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人沈宝昌投资建造

日期:2013.09.15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 绍兴人 

【地址】 地址1

【来源】 绍兴县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颖 波

1917年建成的上海公共体育场是近现代史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体育场。它的建造者是时任上海县知事的绍兴安昌人沈宝昌。

沈宝昌(1883——1935),字酝石,清山阴(今绍兴县安昌镇)人。光绪癸卯(1903)恩科浙江乡试中式第100名举人,官法部主事。民国三年(1914)至民国十三年(1924)任上海县知事。其中,民国三年11月至民国五年10月丁忧请假。

沈宝昌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十分重视体育事业。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运动会。当时上海没有中国人自己的运动场,只能借用虹口靶子花园的场地进行比赛。然而,这届运动会的影响十分深远。1917年,时任上海县知事的沈宝昌委托县教育会长吴馨,耗资两万多元兴建了一座体育场——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近现代史上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体育场。

那时候两万元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可见作为上海知事的沈宝昌,对发展体育是很舍得投入的。规模庞大的上海公共体育场设有多种室内外球场、健身房及附属设施,成为当时上海市民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1937年日军侵略上海,公共体育场毁于炮火。后来虽经修缮,但再也没能恢复它原来的雄姿。1949年后,上海市政府将其列为上海市一级革命纪念地,并更名为沪南体育场。1995年,沪南体育场改建成为了综合性体育馆,改名为沪南体育活动中心,是上海主要的活动中心之一。

沈宝昌还十分重视文物保护。民国十年(1921)秋,著名的汉代“三老忌日碑”转徙至上海,为京江陈渭泉所得。陈氏拟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此事被沈宝昌、姚煜等获悉,两人“犹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乃星夜商议,即与浙江同里丁辅之等募款,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向陈氏赎碑运回浙江,“虑其久而复湮也,择西湖孤山之阳,西泠印社隙地,慎重庋奥建室”。1922年,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专此写了《汉三老碑石室记》。

沈宝昌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沈朗三,原名焜,字子光,官至扬州府甘泉县主簿。父沈召,字劭之,准补常州府总捕通判,候补直隶州知州,代理海州沭阳县知县。母高氏,贤良淑德,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为族人称颂。沈宝昌兄弟四人,俱为精英。长兄沈铭昌(1870—1919),字冕士,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捐资为四川宜州知州。后以道员调任两江督署文案。曾任天津海关道、长芦盐运使。民国元年(1912)任直隶都督府总文案、河南都督府秘书长。民国二年(1913)1月任河南豫东观察使。民国五年(1916)7月任山西省省长。次年任北京政府内务部次长、财政部次长。民国八年(1919)2月任山东省省长,同年7月去世。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