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1)
按来源分组
新民周刊 (1)
相关搜索词
[1图]“减负”如何走出怪圈
作者: 黄祺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 教育专家尹后庆。 记者|黄祺 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恐怕是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甚至超过“房价”。同时,教育,也是背负骂名最多的关键词,人人提起都有一肚子抱怨。 在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减负”又是一个关键词,大家的耳朵听得磨出老茧,但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却依旧存在。 日前,《新民周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巡视
全文:

教育专家尹后庆。

记者|黄祺

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恐怕是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甚至超过“房价”。同时,教育,也是背负骂名最多的关键词,人人提起都有一肚子抱怨。

在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减负”又是一个关键词,大家的耳朵听得磨出老茧,但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却依旧存在。

日前,《新民周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巡视员、著名教育专家尹后庆,作为曾经的中学老师、如今主管基础教育的官员,尹后庆对学业负担和“减负”都有切身而深刻的体会。

负担和“量”没有必然关系

《新民周刊》:“减负”已经老生常谈,到底什么是“学业负担”?

尹后庆:学习总要有一定的负载。负载过轻,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负载过重,会破坏和扭曲学生的发展,而且学习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 之的“负担”。

“减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减负的目的还是为了更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从负担的科学剖析角度看,我们必须思考学生的额外负担从何而来?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该如何确定?

“学业负担”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身心感受,是主观的,所以,同样的学习,对有的学生构成负担,而对有的学生则构不成负担;对有的学生构成可以承受的负担,对有的学生则构成不可承受的负担。“学业负担”既是个人问题,也是教育问题,同时还是社会问题。

《新民周刊》:零负担的教育就是对的教育吗?

尹后庆: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学生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学习任务过重吗?这只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象。

我也常常在想,当王羲之练起书法、陈景润钻进数学、鲁迅写起小说时,那一刻尽管学习研究的任务多、耗时长,但一切烦闷、焦虑等心理负担似乎都与他们“绝缘”,在这种旁人看起来艰苦的过程中,他们却体会着惬意与幸福。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负担和“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真正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并不在于负担的“量”,而在于“质”。要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就应该首先思考学生中究竟哪部分群体构成了“学业负担”的承受者;其次,哪些是“合理负担”,哪些又是“额外负担”;第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