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吴越文化新的辉煌

日期:2004.12.17 点击数:12

【类型】报纸

【作者】 曹伟明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地址】 地址1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在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相对发达开放的地区,其区域文化是有可能获得相对独立、自主、优先发展的。而且,在实现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在重视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同时,应首先重视实现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和宁波是中国第6城市群的共生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共同拥有丰富的资源,面对的是国际市场。这两个城市的文化工作的交流互动及其交融发展的成果,必将对第6城市群地区的文化建设,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单从经济角度去观察城市的区域地位,上海和宁波无疑是第6城市群地区两个经济支柱。但是以中心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只有上海稍具国际知名度,两者在总体上都远没有具备被称为国际中心城市的资格。 推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竞争力的使命,既是要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又是要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不断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为加快第6城市群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创建灵活机制 在前一阶段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第6城市群地区应该在抓紧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以市场化的方法,跨城市的整合文化资源,打破现有的地区行政分割的文化建设格局,共同形成更大的文化发展空间。 第6城市群地区城市文化的长足发展,其文化管理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梳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部类,建立社会文化分类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政策的宏观管理体系; 二是政府公益文化经费投入体系必须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以系列的专项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基金和奖励基金为辅; 三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体系; 第四,文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无论从总量、质量、还是从结构、状况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和提高; 第五,对加强科技和文化的交融重视不够,尤其是对互联网络在文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重视不够,忽视现代科学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促进运用; 最后,完善文化行业协会体系,让其以社会化、网络化的组织特性,成为分担政府部分文化管理事权的合适对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社会公众的桥梁和纽带。 要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和宁波等城市首先应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为区域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行政、法制、市场、人才和社会综合投资环境。其次,要加强经济产品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注意加强经济向文化的提升、文化向经济渗透,做到经济的文化和文化的经济有机统一。 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第6城市群地区蕴含着温文儒雅的吴文化,继承着富有激越高亢的越文化,更发展着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这三种兼融并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便是第6城市群地区的文化特征。 第6城市群地区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共建、共享、共荣的基础。随着文化改革向诸如文化体制改革等深层面的延展,文化如何在社会发展的一些局部领域及特定区域,例如第6城市群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首先获得适度超前发展,应该成为我国实施社会发展规划及其战略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在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相对发达开放的地区,其区域文化是有可能获得相对独立、自主、优先发展的。而且,在实现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在重视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同时,应首先重视实现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中观层次,是关于文化的区域性研究的视点。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对实现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积极推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自1998年以来,第6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建设与日俱增,2003年上海“第6城市群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的举行,标志着第6城市群区域文化合作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打造互动平台 区域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文化建设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的必然要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理论直接影响着文化发展战略的确定。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科技发展的需要。实现区域文化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对文化工作的要求。 第6城市群的文化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密切联系和交流,使得文化工作的合作进一步规范化、经常化,谱写出第6城市群地区文化合作的新篇章。同时,文化交流的加强又能够为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起到助推作用。 首先要实现区域互动。在举办文化活动、交流文化信息、组建文化企业、共享文化资源和文艺交流展示等领域,第6城市群地区应率先全方位地实现联合与协作,在区域互动中实现更快的发展。尤其是要在共享文化资源、共建信息网络、联办文化活动方面,要积极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的进程。还有上海、江苏、浙江建设有群众文化工作的网络,完全可以先行整合。 其次,各地独有的文化特色项目应该予以重点扶持和发展,在区域的整体上形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禀赋的优势,展开错位竞争,强调整体最优的发展势头。例如,浙江横店的影视拍摄业可以与上海的影视后期制作优势合作、上海的会展与广告产业可以利用第6城市群的客户群,上海的旅游客源可以引导进江浙两省的山水之间等等。 二是创立文化品牌。在文化产业方面,第6城市群地区合作方式应该求得做大做强,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文化产业上的航空母舰和“神州五号”,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内容特色和创新手段,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但是文化品牌的铸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说来要走好这样几步棋:梳理家底,调整结构,破除藩篱。 三是打造对外整体形象。秉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市场主导和系统协调原则,有效发挥区域经济的“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第6城市群应该有一个文化的整体形象,这种整体形象不仅仅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亚文化的吴越文化,而是一种面向世界的全新文化形象,让第六城市群地区成为一个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起到重要影响的文化辐射源之一。所以,笔者认为各城市不能光立足自身地区指定文化。 第6城市群地区文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要有新的机制保证,对于这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强化如下四大主题:包括全面合作———既然新世纪、新时代召唤着第6城市群地区文化的协调发展,那么建立合作机制、彼此互信互助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建议成立第6城市群文化工作的协调组织,让合作互动在正常的轨道中进行。 倡导互动,建立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合作交流机制,进行各种官方、民间之间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学校之间的全方位文化工作合作;最后是协调互补,协调的关键是错位,上海、江苏、浙江各方应该分析自己在第6城市群地区,甚至是中国和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区位优势,确定各方的合作互补的优势,并予以制度化,这样才有利于在第6城市群地区形成高低强弱,有张有弛的文化交响乐,促进整个第6城市群地区城市的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青浦区文广局局长、研究员)&

3 0
相关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