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2)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6)
经济发展 (4)
社会生活 (2)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12 (3)
2011 (1)
2007 (1)
2006 (1)
2003 (2)
2002 (2)
按来源分组
浙江日报 (9)
天天商报 (1)
中国文化报 (1)
义乌商报 (1)
相关搜索词
甘做越剧守护人
作者: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今晚,省第九届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新编越剧《藏》在萧山剧院登台亮相。半封闭的大型旋转“黑匣”完成了这场戏的所有舞美背景,幽暗的灯光配上这个略显逼仄的空间,使这个有关藏书楼天一阁的故事显得格外沉重。$$一个月前,记者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排练《藏》的现场看到的也是一个漆黑的舞台,惟一醒目的是一块以红、白
全文:

今晚,省第九届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新编越剧《藏》在萧山剧院登台亮相。半封闭的大型旋转“黑匣”完成了这场戏的所有舞美背景,幽暗的灯光配上这个略显逼仄的空间,使这个有关藏书楼天一阁的故事显得格外沉重。$$一个月前,记者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排练《藏》的现场看到的也是一个漆黑的舞台,惟一醒目的是一块以红、白、黑三色为基调的巨匾,背景是一组被分割成古代线装书式样的江南建筑楼群,匾上左边书有里尔克的名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右边写着该剧编剧王旭烽对的下联———“坚守昭示着永恒”,正中上方是该剧领衔主演茅威涛写的横批———“将越剧进行到底”,剧名“藏”就暗藏在匾的中央。$$今天在剧场,藏在《藏》里的深意让观众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观众在捕捉演员的眼神,在体味导演的用意,在咀嚼故事的内涵……在《藏》剧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已有近3年没演戏的茅威涛显得十分投入,她与饰演的天一阁主范容的精神理念达到了共鸣———“我就像守书人一样守护着我心中的越剧”,演到动情处有泪花在这位著名越剧女小生的眼眶里泛起。$$《藏》讲述的虽说是一个藏书人藏书、护书、传书的传奇故事,但从剧中人们也仿佛看到了与之一脉相承的茅威涛对越剧艺术的执著与痴迷。近几年来,茅威涛一直在寻求着一种真正属于精神层面的、彰显着个性特征的艺术。依照茅威涛的说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楼梦》、《梁祝》等作品是那个时期的越剧经典,形成了越剧艺术的第一个高峰;20世纪90年代“小百花”的《五女拜寿》、《西厢记》把女子越剧的轻柔妩媚做到了极致,形成了越剧艺术的第二个高峰;如今要想超越那两个阶段就必须开拓创新,寻求新的突破。从《寒情》、《孔乙己》到现在的《藏》,茅威涛在努力攀登越剧的第三个高峰,即通过作品达到一种精神指归。$$传统越剧大都缺乏理性思考,茅威涛从《西厢记》开始已经有意识地寻求突破,到《孔乙己》、《寒情》逐渐成熟。藏在《藏》里的期待承袭了这种追求。或许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欣赏并看懂这些越剧的观众,不如欣赏《陆游和唐琬》、《西厢记》这些有着唯美外表并贴近大众情感的作品的观众多,但她甘冒失去一批观众的风险为越剧开辟一条新路。$$看《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藏书人的艰辛,也让我们看到了守护着越剧的艺术家们的艰辛。

越剧《陆游与唐琬》名列其中
作者: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11月17日讯(记者王婷)记者今天从省文化厅获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诞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演的越剧《陆游与唐琬》从30台初选剧目中脱颖而出,当选首批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以精品工程带动文艺繁荣的一项重要举
全文:

本报杭州11月17日讯(记者王婷)记者今天从省文化厅获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诞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演的越剧《陆游与唐琬》从30台初选剧目中脱颖而出,当选首批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文化部以精品工程带动文艺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推出10台左右的精品剧目。2002至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是从全国166台申报剧目、30台初选入围剧目中精选出来的。入选剧目将获得国家100万元的资金资助,并参加2004年国家大剧院落成开业首演。文化部还将组织入选剧目参加全国巡演,并逐步推向国际市场,同时配套制作电影、光碟、剧本集、总谱集等衍生产品。$$ 评委对《陆游与唐琬》的评价是:一部集合了一流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的好戏,从思想内涵到一招一式的细节都可圈可点。《陆游与唐琬》初选入围30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时,演出商的定单已应接不暇,票房收入节节攀升。短短3个多月时间,在杭州、天津、上海演出了几十场,演出收入超过90多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作为入选的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之一,《陆游与唐琬》将于下月6日至8日应邀晋京演出,率先亮相北京保利剧院舞台。到目前为止,3场演出票已一票难求。$$ 同时入选首批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的还有:北京京剧院的京剧《宰相刘罗锅》、辽宁歌剧院的歌剧《苍原》、重庆川剧院的川剧《金子》、上海京剧院的京剧《贞观盛世》、天津京剧院的京剧《华子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歌舞剧《红梅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商鞅》、福建实验闽剧院的闽剧《贬官记》、贵州省遵义市杂技团的杂技《依依山水情》。

越剧的“脸”悄悄在变
作者: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在这个多彩的9月里,越剧的“脸”悄悄在改变。$$杭州越剧院的《流花溪》大胆借用京、昆手法,分上下连台本演出,宛若一部惟美的电视剧;浙江越剧院青年演员陈艺把小仲马的名作《茶花女》搬上了舞台,一折《为爱弃爱》给传统的傅派唱腔配上了华尔兹、交响乐、欧洲古典宫廷乐曲、美声四重唱和流行音乐;余杭小百花越剧团与
全文:

在这个多彩的9月里,越剧的“脸”悄悄在改变。$$杭州越剧院的《流花溪》大胆借用京、昆手法,分上下连台本演出,宛若一部惟美的电视剧;浙江越剧院青年演员陈艺把小仲马的名作《茶花女》搬上了舞台,一折《为爱弃爱》给传统的傅派唱腔配上了华尔兹、交响乐、欧洲古典宫廷乐曲、美声四重唱和流行音乐;余杭小百花越剧团与上海越剧院正联手打造现代网络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由“越剧王子”赵志刚领衔演绎e时代的流行文本;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玲珑女》则“脱胎”于我省编剧高峰的30集同名电视剧……$$就记者近半个月的看戏所得,除了越剧的精髓——唱腔尚不在“变”的行列中,其他各个方面的开拓和尝试让传统越剧那张一成不变的脸终于透出了灵气、添得了时尚。沿袭多年的才子佳人模式开始被多元题材所取代,外国名著、影视作品、网络文学都成了可以激发灵感的创作新来源。$$浙江越剧的“脸”开始变了,这是浙江越剧人自觉自醒的开拓。追本溯源,越剧从当年在浙江发轫的乡间“的笃班”发展到全国第二大剧种,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变脸”中完成的。向昆曲学习身段、向话剧学习表演、对舞台布景和服装进行重新设计……不断吸收姊妹艺术的养料最终形成了越剧钟灵毓秀的舞台风格。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越剧在整个戏曲市场低迷的影响下危机重重,表现手段陈旧、排斥外来养料等多种因素致使观众日趋老龄化,传统越剧模式化的脸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坦诚地告诉记者,之所以排演《流花溪》就是被市场逼的。越剧是个年轻的剧种,应该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来经受现代思想的冲击。《流花溪》的尝试是令人欣慰的,全剧连着中场休息,时间长达5个小时,结果演出场场爆满,甚至出现两人挤坐一张座位的情况,有的专家把这出戏誉为“越剧中的《橘子红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自觉担负起了越剧和青年一代观众“亲密接触”的使命,编剧吕建华介绍,这出戏将在浙江大学首演,以后还将在浙江、上海等地的多个高校巡演,目的在于培养年轻的越剧观众。$$采访中,记者发现越剧改变的不只是表象上的“脸”,越剧演出的操作手段和合作方式也有了实质性的“飞跃”,现代化的市场运作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越剧人原有的思维定势。绍兴小百花的《木兰别传》不拘一格网罗人才,邀请了四川著名导演谢平安执导;《茶花女·为爱弃爱》吸引了大量上海优秀演艺人才加盟;《第一次亲密接触》和《玲珑女》分别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优秀的男女主演……打破地域限制的人才合作已成了催生好戏的“良方”。越剧的演出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借着旅游业的红火发展,黄龙越剧团的新编历史传奇剧《雷峰宝塔》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将于9月下旬雷峰塔重建迎客之际亮相,走一条越剧和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越剧的“脸”在改变,改变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又反过来滋润着越剧的“脸”,并使之越来越美丽。

越剧《心比天高》挪威放异彩
作者: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1月17日讯(记者王婷)中国的民族艺术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赞赏。今天,刚刚参加了挪威纪念易卜生逝世百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回国的杭州越剧院演员带来了好消息——根据易卜生著作《海达·高布乐》改编
全文:本报杭州1月17日讯(记者王婷)中国的民族艺术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赞赏。今天,刚刚参加了挪威纪念易卜生逝世百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回国的杭州越剧院演员带来了好消息——根据易卜生著作《海达·高布乐》改编
越剧《陆游与唐琬》精益求精
作者: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杭州8月20日讯(记者王婷)天幕上的残荷虚化成意象喷绘,一段“题诗壁”幻化出陆游与唐琬一唱一和的《钗头凤》……越剧《陆游与唐琬》在10天时间里吸纳多方意见进行了再度修改。今天,该剧在萧山剧院与观众见面,明天,这出戏将接受50人组成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小组的检阅。$$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
全文:

本报杭州8月20日讯(记者王婷)天幕上的残荷虚化成意象喷绘,一段“题诗壁”幻化出陆游与唐琬一唱一和的《钗头凤》……越剧《陆游与唐琬》在10天时间里吸纳多方意见进行了再度修改。今天,该剧在萧山剧院与观众见面,明天,这出戏将接受50人组成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小组的检阅。$$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去年由国家文化部、国家财政部联合启动的我国戏剧最高档次的精品艺术工程,力求在5年内打造50台具有国家大剧院演出水准的一流剧目。有着14年“戏龄”的《陆游与唐琬》是初选入围剧目中惟一的越剧。主演茅威涛说:“越剧能跻身大剧院艺术之列是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观众身着晚礼服步入艺术殿堂欣赏越剧是我们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8月3日至8日,在老版本基础上修改后的《陆游与唐琬》在杭州剧院连续公演6场,观众7000余人,票房收入近50万元。第一天公演,剧组就向观众发了调查表,并召开了观众、专家座谈会,还通过越剧网站同越剧迷交流,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与建议。$$ 热心的观众对《陆游与唐琬》关爱有加,服饰是否妥贴,台步是否准确,表演是否默契,意见具体到舞美中具象的残荷与故事发生的暮春时节不相吻合。剧组根据观众意见重新制作的舞美背景淡化了季节,抽象为一种代表情绪的写意图景,象征着主人公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题诗壁”那场戏借鉴《孔雀东南飞》中的《惜别离》,最后在满台飞花飘零中,“陆游”与“唐琬”用二重歌舞将全剧的悲剧气氛渲染到极致。$$ 目前,宁波、绍兴、嘉兴、北京、福州、天津等地已经纷纷邀请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携《陆游与唐琬》前往演出。即将于10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中《陆游与唐琬》的高档票已售出大半。与此剧相关的服饰、挂件、碟片等衍生产品也已投入制作。

五水共治公益歌曲《义乌江母亲河》入围省音乐大赛总决赛
作者: 王婷  来源:义乌商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记者从市五水共治办公室获悉,由我市推送的公益歌曲《义乌江母亲河》正式入围浙江省第十四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总决赛,将于7月20日冲击总决赛。《义乌江母亲河》描述的是义乌江几千年的人文历史,义乌人在母亲河义乌江的哺育下,勤劳和智慧地创造新生活,充分体现了义乌精神。歌曲MTV以一位义乌母亲做手工培
全文:日前,记者从市五水共治办公室获悉,由我市推送的公益歌曲《义乌江母亲河》正式入围浙江省第十四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总决赛,将于7月20日冲击总决赛。《义乌江母亲河》描述的是义乌江几千年的人文历史,义乌人在母亲河义乌江的哺育下,勤劳和智慧地创造新生活,充分体现了义乌精神。歌曲MTV以一位义乌母亲做手工培
越剧《茶花女》:借名著创新 待票房考验
作者: 张盛 王婷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越剧《茶花女》:借名著创新 待票房考验
兰亭,书韵流芳
作者: 王婷 嵇敏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以兰亭之名,向传统文化致敬,让汉字书写渐渐沉淀为一种修炼。9月28日,“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西子湖畔启幕,点捺之间,无声黑白,汉字书法带来的美唤醒了每个人的书写记忆。 墨汁滴入清水中渐渐融化的过程是一种迹化,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以及由此引出的种种书法实验、书法民生、书法姿态……也是一种迹化,
全文:

以兰亭之名,向传统文化致敬,让汉字书写渐渐沉淀为一种修炼。9月28日,“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西子湖畔启幕,点捺之间,无声黑白,汉字书法带来的美唤醒了每个人的书写记忆。

墨汁滴入清水中渐渐融化的过程是一种迹化,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以及由此引出的种种书法实验、书法民生、书法姿态……也是一种迹化,一步一步随着书法的迹化尝试出新意来。

书写是一种记录,一种过程,一种生命日常状态。兰亭书法社要探寻的,是书法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源远流长、常在常新的精神内核。在今天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巨大变迁中,走好“执守”与“拓展”的平衡木。

书法这门学问,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便没有书法。好比文字依赖于语言,工艺美术依赖于工艺,建筑美术依赖于建筑工程一样。学习书法,除了取法古人书迹之外,更无其他范本。主要在古人好作品的基础上积累功夫,自然而然酿成自己的新风格。个人取径不同,面貌也不同,形成百花齐放。&——沙孟海

【雅】

书法之滥觞,缘起五千多年前诞生的第一个汉字。一笔一划,在各个朝代的流转中,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线条,完成了美的表达。

在兰亭书法社社长、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看来,“书法”与“汉字”就是合二为一的美学表达。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期间,在浙江美术馆展厅展出的170余幅书法作品,彰显的也是书法汉字之美。

在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具有内涵的,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意思上,都代表着特定的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由于有象形性,古代书写者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启发,由写字到书法,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书法,产生在繁衍着中华民族千万子孙的土地上,产生在孕育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潮流中,源远流长,蔚为壮观。

汉字是智慧的象征,尤其是书法,是汉字独有的特征,在所有的文字中,能够成为艺术的只有汉字书写。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

回顾我国的书法发展史,从最初的篆体到隶书再到正楷、到行书、草书。如此丰富的种类,成就了我国的文字艺术。晋代的二王,唐代的欧阳询、宋朝的宋徽宗、苏东坡,明朝的唐寅,清代的刘墉等。他们在我国的书法史上,写就了光辉的人生。

兰亭书法社是吮吸着中国汉字书法文化的土壤诞生的民间社团,弘扬汉字书法之美,是兰亭书法社孜孜以求的方向。

镜头回到龙年新春,成立不久的兰亭书法社组织发起了面向海外侨胞、世界浙商的“2012新春网络书法拜年”活动。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插上了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翅膀,将新春的祝福传遍全球华人,由兰亭书法社书法家们特别书写的贺词被制作成了龙年新春电子贺卡海外版,通过省侨办、侨联向海外侨胞定向发送。

再来看一看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时的雅集,兰亭书法社邀请众多书画家齐聚杭州郭庄,一场“名湖相约名家”的书画雅集,在抒怀泼墨之中,勾勒出了西湖的别样韵味。

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写下了“香远益清”,他笑着对大家说,“江山要有名人扶,名人也需江山助。杭州的艺术家与西湖休戚相关、水乳交融,西湖滋润了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给予艺术家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而艺术家则始终在反映西湖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西湖的文化品位。”

事实上,兰亭书法社与西湖的关联还不仅于此,兰亭书法社的社址就落户在杭州花圃内的兰苑。兰亭书法社,正是西子湖畔一个崭新的文化地标。

学书先学法,首先掌握习字的基本方法,方法掌握后,再求熟,嗣后求气、机、神、韵。求法则、讲规矩,是初学者的要求,开始学书法不一定从篆、隶或甲骨文着手,我的意见,要从正楷开始。无论学哪家书,都不能先入为主,说这种好,那种不好,不能有偏见,要了解每种碑帖的风格和特点。书法从古以来都是百花齐放的。&——潘天寿

【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过故人居》出现在西湖边的石板路上时,引来路人纷纷围观。

这书法出自92岁的饶翰林之手,他住在西湖边,是地书协会的一员。每天早晨六七点,饶大爷就会来到到西湖边,和几位同样来写“地书”的老人打个招呼,然后慢慢地打上一桶水,静静地蘸着湖水在地上开始练书法。

“很早我就喜欢写字,书法绝对有利于养生,还能增进修养。”饶翰林笑着说,别看他如今快接近百岁了,身体依旧非常健朗。

这样的地书艺术,引得书法爱好者蒋学尧和其他游客惊叹不已,“我真没想到可以以地为纸,以湖水为墨,在天地间书写。”蒋学尧看着看着,也有了加入地书爱好者队伍的念头,“书法本来就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事,只要有兴趣,谁都能拿起笔来书写。”

休息的间隙,地书爱好者宋玉良告诉我们,他们练习书法所用的工具,是一支一米多长特制的“毛笔”,都是老人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用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墨水”是西湖水,“练习地书既不用废纸,也不浪费墨水,非常低碳环保”,从事地书的书法爱好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基本由退休老人组成。

与老年人对书法的热衷相比较,当代年轻人对书法却陌生了。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很多汉字书写已逐渐生疏,留在大脑里大都是键盘上的字母。

让我们一起回到《兰亭序》1660岁的那一天,兰亭书法社的“书风和畅校园行”活动来到了中小学校。王冬龄给孩子们讲起了《兰亭序》的故事,从王羲之到21个不同的“之”,再到“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最后一直到殉葬唐太宗,孩子们听得出神。

“让更多人感受书法与传统文化之美,这便是兰亭书法社未来一直要努力的。”王冬龄说,兰亭书法社一直在探索中成长,坚守学术高度,搭建交流平台,“今后,我和兰亭书法社的书法家们,会为大家带去书法的快乐与美。相信通过书法家们的共同努力,兰亭之风可以持续传承。”

正是秉承这种理念,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主题“无界”,就含有打破书法年龄界限的深刻含义。在此次双年展中,中青年书法家占了半壁江山,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书法事业,中华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断层。

弘扬中国书法,还得从孩子们开始学起,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个载体,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书法,可以令他们对中国书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6年前,省教育厅就下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的意见》,要求“小学阶段要保证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开展写字教学实验的学校每天可设15分钟练字。中高年级可将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交替安排”。

在浙江,孩子书法课的教科书是专用的,经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目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都有专门的书法教材,由政府配发。

光有政策还不够,要孩子们练习书法,还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书法之美,兰亭书法社已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别让“提笔忘字”的尴尬在孩子中扩散。

一起感受书写之美,从会握笔的那刻就开始。

中国书法,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其笔顺若无先后往复,即无气势;其布局若无行列疏密,即无组织;其运笔若无正侧险易,即无变化;其笔毛若无弹性、轻软,即无肥瘦;其使墨若无浓淡、枯润,即无神采;其形貌若无骨骼血肉,则无生气。循是以推,不一而足。西欧、埃及石刻,固也有浑厚如古籀的,东邻日本的假名,固也有飞动如狂草的,然只能偶尔欣赏其一行二行,过此便觉单调乏味。这原因便由于此。&——陆维钊

【萃】

兰亭书法社双年展是一个“无界”之展,邀请了170位中国、巴西、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新加坡、瑞士、美国等国家有较高知名度的书法艺术家参展。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书法又是什么?

法国留学生伊沙曾在巴黎造型艺术大学学习过4年,多伦美术学院学习过2年,又在爱格斯大学读了中文系,现在又来到中国学习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太极、民乐、绘画一样,但书法的表现特别丰富。”伊沙觉得,书法的单纯线条对应了无线丰富的内蕴,“作为外国人,我不能流畅地写中文,但是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其美学原理是对世界对人和对形式的整体的理解。”

芬兰艺术家魏林枫是参加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一位外籍书法家,此次的参展作品是一幅现代书法《浮动的冰山》,“我的这幅书法是受女儿一篇课文的启发,外形和内容都与冰山有关。”魏林枫曾经在中国美院师从王冬龄老师研读过书法,“我觉得中国书法里很有哲学意蕴,一笔一划都非常生动,和画一样美。”保加利亚的书法家阿萨杜尔·马克洛夫既演习书法,又专研软雕塑,他的参展作品《放下便是》同样打破了传统书法的桎梏,彰显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蕴。

中国是书法的母国,但书法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在国外,很多人都不懂汉语,不认识汉字,但他们却喜欢中国书法这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的美,不仅仅在于它表达的文字内涵,那黑白相间的线条,在流畅与顿挫的变化中体现的韵律感,与图画一样具有视觉的撞击力。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20世纪50年代,当著名画家毕加索在海边见到一位中国朋友在沙滩上写中国字时,立刻就被那奇妙组合成汉字的抽象线条所吸引,他激动地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成为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

说起欧洲人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妇女曾经请教英国汉学家韦利,学会欣赏中国的草书需要多长时间,韦利答道:500年。在《欧美收藏中国书法名迹集》的序中,书法家傅申提到,在欧美的中国艺术收藏和研究中,以书法最为迟缓,这和文字上的障碍以及西方没有可对应的艺术有关。

相比之下,在拥有百万华裔和众多华侨的加拿大,中国书法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许多加拿大名人、政要都保存有中国书法藏品,加拿大的大小美术馆、画廊也经常举办各类书法展览。长期以来,加拿大华人的书法活动就十分普遍,华人聚居的大温哥华、大多伦多地区,活跃着不少中国书法名家和爱好者,宗亲会、同乡会、联谊会等华人社区活动,书法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当每一个人开始享受静默诗意的书写,生活定会更精彩。

习惯书写,爱上诗意,心存美景美物,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享受“胸中磊落藏五岳”的境界,这正是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存在至今并源远流长的道理。

“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即将开幕兰亭雅韵群贤毕至
作者: 王婷 尤帆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 本报杭州9月24日讯 记者&王婷&通讯员&尤帆 “兰亭”就如书法的代名词,“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感,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精神的传承。今天,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组委会在杭对外发布——9月28日,“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012)”将在浙江美术馆隆重举行,传承
全文:

本报杭州9月24日讯

记者&王婷&通讯员&尤帆

“兰亭”就如书法的代名词,“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感,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精神的传承。今天,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组委会在杭对外发布——9月28日,“无界:兰亭书法社双年展(2012)”将在浙江美术馆隆重举行,传承兰亭书道,搭建书法高地,普及书写之趣。该展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兰亭书法社承办,将持续到10月7日。

据了解,本次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参展人数多,参展面广,邀请了中国、巴西、加拿大、芬兰、法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170位有较高知名度的书法艺术家参展,真正体现了艺术“无界”,关注书法艺术的国际化,同时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社会化、大众化。全国一流的书坛名家、书法领域的领军人物群贤毕至,刘江、尉天池、沈定庵、章祖安、朱关田、陈振濂、鲍贤伦等,都为展览提供了精品力作。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大力弘扬书法艺术,是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兰亭书法社是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倾心打造的一个新兴书法学术团体,秉承“立社为公,学术为宗,服务大众,中西交融”的办社宗旨,打造一个高品位的书法艺术传承、研究、创作、宣传、培训基地,创建书法艺术新品牌、新高地。兰亭书法社2011年12月28日成立于西子湖畔,由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任社长。

目前,书法社团可谓与日俱增,但是,由一家省级党报集团牵头组建书法学术团体还是新鲜事。这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也是创新传媒机制的需要,同样是回馈社会、回馈大众的需要。通过书法社团,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是浙报集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自成立以来,兰亭书法社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精彩而富有意义的活动。春节期间,兰亭书法社向全球以浙籍为主的华侨、华人进行“书法网络拜年”,以兰亭之名向传统文化致敬。在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兰亭书法社邀请了在杭书画名家雅聚郭庄。兰亭书法社还走进校园,向广大中小学生传授书法技艺。

发布会现场,著名书法家王冬龄现场泼墨挥毫,题写本次双年展的主题词“无界”。同时,兰亭书法社的另一项活动——首届世界浙商书法大赛也开始启动向全球浙商征集作品。本届双年展倡导“全民书写”,特别邀请广大书法爱好者前往品鉴。本报特别争取了40份双年展开幕式请柬,凭请柬可出席9月28日上午10点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的双年展开幕式,并免费领取《2012兰亭书法社双年展作品集》一本,报名电话85311843,名额有限,送完为止。

浙江书法界迎来两大盛事
作者: 刘慧 王婷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浙江书法界迎来两大盛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