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74)
期刊 (27)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经济发展 (198)
社会生活 (3)
绍兴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6)
2013 (17)
2012 (24)
2011 (18)
2010 (17)
2009 (8)
2008 (49)
2007 (32)
2006 (18)
2005 (1)
2004 (1)
2002 (1)
2001 (1)
2000 (1)
1996 (1)
1995 (3)
1993 (1)
1980 (1)
1961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晚报 (22)
绍兴日报 (17)
天天商报 (15)
浙江日报 (6)
人民日报 (5)
人民日报海外版 (5)
钱江晚报 (5)
杭州日报 (5)
绍兴县报 (5)
当代电视 (4)
香港文汇报 (3)
光明日报 (3)
新民晚报 (3)
侨报 (3)
今日早报 (3)
宁波日报 (3)
长三角 (2)
永康日报 (2)
济宁日报 (2)
东阳日报 (2)
第一财经日报 (2)
北京青年报 (2)
温州晚报 (2)
慈溪日报 (2)
新民晚报美国版 (2)
台州晚报 (2)
深圳商报 (2)
台声 (1)
三角洲 (1)
巴蜀史志 (1)
党建文汇(上半月) (1)
党建文汇(下半月) (1)
浙商 (1)
中国监察 (1)
上海城市发展 (1)
小康 (1)
观察与思考 (1)
古典文学知识 (1)
新闻实践 (1)
今日浙江 (1)
文化交流 (1)
华东师范大学 (1)
中外书摘 (1)
读书文摘 (1)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1)
天府新论 (1)
协商论坛 (1)
文史知识 (1)
上海集邮 (1)
中国旅游报 (1)
金华晚报 (1)
文艺报 (1)
华夏酒报 (1)
甘肃农民报 (1)
宁波大众 (1)
中国保险报 (1)
西部时报 (1)
团结报 (1)
台州日报 (1)
上海商报 (1)
人民政协报 (1)
青岛晚报 (1)
内蒙古晨报 (1)
马鞍山日报 (1)
荆门日报 (1)
华西都市报 (1)
恩施日报 (1)
珠江商报 (1)
中国青年报 (1)
中国产经新闻 (1)
鄞州日报 (1)
现代金报 (1)
皖江晚报 (1)
平原晚报 (1)
南方日报 (1)
莱芜日报 (1)
江门日报 (1)
贵阳日报 (1)
大同日报 (1)
新民晚报家庭报周刊 (1)
石家庄日报 (1)
嘉兴日报 (1)
宁波报 (1)
中国测绘报 (1)
自贡日报 (1)
银川晚报 (1)
烟台日报 (1)
温州都市报 (1)
通辽日报 (1)
深圳侨报 (1)
上海文汇报 (1)
山西晚报 (1)
彭城晚报 (1)
闽西日报 (1)
科学时报 (1)
荆门晚报 (1)
都市快报 (1)
东楚晚报 (1)
安徽日报 (1)
阿坝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大禹陵和禹王庙
作者: 周芾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大禹陵 
描述:大禹陵和禹王庙 周芾棠 大禹是传说中我们祖先第一个为民治水的英雄,他的那种“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在人民中间传为佳话;他的那种“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苍生”的伟大抱负,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直到如今,在浙江绍兴的一座大禹陵还是人们常去瞻仰的地方。 大禹陵位在
全文:

大禹陵和禹王庙

周芾棠

大禹是传说中我们祖先第一个为民治水的英雄,他的那种“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在人民中间传为佳话;他的那种“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苍生”的伟大抱负,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直到如今,在浙江绍兴的一座大禹陵还是人们常去瞻仰的地方。

大禹陵位在绍兴稽山门外五六里,有筑在水中央的石塘板路和公路各一条相通。相传大禹东巡死后葬在这里。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就曾“上会稽(今名绍兴),探禹穴”,到这里来采访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史记·夏本纪》上有这样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越绝书》(东汉袁康撰)书上也有所载:“及其王也,巡狩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斗斛,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mào]一亩。”可见当时葬禹是很简朴的。据考古学家说,最早时禹陵叫禹冢,自从汉朝开始,才把皇帝的坟墓称为“陵”,所以称禹陵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如今陵墓上,屹立一巨石,镌[juān]以“大禹陵”三字,是明朝的一个绍兴知府南大吉的手笔。陵墓南临清澈如镜的若耶溪。

禹王庙在大禹陵旁,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五四五年)。庙宇雄伟,五进殿宇,金碧辉煌,相映在翠峰重叠、耸峙回环之中,看起来气象万千。浙江除杭州灵隐大殿,几乎很少有寺宇可与禹庙相比。当你一走进禹庙大门,便看见面对正殿的方向,竖着一座高大的石碑,这就是有名的“禹碑”,又名“岣嵝碑”,相传为夏禹治水时所刻,镌七十七字,像缪篆,又像符籙[lù]。“禹碑”旁有刻着“禹穴辨”的石碑,此碑为清刻,上面有关于禹穴的考证。越“百步金阶”至大殿,就可以看到“负斧扆[yǐ]而朝侯”的大禹立像,像高达殿顶,要仰起头才看得见他戴着冕旒[liú]的脸。塑像原为坐像,两旁还有文武侍从。辛亥革命胜利不久,曾一度修葺禹庙,经章太炎和绍兴人士之研究,以为古天子会诸侯是直立的,禹既会诸侯于会稽,应改塑立像;两旁侍从究为何人,古籍无可查考,因此没有重设塑像。

在大殿左侧是“窆[biǎn]石亭”,亭子里矗立着一块高约六尺的“窆石”,顶端有一个碗大的洞。传说这块巨大的石灰岩下面,才正是大禹真正葬身的地方。“窆石”上有很多刻字,其中“四年王石”等字,金石家鉴定为汉刻。

禹陵和禹王庙,在历史上一直是浙东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大诗人李白、元稹、陆游等都曾经攀登过会稽山香炉峰,游览过禹陵。陆游的《故山》诗,就是当年春游禹陵的记录,诗云:“禹祠行乐盛年年,绣毂[gǔ]争先罨[yǎn]画船,十里烟波明月夜,万人歌吹早莺天,花如上苑常成市,酒似新丰不值钱。老子未须悲白发,黄公垆下且闲眠。”禹陵也是鲁迅先生幼年和中年极喜爱的地方。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过一篇题目叫做《理水》的历史小说,就是歌颂大禹的。解放后,禹陵、禹庙和“窆石亭”又几经国家拨款修建藻饰,庭高宇广,流角飞檐,使这一古迹比任何时代更显得壮丽堂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