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兰竹纵横天下,花鸟传神人间:谈张中原先生的国画艺术
作者: 陈小珩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画艺术  兰竹  张中  绘画艺术  中国画  周信芳  书画家  中国传统文化  王羲之  西山区 
描述: 一 张中原先生原籍浙江镇海,1913年生于上海,年幼时就爱上了书画。当他刚开始学画兰竹时,许多人都告诫他说:“画兰竹要成为名家,必须要画‘竹半世,兰一生’,即使勉强成形也至少是‘十年兰花五年竹’。画兰竹是国画中看似容易
徐生翁年表
作者: 沈定庵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国  绍兴市  十三年  光绪  六朝  辍学  五言  书法  私塾  别号 
描述:翡翠装。”以篆笔作隶,横平竖直,结体严峻,为今存最早隶作。1913年中华民国2年(癸丑)39岁为兰亭撰书长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书法严谨,越中父老至今犹传诵。1915年民国4年(乙卯)41岁题《陶社丛刊》刊名,款署李徐。该刊为纪念辛亥革
千年之慕 续上已之集:民国癸丑梁启超续兰亭修禊
作者: 艾黄叶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修禊  兰亭  国民党  共和党  宋教仁  民国二年  王羲之  年同甲子  京师大学堂 
描述:,另一方面投入议会政治中,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下旬,他正式加入以立宪派为核心的共和党,写信给家人言及此举后...
[1图]越剧史上最后一位男班艺人张荣标辞世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嵊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通讯员 吴飞燕 4月21日晚上,越剧史上最后一位男班艺人张荣标带着他对越剧满腔的爱意,驾鹤西去。 张荣标,1913年出生在崇仁镇廿八都村,艺名两朵花,是越剧绍兴文戏男班阶段的著名旦角名伶。1927年,他拜在男班名丑喻传海门下,工旦。1933年进上海演出,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解放后,在家乡组织
全文: ■通讯员 吴飞燕 4月21日晚上,越剧史上最后一位男班艺人张荣标带着他对越剧满腔的爱意,驾鹤西去。 张荣标,1913年出生在崇仁镇廿八都村,艺名两朵花,是越剧绍兴文戏男班阶段的著名旦角名伶
[1图]百岁老人45分钟写完《兰亭序》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 宋映雪老人正在书写《兰亭序》。 推荐人:宋致新(宋映雪之女) 推荐理由:“母亲生于1913年2月3日,今年过了百岁寿辰。母亲既是不断追求知识、参加社会工作、经济独立的职场新女性,同时肩负生儿育女、扶老携幼、主持家政的重任。她和父亲李蕤患难与共,经历坎坷,却总是心态平和,坦然面对生活。”
全文: 宋映雪老人正在书写《兰亭序》。 推荐人:宋致新(宋映雪之女) 推荐理由:“母亲生于1913年2月3日,今年过了百岁寿辰。母亲既是不断追求知识、参加社会工作、经济独立的职场新女性,同时肩负
[2图]看,形神兼备的《兰亭序》摹本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序 
描述: 许伯建书法展周日亮相,他因写诗成为书法家,曾临摹《兰亭序》2000多遍 许伯建(1913-1997),名廷植,籍贯重庆,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协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顾问等。 许伯建的《〈兰亭序〉临摹珍本》。 重庆晨报讯 (记者 孔令强)被专家誉为“神形兼备”的《兰亭序
全文: 许伯建书法展周日亮相,他因写诗成为书法家,曾临摹《兰亭序》2000多遍 许伯建(1913-1997),名廷植,籍贯重庆,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协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顾问
[1图]王羲之《游目帖》重见天日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 在“二战”中毁于原子弹爆炸的王羲之《游目帖》近日被复制成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其“本来面目”亮相,这是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使用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首次成功复原古代失传作品。 关于《游目帖》 《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件,表现了王羲之迫切渴望到蜀一游的心情。共11行102字
全文:藏氏收藏。 毁于战火 1913年,《游目帖》曾在京都举行的“兰亭会”上公开展出,但从那开始就再也没有在公众面前露过面。目前能够确认的最后消息就是:1933年安达万藏携原件走访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虎求
一篇被改成京剧、电影和越剧的小说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两年前,我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观看了杭州越剧院小百花团演出的新版越剧《一缕麻》,这个戏由越剧新秀徐铭、谢群英等担纲。戏中女主人公患上白喉恶症,病愈清醒,发现自己的鬓发之间佩有一缕麻线,大为惊骇。这一场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几何时,就是这一缕麻线引出过一串艺坛的故事。 《一缕麻》的原作是包天笑的
全文:《一缕麻》搬上了京剧舞台。当时梅兰芳才20岁出头,他在1913年、1914年连续两次赴上海演出,在上海一举唱红,而且受到上海剧坛改革风气的影响,回到北京也尝试编演时装新戏。1914年编演了根据北京本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