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68098)
期刊 (20039)
图书 (9922)
抓取新闻 (236)
学位论文 (232)
会议论文 (206)
人物 (5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021)
绍兴文化 (26102)
经济发展 (14348)
社会生活 (9522)
绍兴动态 (4702)
绍兴名仕 (4093)
按年份分组
2022 (81)
2021 (110)
2020 (45)
2019 (37)
2017 (436)
2016 (1465)
2015 (3853)
2014 (46053)
2013 (3819)
2012 (4073)
2011 (4269)
2010 (3728)
2009 (3317)
2008 (2715)
2007 (2360)
2006 (2271)
2005 (1377)
2004 (1221)
2003 (1033)
2002 (871)
2001 (819)
2000 (845)
1999 (792)
1998 (687)
1997 (606)
1996 (687)
1995 (568)
1994 (525)
1993 (430)
1992 (327)
1991 (369)
1990 (323)
1989 (311)
1988 (380)
1987 (308)
1986 (359)
1985 (331)
1984 (313)
1983 (376)
1982 (356)
1981 (370)
1980 (261)
1979 (247)
1978 (114)
1977 (126)
1976 (151)
1975 (53)
1974 (65)
1973 (97)
1972 (95)
1971 (18)
1970 (6)
1969 (2)
1968 (12)
1967 (22)
1966 (84)
1965 (78)
1964 (102)
1963 (189)
1962 (358)
1961 (360)
1960 (981)
1959 (874)
1958 (262)
1957 (146)
1956 (83)
1955 (36)
1954 (27)
1953 (15)
1952 (22)
1951 (75)
1950 (40)
1949 (21)
1948 (34)
1947 (54)
1946 (61)
1945 (4)
1944 (19)
1943 (19)
1942 (4)
1941 (19)
1940 (11)
1939 (11)
1938 (16)
1937 (21)
1936 (36)
1935 (21)
1934 (26)
1933 (18)
1932 (9)
1931 (9)
1930 (14)
1929 (12)
1928 (11)
1927 (5)
1926 (5)
1925 (4)
1924 (3)
1923 (6)
1922 (3)
1921 (3)
1920 (15)
1919 (6)
1918 (3)
1917 (3)
1916 (2)
1915 (1)
1914 (1)
1911 (18)
1902 (1)
1898 (40)
1896 (1)
188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130)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35)
北京:中华书局 (105)
文物出版社 (100)
中央文献出版社 (97)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9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79)
陕西人民出版社 (7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4)
天津人民出版社 (71)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68)
人民出版社 (67)
浙江人民出版社 (54)
上海文艺出版社 (52)
上海人民出版社 (5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7)
北京:作家出版社 (47)
北京:中国书店 (4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4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44)
青岛:青岛出版社 (43)
中华书局 (42)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2)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2)
中国青年出版社 (41)
吉林人民出版社 (41)
北京:文物出版社 (39)
越剧 (39)
湖南人民出版社 (38)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38)
中共党史出版社 (36)
东海文艺出版社 (36)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6)
人民美术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5)
宁波:宁波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4)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4)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34)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3)
山东人民出版社 (32)
重庆出版社 (32)
荣宝斋 (3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1)
浙江文艺出版社 (30)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30)
北京:华夏出版社 (30)
北京:北京出版社 (30)
四川人民出版社 (29)
上海:学林出版社 (2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9)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
福建教育出版社 (28)
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8)
辽宁人民出版社 (27)
上海书店 (27)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5)
鲁迅全集出版社 (25)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5)
中国华侨出版社 (24)
华文出版社 (24)
浙江大学 (24)
上海书店出版社 (24)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4)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4)
河南人民出版社 (23)
贵州人民出版社 (2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3)
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2)
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商务印书馆 (2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1)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
巴蜀书社 (19)
花城出版社 (19)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
吴越 +文化 (19)
百花文艺出版社 (18)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8)
合肥:黄山书社 (18)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8)
长沙:岳麓书社 (18)
南京:凤凰出版社 (1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福建人民出版社 (17)
北京出版社 (17)
红旗出版社 (17)
东方出版社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7)
线装书局 (1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7)
广州:花城出版社 (1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7)
兰亭 (17)
安徽人民出版社 (16)
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江苏教育出版社 (16)
天一出版社 (16)
华夏出版社 (16)
杭州:杭州出版社 (1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6)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6)
上海书画出版社 (15)
人民日报出版社 (15)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5)
新文艺出版社 (1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5)
北京:学苑出版社 (15)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新华出版社 (15)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
广州:广州出版社 (15)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上海:百家出版社 (15)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5)
山东文艺出版社 (14)
山东大学出版社 (14)
江苏文艺出版社 (14)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
益民书局 (14)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4)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4)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4)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4)
湖南文艺出版社 (13)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3)
中国文史出版社 (13)
岳麓书社 (13)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3)
外文出版社 (13)
宁夏人民出版社 (13)
远方出版社 (13)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沈阳:辽海出版社 (1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3)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北京:京华出版社 (13)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13)
北京:台海出版社 (13)
绍兴 +经济 (13)
广西人民出版社 (12)
长江文艺出版社 (12)
河南大学出版社 (12)
文化艺术出版社 (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
东方出版中心 (12)
吉林文史出版社 (1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2)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2)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
沈阳:沈阳出版社 (12)
武汉:武汉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北京:商务印书馆 (12)
北京:线装书局 (12)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2)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绍兴 +旅游 (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1)
辽海出版社 (11)
解放军出版社 (11)
齐鲁书社 (11)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
山东画报出版社 (1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1)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1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1)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1)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团结出版社 (1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11)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海洋出版社 (1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 (10)
文汇出版社 (10)
太白文艺出版社 (10)
四川文艺出版社 (10)
学林出版社 (10)
中国戏剧出版社 (10)
漓江出版社 (10)
江西美术出版社 (10)
春风文艺出版社 (10)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
团结出版社 (10)
江西人民出版社 (10)
光明日报出版社 (10)
浙江教育出版社 (10)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0)
济南:齐鲁书社 (1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北京:群众出版社 (10)
济南:明天出版社 (10)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
西安:三秦出版社 (10)
开明书店 (10)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10)
科学出版社 (9)
作家出版社 (9)
世界知识出版社 (9)
新蕾出版社 (9)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
天津古籍出版社 (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安徽教育出版社 (9)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 (9)
上海古籍书店 (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9)
深圳:海天出版社 (9)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9)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9)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9)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9)
上海:文汇出版社 (9)
绍兴 +桥 (9)
绍兴 +黄酒 (9)
中国画报出版社 (8)
辽宁教育出版社 (8)
甘肃人民出版社 (8)
广西教育出版社 (8)
吉林大学出版社 (8)
花山文艺出版社 (8)
安徽大学出版社 (8)
云南人民出版社 (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
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州古籍出版社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8)
泥土社 (8)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8)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
成都:巴蜀书社 (8)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8)
济南:济南出版社 (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8)
北京:现代出版社 (8)
北京:九州出版社 (8)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北京:外文出版社 (8)
郑州:文心出版社 (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8)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8)
北京:知识出版社 (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8)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8)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7)
海南出版社 (7)
中国工人出版社 (7)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7)
新疆大学出版社 (7)
荣宝斋出版社 (7)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7)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7)
北京:红旗出版社 (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7)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7)
北京:华文出版社 (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7)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7)
北京:同心出版社 (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7)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7)
北京:朝华出版社 (7)
王羲之 (7)
新疆人民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浙江古籍出版社 (6)
江苏美术出版社 (6)
南京大学出版社 (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
河南文艺出版社 (6)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青海人民出版社 (6)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6)
浙江大学出版社 (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6)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6)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6)
北京:金城出版社 (6)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6)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6)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厦门:鹭江出版社 (6)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桂林:漓江出版社 (6)
北京:西苑出版社 (6)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6)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6)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6)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
文字改革出版社 (6)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华龄出版社 (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6)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6)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6)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6)
绍兴 +产业 (6)
中原书局 (5)
武汉出版社 (5)
书目文献出版社 (5)
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人民中国出版社 (5)
宁波出版社 (5)
大象出版社 (5)
时代文艺出版社 (5)
作家书屋 (5)
中山大学出版社 (5)
西苑出版社 (5)
黄河文艺出版社 (5)
宝文堂书店 (5)
北京:中国ISBN中心 (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
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 (5)
武汉:崇文书局 (5)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5)
北京:研究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5)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5)
太原:希望出版社 (5)
北京:蓝天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5)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5)
北京:农业出版社 (5)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
北京:长征出版社 (5)
大连:大连出版社 (5)
北京:测绘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5)
轻工业出版社 (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
绍兴 +农业 (5)
西泠印社出版社 (4)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 (4)
云南教育出版社 (4)
华龄出版社 (4)
海峡文艺出版社 (4)
百家出版社 (4)
广东鲁迅研究小组 (4)
中国文联出版社 (4)
贵州教育出版社 (4)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4)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凤凰出版社 (4)
上海大学出版社 (4)
中国书店 (4)
重庆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当代中国出版社 (4)
崇文书局 (4)
四川教育出版社 (4)
南京出版社 (4)
西北大学出版社 (4)
杭州出版社 (4)
北新书局 (4)
上海百家出版社 (4)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4)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4)
万里书店 (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4)
北京:长城出版社 (4)
正中书局 (4)
天津市古籍书店 (4)
西安:未来出版社 (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4)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学习出版社 (4)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4)
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长江出版社 (4)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4)
南京:南京出版社 (4)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4)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4)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华艺出版社 (4)
扬州:广陵书社 (4)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4)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绍剧 (4)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近代中国出版社 (3)
中国书籍出版社 (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中国言实出版社 (3)
古典文学出版社 (3)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文史哲出版社 (3)
中国商业出版社 (3)
今日中国出版社 (3)
京华出版社 (3)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党建读物出版社 (3)
群言出版社 (3)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江苏古籍出版社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3)
吉林美术出版社 (3)
广西美术出版社 (3)
四联出版社 (3)
新星出版社 (3)
传记文学出版社 (3)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
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中州书画社 (3)
现代出版社 (3)
广东旅游出版社 (3)
中央编译出版社 (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3)
河北美术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郑州:大象出版社 (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
音乐出版社 (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3)
名望出版社 (3)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3)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3)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3)
二玄社 (3)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
济南:黄河出版社 (3)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3)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3)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3)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
武汉:长江出版社 (3)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3)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3)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3)
珠海:珠海出版社 (3)
北京:地震出版社 (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3)
北京:新星出版社 (3)
北京:民族出版社 (3)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3)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3)
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3)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
沈阳:白山出版社 (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3)
西安:西安出版社 (3)
北京:群言出版社 (3)
上海书籍出版社 (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北京:龙门书局 (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3)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
越瓷 (3)
蔡元培故居 (3)
兰亭序 (3)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中国致公出版社 (2)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大众文艺出版社 (2)
安徽文艺出版社 (2)
中西书局 (2)
通俗读物出版社 (2)
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
哈尔滨出版社 (2)
文津出版社 (2)
杭州大学出版社 (2)
长征出版社 (2)
上海鲁迅纪念馆 (2)
成都出版社 (2)
全球书店 (2)
峨嵋出版社 (2)
台湾学生书局 (2)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
山西教育出版社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2)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气象出版社 (2)
吉林书店 (2)
中国档案出版社 (2)
上海全球书店 (2)
广陵书社 (2)
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金盾出版社 (2)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大中书局 (2)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江西教育出版社 (2)
宗教文化出版社 (2)
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沈阳出版社 (2)
香港万源图书公司 (2)
平明出版社 (2)
金城出版社 (2)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 (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2)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
新华书店 (2)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劳动出版社 (2)
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
中国美术学院社 (2)
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中国轻工业年鉴社 (2)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济南:泰山出版社 (2)
北京:语文出版社 (2)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
中国出版社 (2)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档案出版社 (2)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凤凰出版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
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
香港:银河出版社 (2)
柯岩 (2)
绍兴 +商业 (2)
绍兴 +书法 (2)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
中正书局 (1)
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
古吴轩出版社 (1)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 (1)
大连出版社 (1)
淮阴县文教局教研室 (1)
巴盟教师进修学校 (1)
邳县文教局教学资料编写组 (1)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1)
北平文化学社 (1)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 (1)
白山出版社 (1)
?众图书公司 (1)
山西出版集团 (1)
平顶山市图书馆 (1)
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1)
抗战出版部 (1)
汕头大学出版社 (1)
文通书局出版社 (1)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 (1)
济南出版社 (1)
中国民航出版社 (1)
柯文出版社 (1)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武汉大学经济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 (1)
复文图书出版社 (1)
各埠中华书局 (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
中原农民出版社 (1)
波文书局 (1)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陕西旅游出版社 (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 (1)
铁岭市艺术研究所 (1)
专利文献出版社 (1)
广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教材编写组 (1)
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 (1)
东北书店 (1)
珠海出版社 (1)
中亚书店 (1)
大中华书局 (1)
延安新华书店 (1)
台湾文化协进会刊 (1)
文光书局 (1)
新象书店 (1)
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 (1)
人物出版社 (1)
生活导报社 (1)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政宣部 (1)
生活书店 (1)
山西省《运城地区报》拼音版编辑部 (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
光华出版社 (1)
泰山出版社 (1)
开封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
云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 (1)
湖北省图书馆 (1)
辽宁大学中文系评论组 (1)
山西师范学院 (1)
甘肃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科 (1)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1)
通辽师范学院出版 (1)
江苏师范学院 (1)
郑州大学图书馆 (1)
重庆人民出版社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民馨书店 (1)
启智书局 (1)
新时代书局出版 (1)
生物出版社 (1)
离骚出版社 (1)
青光书局 (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
江西省广昌县印刷厂印 (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兵器工业出版社 (1)
安徽美术出版社 (1)
党建读物出版 (1)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1)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室出版社 (1)
东北戏曲新报社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棠棣出版社 (1)
星洲出版社 (1)
云南民族出版社 (1)
旅游教育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
万卷出版公司 (1)
光明书局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
上海仿古书店 (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1)
学海出版社 (1)
南充师范学院鲁迅作品浅析编写小组 (1)
苏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1)
天津市南开区文教局教育教学研究组 (1)
吉林图书馆 (1)
华艺出版社 (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天天出版社 (1)
云南美术出版社 (1)
辽宁民族出版社 (1)
石油化工工业出版社 (1)
北京师范学院 (1)
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
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
汶川县旅游局 (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大光出版社有限公司 (1)
长安出版社 (1)
河南省文联筹委会 (1)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民间文学教学组 (1)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1)
绍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
浙江省艺术研究社 (1)
上海:新美术出版社 (1)
新知识出版社 (1)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
福州:海风出版社 (1)
北京:时事出版社 (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儿童书店 (1)
《戏剧界》杂志社编辑出版 (1)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
苏南人民出版社 (1)
艺术出版社 (1)
天下书报社 (1)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上海天下书报社出版 (1)
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1)
潮锋出版社 (1)
厦门越剧团 (1)
厦门越剧团翻印 (1)
杂志公司 (1)
汇文书店 (1)
中央文化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印发 (1)
世界书报出版社 (1)
上杂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火星出版社 (1)
上海倡明书局出版 (1)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
国际村文库书店有限公司 (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1)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1)
海鸥出版公司 (1)
成都古籍书店 (1)
益群书店 (1)
有正书局 (1)
武汉古籍书店 (1)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1)
北京:北京书籍出版社 (1)
武汉市古籍书店 (1)
香港:名人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香港昆鹏有限公司 (1)
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北京:工商出版社 (1)
中国轻工业年临鉴社 (1)
浙江年鉴社 (1)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1)
新业书局 (1)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1)
商务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1)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1)
黄山出版社 (1)
历史教学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1)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
东南亚研究所 (1)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
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江苏研究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书店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
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
辽东文学社 (1)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非正式出版物 (1)
郑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
杭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亚洲文化艺术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线装书局 (1)
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1)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1)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1)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会 (1)
湘潭大学教材科 (1)
北京:地质出版社 (1)
水利水电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喀会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 (1)
水利出版社 (1)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昆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
江汉石油报社 (1)
华乐出版社 (1)
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现文学教研组 (1)
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 (1)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
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1)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天津:新蕾出版社 (1)
人文出版社 (1)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江苏年鉴杂志社 (1)
汉文正楷印书局 (1)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人民画报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台湾:台视出版社 (1)
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西塞山诗社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
《西湖》文艺编辑部 (1)
中华国际出版社 (1)
香港南苑书屋 (1)
石笕茶 (1)
鲁迅故里 (1)
大禹陵 (1)
沈园 (1)
绍兴 +工业 (1)
绍兴 +水乡 (1)
绍兴 +戏曲 (1)
相关搜索词
扑朔迷离《兰亭序》
作者: 刘科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行书法帖,精品中的精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唐太宗计赚得《兰亭》”$$对于《兰亭序》的存传迷失,比较传统的说法是这样:王羲之视《兰亭序》为自己最得意之作,当传家宝代代
全文: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行书法帖,精品中的精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唐太宗计赚得《兰亭》”$$对于《兰亭序》的存传迷失,比较传统的说法是这样:王羲之视《兰亭序》为自己最得意之作,当传家宝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七世孙、隋时的王法极手里。王法极一心事佛,遁入空门,取法号“智永”,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永欣寺为僧30年。智永圆寂后将真迹传予弟子辨才。$$到了唐朝初年,酷爱名家墨宝的唐太宗李世民遍寻王羲之、钟繇等人的书法,据说出重金悬赏索求《兰亭序》真迹不得。后来听说真迹在会稽辨才和尚的手中。李世民召见辨才,希望看看真本《兰亭序》。辨才装糊涂,不承认在自己手里。李世民苦求不得,对主子心事了如指掌的尚书房玄龄出了个馊主意,荐监察御史萧翼去偷《兰亭序》。$$萧翼从李世民那里带着几本王羲之杂帖真迹,扮成穷书生来到辨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有意与辨才套近乎。一日,萧翼与辨才谈及书法,称有几件祖传王羲之法帖,但不知真假,想请辨才鉴定真伪。辨才不知是诈,便告诉他这些祖传之物确系王氏真品,但非珍品,随口说出他藏有《兰亭序》的事情。萧翼表示不相信,称《兰亭序》真迹早已失落。辨才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便和盘道出他得到《兰亭序》的经过,还把藏在房梁上的《兰亭序》取出给萧翼品鉴。萧翼故意称真迹是膺品,迷惑辨才。这么一来二往,萧翼把《兰亭序》秘藏于房梁上的地点摸准了。萧翼一日乘辨才不在寺内,窃《兰亭序》逃回京城,把真迹献于李世民。据说辨才发现《兰亭序》被盗,气得大病了一场,不久圆寂归西。此即盛传的“唐太宗计赚得《兰亭》”。李世民得《兰亭序》真迹后,奉为至宝,经常放在座侧,朝夕观览欣赏,多次题跋,并让太子李治用心临习。此后他让书法家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临摹,刻石拓印多幅赐给诸王和近臣,摹本从此散落人间,流传至今,以上3人临写本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而真迹呢?李世民对李治说,我死后,你只要把《兰亭序》用玉匣放进墓室我的身边,就是你尽孝了。李治照办,随葬昭陵。$$《兰亭序》下落另有版本$$《兰亭序》真迹第一次消失,在公元4世纪,被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昙带入墓中。郗昙出自书法世家,是晋代跟王羲之一样有名的书法家。其父郗鉴亦工书法,其兄郗愔的书法造诣更深,善章草,代表作有《至庆帖》。《兰亭序》怎么能到郗昙的手里?原来,郗鉴是王羲之的岳父,也就是郗昙是王羲之的小舅子。据说除了《兰亭序》,像王羲之的正书《乐毅论》,也被郗昙收藏。郗昙死后,将《兰亭序》等一批墨宝带入了自己的墓中。$$200多年后的南北朝时期陈霸先建立了陈朝,《兰亭序》等王氏真迹在此间再度现世。《南史·始兴王传》记载,当时北征军人盗掘了位于今天镇江丹徒境内的郗昙墓,盗得了大量陪葬品,其中就有王羲之及诸名家墨宝。“始兴王”是陈伯茂,为陈世祖陈蒨的第二个儿子,他聪明好学,尤喜习书。盗墓事发后,这些盗品全让官府给没收了,秘藏不示人。陈蒨看到儿子这么酷爱笔墨字画,就将这些墨宝赐给了陈伯茂。陈伯茂如获至宝,悉心描摹,竟然学得很像,深得精要。《陈书·世祖九王列传·始兴王伯茂》记载了上述史实:“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世祖深爱重之。是时征北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藏于秘府,世祖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甚得右军之法。”$$陈伯茂大概是在公元565年前后得到了王羲之这批墨宝的。但在3年后的公元568年底,陈国发生了一场政变,陈伯茂被其叔叔陈顼给杀了,时年才18岁。《兰亭序》再次从世人面前消失,没有了消息,直至后来被李世民收藏。据说,李世民生前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至极,有遗诏要求死后头枕《兰亭序》,即所谓“生则同榻死则同穴”。诗人陆游因此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真迹有待昭陵、乾陵发掘$$唐末五代的军阀温韬在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曾盗掘昭陵,史籍记载:“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由于昭陵修筑异常坚固,他让士兵费尽力气打通了75丈长的墓道,进入地宫,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简直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正寝东西两厢各有一座石床,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200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这些稀世珍藏,全被温韬取了出来,但迄今千余年来下落不明。$$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究竟是否仍留存昭陵墓室之内?如果被温韬凿陵盗出,为何迄今千余年来从未见真迹流传?$$对此,有些人认为,史书虽然记载温韬盗掘了昭陵,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并没有指明其中包括《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温韬盗掘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清理,故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但也有人认为,《兰亭序》真迹所以未见天日,是被也很爱好书法的李治暗中留下,掉了包把复制摹本随葬昭陵,真迹被李治和同样爱好书法的皇后武则天共同据有欣赏,到晚于李治去世的武则天死后才被带进了乾陵墓室。$$围绕《兰亭序》真迹的下落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一个历史文化之谜。究竟如何,只有到昭陵、乾陵正式发掘之时,才能见个分晓。$$郭沫若著文引发“笔墨官司”$$1965年6月,郭沫若写了两万字长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在《文物》杂志发表,《光明日报》连载。文章提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所写。此论一出,立即在学术界引起震动,各大报刊纷纷发表争鸣文章,展开了一场惊动毛泽东等高层的《兰亭论辩》。$$“王谢”是指王兴之(王羲之堂弟)和谢鲲(谢安伯父)。1964年至1965年间,在南京出土了《谢鲲墓志》和《王兴之夫妇墓志》,碑文都是用隶书写成的,这与同代的《兰亭序》笔迹大有不同。郭沫若据此认为“天下的晋书都必然是隶书”,而行书《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笔迹”。他进一步推论,《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均是王氏第七代孙——隋代出家禅师智永 “所写的稿本”。$$这个结论可谓石破天惊!对此,著名书法家高二适写了一篇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称郭文 “不啻在帖学上作了一个大翻身”。他认为当时就有楷书、行书的记载、传说和故事,而且流传至今的许多碑贴摹本也足以证明楷书字体在当时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认为《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高二适将这篇文章寄给《光明日报》,结果“以退稿处之”。于是他求助于忘年交章士钊。章士钊很理解他这个“小友”此刻的心情,于是将高文手稿转呈毛泽东,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该生来书,欲得我公评鉴,得以公表……我公弘奖为怀,惟酌量赐予处理”。$$毛泽东写信支持争鸣$$毛泽东接信后,很快于7月18日提笔函复章士钊说:“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毛泽东在信中表达了希望展开争论的意思,同时也给郭沫若写了封信,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郭沫若收到毛泽东的信后,当天就约见《光明日报》总编辑,建议在报纸上组织讨论。当时,临时代管文化工作的陈伯达,看到毛泽东给郭的信后立即作出安排。这样,高二适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于1965年7月23日在《光明日报》的《兰亭论辩》栏目见报。$$这篇唱“对台戏”的文章推出后,立即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兴趣。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了争鸣文章有几十篇之多。支持郭文观点的有张德钧、启功、龙潜、赵万里、于硕(于立群)、史树青等人;支持高二适观点的,有唐风、严北溟、商承祚等人。$$在这次论辩中,当时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康生起了很大作用。康生不仅沟通上层信息,还指示下属组织反驳高二适的文章。康生仅在《光明日报》上组织发表的文章就有10篇之多。高二适对这些“运作”自然是无从知晓的。$$随着这年年底姚文元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持续半年的兰亭论辩才告一段落。$$1973年3月,文物出版社编纂《兰亭论辩》一书,收录了有关“兰亭”真伪之争的18篇文章。按立论不同,分成上下两编。上编是郭沫若及与其观点一致的文章15篇;下编则仅有章士钊、高二适和商承祚的寥寥3篇。编者在出版说明中写道:“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多数文章赞成郭沫若同志的意见,支持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但也有文章持相反的看法……应当指出,这种争论反映了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斗争。”后来,郑重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回忆,当年他去南京看望高二适,高二适拍着《兰亭论辩》这本书,有些愤愤然地说:“看来,我是唯心主义了。”$$“文革”中流行贴政治标签。但一个千古之谜是不能简单地用“唯物”和“唯心”来作结论的,更不能靠“少数服从多数”来解决。

[1图]《兰亭序》版本之谜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 历代《兰亭序》的摹本、临本,以及刻本不可胜数,现扼要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兰亭》版本,评以优劣,以便选帖时参考。 1.“开皇本”。“开皇”为隋文帝年号,一种刻本为“开皇十三年”,另一种为
全文: 历代《兰亭序》的摹本、临本,以及刻本不可胜数,现扼要介绍一下比较有名的《兰亭》版本,评以优劣,以便选帖时参考。 1.“开皇本”。“开皇”为隋文帝年号,一种刻本为“开皇十三年”,另一种为
王羲之及《兰亭序》全文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王羲之 (公元321~公元379年,或公元303~公元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晋代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 《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在和一些文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为他们
全文:

王羲之 (公元321~公元379年,或公元303~公元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晋代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

《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在和一些文人举行的“修契”宴会上,为他们诗写的序文手稿。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劲飘逸。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誉之为 “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成为书法家们心摹手追的经典范本。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图]名家再写兰亭序生态芮城涌豪情——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侧记
作者: 芮城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 众艺术家在现场挥毫泼墨。 ■文/程宝盈 张学晋许小宾 吕红娟 翰墨飘香迎嘉宾,流金溢彩写山水。9月15日,在气势恢宏、张灯结彩的山西省芮城县人民体育场,名家云集,高朋满座,掌声雷动,歌声飞扬。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在此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省委宣
全文:

众艺术家在现场挥毫泼墨。

■文/程宝盈 张学晋许小宾 吕红娟

翰墨飘香迎嘉宾,流金溢彩写山水。9月15日,在气势恢宏、张灯结彩的山西省芮城县人民体育场,名家云集,高朋满座,掌声雷动,歌声飞扬。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在此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省委宣传部、运城市、芮城县的领导分别为本届书法、绘画百佳作品作者颁奖;当天芮城喜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省创作中心芮城写生基地”荣誉称号,这是继去年芮城获得 “中国书法之乡”后的又一殊荣;随后气势磅礴、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芮城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道教精髓博大精深。世界壁画艺术宝库、道教祖庭永乐宫正是芮城一张闪光的名片。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以“修路、抓大、绿化、开放、公平”为重点,转型发展,一路高歌,跨越发展,奋勇争先,打造西安、洛阳、运城的“后花园”和全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着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优秀生态文明旅游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省级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从2008年起,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借助前3届书画艺术节的影响,芮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吸引了更多商家赴芮投资兴业。第四届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在今年3月~9月筹备期间,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参与力度广泛,高规模高起点创意策划,筹备工作历经活动方案制订、宣传发动、收集书画作品、组织评审、装裱、编辑出版作品集、布展等10余个环节,使书画艺术节有序进行。先后征集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法国、印尼、意大利等国家作品7690幅,创四届征稿新高,呈现出参赛作品范围更广、参赛作品更精、国家级会员更多的喜人局面。8月份,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专家为主组成的评审团,悉心评选出100幅百佳奖作品,200幅优秀奖作品,200幅入展作品,艺术节期间这些作品在装葺一新的县会展中心精彩亮相。作为第四届书画艺术节的记载和见证,《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作品集》已出版发行。本届书画艺术节主要活动为 “一节、四会”,一节即中国(芮城)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主要有书画展、书画艺术交流、千人百米书画、戏曲演出等活动,四会是“中国书法之乡”芮城经验交流会、招商引资洽谈会、书画展销拍卖会和道教文化交流会。与往年相比,今年活动注重创新、内涵和影响力,本届书画艺术节亮点频闪,一是2011年全国书法名城(之乡)经验交流会于9月13日齐聚芮城,各书法之乡、书法名山负责人进行观摩、切磋,交流创建经验;二是书画展销拍卖会,在芮城会展中心拍卖前三届部分获奖作品,吸引各地企业家、收藏家竞买;三是闭幕式文艺节目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演出,姜昆、牛群等著名演员将精彩献艺;四是几家集团公司与芮城签署投资协议,总共引资上亿元。

连日来,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人流如织,好戏连台。招商引资,洽签项目,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9月16日下午,艺术节组委会在会展中心举行书画作品拍卖会,委托山西鼎丰拍卖公司对前3届的113幅书画作品进行拍卖。本次公开拍卖所得款项将列入民政账户,全部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自2008年书画艺术节举办以来,共征集2万余幅书画作品,经过中国书协、美协的专家评审,每年共评审出百佳作品100幅,优秀书画作品100幅,参展作品200幅,芮城县对前三届的113幅书画作品进行公开拍卖。书画拍卖会气氛热烈,暖流涌动,竞拍声积极踊跃,络绎不绝。山西鼎丰拍卖公司将113幅入展作品,名家作品和无装裱作品分别进行有底价和无底价公开拍卖。书画收藏者、爱好者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慧眼识金,经过激烈而紧张的竞拍,名家绘画《高原之春》和《江汉烟云》分别以8.5万元和7万元成功竞拍,拍卖会共募集善款112余万元。

9月19日,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圆满闭幕。

王羲之家谱影印本被赠予日本政要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本报讯 甘肃省两当县珍藏的王羲之家谱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书圣家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日前,这一珍贵文物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远渡重洋,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珍贵外交礼物,1月17日晚
全文:本报讯 甘肃省两当县珍藏的王羲之家谱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书圣家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日前,这一珍贵文物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远渡重洋,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珍贵外交礼物,1月17日晚
王羲之家族的“之”字名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文/张壮年 人名中使用“之”字由来已久,但将“之”字视为高雅和时尚广泛使用于名字之中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名门望族,起名都喜欢用“之’字,许多著名人物的名字都带“之”字,如科学家祖冲之、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史学家裴松之、将领刘牢之、沈庆之等。 将“之”字用于名字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书
全文:

■文/张壮年

人名中使用“之”字由来已久,但将“之”字视为高雅和时尚广泛使用于名字之中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名门望族,起名都喜欢用“之’字,许多著名人物的名字都带“之”字,如科学家祖冲之、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史学家裴松之、将领刘牢之、沈庆之等。

将“之”字用于名字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家族。这个家族是两晋时著名的琅琊王氏,自王羲之这一辈起几代人都喜欢用“之”字取名,一代传一代,共传了五六代,延续了一二百年。

王羲之是琅琊王氏的六世孙,他这一代用“之”取名的,除王羲之外,还有晏之、允之、籍之、颐之、胡之、羡之、彭之、翘之、兴之等。

王羲之对“之”更是情有独钟,他将他的几个儿子全部用“之”字命名,取名为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献之。而他的儿子也全部用“之”字为自己的男孩取名,尤其是长子玄之,延续三代都用“之”字为孩子取名,依次为蕴之、抚之、懿之。这样,从王羲之算起,琅都王氏王羲之这一支,用“之”命名就传了五代。

与王羲之同一代的王允之,其后人也都是用“之”字命名,延续了六代,比王羲之还多一代。其名依次是:第二代??之、仲之,第三代冲之、肇之,第四代范之,第五代横之,第六代谦之、俭之。

另外,与王羲之同一代的王胡之,其后人五代也全部用“之”字命名。

这种几代人都用“之”字命名的方式是很独特的,在中国姓名文化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为什么两晋南北朝时用“之”字取名盛行,一些文人名士喜欢用“之”字命名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道教五斗米道有关。五斗米道是东汉顺帝年间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张陵创立的,他们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经典,教人奉道悔过。五斗米道多用“之”字作为道徒名字的暗记,出于对五斗米道的崇信,“之”字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加上“之”字本身的特殊含意,格外受门阀世族的喜爱,于是“之”字频频出现在他们的名字之中。

另一个原因是,两晋南北朝时,姓名的避讳逐渐严格起来,皇帝的名字要避讳,称作“国讳”;父母、祖父母的名字要避讳,称作“家讳”;圣人的名字也要避讳,称“圣讳”。所以,取个好名字不容易,要受到种种避讳的限制。而当时的“道”、“之”不在“家讳”之列,父子、祖孙均可同用而不讳。于是,文人名士便热衷于用“之”字命名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出现了王羲之家族几代人同用“之”字取名的特殊现象。

传统越剧遭遇现代文化冲击
作者: 张乐姜瑞余靖静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礼服时装取代了长衫水袖,说唱摇滚盖过了委婉清唱。话剧、音乐剧、影视片、流行音乐成为潮流所向,曾经风靡中国大地的传统戏剧却日益少有人问津。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百年历史发展以及不断的继承和变革中前行。从舞台到演员,从题材到舞美,从唱腔到服饰,百年越剧不断地汲取着其他艺术的养分,一代代优秀的越剧表演
全文:

礼服时装取代了长衫水袖,说唱摇滚盖过了委婉清唱。话剧、音乐剧、影视片、流行音乐成为潮流所向,曾经风靡中国大地的传统戏剧却日益少有人问津。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在百年历史发展以及不断的继承和变革中前行。从舞台到演员,从题材到舞美,从唱腔到服饰,百年越剧不断地汲取着其他艺术的养分,一代代优秀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断的变革中让越剧充满了时代特色。3月27日,越剧迎来了她100岁生日。辉煌的历史和官方庆典的隆重热烈,难掩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落寞和无奈。中国传统越剧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和上海近百年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最开放、潮流文化最时尚最先锋的地方。当年,越剧在浙江萌芽成长,并在上海汲取了传统京剧、昆曲的养分,借鉴了话剧、电影等新兴艺术,一登台亮相就艺压群芳,一举成为引导时代潮流的先锋文化。如今,潮流文化成了影视、音乐剧和流行音乐的天下。欧美流行乐曲、日韩影视作品最早在这里登陆,一些年轻人对日韩潮流文化如数家珍,却从未看过一场越剧,甚至不知越剧为何物。市场萎缩,观众日趋老化。有资料显示,尽管风靡全国、贵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但越剧的观众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其中尤以中老年人居多。在年轻一代中,越剧则少有人问津。缺乏观众,一些国有剧团艰难度日,少数甚至黯然解散。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将其归咎于当代文化的多元。他认为,现代社会比过去有更丰富的艺术品种、艺术样式和文化产品。因此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热衷于其他艺术而非越剧等地方戏剧,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同时也坦言,越剧确实面临着如何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的问题。“越剧年轻观众的缺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戏曲艺术还不太为年轻人所了解或熟悉。”近年来,江浙沪等地的文化机构和演出机构探索用低票价的方式争取观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名角的戏一票难求,但没了名角,许多场次的售票窗口仍然门庭冷落。上海、浙江等地的文化人士和越剧名团为争取年轻观众,开展了越剧进高校活动,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举行越剧演出和越剧知识介绍。虽说温婉优美的越剧让青年学子眼前一亮,但结果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测的那般乐观。剧团坦言“去一次亏一次,不可能有经济效益”,讲课人感慨多数学生只是好奇,看热闹的心理和一次两次的授课培养不了对越剧的兴趣。面临窘境的并非只有越剧,中国许多传统戏曲正在潮流文化的冲击下加速消亡。文化名人余秋雨认为,传统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它符合了当时的时代审美和情趣,时代变化了,被取而代之是历史的必然。人们无权也不可能要求一种传统文化永远占据潮流的先锋。“正如只存在了75年的元曲,尽管时间短暂,却并不影响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他说。不过更多的人并不希望它们消亡。如为了挽救有“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将其列入了首批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抢救和保护。政府也相继拨出资金或出台政策,对这些艺术奇葩予以扶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曾在全省范围内选拔戏剧好苗,予以集中培养打造。以青春姿态亮相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艺惊四座,不仅再度掀起了一股越剧的潮流,还走出国门,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纵观中国越剧百年历史,兴衰似乎都与创新改革密切相关。”当今中国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是坚定的改革派。她的脱颖而出得益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轮成功的越剧改革。尽管困难重重,但茅威涛一直没有放弃探索文化革新之路。近些年来由她领衔主演的《孔乙己》、《藏书之家》未必能赢得所有戏迷的拥护和支持,但却让人耳目一新。她说,自己的新剧目舞台面貌虽然变化很多,但越剧的基本点不会变。那就是写意型的戏曲精神不变,“女子越剧”本体不变,浙江嵊州方言不变。“新世纪的新越剧,应该依然有牢固的民族文化之根,依然是堂堂的中国气派、婉约的江南风格!”有人认为,越剧想要重振昔日辉煌,还必须与时尚主动结合。为此,越剧在百年诞辰之际,在杭州首次进入酒吧,成为探询是否为年轻人所接受、愿意掏钱消费的一次大胆实验。上海也在纪念越剧百年诞辰活动中安排了一系列非常时尚的活动,如让参加《越剧的诞生》直播晚会的越剧艺术家们像电影明星一样走过星光大道,踏上红地毯。上海越剧院与报纸在网上开辟越剧博客,并举办博客大赛,增加越剧的时尚魅力,吸引年轻人对越剧品头论足。不管迎合和接轨潮流元素的改革尝试结果会如何,人们仍然希望越剧能借百年诞辰举国庆贺之际,重获青春与魅力。

绍兴 一个百年越剧的传奇“草台”
作者: 张彦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在越剧诞生百年之际,我们蹚过中国戏曲艺术的长河,在越剧的故乡,张望那并不遥远的“草台”。$$肥沃越剧的草根土壤$$一种从乡间传出的方言之音,何以能逐渐弥散,沿着不息的剡溪,飘过曹娥江,流入黄浦江,最终风靡全国,倾倒华人世界?一个地方剧种,虽历经岁月流变,何以能保持百年不衰?$$在越剧诞辰百年之际,众
全文:的师带徒模式。$$绍兴市委宣传部每年用于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的6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中,1/3被用于越剧创作,以奖励创作新剧本、探索越剧新路子。嵊州设立2000万元越剧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万元
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浙江绍兴公祭大禹陵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大禹陵 
描述:本报讯 伴随着绵绵细雨和悠扬古乐,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近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 在此次祭祀活动中,有来自海内外的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参加。今年84岁的夏旭明是台湾夏氏宗亲会的常务理事。他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大禹的后人觉得
全文:

本报讯 伴随着绵绵细雨和悠扬古乐,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近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

在此次祭祀活动中,有来自海内外的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参加。今年84岁的夏旭明是台湾夏氏宗亲会的常务理事。他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大禹的后人觉得非常荣耀,这次也是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祭祀的。

据绍兴姒族研究会会长姒大牛介绍,目前,在韩国和中国台湾、浙江、福建等地都相继成立了大禹宗亲会,海内外大禹后裔有五六亿人之多,其中姒氏后裔有2000多人。

据了解,“北祭黄帝陵,南祭大禹陵”是华夏后代祭祀祖先的传统方式。2006年,祭祀大禹陵典礼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祭禹”与“祭黄”一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祭大禹的活动从1995年恢复以后到现在已经是第16届了。 (李安)

海内外韩氏宗亲代表赴海南文昌寻根问祖

本报讯 日前,畅叙乡谊,促进合作,第四届世界韩氏恳亲会在海南举行。其间,参加第四届世界韩氏恳亲会的近千名韩氏代表到文昌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寻根问祖活动。

在一天的行程中,参加第四届世界韩氏恳亲会的近千名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先后来到了文昌中学、宋氏祖居、白金海岸等地进行参观考察。

据了解,本届韩氏恳亲会的主题是联谊、团结、合作、发展。共有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多个省市的近千名海内外韩氏宗亲,缘聚文昌,畅叙乡谊,共谋发展。

随着文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航天城、两桥一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文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韩氏宗亲到文昌市投资置业。 (张熙松)

海内外刘氏宗亲齐聚蚌埠谋发展

本报讯 世界刘氏联谊总会第一届第三次理事大会(年会)于4月15日~17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世界刘氏联谊总会主席、马来西亚丹斯里刘南辉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刘氏宗亲成员、企业家共计300余人集聚一堂,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安徽省侨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晓萍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康晓萍在致辞中首先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刘氏族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世界刘氏联谊总会第三次理事会的召开,是蚌埠对外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安徽省侨界的一件喜事。刘氏宗亲涌现出无数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名人,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灿烂辉煌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丘慧珠)

世界廖氏宗亲举行祭祖大典

本报讯 近日,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落成典礼暨庚寅年世界廖氏祭祖大典活动在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港、澳、台、赣、粤、桂等地的700多名廖氏宗亲参加了仪式。

唐河县湖阳镇是世界廖氏发源地。世界廖氏宗亲会组织捐款修建了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该工程总投资281万元,占地面积271平方米,建筑面积515平方米,历时3年建成。 (史丰华)

海内外苏氏宗亲陕西武功恭祭苏武

本报讯 陕西省武功县近日举行恭祭苏武活动,来自印尼、菲律宾、中国香港、福建等地的100多名苏氏宗亲参加了恭祭。

100多名海内外苏氏宗亲和当地群众近千人,在武功县苏武广场上参加恭祭苏武典礼,随后瞻仰了苏武墓园。苏武是家喻户晓的坚守气节的典范。他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滞留匈奴19载,仗节牧羊,忠贞不屈。病逝后,苏武归葬于故里武功县。

主祭人印尼苏钢集团董事长苏用发表示,小学时他第一次读到“苏武牧羊”的故事,便被其精神深深感动。作为身在海外的苏姓后人,能够回来寻根祭祖并为祖先故里做一些善事令他倍感荣幸。

1997年以来,东南亚苏姓后裔多次组团寻根问祖。在陕西省武功县,他们捐资修缮苏武墓园和纪念馆,并慷慨捐助当地教育,修建了苏东中学、苏东第二小学校等。 (谢方芳)

《兰亭集序》有可能藏在乾陵
作者: 冽玮  来源:西部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陕西考古工作者对唐乾陵的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大进展,下宫遗址的布局已逐步展露“真容”,专家称,《兰亭集序》是否在乾陵尚不能证实。$$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园,为全国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墓,它是中国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也是中国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
全文:高宗的时候,随葬品的价值就占了全国财政的1/3。20多年后,武则天驾崩,全国1/3的金银珠宝又被带进了乾陵。耗资之巨、陪葬之丰可想而知。况且史书上还明确记载,唐高宗临死时,还特意留下遗言,要将他生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