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6)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1992 (1)
1989 (1)
1987 (2)
1983 (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 (5)
黄梅戏艺术 (1)
相关搜索词
剧坛兰馨正逢时——记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沈于兰
作者: 张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演员  唱腔  剧坛  光柱  越剧  驸马  心情  雪国耻  光闪闪 
描述:。这是上海越剧院三团演出的《杨八姐盗刀》中的一个场面。那活灵灵地在舞台上艺术地再
沈再平与观众通信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观众  唱腔设计  雕塑美  话剧  越剧  电影  驸马  心情  动态美 
描述:改革过的唱腔,观众也能接受。不过,我认为你的唱腔,尹、范分得清,
敢于横向多吸收
作者: 马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表演艺术  舞美设计  舞台演出  勇于革新  观众  评论  导演  驸马  唱腔 
描述:趣。本刊编辑部在四月和五月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邀请有关编导和评论工作者参加讨论,就这些新戏的得失成败,研讨一下越剧艺术如何更好创新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各院团编导庄志、黄沙、石景山、朱铿、邵慕水、纪乃成、薛允璜、吴兆芬、薛宝根、张森兴、罗怀臻、李莉、金风、红枫、贝凡、范迪声、张光楣、徐丽金、马科、杜冶秋、刘同标和评论工作者卢时俊、高义龙,傅歆、王历来、吴正德、郑楚华等二十余人。大家认为:越剧艺术,从剧目到唱腔,一定要出新,要发扬越剧勇于革新、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对这些新戏的某些改革,作了充分肯定。但在如何才能出“新”和怎样才算出“新”上,则各抒己见,引起争鸣。有的认为革新不能离开越剧传统和越剧观众,有的认为对新东西不能先定一格,要大胆闽路。有的建议座谈会能就越剧革新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并邀请表演、音乐和舞美等方面同志参...
看钱惠丽演出的《真假驸马
作者: 孙虹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演风格  艺术高峰  驸马  艺术家  玉兰  越剧  真假  观众  性格  演出 
描述:谛,寻找真正的“自我”则是钱惠丽的追求。
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唱片最受欢迎
作者:暂无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梅戏  唱片  越剧  戏曲  最受欢迎  豫剧  严凤英  发行部门  秦香莲  驸马 
描述:根据唱片发行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戏曲唱片发行数量居前三名的是:一、越剧《红楼梦》(徐玉兰、王文娟演唱);二、黄梅戏《天仙配》(严凤英、王少舫演唱)。第四至第十名是《盘夫》(越剧)、《女驸马》(黄梅戏)、《秦香莲》(豫剧)、《赵巧儿》(评剧)、《红
越剧演员寻踪
作者: 征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员  越剧  研讨会  戏曲  剧团  舞台  驸马  中青年  出国  流派 
描述:近年来,戏曲青年演员出国渐成风气,一些演员正当青春年华,艺术也日趋成熟,正是大可发挥的时候,却一个个退下舞台,出国的出国,嫁人的嫁人。静安越剧团的青年演员金静,完成了老师戚雅仙的流派研讨会后已去日本深造。越剧院青年演员沈再平,演完《真假驸马》也飞渡东洋。红楼剧团青年演员王志萍,从泰国演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