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春秋时代的吴越及其文化
作者: 万九河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断发文身  春秋时代  左传  仲雍  华夏  太伯  史记  吴国  世家  大夫 
描述:说吴太伯、仲雍居于句吴,“断发文身,示不可用。”《左传》说: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这就是说:断发文身,非华夏之俗。太伯、仲雍奔吴后,断发文身,乃从民所俗。《越世家》言越之先世封于会稽,“断发文身,披草莽而邑焉”。也是说禹之后
越民族风俗述略
作者: 徐杰舜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百越文化  民族风俗  越王勾践  断发文身  越绝书  春秋战国  吴越春秋  江苏六合  鸟田 
描述:1990年8月21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首届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亚、美、欧三大洲的一百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和论著84篇(本),它标志着百越文化史研究的新高峰。为及时反映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本刊特增加大量幅推出“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专辑”,选登部分论文以飨读者。
春秋时代的吴越及其文化
作者: 万九和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时代  吴越春秋  左传  文化  吴国  断发文身  越人  史记  会稽  历史 
描述:《史记》言吴、越皆古国。吴为周太王长子太伯之后,越为夏少康庶子之裔。吴居苏南,都于吴(苏州),越居浙北,都会稽(绍兴)。二国王室皆华夏之裔。然其人民则为越族。其语言与华夏迥异,必“待译而后通。”
从越王州句剑管窥古老的于越文化
作者: 熊彤 倪毅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于越文化  越王  越绝书  越国  断发文身  吴越  越人  诸侯国  省博物馆  出土 
描述:,批草莱而邑焉。"他们建立的越国是我
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规律
作者:暂无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太湖流域  历史发展  吴越文化  文化教育  东太湖  中原文化  东林书院  文化发展  草鞋山遗址 
描述:年前的象征权力的玉戚,表明那时太湖流域可能已有国家的雏形。太湖流域是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摇篮之一。“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中原文化对太湖地区的文化发展有幅射作用。今天常熟虞山的仲雍墓是南北文化汇流的标志。吴国政治家、
吴越文化与徽文化在皖南的交汇(一)
作者:暂无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吴越文化是苏、浙、沪、皖(沿江以南)一种大文化,后来延伸的还有楚文化、长江文化。这些文化和徽州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予以保护和开发。 吴越文化在苏、沪、浙影响较大,当地党委、政府极为重现,尤其江苏在无锡成立了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在安徽区域分布于马鞍山、芜湖、宣城(部分县)、铜陵、池州等地。
全文:来到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当时聚居在江南一带的是被称为“荆蛮”的人,经济上尚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多水的自然环境,生活习尚与北方也不相同。泰伯、仲雍到达后,遵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和荆蛮人打成一片;同时
水城漫谈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与象征。世界四大古文明均诞生于大河流域,便说明了水与城的关系,因为城市离不开水,然而每一个城市依然具有它自身的特征,或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或建筑特色。当下“水城”成了报章热词,也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所谓水城者,肯定是水与城市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风霜,已成为了这
全文:二用城门的城市并不多见,进入城门后的城市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修造作业,还是民俗节令祭祀丧娶等等。如绍兴,早在二千多年前,越地先民就“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断发文身”以宜水中劳作。人们敬治水英雄为神,大禹
[1图]绍兴的人口流变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绍兴日报 
描述: 胡文炜 绍兴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他们是土著的越人,因为直到春秋时期,他们的名字、语言、习性都与中原人有所不同,甚至与同样属于南方的楚国人也有差异。后来外地人不断进入越地,与本地人融合,几代之后也逐步成为本地人。从一定的角度看,绍兴历史就是由外地人成为本地人的历
全文:复国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早期的《吴越春秋》《越绝书》记载看,越人“断发文身”;“披草莱而邑”;“随陵陆而耕种,逐麋鹿而给食”;“越人的语音与别地相差很大,如《越绝书》载越人谓“盐”曰“余”,呼
[5图]但祈蒲酒话端午——从吴越文化看嘉兴端午习俗 (下)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 端午节,中国的大多地方曾有龙舟竞渡的习俗 南湖竞渡 嘉兴的一户普通人家在老灶头上烧粽子 端午节,百姓家中有贴钟馗像的习俗 端午习俗有插艾蒿、菖蒲、蒜头、石榴花、龙船花等“五端”以攻蜈蚣、毒蛇、蛤蟆、蝎子、壁虎等“五毒” “五黄”与“五毒”
全文:龙为图腾的民族。《说苑·奉使》等说:吴越之民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历代吴越人民为表明自己是“龙”的后裔和对龙祖的尊重, 祈求龙神来保护生命安全和避免蛇虫之害,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都要举行
[6图]但祈蒲酒话端午——从吴越文化看嘉兴端午习俗 (上)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越文化 
描述: 此图反映了当年嘉兴五芳斋的辉煌 屈子行吟图(明)陈洪绶 马家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 位于秀洲区洪合镇的国界桥 伍子胥像 嘉兴老百姓一直延续着端午吃粽子的习惯 1959年初春,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自然村首先发现了马家浜遗址,成为
全文:为生。在水中捕捞,蛇虫之害最甚,因此对蛇产生出了一种敬畏的心理。“龙”便是对蛇神化的产物。《论衡》说:“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所谓“文身断发”,应劭曾作注说:“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
Rss订阅