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4)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 (1)
2013 (1)
2011 (1)
2009 (1)
按来源分组
劳动报 (4)
相关搜索词
女院长话越剧:表面繁荣不可取
作者: 庄从周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打造的全明星版越剧《舞台姐妹情》,创造了17小时内卖空6000张戏票的奇迹;而小说《甄嬛传》原作者流潋紫授权改编的越剧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彩排时刻。上越上半年的两大动作似乎让人看到越剧的演出市场重新红火了起来。但院长李莉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戏曲市场的萎缩是必须正视的事实,并不
全文:

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打造的全明星版越剧《舞台姐妹情》,创造了17小时内卖空6000张戏票的奇迹;而小说《甄嬛传》原作者流潋紫授权改编的越剧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彩排时刻。上越上半年的两大动作似乎让人看到越剧的演出市场重新红火了起来。但院长李莉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戏曲市场的萎缩是必须正视的事实,并不是盲目地增加演出场次就能够带来更多观众。

“指标”背后的隐忧  新戏不熟练,不错就万幸

院长李莉办公室的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杂志和报刊,几乎都和戏曲有关。两年前,上海越剧院和其他院团一样完成了体制改革。院团的经费由国家全额拨款,这对李莉来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体改前,上海越剧院需要承担百分之五十的支出,也就是说,演员固定工资的一半需要由院里自己想法解决。李莉表示,此前的确发生过工资没有发足的情况,这也让她上任后一直绷紧神经,经济效益的事儿总要提在很高的位置上。在全额拨款后,李莉直言可以安心创作。

但去年,有一个数字不容乐观。2012年,上海越剧院演出209场,其中在上海的演出为102场,占49%,即便由明星领衔主演的大戏,平均出票率也只有五成左右。由于戏曲市场的不景气,戏曲团体几乎都从都市被“赶”向小城镇和农村。李莉表示,每年给到院里的演出指标大概在200场,此前几年更多一些。“但我还是觉得演出频率高了一些,3天要演2场。”或许很多人认为,一个院团演出越多,观众也越多。其实不然,在李莉看来,单纯地堆积演出数量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以前老艺术家们出来演出,一台大戏一演就是一个月。在演出过程中不断打磨提高,通过观众的反馈来改变细节,从而促成一部部经典。”但就目前上越的演出情况来看,一台大戏出台后,演完三场,还处在和观众的磨合阶段,就突然被撤了。李莉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剧院有自己的安排,再加之日渐萎缩的戏曲市场并不能给新戏足够的空间。

李莉说:“一台新戏,演完三场封箱,隔了半年又要拿出来演,演员们仓促上阵,能够背熟台词就不错了,不出错已是万幸。”她感慨道:“给演员的平台真的太少了,文化大环境的巨变,市场的萎缩都是原因。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在这些困难中找一些解决之道。”

走市场闯新路  或许从“甄嬛”开始

今年10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上越耗时大半年打造的《甄嬛传》将先演三场。李莉对这台戏寄予厚望,谈到改编,她坦言是受了院里演员们的“鼓动”。“王志萍、单仰萍他们都和我说,可以把《甄嬛传》搬上越剧舞台。”为此,之前没有看过该剧的李莉愣是在去台湾出差行程中挤出时间,花了三天三夜看完了76集的《甄嬛传》。回到上海,她马上与原作者流潋紫沟通改编事宜,流潋紫更是免费将改编权给了上海越剧院。李莉说:“流潋紫是个越剧迷,她这么做是因为相信我们的这个平台。”

拿到改编权后,编剧出身的李莉亲抓剧本创作,和院里两位编剧埋头苦干大半年,终于在前一阵子完成了全部改编。她告诉记者,困扰上越的,其实就是如何提高原创剧目的质量。“这次,我们重点改编《甄嬛传》,得到了市场上的极大关注,我们肯定要精益求精。”

据了解,《甄嬛传》目前还未进入彩排阶段,但已经得到了很多演出商的邀约。不过,李莉不着急,她想等到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首演上,让那些老板、总经理自己坐在台下看,然后再谈之后的合作。

李莉说:“有信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是衷心希望,这台原创的大戏能够和以往不一样。不要演个几场又被丢到一旁去。”李莉甚至大胆设想,要在江浙沪周围建立一个“剧院网”,对《甄嬛传》的演出建立一个专门的模式。“宁波、绍兴等地的剧院,我们一连串走下来,演个十多场,听听观众反应,再做必要的修改。”

20余场越剧经典国庆亮相艺海
作者: 庄从周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本报讯 20余场越剧经典演出将在国庆前后集中上演。记者获悉,本月27日起,艺海剧 院和上海越剧院一起,联手推出国庆越剧经典展演,力求在佳节时分,带给越剧迷一次不一 样的“愉越体验”。 据悉,已成为越剧演出重要基地的艺海剧院,在此次国庆系列展演中精挑细选,力求奉 献给广大观众最经典最具回味的越
全文:

本报讯 20余场越剧经典演出将在国庆前后集中上演。记者获悉,本月27日起,艺海剧

院和上海越剧院一起,联手推出国庆越剧经典展演,力求在佳节时分,带给越剧迷一次不一

样的“愉越体验”。

据悉,已成为越剧演出重要基地的艺海剧院,在此次国庆系列展演中精挑细选,力求奉

献给广大观众最经典最具回味的越剧剧目。展演期间,获得过“白玉兰奖”、“梅花奖”的

多位青年艺术家将整齐亮相。在刚刚结束的“越女争锋第二季”电视选秀赛上勇夺冠军的上

海越剧院小生张宇峰及首届冠军李璐彦也会带来各自拿手的曲目。

上海越剧院为了准备这次系列展演,几乎动用了院团的全部力量。著名袁派花旦方亚芬

将联手许杰、邓华蔚等青年演员带来主打剧目《夜深沉》;李璐彦、李旭丹两位从越女争锋

中走出的偶像型演员此次情定《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本届“越女争锋”的冠军,

被戏迷爱称为“宇宙锋”的张宇峰则独挑大梁,献给观众《双珠凤·送花楼会》。

越剧《甄嬛》的牛市是怎么来的?
作者: 庄从周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越剧院的《甄嬛》即将以上下全本亮相。记者了解到,一共六场的演出,戏票基本售罄。越剧《甄嬛》的票房牛市到底是怎么来的?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和相关戏曲演出行业人士昨天在受访时坦言,这是一出为老百姓、普通戏迷打造的 吃饭戏 ,不为搏奖,就是老老实实演给戏迷看。而另一方面
全文:

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越剧院的《甄嬛》即将以上下全本亮相。记者了解到,一共六场的演出,戏票基本售罄。越剧《甄嬛》的票房牛市到底是怎么来的?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和相关戏曲演出行业人士昨天在受访时坦言,这是一出为老百姓、普通戏迷打造的 吃饭戏 ,不为搏奖,就是老老实实演给戏迷看。而另一方面,演出方精心策划,与戏迷频频互动,让这出《甄嬛》留给观众的回忆不仅仅是舞台上的那几个小时。

海选、探班、零距离推广《甄嬛》绞尽脑汁

2013年10月,上海越剧院根据流潋紫小说《后宫·甄嬛传》创排的《甄嬛》(上本)创造了难得的市场火爆,开启了一轮 越剧牛市 ,之后每逢演出,场场爆满。

而到了今年,下本的完成也让《甄嬛》可以以完整的面貌和越剧迷见面。昨天下午,上越特地在静安区的某商场户外举行了发布,戏迷们早早地便把舞台围住,王志萍、钱惠丽还没到舞台就被眼尖的观众发现,戏迷们欢呼鼓掌,气氛热烈。

这一切都被上越的掌门人李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同时作为该剧的编剧,李莉这两年忙得不亦乐乎。在对台下戏迷讲话时,她颇为诚恳地说: 金杯银杯,其实都不如观众的口碑。

值得肯定的是,在推广《甄嬛》时,上越可谓绞尽脑汁。在网站上投票选角,招募忠实粉丝探班《甄嬛》排练现场,首次使用官方的微信平台来宣传《甄嬛》。李莉昨天对记者道出了许多《甄嬛》的 第一次 。

李莉告诉记者,从踏入上海这座城市开始,越剧就一直以市场为创作和演出的动力。这是越剧能够成为最有观众基础剧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终于敲定驻场演出 吃饭戏 能否复制?

此前有评论人士称,越剧《甄嬛》改编自当红小说和影视剧,是上越近些年来难得的 睁眼看世界 。一班青春靓丽的小演员虽还稚嫩,却毫不羞涩地张扬了年龄带来的优势。而下本的中生代明星版也在市场上再添一枚砝码,稳定军心的同时也巩固了票房。

全程推广该剧的资深经纪人许霈霖便对记者说,《甄嬛》从一开始的创作思路便是贴近普通观众,做一出 吃饭戏 。

许霈霖颇为感慨地称,他最近看了看越剧节的一些参演剧目,都是家国情怀,浓厚深重,但离老百姓真的很远。 这些戏不是说不好,但老实说是会吓跑很多观众的。 许霈霖表示,做戏曲演出那么多年, 高大上 的剧目真心不好推,所以到最后,演个两三场也就束之高阁了。

而回到《甄嬛》本身,在戏曲院团普遍为难以吸引更多观众而苦恼的当下,越剧《甄嬛》的票房火爆是否会产生示范效应?这出 吃饭戏 会让院团们的创作天平倾斜吗?在徐霈霖看来,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要说改变还很难, 搏奖 还是很多院团在创作时的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方向。毕竟一个国内大奖能够带来的补贴足以抵去好几场商演的票房。

同时,徐霈霖表示,《甄嬛》要想拿奖可能也比较难,但坚持走市场赢观众的路子还是包括李莉在内的领导者所坚持的。

记者了解到,《甄嬛》目前终于敲定了明年在逸夫舞台的驻场,20场的数量看似不多,但对当下的戏曲演出来说已是天文数字。李莉也很期待能够让《甄嬛》尽量接近类似于《红楼梦》、《梁祝》这样长演长新的剧目, 要让他们多演常演,这对锻炼年轻人的基本功也是有好处的。

逾万戏迷昨为越剧大师袁雪芬送行
作者: 庄从周  来源:劳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连日的明媚阳光让申城原本已露春意,然而太阳却在昨天收起了笑脸,阴沉的天色让这 个初春的晨光流淌着一股悲伤。 就在这个早上,龙华殡仪馆大厅内外一片肃穆,与越剧大师袁雪芬告别的最后时刻悄然 而至。 大厅外,“望”着自发前来为她送行的逾万名戏迷,墙上年轻时的袁雪芬笑意盈盈。 但大厅内,手持黄
全文:

连日的明媚阳光让申城原本已露春意,然而太阳却在昨天收起了笑脸,阴沉的天色让这

个初春的晨光流淌着一股悲伤。

就在这个早上,龙华殡仪馆大厅内外一片肃穆,与越剧大师袁雪芬告别的最后时刻悄然

而至。

大厅外,“望”着自发前来为她送行的逾万名戏迷,墙上年轻时的袁雪芬笑意盈盈。

但大厅内,手持黄色康乃馨的戏迷们,看着安详地躺在花丛中的“祝英台”,却是依依

不舍泪涟涟。

花圈绵延百米寄哀思

通往悼念大厅的道路两旁,一排排花圈绵延百米,在寒意中述说着人们对这位越剧大师

无尽的思念。大厅入口处的两侧外墙上,除了袁雪芬年轻时代的巨幅黑白照外,还有她主演

越剧《祥林嫂》中的经典定妆照。大厅外空地上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袁雪芬昔日舞台经典

作品的片段,以及她一生的影像资料。画面从黑白逐渐转换出绚丽的色彩,娓娓道出袁老几

十年的戏剧人生。一些戏迷始终痴痴望着大屏幕,似乎想要就此留住“祝英台”离去的脚步。

当越剧电影《相思树》和越剧《山河恋》的片断出现在屏幕上,人群中有人小声地跟唱起来。

然而,有人刚开口哼唱了两句,眼泪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低头,抹去泪眼,有人对着袁

老的照片,高举起手中的黄花……

袁派唱腔余音再绕梁

上午10时,简朴的告别仪式在优雅的袁派唱腔中正式开始。虽然没有哀乐,但人们的脸

上却写满了悲伤,一朵朵鲜花递上的何止是思念,还有深深的不舍。

在大厅内,巨幅挽联如此写道:“雪声悠悠气韵端正千古绝唱,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

丰碑”。短短24个字,确是袁雪芬老师一生的最好写照。没有悼词也没有哀乐,一切都如袁

老生前所嘱托的那样,她静静地安卧在白色玫瑰花台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沪上文艺界众多知名人士昨天几乎都亲自前来送袁老最后一程。已九十高龄的著名越剧

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也出现在送别的人群中。同为“越剧十姐妹”中的她在亲属的陪同下,

执意亲自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看着这位一同演出、一同改革越剧的好姐妹,徐老一时哽咽难

语。而吕瑞英、金彩风等曾受到袁雪芬亲传的学生,也是个个老泪纵横,整个大厅都沉浸在

悲伤中。

文艺界人士齐来悼念

在亲属的搀扶下,77岁高龄的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童双春在大厅外静默排队。接受采

访时,他心情悲痛地说道:“袁老师德艺双馨,是不可多得表演艺术家。她走得很突然,越

剧少了这么一个大师,我十分痛心。”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也对记者表示,刚当上沪剧院

院长的时候,她曾经邀请袁老来给学生讲课,和袁老平时接触很多。“那个时候,她的身体

已经不大好了,可她还是欣然答应了。”

前来送行的演员何赛飞眼含热泪告诉记者,年轻时,她曾在袁雪芬家住过,就在袁老的

床头搭一个铺。去年11月,她还去医院看望过袁老。“病榻上的袁老师很健谈,说话干脆利

落。我们聊了她年轻时抱病参加演出的经历,聊起她和普通观众的几十年情缘。”她说,起

身告别时,袁老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的力气用完了,越剧的未来就依靠你们了”。

昨天从杭州赶来为袁老送行的著名越剧演员赵志刚心情颇为沉重:“袁老师是我艺术生

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我们这一代演员就是被袁老师从每所学校招来的。作为戏剧大师,

她的人生历经沧桑。她一直激励着我们,是一个时代的领路人。她的精神感召着我们年青一

代接好班,把越剧事业发扬光大。”

据悉,上海越剧院、杭州越剧院、浙江越剧院、浙江小百花、宁波小百花、南京越剧团

等越剧团体昨天均派代表前来送别袁雪芬。

戏迷清早坐动车来沪

昨天自发前往龙华殡仪馆送别袁老的戏迷们人数众多。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统计,但一

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估计得有一万多人了,袁老的戏迷太多了!”

来自上海越剧联谊会、“嵊州———上海”越友联谊会的数十位戏迷,特别在现场拉起

了“雪声已成千古绝唱,永留芬芳人间天堂”的巨大横幅。上千戏迷自发走上前,在横幅上

签下大名,以表达对这位越剧艺术大师的思念之情。

上海越剧联谊会副会长褚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入会快20年,和袁老见过好

多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97年。沪上戏迷自发上台演出,演出前,袁老一个人来到

后台,见到我正在化妆。她不禁走过来帮我把头上的花饰扶正,还亲切地祝我们演出成功。”

褚美华有些伤感地说:“已经十年没有见到袁老,如今再见却是阴阳两隔。”

戏迷纪秋娴和周静研来自无锡,昨天乘坐早7点的火车奔赴上海悼念。纪秋娴告诉记者,

她几乎一夜未眠,凌晨四点便起床装扮。“从小就看戏,看她的戏。她说清清白白做人,认

认真真演戏。至今,我都会把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小辈。”

七旬老者难忘祥林嫂

接近中午时分,大部分戏迷已经散去,但仍有不少铁杆聚集在入口处的两块大型立板前。

这里凝聚了袁雪芬的辉煌艺术生涯,一张张黑白或是彩色的剧照背后有着太多的梨园往事。

一直凝神望着一张黑白照片的孙老先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张当时的大都会照相

馆留下的珍贵影像。曾经的“越剧十姐妹”分成两排,袁雪芬站在前排的中间位置颇为醒目,

而“越剧皇帝”尹桂芳则在其身后坐镇。75岁的孙老指着照片说:“站在袁老师旁边的是傅

全香,她还健在,还有徐玉兰、张桂凤、范瑞娟。十姐妹如今只剩四个了。”

他回忆道,解放前,在当年延安东路上的九星剧场,他第一次欣赏到了袁雪芬表演的越

剧。“我还清楚地记得是《祥林嫂》,演得并非是全本,是几段,我们老戏迷俗称的出头戏。

”在孙老的印象中,那场戏很出彩,他不停地叫好,以至于把喉咙都喊哑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