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22)
报纸 (5)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23)
社会生活 (4)
按年份分组
2015 (4)
2011 (1)
2010 (1)
2008 (1)
2007 (1)
2006 (2)
2005 (1)
2004 (1)
2003 (1)
2002 (1)
1999 (2)
1998 (2)
1996 (2)
1995 (1)
1994 (1)
1992 (2)
1990 (3)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 (19)
鄞州日报 (4)
戏文 (1)
北京支部生活 (1)
瞭望 (1)
人民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越剧舞台上的又一位“白马王子”———记尹派传人王君安
作者: 罗松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越剧舞台上的又一位“白马王子” ——记尹派传人王君安 罗松 八闽大地上,“越剧之花”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盛开。首次赴北京演出的福建芳华越剧团,日前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了大型古装越剧《玉蜻蜓》,使京城再次掀起一股“越剧热浪”。 北京的越剧观众,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早已渴望着亲眼目睹越剧舞
全文:

越剧舞台上的又一位“白马王子”

——记尹派传人王君安

罗松

八闽大地上,“越剧之花”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盛开。首次赴北京演出的福建芳华越剧团,日前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了大型古装越剧《玉蜻蜓》,使京城再次掀起一股“越剧热浪”。

北京的越剧观众,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早已渴望着亲眼目睹越剧舞台上又一位潇洒迷人的“白马王子”——芳华越剧团的台柱子、第五代“尹”(桂芳)派传人王君安。尹派是越剧流派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有“十生九尹”的说法。近年来全国涌现的几位出类拔萃的青年尹派小生有浙江的茅威涛、上海的赵志刚、肖雅等,他们各具特色,各有优长。其中年纪最小的王君安是受教于他们的“太先生”——尹桂芳最多的学生。王君安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嗓音清亮醇厚,比较接近尹老师年轻时的音色。一些香港的越剧老观众在观看了《玉蜻蜓》演出后都陷入了对往昔的美好追忆,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仿佛又听到了尹桂芳年轻时的声音!”

年仅25岁的王君安,花开福建,早已被当地的观众所熟知,17岁以后又几次赴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所到之地都使观众眷眷不舍。在“越剧之乡”嵊县长大的王君安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和熏陶,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小时候不喜讲话却很会哭,哭起来声音很响亮,就是凭着一条天生的好嗓子,王君安11岁时就考上了芳华越剧团学员班。由于她聪颖过人,接受能力强,又格外刻苦用心,不久就被尹桂芳发现了。从此后就在老师的悉心传授下,得到了真传。十几年来,她主演的《滕玉公主》、《红楼梦》、《玉蜻蜓》分别在福建省的戏剧会演和全国性的戏剧汇演中获奖。《玉蜻蜓》可以说是王君安艺术上迈向成熟的代表剧目。此剧是流传了一个多世纪的传统剧目,此番由“芳华”重新改编排演,使其新意迭出,别具一格。王君安在剧中前饰一位尼姑的恋人申贵升,后饰两人的私生子徐元宰两个不同的角色。其难度相当之大。在导演黄祖模的启发下,王君安演来恰如其分。将爱情和母子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剧中大段大段的尹派唱腔勾魂摄魄,具有很强感染力。她所唱的尹派丝毫不像有些学尹派唱腔的人,唱成病态性的软绵绵的娘娘腔,曲解了尹派唱腔的基本特征,而是柔中有刚,平中见奇,受到越剧观众衷心地喜爱。

易卜生戏剧与越剧的“混血儿” 访越剧《心比天高》导演支涛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易卜生  戏剧家  越剧  艺术魅力  演出样式  创作群体  《心比天高》  支涛 
描述:易卜生戏剧与越剧的“混血儿” 访越剧《心比天高》导演支涛
易卜生名剧变越剧
作者: 罗松  来源:瞭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易卜生  越剧  国家大剧院  剧变  艺术团体  戏剧节  戏剧家  挪威 
描述:真想多看几次越剧《心比天高》表现的海达的死,非常的震撼今年9月,在挪威政府为缅怀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举办的“易卜生国际戏剧节”上,杭州越剧院作为中国惟一受邀的艺术团体,带着根据易卜生原著《海达·高布乐》改编的越剧《心比天高》,首次登上挪威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越剧 茶花女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花女  越剧  玛格丽特  浙江  演出 
描述:陈艺饰玛格丽特周明饰阿芒
京城爱“越”女
作者: 罗松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戏剧  越剧  吴侬软语  白蛇传  女儿国  委婉  时代发展  样板戏  清音  排练 
描述:进一个女儿国,一个优雅的艺术天地。然而,当你从清丽委婉的越音中醒悟,你会发现这里竟是清一
我渴望掌声,但也能享受寂静:记南京越剧团优秀演员陶琪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祥林嫂  演员  剧团  中国传统文化  南京  观众  越剧  知识分子  综合艺术素质  唱腔 
描述:我渴望掌声,但也能享受寂静:记南京越剧团优秀演员陶琪
戏与歌的交汇:记越剧优秀青年演员萧雅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优秀青年  越剧  戏曲演员  电视台  上海音乐学院  大奖赛  青年观  唱腔  科学发声方法  文艺晚会 
描述:戏与歌的交汇:记越剧优秀青年演员萧雅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记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王志萍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剧团  演员  大奖赛  花旦  电影  江浙沪  成长道路  红楼梦  爱情 
描述:试用期6个月,她3个月就上台排戏了。开蒙戏是《姊妹易嫁》,然后就一出接一出地演了下来:《盘夫索夫》《李翠英告状》《孔雀东
情真意切说“巧凤”:访越剧《巧凤》的编剧、主演及生活原型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生活中  生活原型  心情  越剧  剧中人  连衣裙  流浪儿  主演  文艺工作 
描述:峨、舞台上的“巧凤”和生活中的巧凤长谈一番后,发现戏外之戏亦甚为动人。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越剧”:在北京见到茅威涛
作者: 罗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剧  文艺改革  梅花奖  舞台  生活中  观众  朋友  人民代表大会  唐伯虎  人大代表 
描述:威涛,我的记忆一下子闪回到8年前她在北京舞台上的音容笑貌。不论是《何文秀》中的何文秀、《汉宫怨》中的汉宣帝刘洵,还是《五女拜寿》中的邹士龙,均儒雅脱俗、潇洒飘逸,可谓演出了古代多情男子的极致。如今8年过去,生活中的茅威涛气度依旧洒脱,眼神依旧精灵,只是以精明干练的作风代替了舞台上的温柔缠绵。一见到我,茅威涛未谈及越剧,倒先啪啪亮出了她对文艺改革的5条建议。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心目中的越剧小生还是位人大代表。听她的建议,还的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