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汉代的吴越文化
作者: 董楚平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吴越文化  文化转型 
描述:汉代是吴越文化民族性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主导人口与基本居民由越人变为汉人 ,使吴越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激变 ,此后二千多年吴越地区的文化个性 ,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汉语代替越语 ,尚武变为崇文 ,文艺与科技发达 ,养生与隐逸盛行等等 ,是汉代吴越文化的新特点
汉代吴越人才分布特点及原因初探
作者: 滕雪慧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吴越地区  人才分布  儒家文化 
描述:的培养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人才大量生产提供了社会支持。
汉代越地楚歌诗及越文化的走向―以《吴越春秋》为中心
作者: 于淑娟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越文化  楚歌诗  吴越春秋 
描述:越地楚歌诗的出现是在汉代大一统社会背景下楚文化风尚及地城文化转向的产物,它反映出越文化在汉代与主流文化逐渐趋同、融合的走向。
汉代越地楚歌诗及越文化的走向―以《吴越春秋》为中心
作者: 于淑娟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越文化  楚歌诗  吴越春秋 
描述:汉代越地楚歌诗及越文化的走向―以《吴越春秋》为中心
风雅兰亭
作者: 马颖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春秋  汉代 
描述: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历史上兰亭几经变迁.现兰亭系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丰厚的历史文化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中外。
兰亭絮谈
作者: 毛万宝  来源:广东民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兰亭  王羲之  书法家  越王  春秋  汉代  东晋 
描述: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于此建有驿亭,兰亭因而得名。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邀数十名人雅上在这里作兰亭集序,自此兰亭得以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慕名而来的俗人雅士络绎不绝。因此,本刊特编系列文化短篇“兰亭絮谈”以飨读者。[编者按]
王羲之与胡饼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羲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  日常饮食  后世影响  面包  西域  汉代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方和北方,上至宫廷宴会,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饮食都少不了饼,当时传播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饼”。胡饼原产于西亚、中亚,是由发酵的麦面烤制而成的又薄又松的面包,有时还撒上些芝麻。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这种烤制面包的方法被引进并做了改良,变成个小皮薄有馅的圆形饼,叫“胡饼”。
《兰亭集序》中的绍兴酒趣闻
作者: 傅建伟  来源:长三角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绍兴酒  兰亭  绍兴市  集序  越王勾践  唐太宗  书法  东晋  永和  汉代 
描述:,兰亭由此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书法圣地。千古一绝的行书还隐含着与绍兴酒有关的故事。
柯亭笛
作者: 唐文清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蔡邕  竹子  绍兴市  竹亭  汉灵帝  文学家  音乐家  汉代  书法  辞赋 
描述:产竹子,他想选一根竹子做笛,可是寻找了好久都没有他满意的。一天,他路过柯亭(今绍兴市西南),在一人家的后院,看到一个新造的竹亭,隔着矮墙他发现在亭子的上面有根竹子质地非常好,适合做笛的材料。他打听后知道这竹亭的主人姓王,于是登门拜访。敲敲门,里面出来一位老者,蔡邕道:"您是王老伯吧?!"老者道:"我姓王,你有什么事吗?"蔡邕道:"我想到您家后院看看那个竹亭。"老者说无妨
揭开“高丽纸”真面目
作者: 张文  来源:科学大观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朝鲜半岛  中国书法艺术  兰亭序  麻纸  考古  造纸术  西汉  汉代  瓷窑遗址  证明 
描述:中国书法家最早是用中国麻纸创作的,而非高丽纸有货币战争,也有历史战争近期有一本书风靡全国,即《货币战争》,我并不赞同这本书的主旨,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新的视角,却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即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一场战争,金融是不亚于军事对抗的一个门类,有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