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0图]兰亭学探要
作者: 毛万宝  来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集研究”、“兰亭论辨研究”、“与兰亭有关学术研究”和“兰亭遗址研究”等五大版块。本书以史料为基础,发挥思辨之长,在兰亭学问题上托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从而为后人的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兰亭雅集:文本、误读与挪借
作者: 毛万宝  来源:美术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兰亭雅集:文本、误读与挪借
也说兰亭论辨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毛万宝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书法报》今年第7期所刊胡湛一文 涉及兰亭论辨问题,李启明认为“其中存 在一些疑问”,特撰文(文见《书法报》 今年第14期第19版)提出不同意见。然 而,读罢李文,觉李文同样“存在一些疑 问”,为此,笔者也想提出如下几点不同 意见。$$ 其一,“兰亭论辨”之“辨”,近年 来的有关报刊绝大部分皆写作“
全文:

《书法报》今年第7期所刊胡湛一文 涉及兰亭论辨问题,李启明认为“其中存 在一些疑问”,特撰文(文见《书法报》 今年第14期第19版)提出不同意见。然 而,读罢李文,觉李文同样“存在一些疑 问”,为此,笔者也想提出如下几点不同 意见。$$ 其一,“兰亭论辨”之“辨”,近年 来的有关报刊绝大部分皆写作“辩”。之 所以如此,我想,要么因作者笔误所致, 要么因编校人员妄改所致。“辨”与 “辩”,在古汉语中是相通的,二者可以相 互置换;但在现代汉语中,除“辨白”、 “辨正”等极少数词中的“辨”可写作 “辩”外,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不可 轻易互换的,像“辨别”、“考辨”、“分 辨”与“思辨”等词中的“辨”就不能写 作“辩”,“辩论”、“辩解”、“雄辩” 与“辩证法”中的“辩”也不能写作 “辨”。“兰亭论辨”一词中的“论”指的 是“讨论”、“议论”与“辩论”,“辨” 指的则是“考辨”、“辨析”与“辨误”。 “兰亭论辨”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最早 定型于文物出版社1973年3月编辑、 1977年10月出版的《兰亭论辨》一书。 而形成术语的称谓,是不容随意加以改动 的。至于“兰亭论辨”四字要不要加引 号,可视文章需要或作者习惯而定,加不 加皆可。李启明文章题目作“兰亭论辩” 字样,不知是原稿如此还是编校改动所 致?但笔者此前有篇谈兰亭论辨的文章, 发表时“辨”字皆被编校改为“辩”字, 真无可奈何也!$$ 其二,郭沫若的文章题目问题。胡文 将郭文题目写作“《由王徽之墓志看〈兰 亭序〉之真伪》”,固然是错的,但李文写 作“《由王谢墓志看〈兰亭序〉之真伪》”, 也不够准确。郭文的题目原来叫“《由王 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相比 之下,李文少了“的出土”三字,并将 “论到”、“的”字改为“看”和“之”字 了,至于“兰亭序”三字加不加书名号并 不重要,郭文没有加,但后人引述时加上 也完全可以(笔者是倾向于加上的)。$$ 其三,郭文的原载与转载问题。李文 认为郭文“1965年发表于《光明日报》 后转载于《文物》杂志”,也不够准确。 实际上郭文是“发表于《文物》1965年 第6期”,“转载于《光明日报》1965年 6月10、11日”。《兰亭论辨》一书收录 郭文时,后面即明确写道——“原载《文 物》1965年第6期”。《文物》杂志与 《兰亭论辨》一书同为文物出版社编辑、 出版,因此,郭文之后的编辑说明,应当 是权威而又可信的。原载与转载,文字内 容上没有出入,只是转载时《光明日报》 版面有限少了一些附图而已。高二适写反 驳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时,看 到的是连载稿,该文开头即说:“顷见 《光明日报》连载郭沫若先生《由王谢墓 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高文 “原载1965年7月23日《光明日报》”, 《兰亭论辨》一书在高文的后面亦标注得 明明白白。$$ 其四,兰亭论辨的发生问题。对此, 胡文的理解确实比较简单,但胡文只是在 谈新文人书法问题时顺便道及,故尔情有 可原。然李文专题探讨,却同样未能真正 把握该问题的“复杂”性,则未免让人感 到几分遗憾。简单地说,兰亭论辨发生的 经过是这样的——郭文《由王谢墓志的出 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发表之后,高 二适立即撰文反驳,文成之后(初稿), 他按照自然投稿方式寄《光明日报》,但 没几天即道退稿。高又写信请求其师章士 钊帮助发表。章同意高文观点,退回嘱修 改局部错误。高遵嘱修改成二稿,再寄 章。章阅后再提修改意见,退高。高于7 月7日夜完成定稿,次日早晨寄出。章于 7月16日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毛读后作 出批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于7 月18日同时写信给章士钊、郭沫若,赞 成高文公开发表,这样,7月23日高文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就在《光明日 报》上发表了(这一问题,笔者已有另文 《“四十之惑”当休矣——〈驳议〉问世前 的“前内幕”辨误》详叙,见《书法导 报》2006年4月5日)。随后,郭沫若除 本人一下写了两篇文章外,还在康生的组 织下“拉壮丁”拉了近十篇文章,密集投 放当时的《文物》杂志与《光明日报》, 形成论辨的强势阵营。不同意郭文观点的 文章当时仅三篇,而且还发表于北京以外 的《文汇报》(唐风文)、《学术月刊》(严北溟 文)和《中山大学学报》(商承祚文)。$$ 最后一点,李文说:“可以肯定的是 ‘兰亭论辩’(‘辩’当作‘辨’,下 同——引者按)当时是经毛泽东授意,康 生组织,郭沫若参与的一场所谓‘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的阶级之争,充满了 极大的政治因素,后来‘兰亭论辩’人数 的增加,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绝非 《传》文(即胡文——引者按)所写的如 此简单。”在我们看来,说兰亭论辨“充 满了极大的政治因素”,而且其中的“政 治关系”“错综复杂”,完全符合事实; 但说兰亭论辨曾“经毛泽东授意”则未免 失之偏颇。其实,在兰亭论辨展开之前, 毛泽东是应章士钊的请求“赞成”高二适 文章公开发表的,这中间虽有照顾章士钊 情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在于想以此举 倡导一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1963 年即已提出的党的文艺方针),根本谈不 上什么“授意”。关于兰亭论辨中的政治 因素,笔者亦有所探讨,并于不久前撰就 17000余言长文《兰亭论辨:学术背后的 政治阴影》予以详述,故而此处从略。$$ 李文收尾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 议——“作为搞书法的研究者,应当严谨、 细致、客观,而不能凭空想象”,笔者由 衷赞同。但我还想补充一句,即:从事史 学研究时,对有关史料(哪怕是常识性史 料),必须尽最大努力去查看相对原始的 文献,若一味依靠“二手货”或“大致印 象”,那就必定要吃亏上当、以讹传讹, 别人的错误未能纠正,反而把自己的错误 示之于众了。笔者之拙见,不知李先生以 为然否?

托身报刊:收获系统成果20世纪上、中叶书法理论特征之一(下)
作者: 毛万宝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谱》  书法理论  20世纪  流传情况  孙过庭  启功  收获  《兰亭序》  郭沫若  墨迹 
描述:托身报刊:收获系统成果20世纪上、中叶书法理论特征之一(下)
《兰亭序》创作真相新辨:兼释祁小春《兰亭序》『癸丑』和『揽』字之疑
作者: 毛万宝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由于历史尘雾的笼罩,今天要弄清《兰亭序》创作真相已非常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思进取、因袭旧说的理由.我们认为,根据艺术创作(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加以谨慎而合理的推测,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兰亭序》创作真相的.
兰亭论辨:学术背后的政治话语
作者: 毛万宝  来源: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兰亭序  总体认识  学术论争  文化背景  社会政治  重新认识  述评  郭沫若  史料 
描述:关于1965年那场兰亭论辨,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给予关注,并写出数篇述评文字。这几篇拙稿,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所涉及,但总体认识上,还是把它视为一场纯粹的学术论争。直到后来发现一些新的有关兰亭论辨之史料,笔者才重新认识到:兰亭论辨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论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论启功在《兰亭序》研究中的矛盾表现
作者: 毛万宝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序》  启功  矛盾  得失  文章  60年代  书法价值  书法地位 
描述:到了1965年,轰轰烈烈的兰亭论辩兴起之时,启功却于《文物》第10期发表专论《的迷信
家传寺藏入昭陵:关于《兰亭序》真迹流传经过的辨析
作者: 毛万宝  来源: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序  真迹流传  唐太宗  书法理论  郭沫若  辨析  雅集  修改稿  文字  武德 
描述: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雅集当天,王羲之所书序文只是一通草稿,那上面既无题目亦无署名,有的倒是大量圈画与涂改。为了让它同诗集一道向外传播,雅集过后,他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加以誊正、修改、再誊正与再修改,直至定稿补上题目、署名。遗憾的是,有了题目、署名的定稿,书法效果却比不上定稿前的那通修改稿(文字
兰亭絮谈
作者: 毛万宝  来源:广东民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  王羲之  书法家  越王  春秋  汉代  东晋 
描述: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于此建有驿亭,兰亭因而得名。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邀数十名人雅上在这里作兰亭集序,自此兰亭得以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慕名而来的俗人雅士络绎不绝。因此,本刊特编系列文化短篇“兰亭絮谈”以飨读者。[编者按]
再探兰亭真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兰亭论辩述略
作者: 毛万宝  来源: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序  郭沫若  学术论辩  真伪  书法理论  三国志  文章  当代书法  八十年代  高潮 
描述:编者按:20世纪60年代,由郭沫若先生发起的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辩写下了中国近现代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一页.当年的这场学术论辩为当代书法的研究与发展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呢?本期我们编发了毛万宝、杨文浏先生的两篇文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