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02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档案报 (1)
相关搜索词
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
作者: 钱云祥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一位艺 术家的:她完全来自民间,由于深深爱上了越剧,便把越剧 当作自己的生命,一生一世几乎不作其他任何打算,咬着牙 挺过了一个个由于唱戏所带来的磨难,只要让她登台,只要 让她开口,立即又递给观众那份无可替代的洒脱、憨厚和嘹 亮。就像一代京剧大师终生扮演者与自身
全文: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一位艺 术家的:她完全来自民间,由于深深爱上了越剧,便把越剧 当作自己的生命,一生一世几乎不作其他任何打算,咬着牙 挺过了一个个由于唱戏所带来的磨难,只要让她登台,只要 让她开口,立即又递给观众那份无可替代的洒脱、憨厚和嘹 亮。就像一代京剧大师终生扮演者与自身性别相反的女角 一样,她与其他几位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扮演着与自己 性别相反的男角,与京剧大师相比,她没有丰厚的传代师承 和充分的文化辅佐,主要是靠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体 验中揣摩,终于自成气候。她就是从小喝着富春江江水长 大、越剧徐派艺术的创始人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越剧表演 艺术家──徐玉兰。$$ 越剧,素以柔婉清丽的唱腔、缠绵凄迷的情节著称,是 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朵奇葩。30年代初,女子越剧在江南 一带的城乡盛行,徐玉兰受其祖母白小娥的影响,从小酷爱 越剧艺术。12岁那年,怀着对梨园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抱定 “杀死我也要去唱戏”的决心,不顾母亲的竭力反对,毅然进 了新登第一个越剧科班“东安舞台”,从此开始了她的越剧 艺术生涯。$$ “吃过黄连方知苦”。徐玉兰饱尝了学艺的酸、甜、苦、 辣,“吃的是空心杯,睡的是无脚床,住的是祠堂庙,拿的是 叫化棒”。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在高低不平的石板上跌 打滚爬,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稍不留意,还要承受师傅毫不 留情的“棍棒教育”。这苦不堪言的学艺生活使许多女孩子 无法忍受,有的半夜卷起铺盖偷偷地跑了,可徐玉兰抱定 “再苦再累也不回家”的信念,从未动摇学艺的决心。有一 次,徐玉兰没有按师傅指导进行表演,还顶撞了师傅,师傅 拿起戒尺严厉地打了她。她祖母心疼地跑来叫她回去,可徐 玉兰固执地说:“回汤豆腐干,我不吃!”就在祠堂庙大门口 戏台下面的空棺材里躲了起来。就这样,徐玉兰自小凭着对 越剧的一往情深,执着以求,发奋勤学苦练,把整个身心都 投入到学艺中去。$$ 科班排《泗州城》,徐玉兰扮演孙悟空,要求在三张半桌 子叠起来的高处,一个跟斗翻下去。为了做好这一高难度的 动作,她除了和大家一起练习外,还在别人午睡时,独自一 人从一张桌子练起,再增加到两张、三张,天天玩命似地练, 身上不知跃出了多少乌青块,终于练就了一身功夫。还有练 甩髯,她用棉纱线绑在铅线上,做成假髯口练习。后来徐玉 兰在“大闹嘉兴府”里饰演鲍自安,每当甩髯口时,常常赢得 满堂喝彩。“东安舞台”成为徐玉兰越剧生涯的启蒙,在这里 她练就了越剧表演艺术的基本功,并赢得了“泰斗文武老 生”的赞誉。$$ 1933年11月,徐玉兰随“东安舞台”第一次到上海南洋 桥“叙乐茶楼”戏馆里演戏,并以《碧玉簪》中饰演王裕(老 生)而崭露头角,接着常出演主角并与一些名角同台演出。 此后,徐玉兰又随“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 江西一带。1937年年初,徐玉兰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 海,先后在老闸戏院、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 市戏馆演出。期间,曾先后与当时闻名于上海越剧界的三位 名旦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七龄童同演 绍兴大班《杀子报》等。1941年11月,徐玉兰挂牌头肩小生, 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素夫》,一举获得成 功。从此徐玉兰改唱小生:艺术行当定位在小生上,这是她 从艺道路的重要转折。$$ 1942年6月,徐玉兰应邀去宁波天然舞台演出,有“唱 红宁波半爿天”之誉。1944年初秋,与傅全香搭档演出。 1945年,进上海丹桂剧团,与筱丹桂搭档演出《是我错》,在 社会上引起轰动,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 芳、范瑞娟齐名,奠定了徐派小生地位。1947年9月25日, 以徐玉兰名字命名的玉兰剧团在上海成立,曾先后与戚雅 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演出。全国解放以后,玉兰剧团成为 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1952年10月徐玉兰和王文 娟主演的《西厢记》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领下,赴旅顺、大连、鞍钢、 安东等地慰问演出。4月24日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 出,12月下旬,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功 章,并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二等功。回国后,根据周总理“南 方的花还是到南方开去”的指示,1954年原玉兰剧团回到上 海,改建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不久,与王文娟搭档主 演《春香传》参加华东戏曲汇演,双双荣获表演一等奖。1957 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红楼梦》先后 出台,造成轰动,被誉为徐派小生两大丰碑,标志着徐派小 生进入成熟时期。之后,她与王文娟主演的《追鱼》、《红楼 梦》、《西厢记》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风靡全国,深得观众喜 爱。徐玉兰还把越剧艺术之花带到国外,曾先后到民主德 国、苏联、越南、朝鲜、新加坡、泰国等地访问演出,成为中外 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出人出戏,培养年轻一代,让徐派艺术成为社会财富, 是徐玉兰执著以求的心愿。1991年上半年,当上海越剧院 改制之际,徐玉兰向年轻一代“交”出了红楼剧团。虽离开了 工作岗位近半个世纪,但她并没有离开为之奋斗并且历尽 艰辛的事业。在“交班”后,徐玉兰总想着趁自己有生之年, 为越剧事业再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指导年轻演员,培养 越剧新秀自不必说,她还全身心投入两件大事:一件是配合 共事40余年的导师顾振遐编著出版了《徐玉兰唱腔集成》; 一件是配合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八集电视 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徐玉兰,作为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她和她创立的徐派 艺术已被永载越剧史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