到春秋战国以前。日本著名学者西园寺公一则认为绍兴酒已有4000多年的漫长历史。我们在《吕氏春秋》、《左传》、《国语》等许多古籍中均不难发现有关绍兴地区酒的记载。近年来经过考古发掘,绍
[0图]绍兴鲁迅研究 2009
作者: 陈勤 徐东波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鲁迅思想研究、鲁迅作品研究、鲁迅与古籍、鲁迅与其他作家比较研究、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鲁迅与报刊、书评及其他等。
[0图]一木一石 绍兴鲁迅纪念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集
作者: 陈斌 徐东波  来源:杭州:西泠印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一木一石 绍兴鲁迅纪念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集
[0图]绍兴鲁迅研究 2010
作者: 陈勤 徐东波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鲁迅著作研究  文集 
描述:本书内容包括:鲁迅思想研究、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研究在大学、史海钩沉、与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回顾与展望、百草园文艺、三味论坛、馆藏一斑、书评及其他等。
[0图]绍兴鲁迅研究
作者: 钱小良 徐东波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包括鲁迅作品研究、鲁迅思想研究、生命的路、鲁迅组品教与学、书评与动态、馆藏一斑、纪念黄中海先生等部分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