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当代戏曲发展轨迹
作者: 郭汉城  来源: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  发展  研究  中国  现代 
描述:当代戏曲发展轨迹
[0图]戏曲剧目论集
作者: 郭汉城  来源: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  剧目 
描述:戏曲剧目论集
[0图]郭汉城文集
作者: 郭汉城  来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艺  文艺 
描述:本书内容:第一册是戏剧理论文章,包括《有关传统剧目教育意义的几个问题》、《红线女、红派、红腔》、《郑兰香的艺术道路》等、第二册是剧评、第三册是诗歌、第四册是剧本及对郭汉城的作品的评论等。
留得青白在人间 ——看绍剧《于谦》有感
作者: 郭汉城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剧 
描述:留得青白在人间 ——看绍剧《于谦》有感 郭汉城 浙江绍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谦》,曾被林彪、“四人帮”打成大毒草。从姚文元诬陷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一些历史剧也受到株连。绍剧《于谦》的创作和上演被定成为与《海瑞罢官》南北呼应的“重大反革命事件”,株连了一大批同志。最近,这出被禁锢十数年的
全文:

留得青白在人间

——看绍剧《于谦》有感

郭汉城

浙江绍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谦》,曾被林彪、“四人帮”打成大毒草。从姚文元诬陷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一些历史剧也受到株连。绍剧《于谦》的创作和上演被定成为与《海瑞罢官》南北呼应的“重大反革命事件”,株连了一大批同志。最近,这出被禁锢十数年的好戏重新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于谦》创作于一九六二年。它描写的是明朝于谦领导的抗击瓦剌侵扰、保卫明皇朝首都北京的一次战役。在这之前,由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宦官王振全权指挥的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不战而溃,全军覆没,皇帝老官儿也当了俘虏。瓦剌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北京。当时北京守军很少,在众寡悬殊、条件不利的危急形势下,于谦激励将士,动员群众,很短时间内击退了瓦剌军队,保卫了北京。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是轻易取得的。当时,除军事上的不利因素外,还存在政治上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同以太后为首的主和派的斗争。“土木之变”后,军心激愤,民气高昂,这对主战派是极大的支持。但也有不利的因素,瓦剌太师也先挟持优势的兵力,并以送还英宗作为逼和、诱和的条件,这不但给主和派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惧,也给了他们主张屈辱求和的口实。剧情正是在瓦剌和明朝、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内外重重矛盾冲突中逐步展开的。在瓦剌大军压境的危急情况下,通过描写于谦和主战派力主坚守北京,反对南逃,拥立了主张抗战的郕王为景泰帝,以及于谦识破瓦剌阴谋,拒绝出城议和,甚至被太后削去兵部尚书职务,还抱病写血书,冒死诤谏,劝阻郕王到瓦剌营中议和的斗争,把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情节生动,波澜起伏,一层紧似一层,一浪高似一浪,自始至终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

《于谦》的作者在塑造于谦等主要人物上是下了功夫的。

于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名的诗人,同情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于谦不惧瓦剌的军威,不畏太后的权势,不怕主和派的心怀异志,不畏英宗的诽谤和责难,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力排和议,坚主抗战。这对于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于谦所以能够如此,是由于他从不利之中看出了有利的条件,即民心的激愤和士气的高昂。这的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北京保卫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它是正义的,得到人民的拥护。剧本在第一、第二两回合的冲突中,着重刻划了于谦有胆有识、无所畏惧的品质,是动人的。斗争的第三、第四个回合,是前两个回合的发展,也是于谦性格的进一步发展。此时于谦被太后罢帅削职,病居家中,作者突出地描写了他的忧国忧民、心如火焚的心情,有不少感人的细节。这里特别应该提出,饰演于谦的王振芳同志(十三龄童)表演得深刻、细致,对于塑造于谦的鲜明性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破指血书”这一情节中,他把于谦的作《石灰诗》的思想内容化成了具体而强烈的行动,用一连串刚毅果决的外形动作,慷慨激愤的唱腔,充分展示了于谦舍生忘死,为国献身的精神。总之,于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如果在整个战局的部署以及对敌作战中,对他的机智能多写几笔,于谦的性格就更丰富和完整了。奸细喜宁,往来于瓦剌军营与明朝宫廷之间,穿针引线,却没有引起于谦的应有的注意,是一个疏忽。

剧本对于反面人物的刻划也是严肃的。也先狡诈凶险,演员表演中,时时流露出一种胜利者骄横得意的神情。他从明朝议和使臣孙荣那里听到于谦已经削职病居时,马上翻脸,打掉了英宗的皇冠,杀了与英宗同时被俘的大臣袁彬,虚伪、残忍的本性一下子暴露无遗。饰演也先的六龄童同志表演得恰到好处。虽然这个人物是粗线条的,但粗中常常见细。

另一个主要反面人物太后,剧本着重写她在民族危亡关头,一味主张屈辱求和,百般凌逼于谦和郕王。她畏敌如虎,对于主战派却专横凶狠,杀气腾腾,这与于谦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照。但我觉得,对这个人物的描写,似乎过于单直了一些。在瓦剌大军压境,主战力量占据上风,特别是民心士气慷慨激烈的情况下,她要乞和投降,不能没有顾虑。一则,也先以送还英宗为名,连续袭取了紫荆关等几个关隘要地,以致大军直压北京,对于也先这种明显的欺诈伎俩,她应有所察觉。二则,郕王即位以后,主和派已处于失势的地位,自然他们不甘心就此罢休,还要挣扎,但把斗争的方式写得曲折、含蓄一些,似乎更合情理。景泰在这场斗争中,处于矛盾的尖端,他对保卫北京的战争,信心没有于谦强,处理与太后的关系,也不可能不受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但他是个主战派,对于谦的支持,是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对太后和景泰这两个人物,如刻划得更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纵观全剧,紧张热烈,气势磅礴,自始至终使人有凝神屏息,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个别情节,虽欠细密,但瑕不掩瑜,尚无损于整体的光辉。最激动人心,也最值得赞赏的,是于谦那种浩然正气,贯串于整个演出之中。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多少值得引为中华民族骄傲的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啊,于谦只是其中的一个。他们高尚的品德,英雄的业绩,对今天仍有学习的价值。最后,让我引用于谦的诗句来给这篇短文作结:“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诗中抒发的抱负,由剧作者体现在剧本中,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仍有学习、借鉴、鼓舞的作用。

发扬“敬业、奉献、合作”的“小百花”精神 在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颁发“中国戏曲学会奖”的颁奖仪式上的致
作者: 郭汉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越剧  艺术成就  艺术追求  朋友  西厢记  学会  浙江省  仪式  座谈会 
描述: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戏曲学会章程》中,把“设立‘中国戏
中国剧协召开越剧《巧凤》晋京演出座谈会
作者: 郭汉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剧协召开越剧《巧凤》晋京演出座谈会
绍剧《斩经堂》的历史真实与思想意义
作者: 郭汉城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真实  思想意义  刘秀  剧目  人物形象  剧种  妻子  京剧  秦腔  湘剧 
描述:关上,被吳汉識破擒获。吳母为使吳汉弃莽投汉,說出吳父当年反对王莽篡汉被杀之事,逼令吳汉放走刘秀,杀死妻子,遣散将卒,反出潼关。紹剧这个剧目,过去在浙江农村中非常流行,吳汉那“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的唱詞,也像《龙虎斗》中赵匡胤悲叹老了那段唱詞一样,广泛地被传
绍剧“斩经堂”的历史真实与思想意义
作者: 郭汉城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绍剧“斩经堂”的历史真实与思想意义
《戏曲探索五十年》序
作者: 郭汉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发展  民间小戏  艺术趣味  浙江人  越剧  大都市  历史  上海 
描述:民间小戏大发展、普及的形势下进入的上海,占有了这个具备有利于戏曲发展的各种条件的优势空间。上海是一个近代大都市,它人口集中,人文荟萃,思想活跃、喜新好异。艺术趣味广泛,能包容、接受种种变革。
又一出推陈出新的好戏——越剧《胭脂》演出观后谈
作者: 郭汉城 颜长珂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又一出推陈出新的好戏——越剧《胭脂》演出观后谈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