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
期刊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3)
经济发展 (1)
按年份分组
2011 (2)
2010 (1)
1997 (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 (3)
中国旅游 (1)
相关搜索词
嵊州越剧 缘何越唱越红
作者: 王慧敏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嵊州越剧 缘何越唱越红
嵊州越剧缘何越唱越红(走基层·蹲点调研)
作者: 王慧敏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核心阅读 在越剧的故乡嵊州,擂台赛、联谊会、“戏迷角”等都是票友舞台,社区活动场所、网上聊天室等都是越剧海洋……这种浓浓的社会文化氛围,无不彰显着越剧的活力。除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政府的大力助推,戏曲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嵊州的做法将会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有所启发。 嵊州,越剧的故乡。
全文:

核心阅读

在越剧的故乡嵊州,擂台赛、联谊会、“戏迷角”等都是票友舞台,社区活动场所、网上聊天室等都是越剧海洋……这种浓浓的社会文化氛围,无不彰显着越剧的活力。除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政府的大力助推,戏曲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嵊州的做法将会对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有所启发。

嵊州,越剧的故乡。在这里,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如果不会哼几句越剧,肯定会遭人耻笑;每个乡、甚至每个村都有越剧团;街心广场、村头巷尾,一到晚上琴声悠扬,越音袅袅。嗬,整个嵊州都是越剧的海洋……

进入新时代,一些地方的传统戏剧日渐式微。那么,为什么嵊州的越剧能越来越红?记者走进越乡一探究竟。

越乡搭台唱大戏

百姓个个是主角

11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越剧票友,又风尘仆仆齐聚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又一场“相约越乡”越剧票友擂台赛在热闹的欢呼声中开锣。

施家岙村是越剧的发源地。从3年前开始,嵊州推出了越剧擂台赛,诚邀天下的越剧票友于每月27日赴施家岙村登台打擂。

“你瞧你瞧,那不是张家的二毛蛋嘛!”“唉,走调了走调了!”尽管舞台只是乡村庙会的土台子,但在乡亲们中间,受欢迎程度丝毫不比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差。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有400多位选手上台打擂,而观战的游客呢,则超过万人。

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擂台先受浸染是肯定的了。这一点,66岁的村民孟大妈感受最深:“我们村,连刚学会说话的囡仔头都能哼几句白口。一些折子戏,很多人能一部一部唱下来呢。”

其实,嵊州越剧之盛,哪里只体现在施家岙这一个村!钱世欣是嵊州市长乐镇四村一位年近古稀的农民,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每逢周二和周五,是长乐镇越剧联谊会活动的日子。吃罢晚饭,戏迷们便陆续赶到老钱家。这些年,钱世欣购买乐器的钱加起来不下10万元。钱家的客厅简直就是一座乐器仓库,音箱、话筒等器材也样样齐备。堆在二楼阁楼的曲谱也有几箩筐,这些曲谱都是钱世欣一字一字抄写在十六开纸上,然后拿到复印店复印出来分发给联谊会会员使用的。

现在,戏迷爱好者越来越多,钱家小小的客厅已经容纳不下喽,老先生就把天井改成了剧场。

社区活动场所,更是戏迷们的天堂。走进鹿山街道东南社区办公楼的娱乐大厅,只见黑压压坐了四五十位老年人,每人手里捧着一本唱本。台上,一位老人唱得声情并茂;墙边,几名老人拨弄着二胡、三弦等乐器,为演唱者伴奏。这是东南社区戏迷朋友自发组织的星期六演唱会。

在嵊州,类似的“戏迷角”遍地都是。只要天气晴好,一到晚上,整个嵊州城就成了越剧的海洋。

除了“戏迷角”,网络也成了嵊州普及越剧的阵地,许多年轻人在网上聊天室进行“虚拟演出”。一位叫刘建华的餐馆服务员告诉记者,在聊天室唱越剧就像开个唱,摄像头一对准,情绪马上就来了。不过,他有个提醒:“即使是在聊天室表演,也必须早一点到。否则,不一定每次都能排到号。”喜欢越剧的人也遍布各个阶层。

嵊州不满足越剧只是墙内“香”,连续5年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包括越剧精品京城献演、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以及送越剧进北京、上海的大学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广大观众和莘莘学子的一致好评。

一副对联说得很到位,“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正是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使越剧之乡的传统优势得以延续和发扬。

政府助推育新苗

流派传承有后人

传统文化传承,光有浓浓的社会氛围还不够。人才梯队建设、剧目推陈出新、表演形式因时而变……这一切,离不开政府助推。

深谙这一点的嵊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越乡文化名市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越剧人才集聚、越剧精品培育、越剧教育建设、越剧之乡推介、越剧演出产业打造……

从娃娃抓起,嵊州做得尤其到位。“班班有越剧,人人会唱戏”,这在嵊州城南小学一点也不夸张。城南小学的“小小越剧团”,已经成为该校办学的一块金字招牌。剧团小演员还荣获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从墙上贴的一张张秀美俊俏的“小梅花”的演出剧照,你会发现如水的越剧,正在这所坐落于剡溪之滨的美丽校园里欢快地奔流……

为实施好全市性的普及型特色教育,嵊州市教育部门在城南小学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崇仁中学、罗星幼儿园等10多所学校组成的越剧教育网络学校。对外,网络学校聘请文化馆、民营剧团演员等担任指导老师;对内通过外出进修、上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越剧业务能力,培养更多的越剧苗子。

此外,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嵊州市在全市各所小学的四年级中,推广使用《小学生学越剧》这一地方特色教材,将越剧学唱、传承越剧知识、介绍越剧名家、欣赏越剧流派进行多元整合,让学生了解越剧、喜爱越剧、会唱越剧,从而使越剧教育大大方方走进了学校的课堂。

“下个一百年越剧怎么演?” 已故越剧表演大师袁雪芬提出的问题,同样令越剧故乡嵊州人深思。

嵊州市委宣传部长何国英说:“要使越剧在戏曲天地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不仅要普及越剧、让越剧有发展的土壤,还要设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推陈出新、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出更多的名角大戏,去赢得观众、抢占市场。”

在新落成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今年7月,中国戏曲学院首个越剧表演专业大专班在这里正式开班,拉开了培养高素质越剧流派传承人序幕。“越剧十姐妹”和各流派创始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等纷纷表示支持,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挑选学生,亲自指导学生。

培养高素质人才,嵊州舍得花大钱:4年来,市越剧团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排练了《貂蝉与吕布》、《柳永与虫娘》、《蔡文姬》、《汉文皇后》、《王羲之》等大型历史剧目,让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新近创排的《大漠骊歌》,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

因为政府的大力助推,黄美菊、陈岚、何英、王桂萍、裘巧芳、刘志霞等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一个县级市的剧团就有多人获得了“梅花奖”和“白玉兰奖”。

戏曲产业化成链

文化经济双丰收

为使越剧成为产业,嵊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每年安排200万元越剧繁荣发展资金用于对民营剧团的奖励,并出台优惠政策,对民营剧团按其当年实缴税收的额度予以返还作为补助,助推民营剧团转型升级。

嵊州还开展民营剧团星级评定和演员职称评聘。被评上星级的民营剧团可以得到政府补贴,如果在国家、省、市级比赛拿了奖,政府还另给予奖励。嵊州市越剧艺术中心一团团长陈正庆说,外出演出时,有星级这块金字招牌的话,就比其他的剧团更有竞争力。另一个民营剧团的团长说得更到位:“过去民营剧团总被人看低,现在演职人员都获得了国家认可的演员职称,在艺术上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演起戏来劲头更足了。”

像候鸟一样常年在外演出,是嵊州市民营剧团的一个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民营剧团在不断地适应市场,成为浙江省的一支文化产业劲旅。目前,全市有民营剧团120多个,从业人员4500人,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亿元。

靠山吃山。在嵊州,靠越剧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越剧产业所包涵的内容越来越广,产业链延伸到戏曲培训、道具与戏服生产、旅游等相关领域。嵊州市宏越戏具厂女老板梁晓英,不但在黄泽镇上开了家戏剧服装店,还在淘宝网上开了3家网店。在黄泽镇,剧装戏具的生产和销售成为新的文化产业,大到官服蟒袍,小到头饰珠花,上到各式盔头,下到绣鞋高靴,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仅黄泽镇渔溪村就有剧装戏具加工厂18家,今年的销售额有望超过2000万元。

越剧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更是功不可没。眼下,越剧表演已经成为嵊州各景区的一大特色,游客络绎不绝……以“山水越剧”为主题的现代休闲旅游板块的打造,让嵊州在省内旅游占居重要一席,荣获首届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

名园绿水读不尽——夏游苏州抒怀
作者: 王慧敏  来源:中国旅游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湖  西山岛  名园  天平山  苏州  范仲淹  王羲之  《史记》  太平天国  碧水工程 
描述:名园绿水读不尽———夏游苏州抒怀TourtoSuzhouinSummerT寻幽探胜ravelNotes42著文:王慧敏摄影:安宁Text:WangHuiminPhoto:AnNin今年夏初,我到水城苏州游览了姑苏园林和太湖。虽然我曾在50年代至80年...
绍兴经济在“大考”中跨上新台阶
作者: 王慧敏 顾春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经济 
描述:绍兴经济在“大考”中跨上新台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