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7)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8)
按年份分组
2013 (1)
2011 (1)
2007 (1)
2005 (1)
2000 (1)
1997 (1)
1990 (1)
1980 (1)
按来源分组
戏文 (2)
中国京剧 (1)
福建艺术 (1)
上海艺术家 (1)
艺术百家 (1)
上海戏剧 (1)
大公报 (1)
相关搜索词
「越剧十姐妹」
作者: 邓小秋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名扬剧坛的「越剧十姐妹」的核心人物︱︱袁雪芬,今年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作为影响深远的越剧改革的领军斗士,她的去世,是戏曲界的重大损失。 袁雪芬,出生在浙江嵊县,十一岁入「四季春」科班习艺,十四岁开始在杭州演出。一九三八年到上海,与马樟花等合作,名声大振。一九四二年起,受到田汉、洪琛等进步人士
全文:

名扬剧坛的「越剧十姐妹」的核心人物︱︱袁雪芬,今年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作为影响深远的越剧改革的领军斗士,她的去世,是戏曲界的重大损失。

袁雪芬,出生在浙江嵊县,十一岁入「四季春」科班习艺,十四岁开始在杭州演出。一九三八年到上海,与马樟花等合作,名声大振。一九四二年起,受到田汉、洪琛等进步人士的启发与帮助,致力于女子越剧的改革。一九四四年,领衔组织「雪声剧团」,开始建立正规的排练制度,使越剧从「幕表戏」改进到「剧本制」,较早地形成编、导、演、音、美相配合的综合艺术。她与琴师合作创造的「尺调」唱腔,促进了越剧音乐的丰富与发展。她一贯坚持提高演出质量,推出了很多优秀剧目,并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祝福》中的祥林嫂等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自成一派,世称「袁派」。

袁雪芬为人正派,品格高尚。面对旧社会的黑恶势力,坚毅不屈,敢于抗争。从不应邀请客吃饭,不唱「堂会」。一九四七年,为了越剧的振兴与发展,筹集建立越剧学校与剧场的基金,她号召、组织了各越剧团的主要演员: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等名家,联合义演《山河恋》一剧。该剧取材于《东周列国志》,写春秋时的曹国美女绵姜,为徐禧公所掳,纳为夫人。而绵姜则思念爱人曹公子柏,由于徐相国黎瑟的迫害,他们差点受到徐禧公的严惩,在宫女与侠士的相助下,才得脱险。这出新编的历史剧,歌颂爱国主义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袁雪芬长期接近文艺界的进步人士,令当局大为不满,当时竟勒令停演,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很大的风波。很多文艺界人士在媒体上连续撰文,对演出《山河恋》表示声援与支持。结果,当局终于同意让她们在上海正式公演。经过这一番转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竟掀起了看该剧的热潮,轰动一时。自此,团结一致的「越剧十姐妹」,也被人所重视,津津乐道,大为赞美。

作为「越剧十姐妹」中的组织者,袁雪芬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的原则。她的一生,几乎全都献给了越剧事业,受到了政府与民众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是中国新越剧的创始者与践行者,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听得见的心里话
作者: 邓小秋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真实  传统戏曲  性格冲突  话剧  人物形象  艺术手段  观众  艺术风格  越剧  女教师 
描述:,又唱给他听,使曾荣无言
申公豹的后裔
作者: 邓小秋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夏民族  戏曲界  程砚秋  梅兰芳  戏曲艺术  谭鑫培  唱腔  越剧  演员  最高水平 
描述:《封神榜》里有位申公豹,他的脑袋长得很特别:后脑勺子朝前面,脸却是在相反的方向。所以,他虽然脚在向前面走,眼睛却一直是向后面看的。 申公豹似乎是位神怪式的人物,但在我们的华夏民族中,仍不乏他的后裔。 我们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有着较为浓厚
戏曲作者的生存危机
作者: 邓小秋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戏曲界  生存危机  编剧  剧本  主要演员  剧目  越剧  沪剧  中小型 
描述:“新越剧”的改革旗帜开始,普遍得到推广,同时,也影响了上海的沪剧,很早便建立了“编导
姚水娟与《盘夫》
作者: 邓小秋  来源:戏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出  舞台  越剧  严嵩  演员  功夫  花旦  书房  生活真实  高于生活 
描述:姚水娟与《盘夫》
老戏新编
作者: 邓小秋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编  剧目  白蛇传  唐伯虎  剧影作品  越剧  艺术观念  观众  有定  新的内容 
描述:现在,在银幕、荧屏与舞台上,出现很多“老戏新编”的作品,将一些早已成型并有定评的优秀剧目,重新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造,赋予新的内容,给予新的意绎,而并不拘泥于原来长期人们所熟知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的阐述。如电影《新唐伯虎点秋香》、电视《新白蛇传》与越剧
“越剧奶师”郑传鉴
作者: 邓小秋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郑传鉴  艺术家  艺术质量  舞蹈设计 
描述:“越剧奶师”郑传鉴
“杂剧”的启示
作者: 邓小秋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剧  获奖演员  工作室  赵志刚  梅花奖  剧种  艺术  越剧 
描述:前些时候,上海的“赵志刚艺术工作室”推出了新作:“星·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其最大卖点是,由越剧、沪剧、锡剧、京剧、川剧等5个不同剧种的“梅花奖”获奖演员同台演出,各唱各个剧种的腔调。这恐怕可称作“杂剧”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