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68098)
期刊 (20039)
图书 (9922)
抓取新闻 (236)
学位论文 (232)
会议论文 (206)
人物 (5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021)
绍兴文化 (26102)
经济发展 (14348)
社会生活 (9522)
绍兴动态 (4702)
绍兴名仕 (4093)
按年份分组
2022 (81)
2021 (110)
2020 (45)
2019 (37)
2017 (436)
2016 (1465)
2015 (3853)
2014 (46053)
2013 (3819)
2012 (4073)
2011 (4269)
2010 (3728)
2009 (3317)
2008 (2715)
2007 (2360)
2006 (2271)
2005 (1377)
2004 (1221)
2003 (1033)
2002 (871)
2001 (819)
2000 (845)
1999 (792)
1998 (687)
1997 (606)
1996 (687)
1995 (568)
1994 (525)
1993 (430)
1992 (327)
1991 (369)
1990 (323)
1989 (311)
1988 (380)
1987 (308)
1986 (359)
1985 (331)
1984 (313)
1983 (376)
1982 (356)
1981 (370)
1980 (261)
1979 (247)
1978 (114)
1977 (126)
1976 (151)
1975 (53)
1974 (65)
1973 (97)
1972 (95)
1971 (18)
1970 (6)
1969 (2)
1968 (12)
1967 (22)
1966 (84)
1965 (78)
1964 (102)
1963 (189)
1962 (358)
1961 (360)
1960 (981)
1959 (874)
1958 (262)
1957 (146)
1956 (83)
1955 (36)
1954 (27)
1953 (15)
1952 (22)
1951 (75)
1950 (40)
1949 (21)
1948 (34)
1947 (54)
1946 (61)
1945 (4)
1944 (19)
1943 (19)
1942 (4)
1941 (19)
1940 (11)
1939 (11)
1938 (16)
1937 (21)
1936 (36)
1935 (21)
1934 (26)
1933 (18)
1932 (9)
1931 (9)
1930 (14)
1929 (12)
1928 (11)
1927 (5)
1926 (5)
1925 (4)
1924 (3)
1923 (6)
1922 (3)
1921 (3)
1920 (15)
1919 (6)
1918 (3)
1917 (3)
1916 (2)
1915 (1)
1914 (1)
1911 (18)
1902 (1)
1898 (40)
1896 (1)
188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130)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35)
北京:中华书局 (105)
文物出版社 (100)
中央文献出版社 (97)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9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79)
陕西人民出版社 (7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4)
天津人民出版社 (71)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68)
人民出版社 (67)
浙江人民出版社 (54)
上海文艺出版社 (52)
上海人民出版社 (5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4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7)
北京:作家出版社 (47)
北京:中国书店 (4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4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44)
青岛:青岛出版社 (43)
中华书局 (42)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2)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2)
中国青年出版社 (41)
吉林人民出版社 (41)
北京:文物出版社 (39)
越剧 (39)
湖南人民出版社 (38)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38)
中共党史出版社 (36)
东海文艺出版社 (36)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6)
人民美术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35)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35)
宁波:宁波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4)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4)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34)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34)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3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3)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3)
山东人民出版社 (32)
重庆出版社 (32)
荣宝斋 (3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1)
浙江文艺出版社 (30)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30)
北京:华夏出版社 (30)
北京:北京出版社 (30)
四川人民出版社 (29)
上海:学林出版社 (29)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9)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9)
福建教育出版社 (28)
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8)
辽宁人民出版社 (27)
上海书店 (27)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5)
鲁迅全集出版社 (25)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5)
中国华侨出版社 (24)
华文出版社 (24)
浙江大学 (24)
上海书店出版社 (24)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4)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4)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4)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4)
河南人民出版社 (23)
贵州人民出版社 (23)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3)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3)
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2)
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商务印书馆 (2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1)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1)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
巴蜀书社 (19)
花城出版社 (19)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9)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
吴越 +文化 (19)
百花文艺出版社 (18)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8)
合肥:黄山书社 (18)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8)
长沙:岳麓书社 (18)
南京:凤凰出版社 (1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8)
福建人民出版社 (17)
北京出版社 (17)
红旗出版社 (17)
东方出版社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7)
线装书局 (1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7)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7)
广州:花城出版社 (1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7)
兰亭 (17)
安徽人民出版社 (16)
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江苏教育出版社 (16)
天一出版社 (16)
华夏出版社 (16)
杭州:杭州出版社 (1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6)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6)
上海书画出版社 (15)
人民日报出版社 (15)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5)
新文艺出版社 (1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5)
北京:学苑出版社 (15)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新华出版社 (15)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5)
广州:广州出版社 (15)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上海:百家出版社 (15)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5)
山东文艺出版社 (14)
山东大学出版社 (14)
江苏文艺出版社 (14)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
益民书局 (14)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4)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4)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4)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4)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4)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4)
湖南文艺出版社 (13)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3)
中国文史出版社 (13)
岳麓书社 (13)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3)
外文出版社 (13)
宁夏人民出版社 (13)
远方出版社 (13)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沈阳:辽海出版社 (1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3)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北京:京华出版社 (13)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13)
北京:台海出版社 (13)
绍兴 +经济 (13)
广西人民出版社 (12)
长江文艺出版社 (12)
河南大学出版社 (12)
文化艺术出版社 (12)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
东方出版中心 (12)
吉林文史出版社 (12)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2)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2)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2)
沈阳:沈阳出版社 (12)
武汉:武汉出版社 (12)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北京:商务印书馆 (12)
北京:线装书局 (12)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2)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2)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绍兴 +旅游 (1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1)
辽海出版社 (11)
解放军出版社 (11)
齐鲁书社 (11)
中国电影出版社 (11)
山东画报出版社 (1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1)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1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11)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1)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团结出版社 (1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1)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11)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1)
北京:海洋出版社 (1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 (10)
文汇出版社 (10)
太白文艺出版社 (10)
四川文艺出版社 (10)
学林出版社 (10)
中国戏剧出版社 (10)
漓江出版社 (10)
江西美术出版社 (10)
春风文艺出版社 (10)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
团结出版社 (10)
江西人民出版社 (10)
光明日报出版社 (10)
浙江教育出版社 (10)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0)
济南:齐鲁书社 (1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北京:群众出版社 (10)
济南:明天出版社 (10)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0)
西安:三秦出版社 (10)
开明书店 (10)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10)
科学出版社 (9)
作家出版社 (9)
世界知识出版社 (9)
新蕾出版社 (9)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9)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
天津古籍出版社 (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安徽教育出版社 (9)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 (9)
上海古籍书店 (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9)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9)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9)
深圳:海天出版社 (9)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9)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9)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9)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9)
上海:文汇出版社 (9)
绍兴 +桥 (9)
绍兴 +黄酒 (9)
中国画报出版社 (8)
辽宁教育出版社 (8)
甘肃人民出版社 (8)
广西教育出版社 (8)
吉林大学出版社 (8)
花山文艺出版社 (8)
安徽大学出版社 (8)
云南人民出版社 (8)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
湖南教育出版社 (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州古籍出版社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8)
泥土社 (8)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8)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
成都:巴蜀书社 (8)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8)
济南:济南出版社 (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8)
北京:现代出版社 (8)
北京:九州出版社 (8)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北京:外文出版社 (8)
郑州:文心出版社 (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8)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8)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8)
北京:知识出版社 (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8)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8)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7)
海南出版社 (7)
中国工人出版社 (7)
上海辞书出版社 (7)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7)
新疆大学出版社 (7)
荣宝斋出版社 (7)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7)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7)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7)
北京:红旗出版社 (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7)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7)
北京:华文出版社 (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7)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7)
北京:同心出版社 (7)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7)
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7)
北京:朝华出版社 (7)
王羲之 (7)
新疆人民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浙江古籍出版社 (6)
江苏美术出版社 (6)
南京大学出版社 (6)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6)
河南文艺出版社 (6)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青海人民出版社 (6)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6)
浙江大学出版社 (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6)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6)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6)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6)
北京:金城出版社 (6)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6)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6)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6)
厦门:鹭江出版社 (6)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
桂林:漓江出版社 (6)
北京:西苑出版社 (6)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6)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6)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6)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
文字改革出版社 (6)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6)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6)
北京:华龄出版社 (6)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6)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6)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6)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6)
绍兴 +产业 (6)
中原书局 (5)
武汉出版社 (5)
书目文献出版社 (5)
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人民中国出版社 (5)
宁波出版社 (5)
大象出版社 (5)
时代文艺出版社 (5)
作家书屋 (5)
中山大学出版社 (5)
西苑出版社 (5)
黄河文艺出版社 (5)
宝文堂书店 (5)
北京:中国ISBN中心 (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
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 (5)
武汉:崇文书局 (5)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5)
北京:研究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5)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5)
太原:希望出版社 (5)
北京:蓝天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5)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5)
北京:农业出版社 (5)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
北京:长征出版社 (5)
大连:大连出版社 (5)
北京:测绘出版社 (5)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5)
轻工业出版社 (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5)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5)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
绍兴 +农业 (5)
西泠印社出版社 (4)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 (4)
云南教育出版社 (4)
华龄出版社 (4)
海峡文艺出版社 (4)
百家出版社 (4)
广东鲁迅研究小组 (4)
中国文联出版社 (4)
贵州教育出版社 (4)
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4)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凤凰出版社 (4)
上海大学出版社 (4)
中国书店 (4)
重庆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当代中国出版社 (4)
崇文书局 (4)
四川教育出版社 (4)
南京出版社 (4)
西北大学出版社 (4)
杭州出版社 (4)
北新书局 (4)
上海百家出版社 (4)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4)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4)
万里书店 (4)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4)
北京:长城出版社 (4)
正中书局 (4)
天津市古籍书店 (4)
西安:未来出版社 (4)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4)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北京:学习出版社 (4)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4)
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4)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长江出版社 (4)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4)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4)
南京:南京出版社 (4)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4)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4)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4)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
北京:华艺出版社 (4)
扬州:广陵书社 (4)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4)
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绍剧 (4)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近代中国出版社 (3)
中国书籍出版社 (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
中国言实出版社 (3)
古典文学出版社 (3)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
文史哲出版社 (3)
中国商业出版社 (3)
今日中国出版社 (3)
京华出版社 (3)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党建读物出版社 (3)
群言出版社 (3)
广东经济出版社 (3)
江苏古籍出版社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3)
吉林美术出版社 (3)
广西美术出版社 (3)
四联出版社 (3)
新星出版社 (3)
传记文学出版社 (3)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
石油工业出版社 (3)
中州书画社 (3)
现代出版社 (3)
广东旅游出版社 (3)
中央编译出版社 (3)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3)
河北美术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
郑州:大象出版社 (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3)
音乐出版社 (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3)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3)
名望出版社 (3)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3)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3)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3)
二玄社 (3)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3)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
济南:黄河出版社 (3)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3)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3)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3)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3)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
武汉:长江出版社 (3)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3)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3)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3)
珠海:珠海出版社 (3)
北京:地震出版社 (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3)
北京:新星出版社 (3)
北京:民族出版社 (3)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3)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3)
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3)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3)
沈阳:白山出版社 (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3)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3)
西安:西安出版社 (3)
北京:群言出版社 (3)
上海书籍出版社 (3)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北京:龙门书局 (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3)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
越瓷 (3)
蔡元培故居 (3)
兰亭序 (3)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中国致公出版社 (2)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大众文艺出版社 (2)
安徽文艺出版社 (2)
中西书局 (2)
通俗读物出版社 (2)
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
哈尔滨出版社 (2)
文津出版社 (2)
杭州大学出版社 (2)
长征出版社 (2)
上海鲁迅纪念馆 (2)
成都出版社 (2)
全球书店 (2)
峨嵋出版社 (2)
台湾学生书局 (2)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
山西教育出版社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2)
知识产权出版社 (2)
气象出版社 (2)
吉林书店 (2)
中国档案出版社 (2)
上海全球书店 (2)
广陵书社 (2)
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金盾出版社 (2)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大中书局 (2)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
江西教育出版社 (2)
宗教文化出版社 (2)
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沈阳出版社 (2)
香港万源图书公司 (2)
平明出版社 (2)
金城出版社 (2)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 (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2)
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 (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
新华书店 (2)
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劳动出版社 (2)
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2)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2)
中国美术学院社 (2)
北京:气象出版社 (2)
中国轻工业年鉴社 (2)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济南:泰山出版社 (2)
北京:语文出版社 (2)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2)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
中国出版社 (2)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档案出版社 (2)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凤凰出版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
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
香港:银河出版社 (2)
柯岩 (2)
绍兴 +商业 (2)
绍兴 +书法 (2)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
中正书局 (1)
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
古吴轩出版社 (1)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 (1)
大连出版社 (1)
淮阴县文教局教研室 (1)
巴盟教师进修学校 (1)
邳县文教局教学资料编写组 (1)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1)
北平文化学社 (1)
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 (1)
白山出版社 (1)
?众图书公司 (1)
山西出版集团 (1)
平顶山市图书馆 (1)
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1)
抗战出版部 (1)
汕头大学出版社 (1)
文通书局出版社 (1)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 (1)
济南出版社 (1)
中国民航出版社 (1)
柯文出版社 (1)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
武汉大学经济系七二级工农兵学员 (1)
复文图书出版社 (1)
各埠中华书局 (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
中原农民出版社 (1)
波文书局 (1)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陕西旅游出版社 (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 (1)
铁岭市艺术研究所 (1)
专利文献出版社 (1)
广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教材编写组 (1)
西南民族学院语文系 (1)
东北书店 (1)
珠海出版社 (1)
中亚书店 (1)
大中华书局 (1)
延安新华书店 (1)
台湾文化协进会刊 (1)
文光书局 (1)
新象书店 (1)
安徽工农大学中文系 (1)
人物出版社 (1)
生活导报社 (1)
陕西师范大学革委会政宣部 (1)
生活书店 (1)
山西省《运城地区报》拼音版编辑部 (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
光华出版社 (1)
泰山出版社 (1)
开封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
云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 (1)
湖北省图书馆 (1)
辽宁大学中文系评论组 (1)
山西师范学院 (1)
甘肃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科 (1)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1)
通辽师范学院出版 (1)
江苏师范学院 (1)
郑州大学图书馆 (1)
重庆人民出版社 (1)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民馨书店 (1)
启智书局 (1)
新时代书局出版 (1)
生物出版社 (1)
离骚出版社 (1)
青光书局 (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
江西省广昌县印刷厂印 (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兵器工业出版社 (1)
安徽美术出版社 (1)
党建读物出版 (1)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1)
江苏文史资料编辑室出版社 (1)
东北戏曲新报社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棠棣出版社 (1)
星洲出版社 (1)
云南民族出版社 (1)
旅游教育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1)
万卷出版公司 (1)
光明书局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
上海仿古书店 (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上海北新书局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1)
学海出版社 (1)
南充师范学院鲁迅作品浅析编写小组 (1)
苏州市第四十二中学 (1)
天津市南开区文教局教育教学研究组 (1)
吉林图书馆 (1)
华艺出版社 (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天天出版社 (1)
云南美术出版社 (1)
辽宁民族出版社 (1)
石油化工工业出版社 (1)
北京师范学院 (1)
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
阿坝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
汶川县旅游局 (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大光出版社有限公司 (1)
长安出版社 (1)
河南省文联筹委会 (1)
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民间文学教学组 (1)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1)
绍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
浙江省艺术研究社 (1)
上海:新美术出版社 (1)
新知识出版社 (1)
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
福州:海风出版社 (1)
北京:时事出版社 (1)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
中国儿童书店 (1)
《戏剧界》杂志社编辑出版 (1)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
苏南人民出版社 (1)
艺术出版社 (1)
天下书报社 (1)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上海天下书报社出版 (1)
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1)
潮锋出版社 (1)
厦门越剧团 (1)
厦门越剧团翻印 (1)
杂志公司 (1)
汇文书店 (1)
中央文化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印发 (1)
世界书报出版社 (1)
上杂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火星出版社 (1)
上海倡明书局出版 (1)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1)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
国际村文库书店有限公司 (1)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1)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1)
海鸥出版公司 (1)
成都古籍书店 (1)
益群书店 (1)
有正书局 (1)
武汉古籍书店 (1)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 (1)
北京:北京书籍出版社 (1)
武汉市古籍书店 (1)
香港:名人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
香港昆鹏有限公司 (1)
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
北京:工商出版社 (1)
中国轻工业年临鉴社 (1)
浙江年鉴社 (1)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1)
新业书局 (1)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1)
商务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1)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1)
黄山出版社 (1)
历史教学社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1)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
东南亚研究所 (1)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
慈溪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
江苏研究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书店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1)
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
辽东文学社 (1)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非正式出版物 (1)
郑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1)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
杭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亚洲文化艺术出版公司 (1)
北京:中国线装书局 (1)
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1)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1)
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1)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会 (1)
湘潭大学教材科 (1)
北京:地质出版社 (1)
水利水电出版社 (1)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
喀会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 (1)
水利出版社 (1)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昆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
江汉石油报社 (1)
华乐出版社 (1)
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现文学教研组 (1)
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 (1)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
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1)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天津:新蕾出版社 (1)
人文出版社 (1)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江苏年鉴杂志社 (1)
汉文正楷印书局 (1)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人民画报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台湾:台视出版社 (1)
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西塞山诗社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
《西湖》文艺编辑部 (1)
中华国际出版社 (1)
香港南苑书屋 (1)
石笕茶 (1)
鲁迅故里 (1)
大禹陵 (1)
沈园 (1)
绍兴 +工业 (1)
绍兴 +水乡 (1)
绍兴 +戏曲 (1)
相关搜索词
王羲之尺牍研究札记
作者: 祁小春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考察王羲之等魏晋人尺牍起首具礼语 词时,有一个特例值得注意,即其中含有 发信地名的问题。$$ 王羲之著名的《初月帖》起首云: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对此一般都释 作“山阴羲之”,将“山阴”解为发信者 的居住地。按,此事不仅关乎尺牍书式、 更涉及到考察王羲之晚年书风等大问题, 因此有必要揭示出各种
全文:

考察王羲之等魏晋人尺牍起首具礼语 词时,有一个特例值得注意,即其中含有 发信地名的问题。$$ 王羲之著名的《初月帖》起首云: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对此一般都释 作“山阴羲之”,将“山阴”解为发信者 的居住地。按,此事不仅关乎尺牍书式、 更涉及到考察王羲之晚年书风等大问题, 因此有必要揭示出各种观点作讨论。$$ 上田早苗在《王羲之书迹大系》同帖 解题中,据传王羲之书《遗教经》后署 “山阴王羲之”、《论婚书》(《右军书记》 339)前署“琅琊王羲之”,以为书者名前 的地名应为居住地或籍贯地,并据此断 定《初月帖》乃王羲之永和十一年(355) 四十九岁退官后隐居山阴时的晚年书迹 (见宇野雪村主编《王羲之书迹大系·解题 篇》)。中国学界亦持此说,如刘涛“初月 帖”条解题(《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 王献之卷》)、王玉池先生《从部分书迹看 王羲之辞官以后的生活和书艺成就》 (2005年琅邪王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等。$$ 杉村邦彦先生怀疑此说,他根据帖 中言及“行停”、“昨至此”等内容,认 为帖中所言的“山阴”,应当指旅次或行 次的发信地,“山阴羲之”应读作“羲 之于山阴”。杉村还根据前凉《李柏文 书》尺牍中有“五月七日,海头(涂抹)西 域长史[关内]候李柏顿首顿首……月二 日到此……”文旬,后句与《初月帖》 “昨至此”一致,而“月二日到此”的 “此”字被涂去,于旁改作“海头”。据 此可知帖文月日后的“海头”确为发信 地而非居住地。此外他还参证比较《寒 切帖》的内容、书风特征等因素,怀疑 《初月帖》当书于永和七年(351)王羲之任 会稽内史以前。(见杉村邦彦著《墨林谈 丛》)笔者以为杉村说近是。$$ 对于魏晋尺牍中以地名前置于致书人 名上这一现象,王国维在考证西域出土诸 魏晋简牍时,曾表示如下见解:$$ 右书首言“敦煌具书畔毗再拜”,以 致书之地冠于人名上,诸书中皆多有之。 如“具书焉耆玄顿首言”(四十四)、“具书敦 煌”(四十六)、“楼兰□白”(五十四)、“楼兰 □白疏恽惶恐白”(五十六)皆是。此亦古 人书式之仅存者。(罗振玉、王国维编着 《流沙坠简》“简牍遗文考释三”。引文括 号中编号为原书图版所有)$$ 王国维认为地名前置人名上乃为古人 书信旧式。今举王羲之《初月帖》,更为 王说增添一个新证。另外,王国维亦认为 于人名前所置之地名,乃“致书之地”, 杉村的“发信地”说近于王说。

王羲之尺牍资料
作者: 祁小春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有关王羲之尺牍的各种资料,如按其 流传形式加以分类,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以书迹形态流传的王羲之尺 牍资料。此类资料的范围,包括历代公私所 刻王羲之书迹的丛帖、单帖(包括释文)以 及王书的摹写本、临本。各个历史时期都十 分盛行收集著名书家的书迹,自宋刻《淳化 阁帖》以来,各种公私藏品以丛帖
全文:为数不少。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 真赝参杂,不易甄别之物,不能作为王羲之 的自著文献直接使用,需要慎重加以研究 考证。目前在日本,收集整理传世的王羲之 书迹形式资料的书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田勇
王羲之是否当过“人质”?
作者: 祁小春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据《晋书》卷八十本传载,王羲之初涉 仕途时即不乐京师(建康,今南京),苦求 外任。后经一番周折之后,终于如愿以偿, 得以远离京师前往武昌,任镇守在那里的 庚亮(289~340年)府中的参军,后转为长 史。关于此举理由,笔者以为当从其主、客 观两方面求之。主观原因应较易理解,一 般认为经过东晋王敦(2
全文:

据《晋书》卷八十本传载,王羲之初涉 仕途时即不乐京师(建康,今南京),苦求 外任。后经一番周折之后,终于如愿以偿, 得以远离京师前往武昌,任镇守在那里的 庚亮(289~340年)府中的参军,后转为长 史。关于此举理由,笔者以为当从其主、客 观两方面求之。主观原因应较易理解,一 般认为经过东晋王敦(276~324年)之乱, 王氏一族几乎全部卷入,而残酷的结局则 令王羲之感到恐惧与心寒,因而导致他极 度地厌恶政治斗争的中心舞台建康,为了 远离京师,他才苦苦寻求外任。至于客观 原因,学者则很少言及,故在此略作推测 如下。$$ 东晋明、成帝时期,形成了由据守荆 州的外戚庾亮(明穆皇后之兄),与控制中 朝的王导(276~339年)这两大势力对抗的 政治格局。在庾、王之间,明帝亲庾疏王, 然而王、庾均从维护门阀政治和各自的门 户利益出发,其间虽不乏明争暗斗,但彼 此都还能留有余地,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保持了两势均衡(详田余庆《东晋门阀政 治》中有关章节)。故此就很有必要分析一 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士族权臣之间,他 们的子弟除常规的出仕途径外,还有相互 提携与交换“人质”的方式存在。前者就是彼此相辟对方子弟入 府任职,以参军一职最为常见;后者表面上看虽然与前者并没多 大区别,但却有一种“人质”交换的性质隐含其中。$$ 按自魏晋以来,以都督出镇而留其妻室子女于京师为质者, 乃抑制防止擅兵生变之法,亦有用以钳制彼此者。关于此现象, 似少有学者注意。笔者推测王羲之入庾府,或有后者之背景也未 可知。因为以当时东晋政坛上形成的庾亮、王导两大对抗势力的 格局分析,王羲之参庾亮军之事若仅以“不乐京师”之类的理由 解释,就显得缺乏说服力。盖王羲之不但身为琅邪王氏子弟,而 且以郗鉴(269~339年)为代表的妻族也是居间平衡的一股强大势 力。故对庾亮来说,征辟王羲之这样具有双重背景身份者入府, 无疑可以保持和钳制与王、郗的势力均衡。为了证明这一推测, 先让我们来看看也发生在晋代的一件事情。$$ 刘弘与部下陶侃(257~332年)之间,就曾有过一次取送抵押 “人质”之事。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张昌之乱起,陶侃为荆州刺 史刘弘部下,率强兵镇压此乱,武威盛誉亦重一时。永兴二年(305 年)陈敏乱起,刘弘任命陶侃为鹰扬将军、江夏太守,统兵以御陈 敏。此时有人离间刘、陶关系(《晋书》卷六十六刘弘、陶侃传载: “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 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 岂有是乎!”)。结果是“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 固。”(同陶侃传)同卷刘弘传亦记此事:“侃遣子及兄子为质。”从 这一史实看出,在无法消弭彼此间的猜忌时,为化解对方的疑虑 或防范对方反水,遂以抵押“人质”的手法以平衡关系。本传载 “庾亮请”王羲之“为参军”,此“请”当是向朝廷请求,而实际上乃 是向当朝权臣王导敦请也。结果王羲之的“从父”王导准以羲之 入庾亮府,直到咸康五年(339年)王导、郗鉴相继去世之后、次年 (340年)庾亮临死之前,方离开庾府转调他任。其实,王氏家子弟 入庾亮幕府者尚不止羲之一人,当时王廙(276~322年,羲之叔父) 之子胡之、王彬(羲之叔父)之子兴之(309~340年)也都在庾府(据 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文,兴之生前亦曾做过“征西 大将军行参军”,此事史书失记。),是知王羲之的祖父王正这一 支(旷、廙、彬)兄弟三人之子均有置身庾府的经历,这恐怕很难说 是偶然现象,或有隐情在焉。如上所述,当时政坛格局是:庾亮与 王导之间,虽由矛盾发展到对抗,然表面上却显得比较平静,在 暗中对抗较量之中,双方内牵外制,彼此势均力敌,故庾、王之间 始终未发生明显的争斗冲突,保持了均衡态势。之所以如此,固 然有许多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比如郗氏这支势力所起的均衡 作用就很重要。然而笔者的看法是,以王羲之等王氏子弟身居其 间所起到的“人质”作用,或许也是存在的。$$ 尽管这只不过是推测,因为我们毕竟还不能确定庾亮召王 羲之入府必有取押“人质”之动机,但似乎也无法完全排除这一 可能。至少,在看待王、庾对峙关系上将此因素考虑进去,或可成 为我们认清历史上的某些现象的实质之一助也未可知。

王羲之的《丧乱贴》也许是一件底稿?
作者: 祁小春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笔者 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 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 以为间接证据,作杂谈一篇,供方家参考。$$ 首先,从书迹的角度作直观考察。比较 王羲之其它传世尺牍法帖,可以发现通篇 字体、风格基本统一,前后变化一般不会太 大。观《丧乱帖》却不是如此,前
全文:。以下分两点来谈:$$ 1、王羲之可能有预写尺牍底稿的习惯$$ 王羲之不但精于书写尺牍书法,也善 于撰写尺牍文章。据《太平御览》等类书引 王羲之《月仪书》佚文,知其尝有书仪之作。 盖书翰礼仪,本为魏晋
学习王羲之行书的几点心得
作者: 朱杰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近人马宗霍说: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 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两晋书法是中国 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其中名声最 著者无过于“二王”父子。唐太宗李世民对王 羲之书法推崇备至,盛赞王书“尽善尽美”,并 尊其为“书圣”,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历史上 学
全文:

近人马宗霍说: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 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两晋书法是中国 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其中名声最 著者无过于“二王”父子。唐太宗李世民对王 羲之书法推崇备至,盛赞王书“尽善尽美”,并 尊其为“书圣”,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历史上 学王的书家极多,取法各有不同,已形成了一 个庞大的书学流派,影响之大,历代书家无有 匹敌者。自2000年以来,我开始学习王羲之行 书,略有心得,兹作整理供同道参考。$$ 一、选帖精妥。王羲之行 书多以书札和手卷形式传世, 由于时代更迭,至目前只剩下 少数唐宋人的勾摹响榻本,最 著名者如《兰亭序》、《日本 藏丧乱等唐摹五贴》、《奉橘 三帖》、《快雪时晴贴》、《姨 母帖》等,零星短札在《淳化 阁帖》、 《大观帖》中亦有散 见,相传从王羲之真迹上直接 勾摹上石的唐怀仁《集王圣教 序》也是作为学习王羲之行书的重要资料。 《阁 帖》所传诸帖,多有失真,不如《大观帖》精 到; 《姨母帖》笔意近古,又无其他风格可参 考;《兰亭序》虽清丽可喜,存字既多,笔法信 息也丰富,但学之不当容易流为甜俗,不宜初 学。存世唐模尺牍遒媚劲健,或许更接近王羲 之书风原貌。根据我个人的审美习惯,我认为 从《日本藏丧乱等唐摹五帖》、《奉橘三帖》人 手来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突破口,探求笔法, 以《怀仁集王圣教序》来确立行书基本风格不 失为一个好方法。$$ 二、工具合度。王羲之行书多在一寸 左右,因此,选笔不可太大,为写出劲健 的效果,宜以寸楷狼毫或兼毫为佳,纸多 选竹料毛边或吸水性不太强的仿古宣。砚 和墨汁不必太讲究,普通石砚和一得阁墨 汁即可。$$ 三、临摹得法。我主张临摹结合,不可 偏废。摹书易得结构,从摹入手,从单字 开始,逐步过渡到临写。临摹过程中,特 别关注并分析线条的动作形态。王羲之行 书用笔变化丰富,往往中锋、侧锋并用, 完全是顺随笔锋提按、绞转自然而成,而 且运笔的速度有疾有留,疾而能留。如果 用笔过于快疾而少留意,笔致就会显得单 一。因此,我在临习时有意识地加强起笔、 收笔及运笔过程中的角度、力度、速度、 方向等要素进行训练,重点强调毛笔相对 纸面的各种变化的运用,线条之间回环使 转和映带关键,从临摹单字逐步过渡到整 行、整篇的把握。$$ 四、模拟创作。临摹达到一定的水平 后,在坚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可逐步参 考王书其他范本的风格,丰富自己的书法 语言。同时,在临摹过程中有意识地模拟 其书写风格和模式来进行创作,逐步将古 人的“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加强 实践运用,自然水到渠成。

小议临《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作者: 谢媛媛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怀仁集王字圣教序,是学习行书及大 王字者的极好范本。王字极为中和,便于 学习日后出己。临习之前要备好工具,理 性地选择书写工具,才会使学习更加正 确有效,用兼毫、发水墨性不太强的纸 (如毛边纸、半生熟宣)。初临此本时,当 以与其原字接近的大小为好。在临习过 程中,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临之前
全文:中所集的残留有隶意的王 字。有几点特征:(1)钩的写法。今体 楷、行,楷为挑钩,行书多向下牵引。而 此本集字中有留有隶书典型特征的平钩。 如图②“测”、“水”和“序”中的钩; “馳”的末笔抛钩,横向出
我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作者: 郭忠孝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端庄而流 丽,刚健而婀娜,加之字数较多,虽不列天 下行书一、二、三等之中,而我对其情有独 钟。这便是我临习此帖的原因所在。$$ 我临此帖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功。 一、掌握范本的用笔方法,努力营造 遒逸劲健的点画质量$$ 《集字圣教序》用笔中侧互施,方圆结 合,中锋取劲,侧锋取
全文: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端庄而流 丽,刚健而婀娜,加之字数较多,虽不列天 下行书一、二、三等之中,而我对其情有独 钟。这便是我临习此帖的原因所在。$$ 我临此帖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功。 一、掌握范本的用笔方法,努力营造 遒逸劲健的点画质量$$ 《集字圣教序》用笔中侧互施,方圆结 合,中锋取劲,侧锋取妍。启承转合如“太 极”挥运,使转往来如龙蛇游走。灵动自 如,苍劲有力。点画线条在挥运中产生的 力度美,摄人心魄。令人神往。我临习的范 本是原碑拓本。笔锋刀痕,历历在目,骨力 显露,棱角分明,所以在临习中易于领悟其 笔力笔意,便于营造点画线条的质感。$$ 笔力的营造,在于运笔的疾徐和行笔 中的提按。《集字圣教序》多数笔画行笔较 快,痛快淋漓。且不论横竖撇捺,点提钩 挑,行笔过程时时都在提按顿挫中进行, 无一笔画自始至终是平均用力,拖抹前行。 回环曲折处,更显提按之妙。“察之者贵 精,拟之者贵似。”只有认真体会并把握这 些细节,才能得其奥妙,写出该帖的点线质 量。$$ 二、掌握笔势的变化$$ 《集字圣教序》由于运笔速度快于楷书, 因而笔势多呈流动形态。点画变异多端,姿 态纷呈。但细细观察,还是有规律可循。① 当行笔较慢时,藏锋及方笔较多,显得沉着 凝重;当行笔较快时,露锋及圆笔较多,显 得洒脱流动。而后者在全帖中占的比重较 大。二者互参互用,意趣叠出。②点画形态 常受字形结构取势影响而变化。在临习中分 析点画在整个字中的承接延宕关系,从整体 中把握局部,以便更好地掌握笔势变化。$$ 三、掌握重复点画及相同字体的变化方 法$$ 该帖中的重复笔画和相同字体在书写中 可说是笔笔迥异,字字有别,千变万化,美 不胜收。如“之”、“於”、“有”、“无”、“不”、 “生”、“而”、“其”等字在帖中反复出现,写得 各具神采,无一雷同。在临习中如何掌握这 些变化,写出不同面目,不同神采呢?首先 相同点画要在长短、曲直、提按、藏露等方 面从笔势上把握它的变化;其次,形体相同 的字要在大小、方圆、欹正、敛放等方面从 结构上掌握它的变化。这样抓住关键,即可 得心应手。$$ 四、捕捉该帖的神采$$ 《集字圣教序》用笔灵动而不松散,苍 拙而不呆滞。点画之间,相互照应,顾盼有 姿,方圆结合。动静相宜。简洁处,寥寥数 笔,以简驭繁;繁复处,互相交织而疏密有 致。恣肆时,山呼海啸,一泻千里;闲静 处,闲庭信步,悠然自得,“书之妙道,神 采为上”。临习该帖,除掌握其用笔、结字、 笔势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捕捉王书的神采。 这要从曲直相济、方圆结合,行楷草互用, 笔画连断,萦带简洁,巧拙互见,恣肆闲静 等诸多方面用心体会,慢慢揣摩,掌握这些 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办法,假以时日,我想必 会得其奥妙。

兰亭盛会
作者: 兰干武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T绍兴兰亭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圣地,兰亭书法节是中 国书法界的一件盛事,值此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即将 开幕之际,记者采访了本届书法节牵头领导、绍兴市人 民政府副市长谢卫星。$E$$ 记者(以下简称记):绍兴是国 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被誉为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 乡……能够挖掘利用的文化内
全文:初三, 江浙沪两省一市的27位著名书 法家雅集兰亭,倡议成立“兰亭书 会”,翌年获得浙江省文联正式批 准;1985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 会又作出了关于“以农历三月初 三为绍兴市书法节”的决议。这 样,自
赵孟頫宝应跋《兰亭》
作者: 张泽民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宝应自古为江淮重镇,水 陆通衢,县治依京杭运河东堤 而建即是得地利之便。隋炀帝 到扬州看琼花曾驻跸于此,清 乾隆帝六下江南有五次留宿宝 应。可见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 客途经宝应均喜逗留。唐李 白、韦应物、宋范仲淹、文天 祥、秦观、元萨都刺等著名诗 人还留下了歌颂宝应的不朽诗 篇。最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频
全文:

宝应自古为江淮重镇,水 陆通衢,县治依京杭运河东堤 而建即是得地利之便。隋炀帝 到扬州看琼花曾驻跸于此,清 乾隆帝六下江南有五次留宿宝 应。可见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 客途经宝应均喜逗留。唐李 白、韦应物、宋范仲淹、文天 祥、秦观、元萨都刺等著名诗 人还留下了歌颂宝应的不朽诗 篇。最值得一提的是,赵孟频 的《兰亭十三跋》中份量最重 的第二跋即写于宝应。$$ 赵孟■(1254~1322)字 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 人等,元大书画家。原籍涿州 (今河北涿州),宋太祖十一世 孙,居湖州(今浙江吴兴), 元初搜访前朝遗逸时被发现, 授兵部郎中,后官至翰林学士 承旨。其书法有晋之后学王第 一人之称。在现今发现的40 余块元代碑刻中,有16块出 自赵孟■之手,可见其书法的 卓越成就。$$ 据载,宝应城东60里有 寺曰兰亭,现广洋湖镇兰亭村 即因兰亭寺而得名,寺东有兰 亭荡,经考证,均为历代书家 拜谒宝应兰亭寺留下的胜迹。 此地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却有曲水流觞,清流激 湍,又有菰蒲丛生,芦荻花 飘,更有芰荷满湖,鸟语蛙 鸣,鹅戏鹜飞。相传兰亭寺始 建于唐初,后几毁几建,至抗 战时寺庙仍存,黄桥战役前, 国民党军长李守维的军部就设 在寺中达一年多。后日本人毁 此庙,用此材料在村南建碉 堡,今南堡村名即因此而得。 兰亭寺亦更名“兰亭古寺”。$$ 查赵孟■年谱和《快雪堂 刻石》所载,元至大三年8月 底(公元1310年8月)赵奉 旨进京(元大都在北京),路 线为乘官船沿京杭运河北上。 其好友独孤淳朋长老,知其酷 爱兰亭禊帖,送行时赠五字才 损的定武兰亭本,以解途中寂 寥。赵喜不自胜,称与之结下 了翰墨重缘。登舟后赵孟频反 复把玩该帖,在进京的三十四 天旅程中,先后写下了著名的 兰亭十三跋并有临帖附后。$$ 兰亭第一跋系九月初五写 于舟中,说明赵在九月初五之 前即登舟启程,第二跋写于九 月十六并注明舟次宝应,即赵 从湖州到宝应已走了半月行 程。湖州距宝应东南四百里, 按赵氏第三跋写于距宝应120 里的清河(今淮阴境西),日 期为九月十八,即两天行了 120里,则推定船速为目行60 里左右,那么湖州到宝应至多 行七天可到,又据“九月十六 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 (见帖 后一行),可见赵题此跋时在 宝应住了数日无疑,又据汉字 释义,行程或行军中停留三日 以上谓之“次”,加之兰亭寺 东有西塘河直通兴化泰州而过 江即达太湖,由此推断赵在宝 应兰亭寺逗留当在一周左右。 因为十三跋中第一次提到地点 的为宝应,用“舟次”的亦唯 此一跋,且有“重题”二字, 说明第二跋不止题一次,这就 为传说中赵在宝应多次题兰亭 作了注脚。前不久笔者从宝应 民间收藏者手中得观赵款兰亭 十三跋的残卷,系四尺开四条 屏,朱丝栏6行宣纸所书,书 法精美绝伦,与十三跋几无舛 误,另有赵款小楷一幅,可惜 为残卷,或可猜度赵在宝应会 留下了一些墨宝。仅就兰亭十 三跋看,第一跋120字,第二 跋150余字,其余诸跋为30 字至60字左右,且二跋又作 重题,对兰亭帖作了系统分 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足见其 份量之重。$$ 考赵氏此跋,深入大王堂 奥,全从《兰亭》化出,法度 谨严,风神朗发,蕴藉平和, 简直是兰亭帖的化身,可见子 昂一生沉浸二王之中并不断从 中吸取营养,因而其书风不同 时期都有变化,楷隶行草篆无 所不能,但成就最突出者仍为 行书,此则得益于二王也,亦 知兰亭之后唯赵一人绝非妄 语。

颍上《兰亭》石刻小考
作者: 吴多桢  来源:书法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王羲之《兰亭序》是驰名中 外、千古绝唱的墨迹。古今书坛盛 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的 摹本很多,见诸著录者,除“定武 本”、“颍上本”和“长治本”外,还 有“褚摹本”、“冯承素本”、“薛稷 本”等,约不下数十种。但在众多 石本中,据董其昌言:“大抵昔重 ‘定武’今崇‘颍上’,其他殊不足 观。”明
全文: 跋》称嘉靖中颍上人见地有奇光, 发得古井函一石,上刻兰亭黄庭; 三是1988年12月14日第50期 《书法报》第三版登载伯明先生的 《兰亭序颍上本》一文说是出土于 嘉靖年间;四是1988年12月,天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