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06 (1)
按来源分组
北京师范大学 (1)
相关搜索词
论东晋隐逸风气与诗歌创作
作者: 文云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晋隐逸  东晋诗歌  王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描述:章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东晋隐逸兴盛的原因。一是山水审美意识的崛起,激发了东晋士人寄寓山水,拥抱自然的隐逸心态;二是门阀政治、庄园经济的保障,使得东晋士人不再留恋仕途,而又能够衣食无虞的潇洒隐逸;三是玄风、道家思想的影响,各种思想尤以老庄道家及玄学为首,各自都有自己的隐逸理论,为东晋隐逸兴盛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思想氛围;四是性格、际遇方面的因素,仕途的不如意、性格的不适合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 接下来探讨东晋隐逸的特点,这一章也分四个小节:一是表现在东晋隐逸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隐逸所代表的超越皇权政治,强调自我主体,正是象征着对于生命短促和人生价值的再认识,以及对人格独立和自由意识的觉醒;二是它表现为一种超逸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审美化、艺术化的生活状态,生活的审美趣味及艺术的卓有成就使得隐逸是一种超逸的人生;三是它表现了一种返归自然的情结,代表着一种朴素的身体和心灵都回到自然,这既是一种物质自然界,也是自然的状态;四是它还代表了一种优雅的反抗姿态,不再直面统治阶级的压制,只是隐逸自然,舞文弄墨,反抗的姿态中渗进了不少生活的志趣风雅。 最后一章是谈东晋隐逸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一章分三个部分。一是对诗歌主题的影响,诗歌表现出对隐逸主题的关注,在诗歌中以不同方式表现出东晋士人特有的对隐逸的向往与满足;二是对诗歌题材的拓展,隐逸的心绪感触及田园山水题材的出现和隐逸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三是对诗歌风格的影响,隐逸生活和隐逸人格的超逸精神与气质无疑把诗歌推向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 综上所述,东晋隐逸是以老庄道家哲学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自我意识觉醒为精神动因,以漫游山水,寄情山林,回归自然为外在表现,以崇尚自由、任情自适,追求超逸为内在精神风貌,它是一个独立于政治功利之外的逍遥自足的无为境界,并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