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09 (1)
按来源分组
成都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赵志刚:越剧王子的四川缘
作者: 梅柏青  来源:成都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记者 梅柏青/文 朱大勇/图 核心价值 与四川弟子吴熙一起用普通话演唱越剧曲调,把网络爱情搬上舞台演绎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戏,不断地题材创新,以争取青年观众,推广越剧并避免衰亡,赵志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 核心人物 赵志刚,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生,1974年考入上
全文:

本报记者 梅柏青/文 朱大勇/图

核心价值

与四川弟子吴熙一起用普通话演唱越剧曲调,把网络爱情搬上舞台演绎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戏,不断地题材创新,以争取青年观众,推广越剧并避免衰亡,赵志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

核心人物

赵志刚,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生,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1982年拜尹桂芳为师,主演过《沙漠王子》、新版《红楼梦》《家》《赵氏孤儿》等几十部越剧,有“越剧王子”之称,获得戏剧领域几乎所有大奖。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越剧院副院长、一团团长。

采访手记

(2009年6月7日 成都)

看过一次赵志刚的戏,是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还记得他那个清儒俊秀的扮相,没想到20年后能独家采访演员本人。这些年人们称他为“越剧王子”,走到哪都有一群“赵迷”“刚丝”追着他。让我们吃惊的是,采访那天推开房门,一群粉丝早已坐满沙发,采访就在笑语欢声中进行。赵志刚眼光淡定,面容平和,高兴了还唱一段戏歌,在粉丝面前亲和得像邻家哥哥。

看着这个人,不禁心内叹服:这20年他身材、形象几无变化,快50的人了,看上去就30岁,难道这世界真有什么驻容术?他说是越剧“养人”,舞台是呈现他生命状态的最好方式。让人感慨江南真是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滋养越剧的地方。赵志刚真是演小生的,台下也是斯文俊雅,但在座的川剧名旦“梅花奖”得主崔光丽却说他“特别阳刚,特别男人。”他们交往10多年,这是圈内人的评价。

他这次来成都,是专程为他收的川妹子弟子吴熙的专辑《梦的声音》举办签售,他说,是吴熙的真诚打动了他,他也对这位川妹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广赞许不已,看得出他的助人与仗义、他为振兴传统戏剧的担当与付出。

赵志刚年轻时魅力更多在舞台上,现在台上台下皆有光彩。这些年他不仅演好戏,而且热心社会公益,不断义演义捐,参与戏迷活动,很多人是因为喜欢他而喜欢越剧的,可以说这些年他充当了越剧的“形象大使”。这种“赵志刚现象”, 我觉得值得仍处境艰难的地方戏剧同行深思。

那天采访完很晚了,第二天一早,赵志刚与吴熙赶到龙泉川大附小东山学校,给师生表演越剧以及戏歌,又在巴蜀大地播撒越剧的种子。

对话

赵志刚吴熙 师生共唱《峨眉山月歌》

越剧深受川剧恩泽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天那么多赵迷参加签售,有点出乎预料,越剧毕竟不是四川的剧种。

赵志刚(以下简称“赵”):今天还不是我的签售,是吴熙的签售。我的粉丝叫“刚丝”,今天很多人到机场带着鲜花接我,我也有点吃惊。那么多戏迷,还有来自南充、绵阳、都江堰的,很多女孩子、男孩子,大家都说传统戏曲中老年观众多,今天我看到很多新面孔。

记:近日成都越剧迷打牙祭,看了浙江小百花演陆游,今天又看你,没想到四川有那么多“刚丝”吧?

赵:越剧和川剧关系密切,我跟四川人也特别有缘。她们(指在座的张勇、崔光丽、吴熙),还有余琛老师、蓝天、田蔓莎,我们都有很多故事。张勇是超级“刚丝”,她们还有一个“志华青年越剧队”,她在军工企业,最大的爱好是文学,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我能演她写的剧本。2004年我演的《藜斋残梦》,她就是编剧之一。张勇的词写得太美了,现在她是川剧的专业编剧。还有四川作曲家蓝天,我们像兄弟一样投缘,他参与了我三个大戏的创作:《家》《赵氏孤儿》《藜斋残梦》。我还把余琛老师请到上海排《王子复仇记》,她教了很多川剧小戏,比如《武松杀嫂》,我们移植成越剧,川剧很多演技,包括七尺长水袖完全保留,很刺激。我也演过川剧的男旦,是余琛老师推荐我演吴天明导演的电影《变脸》,活观音梁素兰就是我演的(笑)。

记:四川和上海、川剧和越剧还有这么多佳话?

赵:多了,1959年范瑞娟、傅全香老师就来四川拜师学艺,向阳友鹤先生学《情探》。越剧很年轻,现在才100年,川剧300年了,越剧向川剧学了很多东西,深受川剧恩泽。袁雪芬说过,越剧有两个奶娘,一个是昆曲,一个是话剧,如果早年能看到川剧,越剧又会多一个奶娘。去年“5·12”大地震后我发起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一晚募了56万元,我们创作了12个抗震救灾节目,我表演越剧清唱《一封来自灾区的信》,就是张勇写的。四川的朋友每天给我发信息,我让张勇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变成写给我的一封信:“赵老师,你好吗?成都的印象你还记得吗……”地震刹那他们的心态,以及灾后成都人如何抗震救灾,如何上街献血等,就这样一封很感人的信,现场演唱所有的人都蛮感动。

越剧的邓丽君唱法

记:没想到你跟四川人有如此深的渊源和交情。

赵:上海的报社写过一篇文章:赵志刚的四川缘。我1994年来成都演出开始结四川缘,现在已生出很多果子,吴熙又是一个果子,我第一个四川弟子,希望她长得健壮(笑)。

记:拜过师吗?

赵:还没有,以后可以考虑。她喜欢越剧,诚心学习传统文化,翻唱古诗词歌,我觉得有意思,当时也有一点担心,她学习江南话很困难,因为我的戏歌都是用越语唱的,后来我们想了一个讨巧的办法,就是用普通话演唱,但是曲调全是越剧。

记:用普通话来唱越剧曲调,还有吴侬软语那种韵味吗?

赵:有,比如《峨眉山月歌》(用普通话唱起来,引来一屋人尖叫),吴熙就是这个味道,越剧的尹派唱腔,大家说是越剧的邓丽君唱法,特别婉转、抒情。古诗词意境本来就很美,越剧曲调又非常抒情,如果吴熙用越语演唱,喜欢的顶多是戏迷,用普通话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记:吴熙以前是唱通俗音乐的,她身上有四川人的特点,跟越剧结合起来,会不会湮没自己的特点?

赵:她已经把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加进来了,这可能就是她的风格。现在年轻人更多的喜欢周杰伦、蔡依林,看好莱坞的片子。吴熙这样20岁的时尚女孩,把她认为具有高价值的传统文化用她的理解唱出来,肯定跟我们越剧演员唱得不一样,肯定有新的信息传递。我对她的定位是时尚与古典的结合,流行唱法与越剧韵味结合,让年轻人发现,哇,传统戏曲原来这么美(笑)。

记:其实你是用流行歌声来推广传统戏剧。

赵:对,这是吴熙一个创新,我觉得这个尝试很有意义。但这种尝试必须在理解和尊重越剧传统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伤害老戏迷的感情。

记(问吴熙):有人说你纯净的嗓音,包括音乐韵味,跟爱尔兰歌手恩雅有些相似,甚至有媒体说你是中国的恩雅,你怎么看?

吴熙:恩雅是新世纪音乐女王,我只是川音学生,没法比。当然我很喜欢恩雅,她传播的是爱尔兰民族的文化,我传播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她的歌让人心旷神怡,有一种田园风光的感觉,我的歌也有这些东西,从这点来说,我们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望庐山瀑布》,里面就有丛林、瀑布、小鸟的声音。

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戏

记:我感觉你在用各种手段吸引年轻观众,越剧现在是不是也面临大气候不景气,观众老化等问题?

赵:跟其他剧种一样,越剧上世纪80年代辉煌,90年代末是最低谷,现在开始慢慢升温,有戏曲大气候问题,主要还是自己的体制问题,剧目题材老化,演员老化,还有如何培养年轻观众。前几年我和一位领导带几个人看戏,回头一看,我们几个是最年轻的,周围都是白发观众。观众的老化预示着剧种的衰亡,所以必须争取青年观众。这几年我经常去大学讲课,发现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戏曲,是没有接触,而越剧这东西是越看越入迷的。年轻人不是不喜欢老故事吗?我们就进行题材创新,2004年我们把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搬上舞台。开场演员清一色T恤和牛仔裤。我的出场扮相还蛮酷,寸发、黑框眼镜(笑)。

记:老戏迷能接受台上说英语,上BBS聊天么?

赵:给老观众一个现代版的才子佳人戏呀。我可以在一段唱腔中谈四种浪漫的男人,混合五种小生流派来演唱,一个流派唱4句,一段唱腔满堂彩,老观众觉得过瘾啊,赵志刚反串5种流派,唱徐玉兰的、范瑞娟的、毕春芳的、陆锦花的,最后回到师傅尹桂芳。越剧的小生流派,一段唱腔全部打尽,我也觉得过瘾啊。马上《第一次亲密接触》所有唱段在网上流行,戏迷还专门搞过学唱这个戏的网上演唱会。

记:网上演唱都是年轻人?

赵:网络的力量非常强大,戏迷们每天在网上交流。前晚我到浙江嵊州施家岙参加全国越剧网友寻根大联欢,就是网友自己组织的。我一看台下全是年轻人,而且男性居多,大吃一惊。越剧是女子为主体的剧种,当年如水的女子越剧就是从施家岙出发,103年时间,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我请台下的戏迷们一起进行越剧表演,台上丝竹声声,台下上千人唱起温婉而优美的越剧曲调,场面非常感人。

记:越剧成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赵:我一直认为这是越剧几代前辈艺术家不断创新的结果,她们没有太多的文化,都来自浙江农村,根基浅,所以到处学艺,京剧、昆曲、话剧、川剧、电影都学,也学会了在大上海挣扎生存。当时京剧大多是帝王将相,你演帝王将相,我演才子佳人,你全男班,我全女班。这是出奇招。帝王将相上层人感兴趣,市民阶层更喜欢好莱坞的爱情故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越剧贴近观众,以爱情戏见长。我理解,越剧就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又有民间文化的根。

记:所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人人会唱,60年经久不衰。

赵:四十年代越剧在上海不得了啦,受到小青年追捧,学生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往戏院里跑。一个月的零花钱,他可以不吃零食,但一定要看戏。当时也是嵊州的戏班在上海打擂台,一个戏一演就是几个月。我老师尹桂芳一生演过100多部戏,现在想象不出的。

记:现在越剧的演出场次是个什么情况?

赵:我们和少数几个团还算不错,地方剧团日子很艰辛。上海越剧院一年演260场,我们是两个团,平均一个团100多场,也就是3天演一场。5月份我就演了15场,最近又排了两个大戏,把我累得够呛。

艺术家不能仅仅是个演员

记:说说你自己吧,你和20年前没什么变化,越累越年轻了? 

赵:我现在把演出当运动,我在舞台演一场戏,出那么多汗,就算宣泄了。演员是很幸福的职业,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你们是经历一个人的人生,我经历了贾宝玉的人生、纳兰性德的人生、高觉新的人生,一个晚上我可以同时失去两个最心爱的女人,集中的悲痛,淋漓尽致地哭,内心有些东西可能就宣泄掉了。另外越剧非常抒情,唱腔动听是公认的,北方人即使听不懂唱词,也爱它委婉优美的曲调。

记:有点养人?

赵:越剧真的是养人。国际上提出音乐疗法,音乐又是一种不是药品的药品,戏剧大师黄作林先生说过一句话:“多听越剧能长寿。”

记:有人就是说听你的戏当治病,像练功一样。

赵:是,我有一个戏迷,一对老夫妇,老先生是严重的心脏病,每次住院都跟老伴说,其他什么都不带,赵志刚的音碟一定要带。他说躺在病床上听着我的唱段心里舒服,就像看到墙上挂着一个“静”字。很多朋友都是听着我唱的古诗词入睡的,把它当成催眠音乐。我们前辈的艺术家都非常长寿,金采凤80岁大寿,昨晚我还陪她上台演沙漠王子,80岁还能唱啊。

记:你在国内外拥有众多“刚丝”,很多人是因为喜欢你才喜欢越剧,又因为喜欢越剧而更加喜欢你。

赵:我问过戏迷为什么喜欢越剧,有一部分人是跟着妈妈、外婆或奶奶看戏听戏,听收音机,跟着家长间接受影响。还有一部分人是看了我的戏,像你说的因为喜欢我而喜欢越剧。他可能不一定知道前辈艺术家,70后,80后,90后,他看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我们经常上电视。上海的舞林大会,去年我拿了冠军,这可能跟我的戏曲功底、悟性和表现力有关。电视台的《闪电星感动》,做完节目后就有人跟我说,越剧他从来不看,但看了我在节目中捐助贫困患儿,他对我的人品、才艺刮目相看,回过头来才看越剧的。

记:那天你在节目里捐了多少?

赵:我发动很多人参与节目,当晚义演义拍捐款达到17万,创造了《闪电星感动》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做完节目后我说,付出爱心的同时我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的艺术家不能仅仅是个演员,当然演员应该演好戏,他还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