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柯岩的文学成就

日期:2012.04.05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郭久麟

【关键词】 柯岩 

【地址】 地址1

【来源】 清远日报

【入库时间】2015.02.11

【全文】

■名家综论

郭久麟

诗歌方面,有《小弟和小猫》、《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国式的回答》、《又见蔗林,又见蔗林》;长篇小说及电视剧方面,有《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红蜻蜓》、《CA俱乐部》;中篇小说有《高压氧舱》、《面对死神》、《道是无情》、《妈妈不知道的事情》;散文和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方面,有《船长》、《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人的一生,都在路上》、《名字,并不重要》、《追赶太阳的人》、《癌症≠死亡》,《永恒的魅力》。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建树。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各个领域的创作中,都有杰出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种文学艺术大奖。她创作高潮持续时间之长,涉及文学样式之广,创作数量之多,艺术成就之高,影响之大,在当代文坛中,是非常罕见的,极其杰出的。人们称她为文学通才,全能冠军,全能作家,巾帼奇才,是破纪录的文学运动员,是新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柯岩在文体使用上还能完全从题材的要求、素材的多寡、主题的提炼、文体的要求出发,不拘一格,灵活运用,不模仿别人,也不模仿自己。

柯岩在充分发挥各种文体的长处的同时,还善于把各种文体的优点融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她把诗人的激情和意境融入了她的散文、小说、戏剧乃至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与电视剧之中;她又把散文的文采和自然融入了小说和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之中;她还把戏剧的情节融入儿童诗之中;她的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描写融进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的创作之中。她的小说,又借鉴了歌剧的结构和戏剧的手法,还特别富于诗的意境。

的确,柯岩可以说是非常善于选择和把握各种文学体裁。其在题材选择和文体驾驭上所达到的成就和挥洒自如的境界,令人想起古代伟大的诗人和作家苏轼,苏轼擅长诗、词、散文、议论文,擅长美术、书法、音乐;在当时可谓全才。苏轼曾这样自豪地表白自己:“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第五,在思想艺术上继承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继承和创新,是柯岩创作上的追求。她继承的是屈原以来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是高尔基以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同时,她也注意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学艺术的技巧和方法。

在继承传统方面,柯岩的艺术精神与中外杰出艺术家的心是相通的。她以60年的文学创作实践告诉人们:文学是一种以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形态,它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继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传统,并不断地拓新。因此,她总是维护着文学的尊严,把自己的审美理想灌注于艺术创造之中,献给广大者一个充满美和诗意的艺术世界,创造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风范。

创新,更是柯岩文学创作的一贯追求。针对一些作者认为创新只是形式上的创新,与内容无关的倾向,柯岩深刻地阐发了自己的创新观。她说:“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呢?我个人认为:去发现别人还未曾发现的独特生活或心灵的领域,或者在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了新的意义,或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表现手法……”“能不能这样说:能够真正创新的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在《迟开的花朵——关于<寻找回来的世界>》一文中,柯岩又写道:“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创新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作者对生活领域的独特开拓,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我所追求的新意只是我的生活领域,我对生活富有个人特点的理解与表现。”柯岩在题材上就很富予创新精神。她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就是当代中国第一部反映工读事业的长篇小说。这个题材是过去的作家很少表现的,在题材驾驭上、在政策的把握上,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作家都望而却步。可是,柯岩却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地上,积20多年的生活积蓄和深入思考、精心构思,一举写出这个难度极大的题材的杰作。这不是创新是什么?

《癌症≠死亡》和《CA俱乐部》,不也是了不起的创新吗?!癌症,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怪物,哪个作家不是躲避唯恐不及。柯岩却敢于迎难而上,抱着最大的爱心,深入抗癌俱乐部,同癌症病患者交朋友,从他们身上,从这些被判了死刑的弱者身上,发现了精神的美,灵魂的美,感情的美,并怀着敬佩之情,写出了这些弱者身上的强者之光,理想之光,民族之光!把一个被人划出生命圈子的弱势群体,打造成精神上、灵魂上的强者!这不唯是题材上的创新,而且是思想开拓、主题提炼上的创新!

创新还包括驾驭生活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巧的创新。柯岩认为:“有了人品、生活、思想,就等于成功吗?不,当然不是。君不见,大量真实、正确的作品却不动人。艺术就是艺术,它还无情地要求驾驭生活的审美能力,表现思考的技巧,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方面,她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她在《寻找回来的世界》的小说创作中,也运用了一些复式结构、意识流、时空交错等新小说的表现手法;在改编成电视剧时,她也做了一些声画分离、声画对位等容量更大的新手法的尝试。她在电视剧《她乡明月》中也尝试应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和技巧。

在柯岩看来,文艺上的创新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我们每个诗人都既有自己的风格,又都富有时代特色,那么,我们的声音才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于是,我们的后人们在倾听整个历史交响乐时,才能分辨出我们,研究我们并且感谢我们说:他们确实表现出了那段历史时期,他们有着自己的声音和颜色。”柯岩在60年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声音和颜色,使读者较容易地把她同其他作家区别开来。多年来,她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真切、热烈、豪爽、明丽的个人风格。从题材上看,她总是选择重大的题材,选择和挖掘生活中正面的、美的人物和事物,在尖锐的冲突和强烈对比中创造真善美的形象和诗意的世界。她的作品都有着浓郁的诗意和充沛的激情。她善于在叙事与描写的结合中展现出绘画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中表现出意境美,在叙事与议论的结合中传达出哲理美。

正如她告诉笔者的:我的特点是什么呢?我的特点就是吸取各种样式之长,相互渗入又不断变化,以此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正是由于她在思想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创新,所以,她取得了杰出的成就。60年来,她已出版了五十多部著作,多篇作品被译成英、俄、法、德、日、西班牙文,流传五大洲,荣获二十多项全国文学大奖和几十项各种门类的奖,有人称她是“得奖专业户”。柯岩有两篇报告文学(《汉堡港的变奏》、《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和十多首诗(《周总理,份位哪里》、《请允许》、《小弟和小猫》、《帽子的秘密》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还有《夜色》等诗篇不但被选入内地的教材,还被选为香港、新加坡的华文教材。柯岩多次荣获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奖项,多次被选为全国少年儿童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年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工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等,得到从幼儿到老人的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的爱戴。2006年8月她被国际诗人笔会授予了“当代中国诗魂金奖”。这是一个全球华语诗人民间组织的奖项。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诗人。她与终身伴侣贺敬之两人都先后荣获了这项全球华语诗歌界的最高奖。(下)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