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百年越剧音乐新论
作者: 周来达  来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越剧  越剧  戏剧音乐 
描述:本书记述了越剧音乐的概况,介绍了越剧音乐类曲牌体的形成和化解、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碰撞越剧音乐的基本特性等。
百年越剧“四个一”
作者: 周来达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T越剧自1906年诞生以来, 迄今已一百年。一百年来越剧 音乐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简言之,可以概括为“四个一”。$E$$ “一念之下”产生了越剧和越剧 音乐。$$ 1906年清明节前一天,马 潮水(1885-1974)等落地唱书 艺人在浙江省嵊县,“一念之 下”“用八仙桌搭成草台,上演 了《珍
全文:

$T越剧自1906年诞生以来, 迄今已一百年。一百年来越剧 音乐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简言之,可以概括为“四个一”。$E$$ “一念之下”产生了越剧和越剧 音乐。$$ 1906年清明节前一天,马 潮水(1885-1974)等落地唱书 艺人在浙江省嵊县,“一念之 下”“用八仙桌搭成草台,上演 了《珍珠塔》”,所用唱调就是流 传在浙江省嵊县的说唱音乐: “落地唱书调”的[呤哦调]等。于 是,同样的说唱音乐此时就成 了越剧音乐,越剧和越剧音乐 即此诞生。$$ “一音之差”实现了越剧音乐的 体制转换和声腔重构。$$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施 银花为代表的“三花一娟”等, 将越剧男腔[正调腔]帮腔的结 束句“一呤哦”乐汇的最后一个 “do”音,改为低音“sol”音。乐曲 终止音的“一音之差”,作用非 同小可。其结果是,越剧男腔[正 调腔]宫调式,变成了微调式。越 剧男腔从此质变。$$ 意想不到的是,这一音之 差竟然使[正调腔]唱调的首尾, 与著名的民歌[孟姜女调](下称 [孟调])的首句首节旋律,第二、 四句的结束乐汇惊人相似。这 就是说[孟调]的第二、四乐句旋 律如今已经成为越剧唱调的掼 腔落调,由此而大量引入了[孟 调]因素,致使越剧音乐的基本 风格为之大变,一改男腔干涩 刚直而为女腔的优雅柔美。长 期来没有搞清楚的女子越剧音 乐风格渊源问题,如今终于水 落石出。$$ 无独有偶,越剧[正调腔] 的过门(包括前奏),恰巧是 摘取曲调的首尾乐汇组合而 成,这样,[孟调]的首尾旋 律也就被当作过门,无数次地 被反复强调了出来。久而久 之,这个唱调就形成了一个基 本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越剧女 腔基本调。$$ 与此同时,越剧组织和发 展唱调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 也发生了变化,一改类曲牌联 缀法为对基本调进行板腔变奏 法。由此产生的第一个调腔 [四工调腔],标志着越剧音乐 体制转换和声腔重构的基本完 成,女腔由此兴起。$$ “一调之改”完善和丰富了越剧 音乐的机制和内涵。$$ 1943年11月,袁雪芬和周 宝财在合作演出《香妃》一剧 时,将“四工”弦改为“合尺” 弦。就是这个“四、尺”之变的 “一调之改”,一举解决了越剧 女膣[四工调腔]内部,基本调与 过门不和谐等问题。在此基础 上,越剧再次运用板腔化手段 对女腔基本调进行变奏,派生 出了[尺调]的快板、慢板、器板 等10余种板式唱调,使之一跃 而为女腔的主调主腔。此后,又 先后派生了[弦下调]、[新六字 调]和[反四工调]等调式唱腔和 [男调(板)]等,进一步完善和丰 富了越剧音乐的机制和内涵, 由此极大地满足了当时越剧的 音乐表演和观众欣赏的需求, 将越剧音乐推向了成熟。$$ 将西方音乐的一技之长,运用 子越剧音乐之中。$$ 20世纪是西方音乐文化全 面进入中国的时代。40年代中 期,学习西方音乐出身的刘如 曾教授,第一个将西方主题贯 穿等的音乐理念和技法,融入 与此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越剧 板腔化发展旋律的机制之中, 由此创作的《祥林嫂》音乐,获 得了极大成功。此后,在《梁祝》 《西厢记》《红楼梦》等经典的越 剧音乐作品中,又进一步体现 了这种音乐思想,由此推动了 越剧音乐在中西音乐文化碰撞 中的和谐发展。$$ 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 文化内涵的音乐理念和技巧融 会贯通,运用于越剧音乐的创 作实践中,这种发展越剧音乐 的新思维及其成功经验,既使 越剧音乐因此积聚了更多的创 腔基本方法,提高了越剧的创 腔能力,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 姊妹剧种音乐的创作思想和技 巧的转变提高。如果说,此后 的所谓“样板戏”音乐,主要 是运用主题贯穿等西方音乐理 念和手法,结合京剧板腔体音 乐特性进行创作的话,那么, 追溯这种创作理念和三法最早 运用于戏曲音乐,并产生重大 影响的,恐怕就是越剧了。$$ 越剧音乐形成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四个一”现象,不仅 清楚地记录了越剧音乐在它的 初创期、转型期、发展期、成 熟期等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而且还以它高超的技艺和独特 的音乐思维,体现了科学的音 乐发展思想对于越剧音乐形成 发展的价值。这是越剧音乐文 化的一份宝贵财富,值得学习 借鉴。

贵有科学发展的越剧音乐
作者: 周来达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越剧自1906年诞生以来,越剧音乐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百年来,越剧音乐本体经历了初创期、转型期和完善发展期。发生和盛行于这三个时期的主要是三种音乐思潮。$$越剧音乐发展第一个思潮的核心是 “和而不同”的音乐思想。该思潮的发生和形成,以马潮水为代表,以1906年越剧的诞生,实行曲牌联缀音乐体制和走出山村
全文:

越剧自1906年诞生以来,越剧音乐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百年来,越剧音乐本体经历了初创期、转型期和完善发展期。发生和盛行于这三个时期的主要是三种音乐思潮。$$越剧音乐发展第一个思潮的核心是 “和而不同”的音乐思想。该思潮的发生和形成,以马潮水为代表,以1906年越剧的诞生,实行曲牌联缀音乐体制和走出山村为标志。$$1906年清明节前一天,以马潮水(1885年至1974年)为代表的浙江嵊县六位男性农民化妆登台上演了《珍珠塔》,标志越剧的诞生。人们把这时期的越剧称之为“小歌(念‘鼓’)班”,亦称“的笃班”。$$世上原本没有越剧,也没有现成的越剧音乐,当初演唱的曲调是借用流行于当地的说唱音乐“呤哦调”。这也就是此后越剧男腔的主要唱调,越剧音乐由此诞生。$$此后,越剧常用的唱调还有“断工调”、“钱塘调”、“孟姜女调”等10余种。从越剧音乐组织这些唱曲的音乐思维方式和这些曲调自身的形态看,其音乐制式应属曲牌联缀体。$$戏曲音乐曲牌联缀体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它主张将多个不同的曲调合在一起为我所用。$$从初创期越剧音乐的来源及组织曲调的思想方式可见,越剧音乐就是传统音乐资源共享制以及“和而不同”音乐思想的产物。$$新生的越剧音乐既熟悉又新鲜,所谓“的笃班,的笃班,笃得男人勿落坂,笃得女人勿烧饭”的顺口溜,就描述了越剧音乐第一个高潮出现时,受老百姓热烈欢迎的情景。表明由此形成的音乐思潮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意识。$$越剧音乐发展第二个音乐思潮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音乐思想。该思潮的发生和形成以施银花为代表,以1936年前的越剧女腔基本调形成,音乐体制转换,声腔重构的基本完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走进上海为标志。$$1923年,越剧第一个女科班的诞生,标志男、女声腔开始进入交替阶段。以施银花为代表的越剧男、女声腔的交替的本质,不是以前所说的“更弦换调”,而是以比较先进的音乐体制板腔体替换男腔的曲牌联缀体,进行声腔的重构。$$新生的越剧板腔体音乐,“四工调”很快成为当时上海、浙江等地最流行的流行音乐,越剧音乐的第二个高潮就此出现。与此同时,越剧音乐也获得了长期在上海立足的资格。应该说,这是越剧音乐史上最大、最成功、最根本的一次变革。追溯这个演变过程却发现,如此重大的变革在越剧做来,从根本上看,只是将乐曲的终止音由“宫”变“徵”的一音之差。$$越剧前辈艺人以超人的才智和技艺,从改革音乐体制入手,从制度上实现和保障了越剧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为越剧音乐的发展创下的不朽功勋。$$越剧音乐发展第三个音乐思潮的核心是和谐发展的音乐思想。该思潮的发生和形成以袁雪芬和刘如曾为代表,以1942年越剧改革大潮的掀起,越剧音乐实现了内、外的和谐发展,开始走向全国和国际等为标志。$$越剧音乐的内部不谐和因素,主要是新建立的音乐体制内部的音乐机制尚不完善、内涵亟待丰富等。例如,如此优秀的基本调,如此优越的音乐体制,却仅仅只衍生出一个调式“四工调”唱腔,且板式不多,板腔化程度和质量也不够高,说明机制潜在的能量,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如何发挥音乐体制和基本调在女腔中的作用,提高板腔化程度,创建更多、更好的板式唱腔?等等都亟待女腔去解决。$$于是,1943年11月,袁雪芬在演出《香妃》一剧时,将“四工”弦改为“合尺”弦,由此产生的“尺调”及其创造的过门,从机制上弥补了女腔的不足,理顺了越剧音乐内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袁雪芬等再次运用板腔化手段对同一个女腔基本调进行变奏,创造出了“尺调”的快板、慢板、嚣板等10余种板式唱调,极大地丰富了女腔内涵,使“尺调腔”一跃而为女腔的主调、主腔。袁雪芬等于1945年、1950年、1959年、1965年分别新创了“弦下调”、“南调”、“六字调”和“反四工调”。越剧音乐通过这些对内关系的协调,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表演的能力,满足了观众审美需求,从而获得了新的和谐发展。$$如果说袁雪芬重在解决越剧音乐内部机制不谐和,巩固了新的音乐体制,促使了女腔的和谐和发展的话,那么,刘如曾可谓重在解决对外的和谐问题。其中,主要的是协调了当时的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的关系。$$将西方音乐文化理念、技法和伴奏乐器等融入越剧音乐,实现越剧音乐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碰撞中的和谐发展,先师刘如曾教授可谓第一人。$$例如,为丰富越剧音乐的创作手法,刘如曾教授第一个将西方主题贯穿等的音乐理念和技法,融入与此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越剧板腔化发展旋律的机制之中。由他作曲的《祥林嫂》、《梁祝》、《西厢记》等音乐作品,无不体现了这种音乐思想。$$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理念和技巧融会贯通,运用于越剧音乐的创作实践中,这种发展越剧音乐的新思维,不啻是个伟大的创造。其成功的经验,既使越剧音乐因此积聚了更多的创腔基本方法,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越剧的创腔能力,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姊妹剧种音乐的创作思想和技巧的转变提高。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乐清唱剧《祥林嫂》等作品,都是运用西方音乐形式、乐器、曲式学和作曲技法等音乐文化成果与越剧音乐结合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再次显示了利用西方的“瓶”装越剧音乐的“酒”,以西方主题展开与越剧板腔发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进行音乐创作,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向世人昭示,越剧音乐走向国际的形式不仅是舞台上的戏曲,而且还有易为西方接受的交响乐等音乐形式。越剧音乐不仅是浙江的、上海的,也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国际的、世界的,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当前的越剧音乐缺少什么?不是包装和技术,更不是越剧音乐本身丧失了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能力,而是对越剧音乐本体缺少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缺乏像马潮水、施银花、袁雪芬、刘如曾等这样杰出的优秀艺术家,即缺少正确的音乐发展思想和杰出的领袖群伦之人才,能够带领队伍审时度势地通过运用完善音乐机制、丰富声腔内涵等手段,来调整越剧音乐的内、外关系,实现和谐发展。和谐与不和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某些时候和谐多些,某些时候不和谐突出些,就像音乐本身的旋律或和弦进行法则“协和-不谐和-解决”的循环一样,都是正常的。越剧音乐只有通过不断地调节自己,在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的同时,才能实现自身的繁荣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百年越剧音乐与三大音乐思潮——写在越剧诞生百年之际
作者: 周来达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音乐  马潮水  施银花  袁雪芬和刘如曾  三大音乐思潮  科学发展音乐思想 
描述:发展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越剧音乐——纪念越剧诞生一百周年
作者: 周来达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音乐  科学发展  音乐思想 
描述:有科学的音乐发展思想。
百年越剧音乐思想初探——写在越剧华诞百年之际
作者: 周来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音乐科学发展思想  “两段”“六期”  “三大”音乐思想  “四个一” 
描述:“一技之长”,融于越剧音乐之中,丰富越剧音乐的创作技法,提高创腔能力,促进越剧音乐与西方音乐和谐发展的情景。首次提出了越剧以“四个一”形式体现出来的“音乐资源共享、和而不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三大”音乐发展思想,是科学的音乐发展思想之观点。
袁雪芬越剧音乐发展思想初探
作者: 周来达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袁雪芬  音乐发展思想  形成  发展  内涵  特征 
描述:剧音乐的和谐发展.并认为该思想具有改革性、实践性、阶段性、民间性、开放性等特性和始于思成于行,重和谐擅律己,诸干艺勤研究等特征.
关于戏曲音乐创作机制和戏曲生存发展的思考
作者: 周来达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创作  戏曲音乐  戏曲演员  生存发展  作曲家  戏曲声腔  三结合  新音乐  越剧  机制 
描述:假如你面对的是太监,却不知道他是太监,于是遍请名医,研究他为什么不会生育,这一切自然徒劳。假如,我们面对的戏曲声腔已经是太监了
对当代戏曲音乐创作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 周来达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音乐创作  创作机制  学术研讨会  音乐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  第九届年会  机制问题  越剧音乐 
描述:对于戏曲音乐创作机制问题,2006年10月份以来笔者在《百年越剧音乐新论》、《戏曲研究》、《音乐与表演》、《音乐周报》①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全国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音乐第
百年越剧音乐五个“一”
作者: 周来达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百年越剧  音乐  细节  五个“一” 
描述:本文通过对百年越剧发展过程中一念之下、一音之差、一调之变,一技之长和一体之改五个细节演变过程的详细演示,首次揭示和诠释了越剧女腔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等的奥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