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关于王羲之一首《兰亭诗》不同“版本”刍议
作者: 陈石林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诗》  诗歌  版本研究 
描述:了他对自然美和艺术美欣赏时经常含有的一种对整个宇宙、历史、人生
游“秦园”访秦观墓
作者: 吴新雷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秦观  《兰亭诗》  明武宗  王羲之 
描述:独运的园艺精品。全园面积不大,但却运用了高超的借景手法,开拓了视野。它南对锡山,可以望见山上的龙光塔;背靠惠山,峰岚叠嶂尽入眼底。一园能借得二山,扩大了园林的空间,妙趣横生。游客从园门进来,迎面是一座花厅,厅外奇石为屏,曲径通幽;茂林在上,清泉在下。园中有池,碧波荡漾,名为“锦汇漪”;池上有桥,由七块花岗岩连接而成,称为“七星桥”,直通涵碧亭、清响扉(月洞门)、知鱼槛、郁盘廊。池西有鹤步滩,其上松、竹相间,榉树参天。又有九狮台,层层垒石,下引“天下第二泉”之水,经石罅流入池中,琮琮有声,构成了“八音涧”的胜景。池东有厅堂茶室相连;壁上嵌存了明代文学家王穉登和屠隆在万历二十七年各自撰写的《寄畅园记》碑刻,记载了秦氏依山造园的史实。王穉登(1535—1612)的《寄畅园记》说:寄畅园者,梁溪秦中丞舜峰公(指秦?)别墅也,...
《兰亭集序》的哲思
作者: 汪海峰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兰亭诗》  山水寄情 
描述:兰亭盛会早已成为陈迹,但在《兰亭集序》及《兰亭诗》中,作者表达的生命的欢愉,散怀山丘的超然,乐极而悲产生的对生死问题的浩叹,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令人感动。生死和人生价值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兰亭集序》因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而使后来的人得到不同的启示。
《兰亭诗》中的“情”与“理”
作者: 杨柳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诗》     
描述:《兰亭诗》一直被认为是以山水悟玄理之作,是玄学、玄谈的副产品。其实《兰亭诗》并没有背离抒情诗的传统,在哲理背后抒发了诗人们对于生命流逝的哀叹以及对于理想人格境界的向往之情。
兰亭诗
作者: 王羲之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兰亭诗》 
描述: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天姿迥异 高秀圆润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
作者: 李艳霞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董其昌  书法艺术家  《兰亭诗》  柳公权  行草书 
描述:董其昌(1555-1637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其书风影响了明末清初近两个世纪的主流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邢侗有“南邢北董”之称,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大家”,一生中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
东晋士人审美情趣之转变与山水诗的形成:以《兰亭诗》为例
作者: 渠晓云  来源:六朝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玄学  门阀政治  审美情趣  山水诗  《兰亭诗》 
描述:就很自然了。本文以《兰亭诗》为主要研究物件,考察了或在山水中悟道、或在山水中散怀寄畅、或对山水进行了描摹的几类山水诗作,指出山水描写在《兰亭诗》中占有主要比例。虽然以《兰亭诗》为代表的东晋山水描写诗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但是对处於孕育阶段的东晋山水诗的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描述,在山水诗的研究中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王羲之的《兰亭诗》
作者: 陆精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诗》  东晋  玄言诗  中学  语文教学 
描述: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竞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展会。
放浪形骸外 逍遥天地间:王羲之《兰亭诗》浅析
作者: 张崇善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诗》  古诗  高中  语文  阅读欣赏 
描述: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明征暗引 反弹琵琶:《兰亭集序》与《庄子》
作者: 奚月红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集序》  《庄子》  反弹琵琶  暗引  《游仙诗》  《兰亭诗》  人的精神  精神偶像 
描述:,万殊莫不均”的诗句,这明显是化用了《庄子·天地》中“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的语句。同时,我们又明显看到王羲之对庄子的思想,不是简单地认同,而是有认同,有批判。这在他那篇著名的《兰亭集序》中有很好的体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