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68098)
期刊 (20039)
图书 (9922)
抓取新闻 (236)
学位论文 (232)
会议论文 (206)
人物 (5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021)
绍兴文化 (26102)
经济发展 (14348)
社会生活 (9522)
绍兴动态 (4702)
绍兴名仕 (4093)
按年份分组
2022 (81)
2021 (110)
2020 (45)
2019 (37)
2017 (436)
2016 (1465)
2015 (3853)
2014 (46053)
2013 (3819)
2012 (4073)
2011 (4269)
2010 (3728)
2009 (3317)
2008 (2715)
2007 (2360)
2006 (2271)
2005 (1377)
2004 (1221)
2003 (1033)
2002 (871)
2001 (819)
2000 (845)
1999 (792)
1998 (687)
1997 (606)
1996 (687)
1995 (568)
1994 (525)
1993 (430)
1992 (327)
1991 (369)
1990 (323)
1989 (311)
1988 (380)
1987 (308)
1986 (359)
1985 (331)
1984 (313)
1983 (376)
1982 (356)
1981 (370)
1980 (261)
1979 (247)
1978 (114)
1977 (126)
1976 (151)
1975 (53)
1974 (65)
1973 (97)
1972 (95)
1971 (18)
1970 (6)
1969 (2)
1968 (12)
1967 (22)
1966 (84)
1965 (78)
1964 (102)
1963 (189)
1962 (358)
1961 (360)
1960 (981)
1959 (874)
1958 (262)
1957 (146)
1956 (83)
1955 (36)
1954 (27)
1953 (15)
1952 (22)
1951 (75)
1950 (40)
1949 (21)
1948 (34)
1947 (54)
1946 (61)
1945 (4)
1944 (19)
1943 (19)
1942 (4)
1941 (19)
1940 (11)
1939 (11)
1938 (16)
1937 (21)
1936 (36)
1935 (21)
1934 (26)
1933 (18)
1932 (9)
1931 (9)
1930 (14)
1929 (12)
1928 (11)
1927 (5)
1926 (5)
1925 (4)
1924 (3)
1923 (6)
1922 (3)
1921 (3)
1920 (15)
1919 (6)
1918 (3)
1917 (3)
1916 (2)
1915 (1)
1914 (1)
1911 (18)
1902 (1)
1898 (40)
1896 (1)
188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130)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35)
北京:中华书局 (105)
文物出版社 (100)
中央文献出版社 (97)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9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79)
陕西人民出版社 (7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4)
天津人民出版社 (71)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68)
人民出版社 (67)
浙江人民出版社 (54)
上海文艺出版社 (52)
上海人民出版社 (5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7)
北京:作家出版社 (47)
北京:中国书店 (4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4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44)
青岛:青岛出版社 (43)
中华书局 (42)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2)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2)
中国青年出版社 (41)
吉林人民出版社 (41)
北京:文物出版社 (39)
越剧 (39)
湖南人民出版社 (38)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38)
中共党史出版社 (36)
东海文艺出版社 (36)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6)
人民美术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5)
宁波:宁波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4)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4)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34)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3)
山东人民出版社 (32)
重庆出版社 (32)
荣宝斋 (3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1)
浙江文艺出版社 (30)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30)
北京:华夏出版社 (30)
北京:北京出版社 (30)
四川人民出版社 (29)
上海:学林出版社 (2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9)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
福建教育出版社 (28)
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8)
辽宁人民出版社 (27)
上海书店 (27)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5)
鲁迅全集出版社 (25)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5)
中国华侨出版社 (24)
华文出版社 (24)
浙江大学 (24)
上海书店出版社 (24)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4)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4)
河南人民出版社 (23)
贵州人民出版社 (2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3)
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2)
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商务印书馆 (2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1)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
巴蜀书社 (19)
花城出版社 (19)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
吴越 +文化 (19)
百花文艺出版社 (18)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8)
合肥:黄山书社 (18)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8)
长沙:岳麓书社 (18)
南京:凤凰出版社 (1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福建人民出版社 (17)
北京出版社 (17)
红旗出版社 (17)
东方出版社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7)
线装书局 (1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7)
广州:花城出版社 (1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7)
兰亭 (17)
安徽人民出版社 (16)
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江苏教育出版社 (16)
天一出版社 (16)
华夏出版社 (16)
杭州:杭州出版社 (1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6)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6)
上海书画出版社 (15)
人民日报出版社 (15)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5)
新文艺出版社 (1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5)
北京:学苑出版社 (15)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新华出版社 (15)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
广州:广州出版社 (15)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上海:百家出版社 (15)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5)
山东文艺出版社 (14)
山东大学出版社 (14)
江苏文艺出版社 (14)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
益民书局 (14)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4)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4)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4)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4)
湖南文艺出版社 (13)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3)
中国文史出版社 (13)
岳麓书社 (13)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3)
外文出版社 (13)
宁夏人民出版社 (13)
远方出版社 (13)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沈阳:辽海出版社 (1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3)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北京:京华出版社 (13)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13)
北京:台海出版社 (13)
绍兴 +经济 (13)
广西人民出版社 (12)
长江文艺出版社 (12)
河南大学出版社 (12)
文化艺术出版社 (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
东方出版中心 (12)
吉林文史出版社 (1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2)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2)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
沈阳:沈阳出版社 (12)
武汉:武汉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北京:商务印书馆 (12)
北京:线装书局 (12)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2)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绍兴 +旅游 (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1)
辽海出版社 (11)
解放军出版社 (11)
齐鲁书社 (11)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
山东画报出版社 (1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1)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1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1)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1)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团结出版社 (1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11)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海洋出版社 (1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 (10)
文汇出版社 (10)
太白文艺出版社 (10)
四川文艺出版社 (10)
学林出版社 (10)
中国戏剧出版社 (10)
漓江出版社 (10)
江西美术出版社 (10)
春风文艺出版社 (10)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
团结出版社 (10)
江西人民出版社 (10)
光明日报出版社 (10)
浙江教育出版社 (10)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0)
济南:齐鲁书社 (1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北京:群众出版社 (10)
济南:明天出版社 (10)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
西安:三秦出版社 (10)
开明书店 (10)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10)
科学出版社 (9)
作家出版社 (9)
世界知识出版社 (9)
新蕾出版社 (9)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
天津古籍出版社 (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安徽教育出版社 (9)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 (9)
上海古籍书店 (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9)
深圳:海天出版社 (9)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9)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9)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9)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9)
上海:文汇出版社 (9)
绍兴 +桥 (9)
绍兴 +黄酒 (9)
中国画报出版社 (8)
辽宁教育出版社 (8)
甘肃人民出版社 (8)
广西教育出版社 (8)
吉林大学出版社 (8)
花山文艺出版社 (8)
安徽大学出版社 (8)
云南人民出版社 (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
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州古籍出版社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8)
泥土社 (8)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8)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
成都:巴蜀书社 (8)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8)
济南:济南出版社 (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8)
北京:现代出版社 (8)
北京:九州出版社 (8)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北京:外文出版社 (8)
郑州:文心出版社 (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8)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8)
北京:知识出版社 (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8)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8)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7)
海南出版社 (7)
中国工人出版社 (7)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7)
新疆大学出版社 (7)
荣宝斋出版社 (7)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7)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7)
北京:红旗出版社 (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7)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7)
北京:华文出版社 (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7)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7)
北京:同心出版社 (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7)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7)
北京:朝华出版社 (7)
王羲之 (7)
新疆人民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浙江古籍出版社 (6)
江苏美术出版社 (6)
南京大学出版社 (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
河南文艺出版社 (6)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青海人民出版社 (6)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6)
浙江大学出版社 (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6)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6)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6)
北京:金城出版社 (6)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6)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6)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厦门:鹭江出版社 (6)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桂林:漓江出版社 (6)
北京:西苑出版社 (6)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6)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6)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6)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
文字改革出版社 (6)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华龄出版社 (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6)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6)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6)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6)
绍兴 +产业 (6)
中原书局 (5)
武汉出版社 (5)
书目文献出版社 (5)
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人民中国出版社 (5)
宁波出版社 (5)
大象出版社 (5)
时代文艺出版社 (5)
作家书屋 (5)
中山大学出版社 (5)
西苑出版社 (5)
黄河文艺出版社 (5)
宝文堂书店 (5)
北京:中国ISBN中心 (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
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 (5)
武汉:崇文书局 (5)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5)
北京:研究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5)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5)
太原:希望出版社 (5)
北京:蓝天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5)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5)
北京:农业出版社 (5)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
北京:长征出版社 (5)
大连:大连出版社 (5)
北京:测绘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5)
轻工业出版社 (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
绍兴 +农业 (5)
西泠印社出版社 (4)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 (4)
云南教育出版社 (4)
华龄出版社 (4)
海峡文艺出版社 (4)
百家出版社 (4)
广东鲁迅研究小组 (4)
中国文联出版社 (4)
贵州教育出版社 (4)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4)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凤凰出版社 (4)
上海大学出版社 (4)
中国书店 (4)
重庆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当代中国出版社 (4)
崇文书局 (4)
四川教育出版社 (4)
南京出版社 (4)
西北大学出版社 (4)
杭州出版社 (4)
北新书局 (4)
上海百家出版社 (4)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4)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4)
万里书店 (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4)
北京:长城出版社 (4)
正中书局 (4)
天津市古籍书店 (4)
西安:未来出版社 (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4)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学习出版社 (4)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4)
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长江出版社 (4)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4)
南京:南京出版社 (4)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4)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4)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华艺出版社 (4)
扬州:广陵书社 (4)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4)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绍剧 (4)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近代中国出版社 (3)
中国书籍出版社 (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中国言实出版社 (3)
古典文学出版社 (3)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文史哲出版社 (3)
中国商业出版社 (3)
今日中国出版社 (3)
京华出版社 (3)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党建读物出版社 (3)
群言出版社 (3)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江苏古籍出版社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3)
吉林美术出版社 (3)
广西美术出版社 (3)
四联出版社 (3)
新星出版社 (3)
传记文学出版社 (3)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
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中州书画社 (3)
现代出版社 (3)
广东旅游出版社 (3)
中央编译出版社 (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3)
河北美术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郑州:大象出版社 (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
音乐出版社 (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3)
名望出版社 (3)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3)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3)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3)
二玄社 (3)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
济南:黄河出版社 (3)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3)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3)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3)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
武汉:长江出版社 (3)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3)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3)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3)
珠海:珠海出版社 (3)
北京:地震出版社 (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3)
北京:新星出版社 (3)
北京:民族出版社 (3)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3)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3)
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3)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
沈阳:白山出版社 (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3)
西安:西安出版社 (3)
北京:群言出版社 (3)
上海书籍出版社 (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北京:龙门书局 (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3)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
越瓷 (3)
蔡元培故居 (3)
兰亭序 (3)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中国致公出版社 (2)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大众文艺出版社 (2)
安徽文艺出版社 (2)
中西书局 (2)
通俗读物出版社 (2)
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
哈尔滨出版社 (2)
文津出版社 (2)
杭州大学出版社 (2)
长征出版社 (2)
上海鲁迅纪念馆 (2)
成都出版社 (2)
全球书店 (2)
峨嵋出版社 (2)
台湾学生书局 (2)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
山西教育出版社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2)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气象出版社 (2)
吉林书店 (2)
中国档案出版社 (2)
上海全球书店 (2)
广陵书社 (2)
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金盾出版社 (2)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大中书局 (2)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江西教育出版社 (2)
宗教文化出版社 (2)
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沈阳出版社 (2)
香港万源图书公司 (2)
平明出版社 (2)
金城出版社 (2)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 (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2)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
新华书店 (2)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劳动出版社 (2)
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
中国美术学院社 (2)
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中国轻工业年鉴社 (2)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济南:泰山出版社 (2)
北京:语文出版社 (2)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
中国出版社 (2)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档案出版社 (2)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凤凰出版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
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
香港:银河出版社 (2)
柯岩 (2)
绍兴 +商业 (2)
绍兴 +书法 (2)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
中正书局 (1)
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
古吴轩出版社 (1)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 (1)
大连出版社 (1)
淮阴县文教局教研室 (1)
巴盟教师进修学校 (1)
邳县文教局教学资料编写组 (1)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1)
北平文化学社 (1)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 (1)
白山出版社 (1)
?众图书公司 (1)
山西出版集团 (1)
平顶山市图书馆 (1)
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1)
抗战出版部 (1)
汕头大学出版社 (1)
文通书局出版社 (1)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 (1)
济南出版社 (1)
中国民航出版社 (1)
柯文出版社 (1)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武汉大学经济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 (1)
复文图书出版社 (1)
各埠中华书局 (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
中原农民出版社 (1)
波文书局 (1)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陕西旅游出版社 (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 (1)
铁岭市艺术研究所 (1)
专利文献出版社 (1)
广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教材编写组 (1)
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 (1)
东北书店 (1)
珠海出版社 (1)
中亚书店 (1)
大中华书局 (1)
延安新华书店 (1)
台湾文化协进会刊 (1)
文光书局 (1)
新象书店 (1)
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 (1)
人物出版社 (1)
生活导报社 (1)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政宣部 (1)
生活书店 (1)
山西省《运城地区报》拼音版编辑部 (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
光华出版社 (1)
泰山出版社 (1)
开封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
云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 (1)
湖北省图书馆 (1)
辽宁大学中文系评论组 (1)
山西师范学院 (1)
甘肃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科 (1)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1)
通辽师范学院出版 (1)
江苏师范学院 (1)
郑州大学图书馆 (1)
重庆人民出版社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民馨书店 (1)
启智书局 (1)
新时代书局出版 (1)
生物出版社 (1)
离骚出版社 (1)
青光书局 (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
江西省广昌县印刷厂印 (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兵器工业出版社 (1)
安徽美术出版社 (1)
党建读物出版 (1)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1)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室出版社 (1)
东北戏曲新报社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棠棣出版社 (1)
星洲出版社 (1)
云南民族出版社 (1)
旅游教育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
万卷出版公司 (1)
光明书局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
上海仿古书店 (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1)
学海出版社 (1)
南充师范学院鲁迅作品浅析编写小组 (1)
苏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1)
天津市南开区文教局教育教学研究组 (1)
吉林图书馆 (1)
华艺出版社 (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天天出版社 (1)
云南美术出版社 (1)
辽宁民族出版社 (1)
石油化工工业出版社 (1)
北京师范学院 (1)
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
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
汶川县旅游局 (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大光出版社有限公司 (1)
长安出版社 (1)
河南省文联筹委会 (1)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民间文学教学组 (1)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1)
绍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
浙江省艺术研究社 (1)
上海:新美术出版社 (1)
新知识出版社 (1)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
福州:海风出版社 (1)
北京:时事出版社 (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儿童书店 (1)
《戏剧界》杂志社编辑出版 (1)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
苏南人民出版社 (1)
艺术出版社 (1)
天下书报社 (1)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上海天下书报社出版 (1)
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1)
潮锋出版社 (1)
厦门越剧团 (1)
厦门越剧团翻印 (1)
杂志公司 (1)
汇文书店 (1)
中央文化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印发 (1)
世界书报出版社 (1)
上杂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火星出版社 (1)
上海倡明书局出版 (1)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
国际村文库书店有限公司 (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1)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1)
海鸥出版公司 (1)
成都古籍书店 (1)
益群书店 (1)
有正书局 (1)
武汉古籍书店 (1)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1)
北京:北京书籍出版社 (1)
武汉市古籍书店 (1)
香港:名人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香港昆鹏有限公司 (1)
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北京:工商出版社 (1)
中国轻工业年临鉴社 (1)
浙江年鉴社 (1)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1)
新业书局 (1)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1)
商务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1)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1)
黄山出版社 (1)
历史教学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1)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
东南亚研究所 (1)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
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江苏研究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书店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
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
辽东文学社 (1)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非正式出版物 (1)
郑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
杭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亚洲文化艺术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线装书局 (1)
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1)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1)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1)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会 (1)
湘潭大学教材科 (1)
北京:地质出版社 (1)
水利水电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喀会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 (1)
水利出版社 (1)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昆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
江汉石油报社 (1)
华乐出版社 (1)
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现文学教研组 (1)
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 (1)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
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1)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天津:新蕾出版社 (1)
人文出版社 (1)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江苏年鉴杂志社 (1)
汉文正楷印书局 (1)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人民画报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台湾:台视出版社 (1)
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西塞山诗社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
《西湖》文艺编辑部 (1)
中华国际出版社 (1)
香港南苑书屋 (1)
石笕茶 (1)
鲁迅故里 (1)
大禹陵 (1)
沈园 (1)
绍兴 +工业 (1)
绍兴 +水乡 (1)
绍兴 +戏曲 (1)
相关搜索词
甘肃发现书圣王羲之家谱
作者: 刘静河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近日,王羲之家谱在甘肃省两 当县被发现。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 的书法,风神独具,在中国书法史 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历代书法家尊 为书圣。$$ 新发现的王氏家谱分总谱一 份,分谱十三册。总谱由宋理学家 朱熹作谱,该谱详尽记述了王羲之 家族兴衰、繁衍、分系的全部历史 过程。分谱中记述着王氏家族在西 夏战事中
全文:

近日,王羲之家谱在甘肃省两 当县被发现。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 的书法,风神独具,在中国书法史 上享有崇高地位,被历代书法家尊 为书圣。$$ 新发现的王氏家谱分总谱一 份,分谱十三册。总谱由宋理学家 朱熹作谱,该谱详尽记述了王羲之 家族兴衰、繁衍、分系的全部历史 过程。分谱中记述着王氏家族在西 夏战事中立功受奖及后期被追杀、 藏匿、西迁的悲惨经历。$$ 王羲之后人为何要西迁甘 肃两当县谋生?据史料记载:公 元1070年,当时的宰相王安石 选拔王羲之后人王韶为洮河安 抚使,于1073年、1074年两年之 间收回陷于吐蕃王国的熙州(临 洮)、河州(临夏)、全部河湟地区 (青海西部)。可是两年后(1076 年)王安石因故免职,王韶也受 到牵连,被新任宰相司马光指责 为“开边生事”,免职贬谪。王氏 家族的一支为保根脉,避免追 杀,迁至两当的深山老林中,延 续至今。$$ 家谱的主人──太阳乡店村 村民王文信生于1925年,兄弟四 人,该谱一直由粗通文墨的兄长传 下来,后来转由王文信保管,从不 轻易示人,不久前家人决定将该谱 上交县文化馆,王羲之家谱才得以 昭世。

越剧闯荡上海滩
作者: 知枫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越剧诞生于1906年,走过了艰难 而辉煌的百年。它从一个地方小戏发 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剧种,令无数观 众为之倾倒,全国自南向北大多数省 份都有它的戏迷。 老闸戏院是越剧的发祥地 100年前,越剧从浙江嵊县一带 的民谣、山歌和在余姚秧歌的影响下 逐步发展形成。早期越剧表演形式简 单,伴奏用笃鼓、檀极,
全文:

越剧诞生于1906年,走过了艰难 而辉煌的百年。它从一个地方小戏发 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剧种,令无数观 众为之倾倒,全国自南向北大多数省 份都有它的戏迷。 老闸戏院是越剧的发祥地 100年前,越剧从浙江嵊县一带 的民谣、山歌和在余姚秧歌的影响下 逐步发展形成。早期越剧表演形式简 单,伴奏用笃鼓、檀极,称“的笃班”或 “小歌班”。那个时代,主要代表演员 有魏梅朵、金荣水、马潮水等。后来, 越剧逐步流入本省绍兴、桐庐、富阳、 杭州、温州等地。越剧唱腔悦耳动听, 又吸收绍剧的唱腔和京剧的舞蹈,丰 富了其表演艺术,时称“绍兴文戏”。 越剧越演越红,成为浙江的主要剧种 之一。自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起,它流 行于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 等省市。清代严禁女子唱戏、看戏, 越剧最初全部由男演员扮演剧中的 各种角色。民国时期革除陋习,在 1923年出现了全部女演员组成的 “文武女班”,面目一新。女子越剧 延续了30多年,至解放后实行了 “男女同演”。 上海有一座最古老的越剧演出场 所,即位于苏州河南岸、福建路东侧的 老闸戏院。此院设在由大陆银行建造 的三层楼房内。章益生(《孙悟空三打 白骨精》主角六龄童章宗义之父)承租 经营后,将二楼改建为可容400多人 的戏院,供越剧、绍剧演出,成为越剧 的发祥地。上世纪20年代初期,浙东 农村小木船“叽叽嘎嘎”摇了数百里, 从嵊县摇到上海老闸戏院旁的码头。 戏院老板章益生等把一船船漂亮的民 间戏班子接上岸。先后来上海闯荡的 有“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 杏花、姚水娟)和后来成为“越剧皇后” 的筱丹桂、袁雪芬、范瑞娟、尹桂芳、竺 水招等一大批女演员。章氏还从家乡 引进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绍 兴大班。 女子越剧唱腔柔和美妙,表演细 腻动情,除吸引了浙江人外,还有上海 人、苏北人、江西人、安徽人、山东人等 大量观众。越剧与京剧、沪剧、淮剧并 称“上海滩四大剧种”,其影响远及香 港等地区,盛久不衰。至今香港还有 许多“越剧迷”。建国后,上海越剧团 每次赴港演出,盛况空前,一票难求。 致力改革编演新剧 越剧的改革,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初期至50年代,是越剧改 革的昌盛时期。“绍兴文戏”阶段男演 员魏梅朵改革唱腔,采用丝弦伴奏,使 演唱效果更佳。马潮水第一次把落地 唱书搬上舞台,演出《珍珠塔》,让观众 有了新鲜感。第一位“越剧皇后”姚水 娟演唱和表演俱佳,革新“四工调”,成 为代表人物之一。马樟花把声乐引进 越剧唱腔,控制唱腔走中低音,使嗓音 醇厚,更加美妙动听。范瑞娟与琴师合 作,首创“弦下调”,丰富发展了声乐艺 术。 袁雪芬是越剧改革的旗手。她是 浙江嵊县人,1922年生于农民家庭, 11岁学艺,3年后在杭州演出。她与马 樟花、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等著名 演员一起,在改革上下了很大的 功夫。从1942年起,她们致 力于女子越剧的改革,从 不间断。1944年,袁雪 芬组织雪声剧团,开 始建立正规的排演 制度,使越剧较早地 形成编、导、演、音 (乐)、美(舞台美 术)相配合的综合 艺术,可与“国剧” 京剧媲美。袁雪芬 与琴师合作创造的 “尺调唱腔”,促进了 越剧音乐的丰富和发 展。整理演出《梁祝哀 史》、《琵琶记》、《碧玉簪》 等传统剧目,更尝试编演了一 些触及社会问题的历史剧和现代戏, 如《木兰从军》、《红粉金戈》、《香妃》、 《凄凉辽宫月》、《万里长城》、《李师 师》、《祥林嫂》、《山河恋》、《黑暗家庭》 等优秀剧目,融入改革的内容与手段, 使老戏开“新花”,新戏更鲜艳。好评如 潮,观众如涌,连“伶王”梅兰芳、武 生泰斗盖叫天等京剧艺术大师都来 观看袁雪芬等主演的越剧。梅大师 赞曰:“越剧后来居上,大有发展前 途!” 在袁雪芬主持的雪声剧团影响 下,1946年,“越剧皇后”筱丹桂演出 了《英山点点愁》、《寒夜曲》等有积极 意义的新戏,获得广泛的好评。 不畏强暴针砭时局 1938年,袁雪芬到上海演戏。她 目睹日寇践踏国土,残害同胞,愤愤不 平。抗战胜利,原以为从此天下太平, 未料国民党挑起了内战,导致经济崩 溃,百姓家破人亡,心中抑郁,不满现 实社会。 1946年,袁雪芬冒着风险,演出 根据鲁迅小说 《祝福》改编的 《祥林嫂》,控 诉社会黑暗, 引起了广大观 众的共鸣。此 剧影响很大, 轰动上海滩, 得到了中国共 产党的支持, 而国民党却恨之入骨,派爪牙伺机对 袁雪芬下毒手。一天,袁雪芬坐黄包 车(人力车)去电台一档戏曲节目播 音,途中一陌生男子突然向她抛来一 包粪便,从头到脚抛了一身,脏臭无 比,一身白色麻纱旗袍顿时变成了黄 色旗袍。袁雪芬惊叫一声,连喊抓人。 她下了车,和黄包车夫一起去追。警 察看得明白,但无动于衷,任凭那家伙 逃过红绿灯十字路口,钻进小弄堂无 影无踪。这说明坏人早有预谋,勾结 警察局,所以无法无天。 为什么要加害袁雪芬?原来,她 排演了《祥林嫂》,惹恼了国民党当局, 不便公开逮捕,于是买通一个小流氓, 朝袁雪芬身上泼粪便。袁报案后,警 察局一直没有下文。后来,有人在茶 馆里说:“袁小姐还算运气,对方本来 还要恶毒,叫流氓在粪包里放硝镪水, 毁掉她的面容,叫她永远唱不了戏。” 因为影响太大,袁雪芬主演《祥林嫂》 时,在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联系下,著名 剧作家田汉、大作家胡风等社会名人 都来看戏了。国民党上海当局担心把 事情闹大,引起名人抗议、媒介揭露、 全市戏迷闹事,所以才派人只抛粪便, 以此警告一下袁雪芬。 袁雪芬自从演出了《祥林嫂》,国 民党把她看作赤色分子,几乎每日派 特务盯梢到她的家。她没有人身自由 了,每次到剧场演出,她一定要叫辆出 租车。后来她又收到恐吓信,信中 说:“你还不屈服,马上给你好 看(指严重的伤害)!”经编 剧南微提醒,袁雪芬向田 汉求助。田汉召开记者招 待会,让社会声援。至 此,国民党当局迫于舆 论压力,才悻悻罢手。 1965年,上海天马电 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 影片《舞台姐妹》,剧中 进步越剧女演员竺春 花(谢芳扮演)的原型 即袁雪芬,剧中有特务 用石灰抛竺春花,妄图弄 瞎她的眼睛等情节。 1949年5月,上海解 放。同年,成立华东越剧实验剧 团,聘袁雪芬任团长,时任上海市市长 陈毅接见了她,鼓励她好好演戏,为工 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1951年,袁雪 芬任华东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5年 起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上任后,她积极 推行男女合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男 生演员。对越剧的改革,越剧界公认袁 雪芬是“领军人物”。 1954年,袁雪芬加入中国共产 党。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 表、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 在,她担任上海越剧院艺术顾问,为越 剧艺术事业发挥余热。 “越剧十姊妹”与恶势力抗争 抗战胜利后,袁雪芬团结尹桂芳、 竺水招、筱丹桂、范瑞娟、徐玉兰、傅全 香、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等9位越 剧名伶,结拜“十姊妹”,与恶势力抗 争。1947年7月,她们在大西洋西莱 馆聚会,商讨自筹资金,在市中心区建 造一座属于自己、专演越剧的大剧场, 并附设了一个学馆。同年,她们联合义 演《山河恋》。此剧根据法国作家大仲 马的长篇名著《三剑客》(亦名《侠隐 记》、《三个火枪手》)改编。故事内容暗 喻“渴望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分裂”, 引起上海市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恐慌, 命上海警察局勒令停演。为此,“越 剧十姊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向 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开先交涉,向戏 迷们诉说当局不公、迫害艺人,弄得国 民党狼狈不堪,只好同意解禁。 有斗争就会有牺牲。筱丹桂因参 加《山河恋》的演出,遭到国民党爪牙、 戏霸丈夫张春帆的毒打,悔恨交加,愤 而自杀。“筱丹桂自杀事件”发生后,越 剧界强烈抗议,中共地下党员、著名 画家赵宏本遵照地下党组织的指 示,秘密画了一套连环画《筱丹桂之 死》,揭示自杀真相,作为传单,通过 邮局广为散发。解放初,张春帆被 捕,以恶霸、反革命罪被判处死刑, 大快人心。 越剧走向繁荣 建国后,在党的领导和周恩来、陈 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扶植下, 越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 上海解放不久,就成立了华东越剧实 验剧团。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政文工团吸收徐玉兰、王文娟等越剧 名伶加盟。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 摄制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 与祝英台》(袁雪芬饰祝英台,范瑞娟 饰梁山伯),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夏衍亲临拍摄现场指导,并 当场拍板解决难题。同年,此片获第八 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 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 影节映出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 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62年,上 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金声影业公 司联合摄制编剧徐进根据曹雪芹小说 名著《红楼梦》改编的越剧,把它拍成 彩色影片(剧中徐玉兰饰演贾宝玉、王 文娟饰演林黛玉)。1954年春夏之际, 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内瓦 参加国际会议,带去越剧彩色影片《梁 山伯与祝英台》,用以招待各国代表和 新闻记者。他们观看了此片,皆赞不绝 口,说:“我们有幸看到了中国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看到了美妙的中国歌 剧!”周总理亲自打越洋电话,向范 瑞娟祝贺。此后,上海越剧团应邀赴 苏联、朝鲜、越南、日本、新加坡、荷 兰和美、法、德等国演出,均载誉而 归。 1984年组建的浙江“小百花”越 剧团是另一面新越剧的旗帜,亦多次 出国访问演出,所演《五女拜寿》等剧 目,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评价。越剧日 益繁荣,影响广泛,追捧者远及海内外 各地。 $F相关链接$E $T诞生于江 南嵊州的中国 第二大剧种越剧,3月27日度过 了它的百年寿辰,由文化部、浙江 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 主办的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 念大会在杭州举行。1906年3月 27日,男班说唱艺人在嵊县东王 村登台演出,标志着越剧艺术的诞 生。1917年,“小歌班”男班艺人首 进上海演出,为越剧在上海的发展 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23年,第一 个女子科班诞生,从此拉开了女子 越剧繁荣发展的序幕。20世纪40 年代,大批女子越剧艺人涌向上 海,建立越剧名班。以袁雪芬为代 表的“雪声越剧团”,树起了“新越 剧”的旗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 使越剧艺术得到新的发展。新中国 成立后,越剧艺术迎来了全面发展 的鼎盛时期,并实行了越剧男女合 演的改革实验。包括浙江、上海、江 苏、福建在内的许多省市,纷纷组建 越剧艺术院团,一批优秀越剧表演 名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 喜爱,形成了众多的越剧流派唱 腔。改革开放以来,越剧艺术发展迎 来了崭新的春天,并培养了一大批 越剧优秀艺术家,创作排演了许多 优秀新剧目。1984年,浙江省组建浙 江小百花越剧团,为越剧艺术注入 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越剧“小百花现 象”,在中国越剧发展史上写下了继 承和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小小的民 间“的笃班”,沿着嵊县千年剡溪,流 转杭嘉湖,进军黄浦 江,进化成今天饮誉 海内外的,代表着美 丽江南婉约特色的中 国戏曲大剧种。$E

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
作者: 钱云祥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一位艺 术家的:她完全来自民间,由于深深爱上了越剧,便把越剧 当作自己的生命,一生一世几乎不作其他任何打算,咬着牙 挺过了一个个由于唱戏所带来的磨难,只要让她登台,只要 让她开口,立即又递给观众那份无可替代的洒脱、憨厚和嘹 亮。就像一代京剧大师终生扮演者与自身
全文: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一本书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一位艺 术家的:她完全来自民间,由于深深爱上了越剧,便把越剧 当作自己的生命,一生一世几乎不作其他任何打算,咬着牙 挺过了一个个由于唱戏所带来的磨难,只要让她登台,只要 让她开口,立即又递给观众那份无可替代的洒脱、憨厚和嘹 亮。就像一代京剧大师终生扮演者与自身性别相反的女角 一样,她与其他几位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扮演着与自己 性别相反的男角,与京剧大师相比,她没有丰厚的传代师承 和充分的文化辅佐,主要是靠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体 验中揣摩,终于自成气候。她就是从小喝着富春江江水长 大、越剧徐派艺术的创始人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越剧表演 艺术家──徐玉兰。$$ 越剧,素以柔婉清丽的唱腔、缠绵凄迷的情节著称,是 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朵奇葩。30年代初,女子越剧在江南 一带的城乡盛行,徐玉兰受其祖母白小娥的影响,从小酷爱 越剧艺术。12岁那年,怀着对梨园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抱定 “杀死我也要去唱戏”的决心,不顾母亲的竭力反对,毅然进 了新登第一个越剧科班“东安舞台”,从此开始了她的越剧 艺术生涯。$$ “吃过黄连方知苦”。徐玉兰饱尝了学艺的酸、甜、苦、 辣,“吃的是空心杯,睡的是无脚床,住的是祠堂庙,拿的是 叫化棒”。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在高低不平的石板上跌 打滚爬,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稍不留意,还要承受师傅毫不 留情的“棍棒教育”。这苦不堪言的学艺生活使许多女孩子 无法忍受,有的半夜卷起铺盖偷偷地跑了,可徐玉兰抱定 “再苦再累也不回家”的信念,从未动摇学艺的决心。有一 次,徐玉兰没有按师傅指导进行表演,还顶撞了师傅,师傅 拿起戒尺严厉地打了她。她祖母心疼地跑来叫她回去,可徐 玉兰固执地说:“回汤豆腐干,我不吃!”就在祠堂庙大门口 戏台下面的空棺材里躲了起来。就这样,徐玉兰自小凭着对 越剧的一往情深,执着以求,发奋勤学苦练,把整个身心都 投入到学艺中去。$$ 科班排《泗州城》,徐玉兰扮演孙悟空,要求在三张半桌 子叠起来的高处,一个跟斗翻下去。为了做好这一高难度的 动作,她除了和大家一起练习外,还在别人午睡时,独自一 人从一张桌子练起,再增加到两张、三张,天天玩命似地练, 身上不知跃出了多少乌青块,终于练就了一身功夫。还有练 甩髯,她用棉纱线绑在铅线上,做成假髯口练习。后来徐玉 兰在“大闹嘉兴府”里饰演鲍自安,每当甩髯口时,常常赢得 满堂喝彩。“东安舞台”成为徐玉兰越剧生涯的启蒙,在这里 她练就了越剧表演艺术的基本功,并赢得了“泰斗文武老 生”的赞誉。$$ 1933年11月,徐玉兰随“东安舞台”第一次到上海南洋 桥“叙乐茶楼”戏馆里演戏,并以《碧玉簪》中饰演王裕(老 生)而崭露头角,接着常出演主角并与一些名角同台演出。 此后,徐玉兰又随“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 江西一带。1937年年初,徐玉兰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 海,先后在老闸戏院、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 市戏馆演出。期间,曾先后与当时闻名于上海越剧界的三位 名旦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七龄童同演 绍兴大班《杀子报》等。1941年11月,徐玉兰挂牌头肩小生, 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素夫》,一举获得成 功。从此徐玉兰改唱小生:艺术行当定位在小生上,这是她 从艺道路的重要转折。$$ 1942年6月,徐玉兰应邀去宁波天然舞台演出,有“唱 红宁波半爿天”之誉。1944年初秋,与傅全香搭档演出。 1945年,进上海丹桂剧团,与筱丹桂搭档演出《是我错》,在 社会上引起轰动,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 芳、范瑞娟齐名,奠定了徐派小生地位。1947年9月25日, 以徐玉兰名字命名的玉兰剧团在上海成立,曾先后与戚雅 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演出。全国解放以后,玉兰剧团成为 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1952年10月徐玉兰和王文 娟主演的《西厢记》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领下,赴旅顺、大连、鞍钢、 安东等地慰问演出。4月24日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 出,12月下旬,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功 章,并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二等功。回国后,根据周总理“南 方的花还是到南方开去”的指示,1954年原玉兰剧团回到上 海,改建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不久,与王文娟搭档主 演《春香传》参加华东戏曲汇演,双双荣获表演一等奖。1957 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红楼梦》先后 出台,造成轰动,被誉为徐派小生两大丰碑,标志着徐派小 生进入成熟时期。之后,她与王文娟主演的《追鱼》、《红楼 梦》、《西厢记》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风靡全国,深得观众喜 爱。徐玉兰还把越剧艺术之花带到国外,曾先后到民主德 国、苏联、越南、朝鲜、新加坡、泰国等地访问演出,成为中外 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出人出戏,培养年轻一代,让徐派艺术成为社会财富, 是徐玉兰执著以求的心愿。1991年上半年,当上海越剧院 改制之际,徐玉兰向年轻一代“交”出了红楼剧团。虽离开了 工作岗位近半个世纪,但她并没有离开为之奋斗并且历尽 艰辛的事业。在“交班”后,徐玉兰总想着趁自己有生之年, 为越剧事业再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指导年轻演员,培养 越剧新秀自不必说,她还全身心投入两件大事:一件是配合 共事40余年的导师顾振遐编著出版了《徐玉兰唱腔集成》; 一件是配合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八集电视 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徐玉兰,作为一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她和她创立的徐派 艺术已被永载越剧史册。

清宫珍藏的兰亭八柱插屏
作者: 周京南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在北京故宫珍藏的家具中,有一 件以兰亭雅集为题材的紫檀木雕插 屏。这件插屏通高83厘米、宽62.5厘 米、厚40.5厘米,通体以紫檀木雕成, 屏心正面以山水楼阁图为背景,刻东 晋书法家和诗人王羲之、王献之、谢安 等人在浙江会稽兰亭举行聚会的场 面。画面上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水 湍流,人在其中或曲水
全文:

在北京故宫珍藏的家具中,有一 件以兰亭雅集为题材的紫檀木雕插 屏。这件插屏通高83厘米、宽62.5厘 米、厚40.5厘米,通体以紫檀木雕成, 屏心正面以山水楼阁图为背景,刻东 晋书法家和诗人王羲之、王献之、谢安 等人在浙江会稽兰亭举行聚会的场 面。画面上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水 湍流,人在其中或曲水流觞,或赋诗题 词,插屏的座墩束腰上雕菊花瓣,下雕 回纹,四站牙雕祥瑞纹样,披水牙雕夔 龙纹,造型典雅,刻工细腻。此件插屏 为清乾隆时期所制精品,其本身不仅 做工精细,而且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更给这件精雕细刻的插屏增添了浓墨 重彩。说起此件插屏,不能不提到举 世闻名的法书名帖《兰亭序》。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城西南12公 里山阴道上的兰渚山下,这里群山合 抱,曲水弯环,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兰亭之名,因花而得,据《越绝书》载, 这里最早是越王勾践种植兰花的地 方,汉代曾于此设立驿亭,故以“兰亭” 名之,然而此地真正名满天下则是在 东晋年间。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 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等 41位名士,“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举行修禊之礼(古人每年三月初三日 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 锲”),他们顺流泛觞,人各赋诗,共汇 集37首诗,并请王羲之作序。王羲之 即兴感怀,写了一篇诗序,这就是以后 流传世间的《兰亭序》。名人雅集,名 人记盛,最终使名书《兰亭序》光彩出 世。王羲之所作的《兰亭序》,书法隽 秀,铁画银钩,称得上是法帖极品。而 王羲之哪里知道,他的即兴之作《兰亭 序》横空出世后,有过一段扑朔迷离的 经历。在王羲之之后,兰亭序文原件传 至隋僧智永手中,入唐以后为僧辨才 得之,又被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看中,世 民登极后,最后令萧翊从僧辨才处索 到,庋入唐内府,唐太宗对兰亭序书法 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曾命弘文馆拓 书人摹拓。太宗卒,兰亭序原件随葬, 后世之人再也无法窥得兰亭原件真 颜。然而,从唐代时期起,就有不少书 法名家开始临摹《兰亭序》,唐太宗时, 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冯承素等人都参与了摹拓,以后的各 朝历代都有书法名家临拓《兰亭序》, 留下了不少同样可以称得上是神采飞 扬的摹本。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清高 宗弘历将内府所藏唐虞南、褚遂良、冯 承素钩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和柳 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 《兰亭诗》”阙失部分,董其昌仿柳公权 《兰亭诗》,于敏中补《戏鸿堂帖》、乾隆 自己亲临的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 诗》等八个摹本,命工摹刻在八个石柱 上,名为《兰亭八柱帖》。首刻乾隆题八 柱册并序,分为八册,每册面题隶书帖 名及次第,石原置圆明园,1917年从 圆明园废墟中搬到今北京中山公园 里,又筑亭保护,而这件紫檀木插屏正 是乾隆年间存放兰亭八柱摹本的屉 匣。插屏屏心上部有嵌银字乾隆乙亥 (1779年)御制五言诗一首。插屏正面 的板心可以拆下,内有八个抽屉,八屉 的左右两侧分别阴刻对联一幅,“叙事 荟美由今昔,临写存真在晋唐”。在 每具抽屉的左侧自上层至下层依次 灌以八卦之名相系,为乾、坎、良、 震、巽、离、坤、兑,抽屉的右侧铭文 上自上而下分别标明“御临董其昌仿 柳公权书兰亭诗”、“董其昌临柳公权 书兰亭诗(编入石渠宝笈上等)”、“于 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阙 笔”、“内府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 亭诗原本”、“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 (养心殿石渠宝笈上等)”、“冯承素摹 兰亭帖(编入石渠宝笈上等)”、“褚遂 良摹兰亭帖(编入石渠宝笈上等)”、 “虞世南临兰亭帖(画禅堂石渠宝笈上 等)”,可知这八个抽屉是存放《兰亭 序》摹本之用。 清代以后,从关外入主中原的满 族统治者在夺取明朝的江山后,很快 接受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为了体现 盛世气象和附庸风雅,清代皇室对于 流传有序的前代钟鼎彝铭、文化典籍、 法帖字画刻意加意保护。顺治帝自称 “亦临《黄庭》、《遗教经》二帖”。康熙帝 酷爱董其昌的书法而追溯王羲之,有 时日临《兰亭序》数遍,曾为兰亭御书 《兰亭序》并在兰亭勒石立碑。特别是 到了清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世际升 平,文化博洽,乾隆皇帝笃好风雅,从 容文墨,万机之暇,寓志艺林,对于典 章礼器颇多关注,不仅垂青与文玩燕 闲之器,对于前代遗存下来的书法名 画更是到了如痴如醉、无以复加的地 步,他下令将各地流传下来的法帖字 画广采博收,庋藏内府,其中乾隆帝对 晋唐时期的书法名帖更是情有独钟。 在养心殿西侧小室中,特僻有一室,名 曰“三希堂”,里面存放王羲之的《快雪 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 《伯远帖》。而这件曾经存放《兰亭序》 摹本的插屏正是乾隆皇帝对于晋唐以 来书法墨迹,垂青有加的历史见证。

兰亭八柱与坐石临流
作者: 陆元  来源:中国档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说起兰亭,人们一定会想到东晋王羲之的 书法名篇《兰亭集序》。王羲之篇首写道:“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兰 亭,修禊事也。”$$ 古代风俗,每年暮春三月的“上巳日”(月 初的首个“巳日”),人们都要去郊外河边举行 祭祀,并洗浴身体,说是可以除去不祥,称之 为“禊”。后来,演变为三月
全文:

说起兰亭,人们一定会想到东晋王羲之的 书法名篇《兰亭集序》。王羲之篇首写道:“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兰 亭,修禊事也。”$$ 古代风俗,每年暮春三月的“上巳日”(月 初的首个“巳日”),人们都要去郊外河边举行 祭祀,并洗浴身体,说是可以除去不祥,称之 为“禊”。后来,演变为三月初三郊游踏青,但 仍要去水边嬉戏,野餐饮酒。杜甫《丽人行》 所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指 此举。$$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这 天,王羲之与大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结伴, 在山阴县(今绍兴)的兰亭水边聚会,饮酒赋 诗。饮酒的方式为:在水边引一条弯曲的水渠, 大家临渠列坐,让酒杯浮于水面,顺流漂浮,漂 至谁面前,谁即取杯饮酒,并当场作诗。所以, 王羲之篇中写道:“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作诗的结 果为:王羲之等11人 各成二首,另15人各 成一首,其余16人未 作成,各罚酒三杯。按 古代习俗,文人聚会所 作诗文要汇编成集,并 冠以序言。这次的序言 由王羲之撰写,此即 《兰亭集序》。$$ 清代乾隆皇帝扩 建圆明园,命名了四十 景。其第三十八景“坐 石临流”,即是根据王 羲之等人兰亭雅聚的典故,在圆明园舍卫城西 南处建造了一座兰亭,将亭中地面凿成弯曲的 水渠,引上游活水穿亭而过,形成“流觞曲 水”的效果。这种亭子又叫“流杯亭”,中南海 “流水音”亭和故宫乾隆花园“禊赏”亭同属 此类。$$ 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图》绘 成。《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载,乾隆为《坐石 临流图》题诗:“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 金荷(荷叶状的金杯),年年上已寻欢处,便是 当时晋永和。”$$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又将兰亭改建, 换上八根石柱。乾隆将搜集到的唐代褚遂良、 柳公权等名家及自己所临摹的《兰亭集序》和 《兰亭诗》刻上石柱,名为“兰亭八柱”。亭内又 立诗画碑,碑阳是《兰亭修禊图》,碑阴是乾隆 的三首诗。$$ 1860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焚毁,此后园 中残存石质构件逐渐流落。1914年,袁世凯政 府的内务部长兼京都市政公所督办朱启钤将 皇家社稷坛改建为中央公园时,也从圆明园取 用了不少石制品。1917年,兰亭八柱及诗面碑 运入公园。$$ 1971年,中山公园建造了乞为“景自天 成”的碑亭,将诗画碑立于亭中,亭子外圈是朱 漆木柱,内圈即石质的网明园兰亭八柱。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