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6)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2 (1)
2006 (3)
2003 (1)
2002 (1)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 (6)
相关搜索词
越剧百年更芬芳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江南三月好风光,越剧百年掀春潮。3月27日,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相关系列纪念活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帷幕。2006年,中国越剧节、中国越剧百年高峰论坛、越剧故乡行、经典越剧影片回放、越剧票友暨超级越剧迷演唱大赛及越剧优秀剧目展演等丰富多
全文:

江南三月好风光,越剧百年掀春潮。3月27日,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相关系列纪念活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拉开帷幕。2006年,中国越剧节、中国越剧百年高峰论坛、越剧故乡行、经典越剧影片回放、越剧票友暨超级越剧迷演唱大赛及越剧优秀剧目展演等丰富多彩

的活动,将使人们重温越剧的百年历程。

1906年3月27日(农历三月初三),浙江嵊州甘霖乡东王村的农民将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嵊州说唱艺人登台演戏。就是这次粉墨登场,标志着一个新剧种――越剧的诞生。越剧,由嵊州方言和民谣、山歌发展而来。当时形式简单,伴奏用笃鼓和檀板,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1916年进入上海,博采绍剧、京剧、昆曲、话剧、电影等诸多艺术精华,起初全部由男演员演出,1923年后出现全部由女演员组成的“文武女班”,辅以男女合演。越剧唱腔为板腔体结构,有不同流派,人物不勾脸谱,表演真切、细腻、动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越剧源于嵊州,兴于上海。越剧进入上海后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涌现出“三花一娟”(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等名伶。40年代,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艺术家在编、导、演、音、舞美综合、管理制度、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使越剧以婉转缠绵、细腻抒情的艺术风格得到大众的肯定和欢迎。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竺水招、筱丹桂、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越剧《山河恋》,特别是《祥林嫂》的演出,为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越剧增添了新的表现力,在百年越剧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艺术迎来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步由浙沪两地走向了全国,各省越剧专业艺术剧团最多时达280多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柳毅传书》、《胭脂》等一批优秀剧目广为演出传唱。20世纪80年代,越剧迎来了新的春天,浙江组建了小百花越剧团,各地大力培养新人,越剧新秀辈出,涌现了以茅威涛为代表的一批越剧新星和创作人员,为越剧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新时期以来创演了《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李清照》、《流花溪》、《阿育王》和现代戏《金凤与银燕》、《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越剧的足迹遍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目前国内共有越剧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职业剧团330多个。本次浙江及上海的9家越剧院团将展演《红楼梦》、《碧玉簪》、《玉蜻蜓》、《何文秀》、《红丝错》、《西厢记》、《沙漠王子》、《春琴传》、《风雪寒梅李三娘》、《越女千古情》、《百花江》、《蔡文姬》等传统戏和新创剧目。

越剧之受欢迎,在于它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而且它始终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早期的小歌班男班艺人闯荡上海滩,到越剧女子科班争奇斗艳的异军突起;从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风潮到新中国成立后越剧流派纷呈、男女合演的别开生面;直至改革开放以来越剧“小百花”的姹紫嫣红、茅威涛光头出演《孔乙己》的大胆探索,越剧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因时而生,因时而盛,因时而变,因时而新。越剧百年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繁荣发展的精神,值得所有的剧种和戏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越剧十姐妹1947年合影

越剧《红楼梦》(王文娟饰林黛玉徐玉兰饰贾宝玉)

越剧《陆游与唐琬》(茅威涛饰陆游)

上海越剧再次风靡京城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苏丽萍)今晚,新版越剧《红楼梦》再次进京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上演,作为“纪念越剧百年华诞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的重头戏,该剧以时尚的舞台呈现和青春的演出阵容,让京城“越迷”又一次大饱眼福。 今年是越剧百年华诞,越剧诞生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落户上海长达90年。在上海,越剧汲取
全文: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苏丽萍)今晚,新版越剧《红楼梦》再次进京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上演,作为“纪念越剧百年华诞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的重头戏,该剧以时尚的舞台呈现和青春的演出阵容,让京城“越迷”又一次大饱眼福。 今年是越剧百年华诞,越剧诞生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落户上海长达90年。在上海,越剧汲取新文化养分,率先在中国戏曲中完成从农村民间艺术向城市现代剧场艺术的转型;越剧这一剧种正式定名在上海;越剧几次改革,其中对形成剧种艺术形态和风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改革发生在上海;现在被公认的越剧13个流派全部在上海创造;《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被认为代表国家水准的精品剧目及其6部越剧电影都产生在上海;越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又是始于上海。有专家曾把越剧进上海的意义与徽班进京相提并论,认为没有上海,越剧不可能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地方戏曲的大剧种。 上海越剧院成立于1955年,荟萃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陆锦花、吕瑞英、金采风、周宝奎等。新时期以来,剧院涌现了50多位具有高资质的编、导、音、舞、演人才,在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两方面都有了一批为专家学者和观众认可的实力派演员,其中国家一级演员就有13位。近年来,上海越剧院不断推出新剧目,使得越剧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本次北京演出周,自5月13日至22日有6台剧目在北京5家剧场推出,新版越剧《红楼梦》对原版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它别样营造大悲大喜、大实大虚的舞台意境,调整戏剧结构,丰富音乐形象,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新编。改编自柔石小说的《早春二月》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谨慎而又大胆的创造,剧情曲折感人。新编古装青春剧《梅龙镇》和古典梦幻浪漫剧《蝴蝶梦》在艺术上另辟蹊径,以其清新亮丽的舞台形象,赢得了青年观众的青睐。据巴金同名小说创作的新编现代越剧《家》突出觉慧与觉新的性格碰撞,使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剧种的《家》。本次的越剧演唱会值得关注,演唱会以唱叙史,从唱腔的衍化和变革反映越剧艺术发展的轨迹,钱惠丽、单仰萍、赵志刚、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许杰、张永梅、华怡青、陈颖、章海灵、孙智君、丁小蛙等名家悉数上场演唱名剧名段,展现精品与佳作纷呈、名家与新秀辉映、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并举的上海越剧的风采和魅力。

越剧与当代的亲密接触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越剧是我国颇有观众基础的一个地方剧种,甚至女演男这样一个历史沿袭都得到当代人的首肯,但总是才子佳人的剧情未免让人有些厌倦。近日看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青春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吕建华编剧,徐俊导演),不由得喜出望外:越剧也能演现代戏,而且演得很成功。$$这出戏是据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
全文:

越剧是我国颇有观众基础的一个地方剧种,甚至女演男这样一个历史沿袭都得到当代人的首肯,但总是才子佳人的剧情未免让人有些厌倦。近日看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青春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吕建华编剧,徐俊导演),不由得喜出望外:越剧也能演现代戏,而且演得很成功。$$这出戏是据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之前话剧舞台上搬演过此剧,越剧演此剧,真可谓是与当代亲密接触了一回。这出戏的最大特点是现代气息浓厚,剧中的网恋、麦当劳、看《泰坦尼克》、圣诞舞会,年轻的男女,快速的节奏,都让人耳目一新。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它又是典型的越剧。从剧情来看,这部网络小说就是一个“e时代的才子佳人”故事,一生一旦,生死爱情,缠绵凄婉,这正是越剧所擅长的;而网络生活中的“虚拟空间”,恰恰又特别适合用中国戏曲独有的虚拟性来表现,在这一点上,越剧版显然比电影版和话剧版占有优势,比如剧中的手提电脑舞,活泼、新颖,而又带有戏曲的韵味。再如剧中男女主人公跨越时空的网络对话,亦真亦幻,都显示出戏曲虚拟性的优势。从表演上看,主演赵志刚和陈都很出色,尤其是被称为越剧王子的赵志刚,多年来在越剧界众多女小生的包围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年过不惑却依然年轻干练,动作洒脱;而那韵味十足的演唱更是魅力四射,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喝彩声。$$传统越剧是美的,但任何美的艺术形式都不能是凝固的和一成不变的,越剧也不应该永久地困于“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老套路,而应通过表现新生活来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这里首先尝试过男女合演,著名越剧小生茅威涛也以一出《孔乙己》来尝试过拓展越剧的表现领域,增强越剧的内涵。如今青春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将网络引进戏曲,并回答了越剧如何更好地与当代观众的欣赏口味接通的问题,又为越剧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从演出现场来看,年轻观众为剧中演绎的人物和故事所打动,而老戏迷则为赵志刚正宗的尹派唱腔所倾倒,足以证明这样一条改革路子是成功的。

越剧 南方奇葩绽放在北国沃土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热烈的演出了:严寒的冬日,北京七色光儿童剧场内座无虚席,舞台布置得简陋甚至有些寒酸,事先录好的MIDI伴奏,越剧大戏《唐伯虎点秋香》,演员虽然演得认真但一看就是业余水平,远不如专业演员那般潇洒自如,但她们的表演却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彩声。在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成立15周年之际,
全文:却不服输,她不相信越剧在北方无法立足,决心做些越剧普及工作,于是自筹资金,于1985年6月1日开办了京越戏曲学校,面向社会,招收了二三百名小学员,精心培育着这批越剧的小幼苗。丁苗芬不仅自己言传身教,还
浙江小百花:将越剧进行到底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吴侬软语唱才子佳人,满台靓丽吟清婉曲调。深受人们喜爱的越剧,走过了百年历程。 $$百年越剧,由浙江乡间滩簧发展而来,在大上海终成正果铸就辉煌,涌现出袁雪芬等越剧“十姐妹”及13个流派,《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红楼梦》等经典剧目曾风靡全国。新时期以来,又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
全文:

吴侬软语唱才子佳人,满台靓丽吟清婉曲调。深受人们喜爱的越剧,走过了百年历程。 $$百年越剧,由浙江乡间滩簧发展而来,在大上海终成正果铸就辉煌,涌现出袁雪芬等越剧“十姐妹”及13个流派,《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红楼梦》等经典剧目曾风靡全国。新时期以来,又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的《西厢记》、《陆游与唐琬》、新版《梁祝》等剧目赢得一致赞许。在不少剧种式微时,百年越剧却愈加迷人,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众多的拥趸者。尤其是喜爱越剧女小生茅威涛的“茅迷”们,遍布全国,虽没有“超女”粉丝般的狂热,却比之更为执著。成立仅22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了越剧革新的一面旗帜,而它的团长茅威涛,也成为新越剧的领军人物。 $$越剧还能走多远——小百花注入青春活力 $$1983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群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在全省60多个剧团、3000多个演员中经强化训练,脱颖而出,她们集体亮相的新戏《五女拜寿》,满台佳丽,花团锦簇,以整齐的阵容,青春的气势,时尚的风貌,令人眼前一亮。她们到日本演出,日本人称之为“中国的宝冢”。1984年,这些演员组成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相继排演了《汉宫怨》、《唐伯虎落第》、《陆游与唐琬》等一批高质量的新剧目,逐步形成了青春优势加艺术优势的独特风格。 $$“文革”过后,当一些著名表演艺术家年事已高,无法在舞台上再续辉煌之时,浙江小百花的出现,带给人莫大的欣慰。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西厢记》的演出,以诗化的表演方式,赋予古典作品以现代美的舞台呈现,基本确定了小百花崭新的演出方式,为越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众多的小百花演员中,尹(桂芳)派女小生茅威涛以其独到的表演和难得的气质独领风骚。女小生是越剧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与其他从小学戏的演员不同,高中毕业开始学戏的茅威涛身上有着难得的书卷气,这种气质使她在扮演儒雅的书生时,那份潇洒自如仿佛本色的流露,无一丝雕琢,她塑造的人物玉树临风、倜傥帅气,有如仙人般地摄魂夺魄,尤其是《西厢记》中的张生,让她演绎得淋漓尽致,俘获了无数男女观众的心。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曾说过:“话剧和昆曲是越剧的两个奶娘。”越剧吸收了话剧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从昆曲中学习了丰富的人物身段和做工程式。但茅威涛并不满足于此,在《西厢记》中,她借用了川剧的褶子功;在《孔乙己》中,她借用了京剧麒派老生的蹉步和叠帔的手段,丰富了越剧的表现方式。尤其是重新加工修改后的《陆游与唐琬》,已不是简单的才子佳人戏,而是将人物置身于民族和国家危难的大环境里,增强了剧作的深刻性,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这些都使小百花成为越剧的知名品牌,而茅威涛,也将越剧女小生演到了极致,扮相、气质、台风、技巧完美融合,刻画人物的生动、深刻也首屈一指。 $$越剧不能只演才子佳人——茅威涛探索时代精神 $$茅威涛不仅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领军人物。戏曲不景气,许多剧院团到乡下寻找市场,或者改行他就,这使茅威涛开始对越剧的出路进行深层思索。她在多个场合说过:戏演给谁看已经构成对一个剧种、一个剧团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如今的时代,戏曲一定要在都市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如果没有稳定的观众群,这个剧团的生存意义何在?越剧不能再停留于表现只有家居女性才关注的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这一狭窄的领域,这会使越剧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她认为,即使儿女情长的题材,也需要注入全新的人文观照。她做梦都渴望突破越剧现有的表现领域,使越剧更加具有时代精神,拥有更多新的观众。 $$1993年,新编淮剧《金龙与蜉蝣》让茅威涛眼界大开。这部冠之以“都市新淮剧”称谓的剧作,有着浓郁的写意精神、深刻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戏曲截然不同,它的崭新的美学形态、颠覆性的舞台呈现,都让茅威涛折服。于是,她请来该剧的导演郭晓男,为她执导新戏《寒情》。 $$越剧《寒情》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载体,采用散文式的散点透视方式,淡化情节,着重揭示人的精神世界。这部戏从文本到舞台二度创作都在戏剧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议的焦点是“像不像越剧”。 $$但郭晓男的探索风格显然深对茅威涛的脾气,艺术上的合拍使他们在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之后,茅威涛戏剧工作室成立,1998年,他们与浙江越剧团联合推出了惊世骇俗的越剧新作《孔乙己》。在这部戏中,茅威涛来了个彻底的颠覆,不惜剃去满头青丝,演起了拖着长辫子、歪着脖子、穷困潦倒的迂腐儒生。越剧《孔乙己》取材于鲁迅的《孔乙己》、《药》等小说,剧中孔乙己与三个女性的关系,以及茅威涛的孔乙己是否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引起了截然不同的争论。这绝对是以往越剧所不曾引起过的社会震动。对此,有的专家给予充分肯定,赞赏这种探索精神,称之为越剧的“一次革命”,有人把它与当年袁雪芬出演《祥林嫂》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对越剧题材的划时代的开拓。但也有人认为茅威涛的孔乙己太漂亮了,根本不是鲁迅笔下的人物,其剧作的深刻性也远不及小说。“越剧小生多为书生,其实孔乙己也是书生,只不过穷酸潦倒罢了,这仍是我们应该表现的范畴。”茅威涛再一次斩钉截铁地强调她的追求。 $$越剧如何再打天下——小百花举起新越剧旗帜 $$1999年,茅威涛当上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团长。 $$新的世纪,新的身份,理当有新的戏剧。当团长的茅威涛在感叹带团不易、肩负养活一团人的重担时,仍不放弃自己的艺术理想。她旗帜鲜明地打出了新越剧的旗帜: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世界的;传统的,时尚的。她强调必须要坚持三点:一是女子越剧不变,二是写意精神不变,三是浙江方言不变。她认为只要不游离这三个方面,越剧从骨子里就不会走偏。 $$在创排剧目上,茅威涛显然谨慎多了,因为她要考虑市场和全团的利益。小百花的牌子创出来了,许多以前从不看越剧的人,也因看了茅威涛喜欢上了越剧,更有甚者,只看茅威涛和小百花的戏。这给茅威涛和小百花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戏剧不景气,不少小百花演员改行他就,28朵小百花只剩下了11朵,其中3人离开舞台做行政。如此境遇让茅威涛感慨万千。她排演了以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为故事背景的新戏《藏书之家》,以战乱中守护藏书并与藏书共存亡的主人公范容的坚守,来寓示自己对越剧的坚守。这出戏中,茅威涛在尹派小生的潇洒中融入了某些老生的持重,使之有别于传统剧目,为小百花创新长廊又添一丁。 $$越剧百年之际,郭晓男与茅威涛联手打造了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新版《梁祝》新在崭新的人物表现和舞台呈现,梁祝的结拜、相爱乃至悲剧结局,都有了崭新的人文理念做基础,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剧中的多次吟诵,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旋律的反复出现,强化了梁祝二人坚贞的爱情,使得这一悲剧更加厚重。剧中扇子的运用,书生的群舞,都突破了越剧的舞台表演方式。这部戏虽是越剧传统的才子佳人的主题,但新的叙述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今人审美趣味,剧中以二人性格的反差来彼此吸引,也使今天的观众完全可以理解梁山伯为何会喜欢祝英台。此戏在北京演出时,全场观众无论老幼无不动容无不叫好,一部《梁祝》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专家认为,它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一个戏本身的价值。 $$对于茅威涛的创新,老艺术家袁雪芬给予全力支持。她不仅关注茅威涛的每一个新戏,还把她认为适宜越剧表现的题材推荐给茅威涛,如据日本小说改编的《春琴传》。小百花搬演了这部带有浓郁异国风情的剧作之后,得到各方赞赏。这部戏由新生代年轻演员主演,一来锻炼了年轻演员,二来为小百花打出东方牌。“我觉得越剧应该走向亚洲,成为影响更大的东方艺术。”茅威涛显然有着更远大的抱负。 $$纵观近年来茅威涛及小百花的新越剧观念,都与导演郭晓男密不可分。有人言话剧导演导戏曲是在毁戏曲,但郭晓男出身梨园世家,熟悉戏曲,他在与茅威涛及小百花的合作中,对越剧的创新和追求,都渐渐走向成熟。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新世纪杰出导演郭晓男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旧中创新,新中有根,移步换形”的导演观念是正确的。专家对越剧百年之际进京演出的《梁祝》、《藏书之家》和《春琴传》三部新戏给予了肯定。 $$当年郭晓男在为茅威涛执导《孔乙己》时,不少女“茅迷”发出让丑化茅威涛的郭晓男走开的喊声。但今日,一部新版《梁祝》,则让新老戏迷们首肯,戏剧专家认为郭晓男是在回归,但茅威涛却认为这是在《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探索积累基础上的进步,即在文化守望中重塑中外经典,在都市越剧中发展草根魅力,在与主流艺术的对话中寻求个性化生存。 $$越剧百年,显然让茅威涛和郭晓男对越剧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在现代化的今天,越剧有什么缺失?它的演剧形态有无改革的必要?小百花今后的创作道路应怎样走?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他们的共识,也就是说要寻找一种新的越剧演剧风格和美学形态。茅威涛这样解释:“首先在文本上要有崭新的人文追求,通达今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趣味。二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舞说故事的领域里,看看越剧有多少尝试的可能性,有多少空间去吸收其他剧种的表演程式,丰富发展越剧的表演领域。三是寻找新的情感叙述方式,创造出一种传递文化信息量为主导,同时不失江南风情的当代都市新越剧的样式。这是小百花的艺术追求,也是越剧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选择。” $$如果说百年越剧的历程,是一代代越剧人不断努力的历史,那么,这样的努力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越剧人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越剧表现的种种新的可能性。上世纪40年代,袁雪芬首演《祥林嫂》,使才子佳人的越剧有了新的表现领域,如今茅威涛所想所做的就是再上一层楼,拓宽越剧在今天和明天的道路,为越剧在今天的生存和明天的发展,寻找新的、更多的可能性。她还给自己担上了新的使命,那就是要让年轻的越剧继续年轻,让越剧向未来尽可能地充分展开,让百年越剧继续辉煌,长盛不衰。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获中国戏曲学会奖
作者: 苏丽萍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浙江绍兴县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近日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这是继新编越剧《李慧娘》之后该中心获此殊荣的又一剧目。在随后举行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喋血较量”的剧目创作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该剧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越剧《狸猫换太子》具有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全文:

浙江绍兴县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近日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这是继新编越剧《李慧娘》之后该中心获此殊荣的又一剧目。在随后举行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喋血较量”的剧目创作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该剧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越剧《狸猫换太子》具有时代和现实的意义,全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获奖实至名归。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由著名剧作家、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编剧,该剧仍是讲述宋代宫廷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既保留了原来的精华,又有很多独到之处,尤其是编、导、演、音、美全面展示了一派新意,给人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情节环环相扣,自然顺畅,对突出全剧的主旨思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原来的作品主要是忠奸斗争,此次它的主题思想的转换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强调人性,人性的张扬,人性的开掘,不但内容富有新意,全剧结构也富有新意,有趣味,增加了戏剧的可看性。

主要演员的成功演绎,也得到专家们的一致称道。扮演主人公陈琳的吴凤花,是当今著名的范派小生,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此剧中她在小生儒雅的扮相中充盈着武生的英俊和老生的沉稳,唱腔中既有小生的清爽亮丽,又有老生的宽厚印记,创造了一个既在越剧艺术的规范之中,又不同于传统行当的一个新的艺术范型。对陈琳这一形象的塑造,吴凤花除了按照编导的要求,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层次分明地表现了人物的爱憎分明、聪颖机智、侠肝义胆和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与心态历程外,在表演上还充分地展示了她文武兼备、文戏武唱的艺术风采。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龚和德认为,吴凤花是越剧界极为少见的文武小生,是可以继续给越剧小生开辟戏路的实力派。现在称她“吴派”,恐怕还早,但她是越剧的“硬派小生”。她的为人也很“硬”,她受过很重的伤,对化装油彩有过敏症,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她对越剧艺术的那份忠诚、挚爱,可谓性命予之。她对艺术的执著,令人肃然起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