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6)
期刊 (2)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10)
社会生活 (7)
绍兴文化 (1)
绍兴名仕 (1)
按年份分组
2014 (4)
2013 (1)
2011 (1)
2010 (4)
2009 (5)
2007 (1)
2006 (1)
2005 (1)
2003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日报 (14)
今日科技 (1)
茶世界 (1)
浙江日报 (1)
其它 (1)
安徽人民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忍不住想多喝几杯绍兴水”
作者: 王旭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天和前天,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和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行验收。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了专家验收,将被推荐到国家级联席评审会议进行评审。 参加验收的专家对绍兴古城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成员鲍健明说:“绍兴的饮用水源
全文:

昨天和前天,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和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行验收。我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了专家验收,将被推荐到国家级联席评审会议进行评审。

参加验收的专家对绍兴古城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成员鲍健明说:“绍兴的饮用水源保护得很好,我忍不住想多喝几杯绍兴水。”

专家组组长单胜道也对绍兴的水源保护赞不绝口。“我们去了汤浦水库实地考察,我认为绍兴的饮用水源保护,在全省11个地市中是最好的。”单胜道说,水源保护得好,才有好的水质,绍兴饮用水的好水质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有名的。

专家还对我市古城保护工作予以表扬。来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的孙新章研究员说:“绍兴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古城保护得非常好。同时,绍兴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又实施了‘五水共治’和‘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据了解,我市从2008年开始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6年建设,我市已顺利完成实验区建设目标任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确立,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同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管好污水又引来活水
作者: 王旭东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在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海片六九丘延伸河段,河水已被抽干,工人正用挖掘机进行清淤。“淤泥清理完后,我们将从三江大河引来活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城办主任胡立钊说,只有引来活水,才能真正告别黑臭河。 袍江的马海片区属于我市黑臭河重灾区,有5条水系相通、总长近14公里的黑臭河。这里原是印染化工集聚
全文:。今年7月1日前,区域内的49家排污企业下水排放口都完成封堵,所有废水一律不得向厂界以外排放。 在袍江环保风暴之下,企业做起了废水文章。马海片区的绍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中一天有3000吨水在循环,起冷却
为治水献策 解发展难题
作者: 王旭东 首席 袁云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作为今年我市人才峰会活动之一,院士专家治水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活动昨天举行。40多名院士专家团队共推出最新的43个治水科技项目,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不少企业与专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会前,我市相关部门对全市“五水共治”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进行摸排,梳理形成32个治水技术需求项目,涉及工业废水治理、生活
全文:

作为今年我市人才峰会活动之一,院士专家治水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活动昨天举行。40多名院士专家团队共推出最新的43个治水科技项目,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洽谈,不少企业与专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会前,我市相关部门对全市“五水共治”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进行摸排,梳理形成32个治水技术需求项目,涉及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污泥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市科协则收集汇总了院士专家团队治水科技项目48个。

昨天的对接会,院士专家阵容强大,既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科研专家团队,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团队,此外还有来自台湾的科技社团。

“秋氏环保”董事长秋晓东说,通过交流,公司准备与台湾的科技团队合作水生态治理与工业污染的治理项目,已经达成意向了。“通过对接,能找到企业处理工业废水的良策。”“伟丰印染”技术负责人陈方方说,公司专门邀请了专家到企业作进一步洽谈。

台湾科技社团负责人张士行教授带来了绿能生态自然循环系统项目,涉及农业、林业、渔牧业等领域。“现在,我们也与绍兴一些合作伙伴在洽谈。”张士行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绿色生态立体农业,对农林渔牧禽等产业进行科学整合发展。”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一对一”的项目对接,可以引进一批能够解决企业现阶段急需破题、产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对我市进一步有效推进“五水共治”和“两重”战略具有积极作用。

院士回报家乡治污水 每吨处理只需3分钱
作者: 王旭东 通讯员 金斌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每吨污水处理成本只需0.03元,有375户村民的村子日平均治污成本不到3元,嵊州黄胜堂村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得到了近日来嵊州调研的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领导的肯定。 日前,记者来到黄胜堂村采访,一走进村口,就看到一个种满了树木的小山坡。村支书吕小明指着小山坡说,村里的污水处理系统就安装在这山坡下面。
全文:

每吨污水处理成本只需0.03元,有375户村民的村子日平均治污成本不到3元,嵊州黄胜堂村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得到了近日来嵊州调研的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领导的肯定。

日前,记者来到黄胜堂村采访,一走进村口,就看到一个种满了树木的小山坡。村支书吕小明指着小山坡说,村里的污水处理系统就安装在这山坡下面。在不远处,一片人工湿地,污水经过处理后,流出的清水完全闻不到异味。吕小明说,处理后的污水,经环保部门检测显示,各项指标达到了一级A类排放标准,可直接用来灌溉农田。

环绕村庄的一条小溪,往日清澈见底的水又回来了。60多岁的陈凤山说,以前,村民们将生活污水乱倒,有的甚至将粪便等直排到小溪里,一到夏天恶臭难闻。吕小明说,现在,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接入了管网,每天产生的近80吨污水都集中处理。

黄胜堂村水质的巨变,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有关。原来,黄胜堂村是丁仲礼的家乡。通过他的牵线搭桥,由中科院研发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2011年在黄胜堂村投运,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达100吨。吕小明说,3年运行下来,他们算了一下处理一吨污水的成本只需3分钱。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科技含量,主要在于污水处理的终端系统。”嵊州市农办主任马鸣说,黄胜堂污水处理终端核心就是处于地下3米多深的渗滤池。它的原理也很简单,污水经过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网,与投配在系统中的微生物发生各种生化反应,将污水重新变成清水排出。

黄胜堂村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科技示范村,在嵊州被誉为“黄胜堂模式”。前段时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王卫星来到黄胜堂村进行实地考察,对“黄胜堂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今年,嵊州要完成12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三年内,嵊州将完成374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我们将在条件合适的村推广黄胜堂村的污水治理经验。”马鸣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