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蔡元培故居:我以我血荐轩辕 解维汉
作者:暂无 来源:西安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蔡元培故居 
描述:查到上海华山路(原海格路)303弄16号有蔡元培故居,但找到这里还颇费周折。故居不临街,而是在一条曲曲弯弯的里弄内。弄堂口墙上有蔡元培胸像浮雕,左边是毛泽东对蔡元培的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右边是先生的生平简介。小区铁栅门拱顶也标示“蔡元培故居”字样。进大门右拐再向里走,就看到路边的蔡元培故居陈
全文:

查到上海华山路(原海格路)303弄16号有蔡元培故居,但找到这里还颇费周折。故居不临街,而是在一条曲曲弯弯的里弄内。弄堂口墙上有蔡元培胸像浮雕,左边是毛泽东对蔡元培的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右边是先生的生平简介。小区铁栅门拱顶也标示“蔡元培故居”字样。进大门右拐再向里走,就看到路边的蔡元培故居陈列馆了。

故居大门很小,很像农家小院的低矮柴门,顶着道士帽样的雨棚,两侧连着透气的篱笆墙。左侧不远有一间旧式的房子,门紧闭着。走进小院,看到左边是一排高大的三层英式黄色洋房,人字坡顶,带有天窗。山墙一端露出深色的木构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整幢建筑采用不规则布局,南面有一大片草坪,左侧有一间矮小的花房,两侧屋旁植有龙柏、芭蕉、罗汉松、瓜子黄杨和盘槐,清雅恬静。1937年10月,蔡元培由上海愚园路寓所迁至海格路的这座寓所。11月2日,他带头与交通、同济、暨南、浙江等大学校长联名致电九国公约会议,呼吁遏制日本对华之侵略,并严惩日本违反国际公法,肆意摧毁我国文教机关之暴行。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后,蔡元培移居香港。蔡先生在华山路故居虽只住了一个月,这里却是他在上海乃至祖国大陆的最后一处住所。

一楼为客厅,二、三楼是先生夫妇及子女的起居室。一楼走道安放着蔡元培先生铜像,会客厅内蔡先生生前之物基本保持原貌。客厅北墙悬挂先生中年时代一帧巨幅画像,目光炯炯,神态严肃,墙下置一张老式写字台,有文房四宝、花瓶、水盂。台上还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先生著作,写字台旁一只老式转椅是先生生前写作办公用的,还有他在德国留学时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这里还陈列着1892年蔡元培参加清廷殿试被录为第二甲第34名进士的考卷;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期间为秋瑾烈士纪念碑起草的碑文;辛亥革命后担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孙中山给他的复函;反对袁世凯独裁,与宋教仁等一起退出内阁的辞职函手??;担任北大校长时给鲁迅的任命书;先生为鲁迅逝世所作挽联的亲笔条幅:“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先生的经历,纵贯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生有三件大事永垂史册:1911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他力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确立了我国现代民主教育体制;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开创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男女同校、教授治校;“九·一八”事变后,力挺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援救杨开慧、许德珩、丁玲、朱宜权等义士。

展厅悬有一幅蔡夫人周峻为先生作的肖像油画,蔡在空白处题了一首诗:“我相迁流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蔡元培有三段传奇式的婚姻。第一次是包办的,妻子王昭恪守封建礼教,有洁癖,花钱极节省,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更有大男子主义,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1900年王昭因病去世;第二次娶了名门闺秀黄仲玉,黄出身书香门第,未缠足,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1902年元旦举行婚礼,1920年底黄仲玉去世;第三次54岁时与33岁的未婚学生周峻结为百年之好,周峻是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学生,对蔡元培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1923年7月10日,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享年73岁。他的遗言仅为两句话,“科学救国,美育救国”。蔡元培生前自述:律己不苟,责人以宽;无所不容,有所不为;以美育代宗教,倡科学以救国;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学人亦兼通人。置身于这幢老房子中,反复咀嚼这段话语意蕴深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