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2)
期刊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3 (1)
2006 (1)
1999 (1)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 (1)
文艺报 (1)
人民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为越剧注入阳刚气
作者: 黎继德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为纪念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130周年诞辰和逝世30周年,浙江嵊州越剧团创作演出了越剧《马寅初》,这也是第一部以马寅初为素材的戏剧。 国民党统治时期,马寅初因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抨击四大家族贪污敛财,身陷囹圄数年,仍态度强硬,不思“悔改”,气得蒋介石大骂:“这个嵊州强盗!”新中国时期,他
全文:

为纪念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130周年诞辰和逝世30周年,浙江嵊州越剧团创作演出了越剧《马寅初》,这也是第一部以马寅初为素材的戏剧。

国民党统治时期,马寅初因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抨击四大家族贪污敛财,身陷囹圄数年,仍态度强硬,不思“悔改”,气得蒋介石大骂:“这个嵊州强盗!”新中国时期,他提出了“控制人口,刻不容缓”的“新人口论”,振聋发聩,却遭到无情的批判。时年他已80有余,明知寡不敌众,仍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终被打成右派,免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告老还乡。即便如此,他仍然心系苍生,年届90还撰写了百余万字的《农书》,为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可以说,马寅初不仅是中国文人风骨气节的继承者,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和人格纯度的代表。

要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用戏剧形式展现马寅初丰富的一生谈何容易,更何况这样的现代题材和真人真事涉及诸多敏感话题。而且,用清丽婉转绕指柔的越剧来表现坚强硬朗百炼钢的马寅初,也与传统的审美习惯格格不入。再说了,嵊州越剧团是一个女子越剧团,即便有黄美菊、裘巧芳这样的好演员,也未必能够胜任马寅初的形象塑造。所以,编剧姜朝皋创作之初有些犹豫,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马寅初》的主创没有惧难,而是迎难而上,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在叙事方式上,它打破中国戏曲“一人一事”的范式,采用了“一人多事”的结构,剪裁了马寅初冒死演讲、牢狱祝寿、学报退稿、虚心改错、横遭批判、秉笔抒怀、告别北大、文革烧书等事件,大跨度地展现历史,并融入马寅初的许多经典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他的精神、人品、气质、性格。尤其是秉笔抒怀一场,充分展示了马寅初明知无错又欲认错、欲认错又受良知谴责的矛盾心理,刻画了他“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的高尚情操。在二度创作上,剧团特邀浙江越剧团范派小生张伟忠扮演马寅初,于30年后再次实现了男女合演,为嵊州越剧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张伟忠以宽厚的嗓音、纯正的演唱、刚健的形体动作和细致的心理刻画,传神地塑造了马寅初的形象,得到了观众的赞誉。而韵味十足的音乐唱腔,简洁明快的舞美设计,又使全剧充满了听觉和视觉的美感。

无须讳言,越剧《马寅初》尚有一些不足。因事件较多,情感冲突和心理矛盾展开不够,全剧显得事大于人。如精心经营,多一些秉笔抒怀那样的段落,全剧将更加生动。如能加强马寅初和学生龙智敏之间的碰撞,人格的对比或将更加鲜明。如能将焚烧《农书》一场推向高潮,全剧将更加饱满有力,更具悲剧色彩,也更有况味。

“中国宝冢”与“日本越剧”面对面
作者: 黎继德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有人曾把中国越剧比作“中国的宝冢”,把日 本宝冢歌舞剧比作“日本的越剧”,究其原因,大约 有四,一是两个剧种都是清一色的女演员(指传统 越剧演法),二是两个剧种都擅长描写才子佳人、 男欢女爱,三是两个剧种都载歌载舞,四是两个剧 种都优雅、清丽、婉约、柔美。尽管这种类比仅停留 在印象的层面,有些简单和
全文:

有人曾把中国越剧比作“中国的宝冢”,把日 本宝冢歌舞剧比作“日本的越剧”,究其原因,大约 有四,一是两个剧种都是清一色的女演员(指传统 越剧演法),二是两个剧种都擅长描写才子佳人、 男欢女爱,三是两个剧种都载歌载舞,四是两个剧 种都优雅、清丽、婉约、柔美。尽管这种类比仅停留 在印象的层面,有些简单和粗疏,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就是这两个剧种都老少咸宜,在各自的国度拥 有大量的“粉丝”。可惜的是,这样两个被人相提并 论、相互比较的剧种,尽管都互访演出过,却没有 相互切磋过,这不能不说是两国戏剧交流的缺失 和遗憾。$$ 去年夏季,日本关西中国女性史研究会、日本 神户学院大学、日中性别比较研究会举办《越剧与 宝冢──其理论和实践》研讨活动,邀请中国著名 戏曲导演杨小青,杭州越剧院青年演员陈雪萍和 周好俊、灯光师李舟,杭州歌舞团化装师胡亚莉和 我参加。研讨活动除了请中国艺术家现场展示越 剧的表演和服装外,还请她们辅导日本朋友学习 戏曲的基本动作和化妆造型,排练戏曲片段。还安 排中国艺术家和宝冢歌舞剧团的导演、演员同台 演示各自的艺术,成为历史上越剧和宝冢的首次 面对面。$$ 演示的题目是《像男人·像女人的做法》,换句 话说,就是展示、比较越剧和宝冢歌舞剧扮演男人 和女人的方法。因为这两个剧种最突出的特点,就 是演员都是女性,她们怎样在舞台上扮演男性,既 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又是表演实践的难点,当然也 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两个 剧种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即便是女性扮演女性,由 于她们面对的是男角演员,其感觉和表演与面对 男性演员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此外,用研讨活动负 责人、日本神户学院大学中山文教授的话说,演示 的目的还在于通过两个剧种的不同方法,体会两 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而且,通过怎样“像男人”和怎 样“像女人”的演示还可以看出,社会性别(gen- der)其实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 通过自己的一系列举止言谈表现出来的。$$ 演示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展示和比 较越剧和宝冢歌舞剧的基本功和表演方法。矶野千寻和一原 惠表演了宝冢歌舞剧男、女角的走姿、坐姿、跑姿、舞姿、发声、 读报等动作,陈雪萍、周好俊表演了越剧小生、旦角的亮相、台 步、坐姿、圆场、思考、亮靴、追赶等身段以及扇子功、水袖功。 此后,两国演员又将分解动作组合起来,分别表演了男女邂 逅、情动而相恋的场面。第二部分是由陈雪萍、周好俊演出精 编版的越剧《梁山伯和祝英台》,尽管只有两个演员,没有布 景,只有磁带伴奏,却再现了原版的精华,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通过演示可以看出,越剧和宝冢歌舞剧的表演的确有很大 区别。第一、越剧虽受过话剧、歌剧、电影等外来艺术的影响,表 演相对生活化,但仍有程式。宝冢虽坚持古今结合、东西结合的 方针,试图走一条“以西洋音乐为中心的歌舞伎戏剧”的道路, 又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大量元素(如写实戏剧、交 响乐队、踢踏舞),木质上已脱离了歌舞伎艺术,表演有模式没 程式,与其说是“歌舞伎现代化”,不如说是“歌舞剧日本化”。第 二、越剧的表演是有流派的,其特色必然在流派传人的表演中 体现出来,如陈雪萍是范派小生,表演风格就朴实刚正,与尹派 小生茅威涛、赵志刚的风流倜傥有所不同。宝冢的表演是没有 流派的,演员在宝冢学校接受同样教育,进团后无须认祖归宗, 关键在于发挥个人特点和服从宝冢的总体风格。第三、越剧的 表演虽然常常突破行当限制,但仍有行当分工。宝冢虽有男、女 角的区别,却没有行当一说,表演起来较为自由。第四、越剧的 表演是将生活升华为歌舞,无论动作、身段还是歌舞都在戏中。 宝冢的表演则是将歌舞化为生活,许多身段动作都来自舞蹈, 歌舞不仅占有很大比重,有时也游离于戏剧。

印象最深的三台戏: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撷英
作者: 杉山太郎 黎继德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徽州女人》  戏剧节  越剧  作品  思想性  舞台效果  《琵琶记》  孔乙己  黄梅戏 
描述:印象最深的三台戏: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撷英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