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31)
期刊 (27)
图书 (13)
人物 (2)
学位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绍兴文化 (70)
地方文献 (61)
经济发展 (32)
社会生活 (8)
绍兴名仕 (2)
绍兴动态 (1)
按年份分组
2015 (3)
2014 (68)
2013 (16)
2012 (11)
2011 (12)
2010 (7)
2009 (10)
2008 (5)
2007 (6)
2006 (7)
2005 (4)
2004 (4)
2002 (1)
2001 (1)
1998 (1)
1997 (2)
1996 (2)
1995 (1)
1994 (2)
1993 (1)
1990 (1)
1989 (2)
1988 (3)
1986 (1)
1984 (1)
1962 (1)
1961 (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日报 (25)
绍兴晚报 (23)
天天商报 (20)
人民日报 (4)
温州晚报 (4)
钱江晚报 (4)
其它 (4)
绍兴文理学院报 (2)
兰州日报 (2)
羊城晚报 (2)
黄山日报 (2)
光明日报 (2)
中国书画 (2)
中国戏剧 (2)
浙江学刊 (2)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西安:三秦出版社 (2)
大连法制报 (1)
中国文物报 (1)
华东旅游报 (1)
人民日报海外版 (1)
嘉兴日报 (1)
中华读书报 (1)
太行晚报 (1)
温州都市报 (1)
承德晚报 (1)
北京青年报 (1)
浙江法制报 (1)
南方都市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绍兴县报 (1)
东南快报 (1)
湄洲日报 (1)
天津日报 (1)
自贡日报 (1)
彭城晚报 (1)
杭州日报 (1)
华夏酒报 (1)
扬州日报 (1)
北京晨报 (1)
湖北日报 (1)
大江晚报 (1)
武汉:武汉出版社 (1)
文汇报 (1)
新民晚报 (1)
武进日报 (1)
浙江日报 (1)
姑苏晚报 (1)
企业家日报 (1)
陕西日报 (1)
台州晚报 (1)
黑河日报 (1)
曲阜师范大学 (1)
合肥晚报 (1)
辽沈晚报 (1)
苏州日报 (1)
大河报 (1)
中国测绘报 (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管理观察 (1)
浙江社会科学 (1)
鲁迅研究月刊 (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A版) (1)
福建农机 (1)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
统一论坛 (1)
语文新圃 (1)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华书局 (1)
上海:文汇出版社 (1)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兰州晚报 (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1)
躬耕 (1)
戏曲艺术 (1)
历史教学问题 (1)
宝鸡社会科学 (1)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
黑龙江史志 (1)
中国集体经济 (1)
南京:凤凰出版社 (1)
相关搜索词
[7图]到兰亭蘸一缕墨香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兰亭 
描述:兰亭景区内一家人抓拍 兰亭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到此感受王羲之书法的魅力 曲径通幽 兰亭拓字 无处不在的书法 兰亭镇园之宝御碑亭内,清朝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集序》,精华之处在于文中20个之字,每个字各不相同 兰亭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到此感受王羲之书法的魅力 文/图 王远昌
全文:也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园林杰作。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任右将军的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统等41人,为过休褉日来到兰亭的溪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上漂到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
[1图]诗人柯岩和贺敬之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柯岩 
描述: 柯岩(右)和贺敬之 ■韩磊 12月13日早7点,目送儿子背着书包出了家门,我转身从门口的报箱里抽出刚到不久的当天的《北京青年报》,照例从文化版看起。这时,一条触目惊心的消息突然刺进了我的眼睛:《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作者——诗人柯岩去世了! 心陡然一沉,我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快速读完了这条
全文:”两句诗的修改的一篇文章在多家报刊发表,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见报后,有读者投书发文报纸,对贺敬之的修改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2007年12月1日上午,我和妻子到北京三里河路南沙沟贺老
[2图]宋理宗颅骨被盗始末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 宋六陵理宗陵原有顶骨碑亭,碑文系明洪武三年绍兴知府张士敏撰,《记》中详细记述理宗颅骨归葬的经过,但亦有谬误之处,现常为人所引用,故有必要作些辨正。 盛鸿郎 《记》原文如下: 洪武元年,正月,戊午,皇帝御箚相国宣国公李善长,索宋理宗
全文:1月)。先“发宋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截理宗顶为饮器,弃骨草莽间”,既而,“复发徽、高、孝、光四陵及诸后陵。徽宗柩中止有朽木一段,邢后柩惟铁灯檠一枚而已”。《续资治通鉴》称杨琏真珈为嘉木杨
河道洗衣污染可忽视?实验说话:不是!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编者按 在河埠头洗衣,曾是水乡人的一种习惯,是小农时代的一道水乡风景。然而,时过境迁,生活方式早已变化,水和洗涤剂也都变了样,再固守这种老习惯,只会“洗脏”了河水。对此,本报评论版“龙山论坛”栏目也曾作过专题讨论。但不少市民不以为然,他们振振有词——这点污染跟工业污染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种想
全文:已经明显变差,人们恐怕早就忘记了日复一日洗衣废水直排的事。 其次,历史记录告诉你,水乡情怀其实无奈。 1949年以前,绍兴城区没有自来水,洗衣只能在河道、水池、水井中取水解决。早在民国时期,城内
[2图]秦汉人青睐“五色药石”
作者:暂无 来源:太行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 明代陈洪绶绘明代陈洪绶绘《《停琴品茗图停琴品茗图》》 用来盛装仙丹的金代定窑葫芦瓶。 古人冬日进补也疯狂 冬日,被认为是传统的进补季节。如今,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可谓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然而在各种“补品”大行其道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质疑。其实,中国古人同样重视养生保健,当然,历史上因“补品”
全文:1 古人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中国古人为何对进补很在意?这可能与传统的“阴阳学说”有关。古代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才能健康长寿。所以当阴气过盛的冬季和阴气不足的夏季来临时,古人都会
[9图]除了王羲之,历代绍兴都有一些至今仍鲜为人知的书法大家 越地书法新解读:那些“兰亭”之外的非凡墨迹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王羲之 
描述: 杜衍草书《珍果帖》 徐浩的《陈尚仙墓志》 一种观点 越王勾践时期的“鸟虫书” 其实就
全文:不多,但直到唐、宋、元、明、清都有以缪篆构图的印章,这些都是“鸟虫书”的遗绪。 还有一个原因是古时的越地把鸟作为图腾,在河姆渡出土的一些玉、陶器皿上就有不少刻画鸟形的。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
[1图]吴越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评《广义吴越文化通论》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 吴越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是我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6年,蔡元培、卫聚贤诸先生发起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他们以研究吴越文化为宗旨,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成为吴越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吴越文化研究再度复兴,先后有“百越民族
全文:》 (五卷本,作家出版社出版2011年)等专著相继问世,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吴越文化研究已蔚然成风。 最近,董楚平先生等著《广义吴越文化通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
[1图]吴越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评《广义吴越文化通论》
作者: 孟文镛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 吴越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是我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6年,蔡元培、卫聚贤诸先生发起组织“吴越史地研究会”, 他们以研究吴越文化为宗旨,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成为吴越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吴越文化研究再度复兴,先后有“百越民族史研
全文:无余之旧都也。”同一本书,既称“杼”,又称“无余”。书中指出,杼,《史记·夏本记》作予。甲骨文与金文皆无杼字与予字,其本字是“余”。“无”是古越语常用发声,“无余”是“余”的古越语多音节记音。余与杼、予
[6图]但祈蒲酒话端午——从吴越文化看嘉兴端午习俗 (上)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 此图反映了当年嘉兴五芳斋的辉煌 屈子行吟图(明)陈洪绶 马家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 位于秀洲区洪合镇的国界桥 伍子胥像 嘉兴老百姓一直延续着端午吃粽子的习惯 1959年初春,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自然村首先发现了马家浜遗址,成为
全文:,务必要挖出我的眼珠,挂在吴城东门,我将看越寇入城灭吴!这些话传到夫差耳中,夫差不禁大怒,令人将伍子胥尸体抛入江中。对于这一段故事,司马迁也在他的《史记》中作了详细记述,并说“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
[1图]一部越剧《天使之泪》,拉开珍珠产业文化革命序幕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越剧 
描述: 中国珍珠之乡山下湖,要将“箩筐经济”提升为“文化经济” □记者 章建坤 周楷华 几年前,有人呼吁,“珍珠人”要尊重珍珠,要把现在珍珠产业存在的“箩筐经济”转化为“文化经济”,赋予珍珠文化、情感和时尚内涵。 如今,这一呼吁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诸暨“珍珠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珍珠文化。
全文:表现珍珠文化。他认为,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历史记载表明,珍珠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产品,比如说,早在大禹时期,珍珠就已经是重要的宝贝之一。 “自古以来,有关珍珠的传说很多,像‘明珠射体孕西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