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8)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8)
按年份分组
2010 (1)
2009 (3)
2008 (2)
2006 (1)
2000 (1)
按来源分组
文学评论 (1)
兰台世界·上半月 (1)
艺苑 (1)
当代戏剧 (1)
戏曲艺术 (1)
剧影月报 (1)
读书文摘 (1)
珠江水运 (1)
相关搜索词
毛泽东借帖
作者: 凌士欣  来源:珠江水运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黄炎培  书法艺术  王羲之书法  书法作品  转益多师  民主建国会  字帖  50年代  苍劲有力 
描述:。据统计,毛泽东收藏的碑帖达千余种,足见收藏之富。其中他对东晋王羲之的字帖有着执着的喜爱,曾说:王羲之的书法,我喜欢他的行笔流畅,看了令人舒服,我对草书
朋友交往要重信义
作者: 尹荆山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义  交往  朋友  50年代  博采众长  毛主席  王羲之  黄炎培 
描述:毛主席练草体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他喜爱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黄炎培先生藏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主席听说后非常高兴,便决定向他借来一阅。主席知道这是世间珍稀之物,价值连城。但自己向他借,黄先生肯定不好意思拒绝,可是如果时间过长,又怕黄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徐建新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艺术  继承与发展  唱腔  流派  50年代  40年代  东方神韵  地域文化 
描述:障碍
生命力的悲歌——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观感
作者: 沈达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  观感  悲歌  生命  50年代  艺术处理  剧作家 
描述:从这两方面申述一些自己的观感。一、以大喜映衬大悲在蔚为大观的中国戏曲海洋中,悲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国维曾列举元杂剧中的悲剧作品,并赞誉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在中国悲剧中,尤需注意那些悲喜相间、悲喜相济的作品,它们给中国悲剧带来独特色彩,也使中国悲剧具有了独特魅力。在悲与喜的对比、映衬中反映生活原本存在的种种矛盾现象,可以用相反相成的力量营造出浓烈的悲剧艺术效果。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文简称新版《梁祝》)就是拥有这样艺术效果的一出动人的悲剧。其实,徐进等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文简称徐本《梁祝》)已经显示了这种艺术效果。它从《别亲》开始,经《草桥结拜》、《讬媒》、《十八相送》,到《思祝下山》、《...
茅威涛与越剧经典改编
作者: 谢雍君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茅威涛  改编本  越剧  《西厢记》  女主人公  崔莺莺  50年代  传统伦理 
描述: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厢记》改编本很多,都以女主人公崔莺莺为主角,以塑造相府之女莺莺冲破传统伦理礼教和家规,执著追求自主婚姻为主旨。茅威涛主演的《西厢记》把创作的中心从女主人公崔莺莺转移
浅析新越剧《情探》的音乐
作者: 陈林华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探》  音乐  越剧  故事内容  宋元时期  50年代  明清传奇  传奇色彩 
描述:关于王魁与敫桂英的故事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广泛流传。20世纪50年代,田汉先生根据明清传奇《焚香记》中的故事撰写了越剧本《情探》,使其更富于传奇色彩。该剧后来被拍摄成戏曲电影,由傅全香、陆锦花主演。《情探》的故事内容是:落第
越剧文化魅力寻踪
作者: 龙升芳  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艺术  文化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  19世纪中叶  50年代  海外观众  文化模式  文化符号 
描述:域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动人的文化魅力。
“哀伤”的意义:五十年代的梁祝热及越剧的流行
作者: 徐兰君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五十年代  意义  哀伤  政治意识形态  50年代  1949年  紧张关系 
描述:剧版的比较,来分析50年代推广婚姻法的政治意识形态宣传意图与梁祝中的哀伤情爱之间既互相强化又互相排斥的内在紧张关系。由此来进一步探讨"哀伤"在50年代文化及政治中的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