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8)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8)
按年份分组
2008 (1)
2004 (1)
2002 (1)
1996 (1)
1987 (1)
1963 (1)
1960 (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 (5)
戏曲艺术 (1)
大舞台 (1)
青少年书法 (1)
相关搜索词
《兰亭序》章法浅析
作者: 孟昭力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序  章法  字距  文章内容  宇宙  浅析  用笔  摹本  艺术处理  计白当黑 
描述:《兰亭序》章法浅析
走近杨小青
作者: 魏青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导演  《西厢记》  吴越文化  李清照  燕赵文化  女演员  社会多元化  处理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处理 
描述:一旦走近了她,会让你更敬仰,更感动。
生命力的悲歌——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观感
作者: 沈达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  观感  悲歌  生命  50年代  艺术处理  剧作家 
描述:从这两方面申述一些自己的观感。一、以大喜映衬大悲在蔚为大观的中国戏曲海洋中,悲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国维曾列举元杂剧中的悲剧作品,并赞誉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在中国悲剧中,尤需注意那些悲喜相间、悲喜相济的作品,它们给中国悲剧带来独特色彩,也使中国悲剧具有了独特魅力。在悲与喜的对比、映衬中反映生活原本存在的种种矛盾现象,可以用相反相成的力量营造出浓烈的悲剧艺术效果。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文简称新版《梁祝》)就是拥有这样艺术效果的一出动人的悲剧。其实,徐进等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文简称徐本《梁祝》)已经显示了这种艺术效果。它从《别亲》开始,经《草桥结拜》、《讬媒》、《十八相送》,到《思祝下山》、《...
我在声腔上的探索
作者: 傅全香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流派  四十年代  戏曲演员  越剧  观众审美心理  唱腔  张庚  程砚秋  艺术处理  历史基础 
描述:不会出现什么流派的。出现流派是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当艺术向更高水平发展,要求演员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使艺术臻于完善的境界,这时就出现了流
談談越剧《白蛇傳》的布景設計
作者: 苏石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处理  舞台  艺术构思  想象力  戏曲艺术  剧种  所知  剧目  表演风格 
描述:表演和造型等方面,都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高度的想象力,因此,舞台設計者必須根据剧本特有的神話色彩作为創作的前提,来进行艺术构思。使舞台上的景与剧本的內容,在
三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剧——谈青山、春泥、飞鸣越剧团演出的《臥薪尝胆》
作者: 萧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出  越剧  越国  人民群众  勾践  越王  图强  历史事件  艺术处理  故事 
描述:最近,青山、春泥、飞鳴三个姊妹越剧团,先后演出了《臥薪尝胆》一剧,剧中所表現的越王勾踐臥薪尝胆、越国人民发憤图强的故事,在今天对观众仍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这三个取材于同一个历史事件的剧目,所体現的主題思想是一致的。青山越剧团最初的演出本里,有四句寓意深刻的唱詞:“枯树叶落根未死,春
世家絕天伦 风尘有知音——評越剧《綉襦记》的改編与演出
作者: 袁斯洪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郑元和  越剧  戏曲  生命力  剧目  李亚仙  女主人公  艺术处理  人物形象  昆曲 
描述:小說《李娃传》。到了元明之际,《李娃传》又先后被改編成不同的杂剧本,如元代高文秀的《郑元和风雪打瓦罐》(已佚),石君宝的《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代周宪王的《李亚仙詩酒曲江池》。在明代还被改編成传奇《綉襦記》,为昆曲、高腔等剧种所經常演出。历来戏曲作家所以相继把郑元和与李亚仙
越剧《红楼梦·焚稿》点评
作者: 荣广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焚稿  林黛玉  楼梦  宝黛爱情  艺术处理  主体形象  立体形象  越剧  作品  情节性 
描述:易出现的图解剧情的毛病。作品抓住长幅诗稿这一立体形象,伴之以古琴、残烛,以及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